正在阅读:

选错继承人,大帝国为何会迅速衰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选错继承人,大帝国为何会迅速衰落?

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

文|郑渝川

东西方古代大帝国的由盛转衰,所共有的特征都在于错误的选定了继承人,再加上外敌威胁、入侵,所以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皇帝人选导致庞大帝国在很短时间内轰然坍塌。

但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而不是更多的取决于比如宗教观念、政治理念,并没有出现一个捍卫王朝治理、皇帝统治稳定延续的阶层。

中国古代要等到赵宋王朝建立以后,才因为传统贵族阶层被严重削弱,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再造儒家政治观念确立了君权至上的认知,并发展为以天下大治、王朝兴盛、效忠皇室的士大夫阶层,因此让宋、明、清等王朝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而在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倾覆以后,东罗马帝国更为深入的与宗教神权的融合,这强化了君主的政治和道德合法性,从而也让权力中心从罗马城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成功“续命”了上千年。

所评图书:

书名:《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

作者:(美)苏珊·怀斯·鲍尔

译者:徐彬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古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庇护在公元161年去世。他生前收养的两个人成为了继承人:侄子马可·奥勒留,以及年岁稍小的卢基乌斯·维鲁斯。

马可·奥勒留从小对哲学就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做皇帝并没有什么兴趣。两位皇帝共治期间,卢基乌斯·维鲁斯在外带兵讨伐,而马可·奥勒留驻守国内,但不幸的是,前者感染瘟疫死亡,而瘟疫更是席卷了罗马城和整个帝国。不得已,马可·奥勒留只能自己一力承担征战和内政治理的责任。

通常来说,君王长期带兵在外作战,会导致国内政局的不稳定。但奥勒留却因为治国有道、爱民如子而深受爱戴。在财政支出不断激增的情况下,他选择拍卖宫廷的家具、金碟和珠宝,而不是向罗马市民增税,因此收获了更多爱戴。在前线期间,他沉浸在哲学中,写下了著名的斯多噶学派著作《沉思录》,而这也成为了古罗马帝国时期最为璀璨的思想文化成果。

虽然奥勒留本人名垂青史,但他在选择继承人上却犯下了大错。古罗马帝国不同于文明史上的许多帝国,并没有血亲继承的惯例,这就避免了世袭君主制最严重的缺陷——皇帝会在在任期间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来作为继承人,这就使得帝国因此保持了良好的治理。奥勒留打破了以上传统,他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

美国历史作家苏珊·怀斯·鲍尔长期致力于为英语国家的青少年读者撰写历史普及读物,出版过百万套级历史普及畅销书《世界的故事》。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苏珊·怀斯·鲍尔的另一部经典代表作品《世界史的故事》。这套书分册为青少年读者解读各历史时期的世界历史,第三册讨论了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发生在古代欧洲、印度、中国,以及中美洲、非洲、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王朝更迭。《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这本书的一大主线就是探讨大帝国如何由盛转衰。

苏珊·怀斯·鲍尔在书中谈到,康茂德几乎从登上皇帝之时就已经堕落。据称,此人在后宫召集了300名妇女和300名男子;喜欢格斗游戏;强迫自己的姐妹侍寝;经常身着女装,披着狮皮在罗马街头游荡。

古罗马皇帝的堕落案例并不少见,但康茂德的父亲奥勒留被公认为圣人,所以这样的反差让罗马人一致认为康茂德不可能有奥勒留的血脉,这让谋杀皇帝变得合理化。康茂德死后,罗马帝国一度发生内战,最终胜出者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成为新皇帝。塞维鲁统治期间,像奥勒留那样到处平息叛乱及应对侵扰,但他在选择继承人上,显然没有吸取奥勒留的教训,分别选择了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为共治皇帝。登基后,卡拉卡拉迅速谋杀了盖塔。

卡拉卡拉没有像康茂德那样荒淫,但谋杀皇帝既然在那之前就已经多次上演,所以就已经不会再被视为禁忌。罗马帝国的军队一次次更加频繁的杀死自己的皇帝,然后拥戴将领为君。王位的频繁更迭,意味着持续的政治危机,这让本来就面临强敌频繁入侵威胁的帝国变得更加虚弱。虽然罗马帝国还将持续数百年,但其虚弱(却依旧富庶)的景象必然使之成为哥特人以及后来的匈人、汪达尔人等觊觎的对象。

有意思的是,在谈到更迭皇帝继承制因而导致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同时,《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提及了同时期的中国东汉王朝。

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为王朝带来了强盛景象,但在章帝驾崩后没有成年君王来接替皇位,继位者和帝只有9岁。这之后,东汉多任皇帝均由幼童出任,这就必然使得太后、外戚成为成例。而在皇帝成年后,在外戚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宫廷宦官组建班底。帮助皇帝扳倒外戚后,宦官也成为一支干政的势力。不同重复的夺权闹剧,不仅使得朝廷根本无法稳定的处理内政和边患,而且贻误了土地兼并导致的压迫、饥饿等问题,最终触发了黄巾大起义,为东汉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汉灵帝驾崩时因为没有确定指定继承人,也没有安排好辅政权力机制,所以导致新立的汉少帝毫无权威,很快沦为贵族和军阀的操纵对象,之后更是被粗暴废黜,随后被立的汉献帝只能长时期成为曹操操纵的傀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灵帝驾崩的一个世纪后,重新一统中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了愚钝的儿子司马衷。这带来的权力真空,惹来了一众王公大臣的激烈角逐,上演了可耻的王朝内讧“八王之乱”,随后中原王朝被北方异族部落倾覆。又过了100多年,取代司马家称帝的宋武帝刘裕,也选错了继承人,让一度有望统一全国的南方政权再度变得沉寂。

《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书中所记述的东西方古代大帝国的由盛转衰,所共有的特征都在于错误的选定了继承人,再加上外敌威胁、入侵,所以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皇帝人选导致庞大帝国在很短时间内轰然坍塌。但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而不是更多的取决于比如宗教观念、政治理念,并没有出现一个捍卫王朝治理、皇帝统治稳定延续的阶层。

中国古代要等到赵宋王朝建立以后,才因为传统贵族阶层被严重削弱,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再造儒家政治观念确立了君权至上的认知,并发展为以天下大治、王朝兴盛、效忠皇室的士大夫阶层,因此让宋、明、清等王朝延续了更长的时间。而在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倾覆以后,东罗马帝国更为深入的与宗教神权的融合,这强化了君主的政治和道德合法性,从而也让权力中心从罗马城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成功“续命”了上千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选错继承人,大帝国为何会迅速衰落?

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

文|郑渝川

东西方古代大帝国的由盛转衰,所共有的特征都在于错误的选定了继承人,再加上外敌威胁、入侵,所以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皇帝人选导致庞大帝国在很短时间内轰然坍塌。

但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而不是更多的取决于比如宗教观念、政治理念,并没有出现一个捍卫王朝治理、皇帝统治稳定延续的阶层。

中国古代要等到赵宋王朝建立以后,才因为传统贵族阶层被严重削弱,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再造儒家政治观念确立了君权至上的认知,并发展为以天下大治、王朝兴盛、效忠皇室的士大夫阶层,因此让宋、明、清等王朝延续了更长的时间。

而在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倾覆以后,东罗马帝国更为深入的与宗教神权的融合,这强化了君主的政治和道德合法性,从而也让权力中心从罗马城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成功“续命”了上千年。

所评图书:

书名:《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

作者:(美)苏珊·怀斯·鲍尔

译者:徐彬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古罗马帝国皇帝安东尼·庇护在公元161年去世。他生前收养的两个人成为了继承人:侄子马可·奥勒留,以及年岁稍小的卢基乌斯·维鲁斯。

马可·奥勒留从小对哲学就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做皇帝并没有什么兴趣。两位皇帝共治期间,卢基乌斯·维鲁斯在外带兵讨伐,而马可·奥勒留驻守国内,但不幸的是,前者感染瘟疫死亡,而瘟疫更是席卷了罗马城和整个帝国。不得已,马可·奥勒留只能自己一力承担征战和内政治理的责任。

通常来说,君王长期带兵在外作战,会导致国内政局的不稳定。但奥勒留却因为治国有道、爱民如子而深受爱戴。在财政支出不断激增的情况下,他选择拍卖宫廷的家具、金碟和珠宝,而不是向罗马市民增税,因此收获了更多爱戴。在前线期间,他沉浸在哲学中,写下了著名的斯多噶学派著作《沉思录》,而这也成为了古罗马帝国时期最为璀璨的思想文化成果。

虽然奥勒留本人名垂青史,但他在选择继承人上却犯下了大错。古罗马帝国不同于文明史上的许多帝国,并没有血亲继承的惯例,这就避免了世袭君主制最严重的缺陷——皇帝会在在任期间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来作为继承人,这就使得帝国因此保持了良好的治理。奥勒留打破了以上传统,他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

美国历史作家苏珊·怀斯·鲍尔长期致力于为英语国家的青少年读者撰写历史普及读物,出版过百万套级历史普及畅销书《世界的故事》。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苏珊·怀斯·鲍尔的另一部经典代表作品《世界史的故事》。这套书分册为青少年读者解读各历史时期的世界历史,第三册讨论了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发生在古代欧洲、印度、中国,以及中美洲、非洲、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王朝更迭。《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这本书的一大主线就是探讨大帝国如何由盛转衰。

苏珊·怀斯·鲍尔在书中谈到,康茂德几乎从登上皇帝之时就已经堕落。据称,此人在后宫召集了300名妇女和300名男子;喜欢格斗游戏;强迫自己的姐妹侍寝;经常身着女装,披着狮皮在罗马街头游荡。

古罗马皇帝的堕落案例并不少见,但康茂德的父亲奥勒留被公认为圣人,所以这样的反差让罗马人一致认为康茂德不可能有奥勒留的血脉,这让谋杀皇帝变得合理化。康茂德死后,罗马帝国一度发生内战,最终胜出者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成为新皇帝。塞维鲁统治期间,像奥勒留那样到处平息叛乱及应对侵扰,但他在选择继承人上,显然没有吸取奥勒留的教训,分别选择了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为共治皇帝。登基后,卡拉卡拉迅速谋杀了盖塔。

卡拉卡拉没有像康茂德那样荒淫,但谋杀皇帝既然在那之前就已经多次上演,所以就已经不会再被视为禁忌。罗马帝国的军队一次次更加频繁的杀死自己的皇帝,然后拥戴将领为君。王位的频繁更迭,意味着持续的政治危机,这让本来就面临强敌频繁入侵威胁的帝国变得更加虚弱。虽然罗马帝国还将持续数百年,但其虚弱(却依旧富庶)的景象必然使之成为哥特人以及后来的匈人、汪达尔人等觊觎的对象。

有意思的是,在谈到更迭皇帝继承制因而导致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同时,《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提及了同时期的中国东汉王朝。

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为王朝带来了强盛景象,但在章帝驾崩后没有成年君王来接替皇位,继位者和帝只有9岁。这之后,东汉多任皇帝均由幼童出任,这就必然使得太后、外戚成为成例。而在皇帝成年后,在外戚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宫廷宦官组建班底。帮助皇帝扳倒外戚后,宦官也成为一支干政的势力。不同重复的夺权闹剧,不仅使得朝廷根本无法稳定的处理内政和边患,而且贻误了土地兼并导致的压迫、饥饿等问题,最终触发了黄巾大起义,为东汉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汉灵帝驾崩时因为没有确定指定继承人,也没有安排好辅政权力机制,所以导致新立的汉少帝毫无权威,很快沦为贵族和军阀的操纵对象,之后更是被粗暴废黜,随后被立的汉献帝只能长时期成为曹操操纵的傀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汉灵帝驾崩的一个世纪后,重新一统中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了愚钝的儿子司马衷。这带来的权力真空,惹来了一众王公大臣的激烈角逐,上演了可耻的王朝内讧“八王之乱”,随后中原王朝被北方异族部落倾覆。又过了100多年,取代司马家称帝的宋武帝刘裕,也选错了继承人,让一度有望统一全国的南方政权再度变得沉寂。

《世界史的故事》(3,大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书中所记述的东西方古代大帝国的由盛转衰,所共有的特征都在于错误的选定了继承人,再加上外敌威胁、入侵,所以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皇帝人选导致庞大帝国在很短时间内轰然坍塌。但如果探讨更深层的原因则不难发现,无论中国古代的汉代、魏晋、南朝和北朝,还是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等同时期帝国,帝国统治的结构本身就相当不稳定,皇帝权威很大程度上与具体担任皇帝的个人的魅力密切相关,而不是更多的取决于比如宗教观念、政治理念,并没有出现一个捍卫王朝治理、皇帝统治稳定延续的阶层。

中国古代要等到赵宋王朝建立以后,才因为传统贵族阶层被严重削弱,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再造儒家政治观念确立了君权至上的认知,并发展为以天下大治、王朝兴盛、效忠皇室的士大夫阶层,因此让宋、明、清等王朝延续了更长的时间。而在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倾覆以后,东罗马帝国更为深入的与宗教神权的融合,这强化了君主的政治和道德合法性,从而也让权力中心从罗马城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成功“续命”了上千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