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资逐鹿A股,买贵不买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资逐鹿A股,买贵不买贱?

追涨大牛股,买贵不买贱,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指数,更近似于外资眼中的A股版“漂亮50”。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即便是冬天,也有火热的一面。

A股跌宕,为外资代言的机构却在“追高”。

12月4日,富时中国A50指数“吐故纳新”,剔除了中国交建和宝钢股份,纳入了“苹果概念股”立讯精密和“猪价概念股”牧原股份。

两进两出,进的这两位都是今年的大牛股——“飞天”的贵州茅台今年以来的涨幅是100%,而立讯精密和牧原股份今年以来的涨幅,都超过200%。

追涨大牛股,买贵不买贱,这是什么逻辑?

近墨者黑,如今的外资看A股,也随波逐流了吗?

非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指数,更近似于外资眼中的A股版“漂亮50”。

富时A50指数的50只成分股,不足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5/100,却包揽了A股30%以上的流通市值。而A50指数的两个“门槛性”指标——一是高市值,代表着龙头地位和稳定性,二是流动性,反映了市场的热情和预期。

今年以来,富时A50指数涨幅接近26%,而同期,与之类似的上证50的涨幅只有21%,上证指数的涨幅则不足17%。

富时A50完胜上证50,靠的是高成长性的“核心资产”。今年3月的A50成分股中,有15只是上证50没有的,而且基本都是这两年炙手可热的大牛股,其中包括智能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快递龙头顺丰控股、订单拿到手软的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一瓶酱油卖到3000亿市值的海天味业……

富时A50成分股的调整,是中国“时运变迁”的留痕。

富时A50纳入的“大牛股”越来越多,其估值未必合理,股价未必长牛,但却代表着经济、金融的大趋势之变。

经济增长大势:消费拉动是今天的常态,创新驱动是明天的“国运”

1、消费拉动,在我国GDP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1年到2014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7.3%、51.6%、51.8%、50%、51.2%;

2015年到2018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64.6%、58.8%、76.2%;

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60%,仍然处在历史高位!

消费拉动,谁最受益?在A50指数里,你可以找到海天味业、温氏股份……以及最新纳入的牧原股份。

我国消费的强劲是相对投资、出口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但龙头消费股却是绝对受益的。龙头消费股备受追捧,背后显然是两个原因,一是很多消费是成熟的、刚性的,没有太多创新的压力,是防御性的好标的;二是强者恒强,消费拉动真正的机会,属于那些拥有品牌护城河、稳健经营的大消费龙头。

2、科技创新,决定中国企业能否赢得未来的全球化竞争:

中国市场再大,充其量也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半,另一半才是中国企业未来的机会。

我国的传统产业由于“产能过剩”,大多面临行业洗牌的压力。而所谓的“产能过剩”,本质是缺少科技含量和全球化的竞争力。

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欢迎外资进来,本质是为了让国内企业合作、学习、竞争、走出去。被纳入富时A50的立讯精密就是一个例子,这家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富士康的基因(创始人来自富士康,企业的制度、文化效仿富士康),并且围绕富士康、苹果这样的大客户做业务扩展和创新,才完成了“冷启动”,从而在消费电子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是决定性的。中国的消费拉动能走多远,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占领创新高地,赢得未来的全球化竞争,或者说,能否通过高端制造业创造出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的就业,稳住庞大的中产阶层。

资本市场大势:好公司不便宜

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9月,富时罗素公司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为了配合开放,A股的制度创新至今仍层出不穷。

经济现状不佳、市场制度改革叠加大量外资涌入,使得A股市场的定价逻辑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好公司不便宜。

意料之中的是,外资在A股买买买,持股是节节高升的。10月份央行发布的消息,截至9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包括QFII和“北上资金”等)持有A股市值达到17685亿元,已连续4个月走高——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5月底是2.89%,9月底已经上升到3.24%。

意料之外的是,外资中的“聪明钱”QFII,重仓股的集中度竟然也是不断提升的。根据Wind资讯,今年一季度末、上半年末和三季度末,在A股上市公司中登上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的QFII,分别为70家、64家、59家——重仓股的数量是持续下滑的。

QFII重仓股的数量下滑,持股的市值却很稳。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的QFII,在2019年一季度末、上半年末和第三季度末,分别持有的市值是1562.72亿元、1604.69亿元和1562.63亿元。

QFII重仓股集中度的提升,说明QFII对A股的倾向是要么少买(非重仓股)或不买,要么就下重注、集中持股、坚定看多。这种倾向,无疑会助推当前好公司不便宜的现象。

其实,外资机构的“追高”,遵循的恰恰可能是一套相当保守的逻辑——当经济景气度不佳的时候,势头仅仅属于那些最好的公司和有确定性未来的行业。显然,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不低,但他们所处的行业,却代表着中国“时运变迁”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资逐鹿A股,买贵不买贱?

追涨大牛股,买贵不买贱,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指数,更近似于外资眼中的A股版“漂亮50”。

文|经观财经眼 一业

即便是冬天,也有火热的一面。

A股跌宕,为外资代言的机构却在“追高”。

12月4日,富时中国A50指数“吐故纳新”,剔除了中国交建和宝钢股份,纳入了“苹果概念股”立讯精密和“猪价概念股”牧原股份。

两进两出,进的这两位都是今年的大牛股——“飞天”的贵州茅台今年以来的涨幅是100%,而立讯精密和牧原股份今年以来的涨幅,都超过200%。

追涨大牛股,买贵不买贱,这是什么逻辑?

近墨者黑,如今的外资看A股,也随波逐流了吗?

非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指数,更近似于外资眼中的A股版“漂亮50”。

富时A50指数的50只成分股,不足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5/100,却包揽了A股30%以上的流通市值。而A50指数的两个“门槛性”指标——一是高市值,代表着龙头地位和稳定性,二是流动性,反映了市场的热情和预期。

今年以来,富时A50指数涨幅接近26%,而同期,与之类似的上证50的涨幅只有21%,上证指数的涨幅则不足17%。

富时A50完胜上证50,靠的是高成长性的“核心资产”。今年3月的A50成分股中,有15只是上证50没有的,而且基本都是这两年炙手可热的大牛股,其中包括智能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快递龙头顺丰控股、订单拿到手软的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一瓶酱油卖到3000亿市值的海天味业……

富时A50成分股的调整,是中国“时运变迁”的留痕。

富时A50纳入的“大牛股”越来越多,其估值未必合理,股价未必长牛,但却代表着经济、金融的大趋势之变。

经济增长大势:消费拉动是今天的常态,创新驱动是明天的“国运”

1、消费拉动,在我国GDP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1年到2014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7.3%、51.6%、51.8%、50%、51.2%;

2015年到2018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64.6%、58.8%、76.2%;

2019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60%,仍然处在历史高位!

消费拉动,谁最受益?在A50指数里,你可以找到海天味业、温氏股份……以及最新纳入的牧原股份。

我国消费的强劲是相对投资、出口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但龙头消费股却是绝对受益的。龙头消费股备受追捧,背后显然是两个原因,一是很多消费是成熟的、刚性的,没有太多创新的压力,是防御性的好标的;二是强者恒强,消费拉动真正的机会,属于那些拥有品牌护城河、稳健经营的大消费龙头。

2、科技创新,决定中国企业能否赢得未来的全球化竞争:

中国市场再大,充其量也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半,另一半才是中国企业未来的机会。

我国的传统产业由于“产能过剩”,大多面临行业洗牌的压力。而所谓的“产能过剩”,本质是缺少科技含量和全球化的竞争力。

我国继续扩大开放,欢迎外资进来,本质是为了让国内企业合作、学习、竞争、走出去。被纳入富时A50的立讯精密就是一个例子,这家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富士康的基因(创始人来自富士康,企业的制度、文化效仿富士康),并且围绕富士康、苹果这样的大客户做业务扩展和创新,才完成了“冷启动”,从而在消费电子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是决定性的。中国的消费拉动能走多远,将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占领创新高地,赢得未来的全球化竞争,或者说,能否通过高端制造业创造出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的就业,稳住庞大的中产阶层。

资本市场大势:好公司不便宜

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9月,富时罗素公司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为了配合开放,A股的制度创新至今仍层出不穷。

经济现状不佳、市场制度改革叠加大量外资涌入,使得A股市场的定价逻辑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好公司不便宜。

意料之中的是,外资在A股买买买,持股是节节高升的。10月份央行发布的消息,截至9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包括QFII和“北上资金”等)持有A股市值达到17685亿元,已连续4个月走高——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5月底是2.89%,9月底已经上升到3.24%。

意料之外的是,外资中的“聪明钱”QFII,重仓股的集中度竟然也是不断提升的。根据Wind资讯,今年一季度末、上半年末和三季度末,在A股上市公司中登上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的QFII,分别为70家、64家、59家——重仓股的数量是持续下滑的。

QFII重仓股的数量下滑,持股的市值却很稳。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的QFII,在2019年一季度末、上半年末和第三季度末,分别持有的市值是1562.72亿元、1604.69亿元和1562.63亿元。

QFII重仓股集中度的提升,说明QFII对A股的倾向是要么少买(非重仓股)或不买,要么就下重注、集中持股、坚定看多。这种倾向,无疑会助推当前好公司不便宜的现象。

其实,外资机构的“追高”,遵循的恰恰可能是一套相当保守的逻辑——当经济景气度不佳的时候,势头仅仅属于那些最好的公司和有确定性未来的行业。显然,这些公司的估值可能不低,但他们所处的行业,却代表着中国“时运变迁”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