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柯汶利:我当《误杀》是原创在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柯汶利:我当《误杀》是原创在拍

“如果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我觉得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娱乐之余就只剩下这些了。”

图源:《误杀》官方微博

在豆瓣里搜索“柯汶利”,会出现三部相关作品:《自由人》《误杀》和《唐人街探案》。三分之二的名字与陈思诚捆绑,《误杀》是他的第一部长片。这部电影的监制陈思诚聊起柯汶利,说两人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柯汶利是他前往台湾为网剧《唐人街探案》找导演时看上的唯一一位,原因是他有拍类型片、商业片的基因。

尽管聊天时能感受到柯汶利明显的台湾口音和台湾用词,但柯汶利实际上是华裔马来西亚籍导演。在拍摄《自由人》之前,他在吉隆坡的舞台剧团做过龙套演员,拍过商业广告,也在银行做过业务员。21岁那年,他前往台湾攻读传播学和广告学的相关专业,并在研究生期间拍摄了讨论死刑存废的短片《自由人》,获得奥斯卡实景短片和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的提名。

初中后背井离乡的经历,可能是柯汶利在国际团队里显得非常自在的原因。《误杀》在泰国拍摄,片中的主要演员来自美国、马来西亚、中国两岸三地。但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柯汶利不是问题,在台湾媒体的一篇报道中,他提到:“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这种情绪不是到了台湾才有,连在马来西亚也一样。祖先当年为了活下去选择离乡背井,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现实:华人想在这片土地生存,一定要比别人更拼。”

从左至右:导演柯汶利、摄影指导张颖、监制陈思诚

《误杀》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与2015年的印度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柯汶利保留了原作的反转和蒙太奇部分,但把重点放在了“误”而非“瞒”上。他用大量镜头讲述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邻里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局局长的儿子“素察”被误杀的原因。在采访中,柯汶利并不认为《误杀》是一次改编。他表示:“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在拿到剧本后,他觉得原有的文本有趣,又有很多自由改编的空间,所以就决定去做了。

与原版大快人心的完美犯罪相比,《误杀》的结尾是另一处较大改动。聊到这个结尾,柯汶利非常直接地否定了审查对于结尾的影响。他表示,这个让李维杰(肖央饰)自首的结尾是团队一开始就设想好的结局。因为只有让他自首,才能实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同时,他又给了观众一个让李维杰出狱的希望。“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可以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图源:《误杀》官方微博

界面文娱对话柯汶利

界面文娱:原版印度电影已经被多次翻拍,这次您拍摄中国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在哪里呢?

柯汶利: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印度版的整个架构是好的,但我觉得我们改编的其实蛮多的。尤其是主题,为什么不叫《误杀瞒天记》而叫《误杀》呢?是因为我们的重点不是在“瞒天记”,而是在“误杀”。后来我跟监制讨论,说要怎么样去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好,而且可以让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华人观众可以看得懂这部电影,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尝试去转换这个电影的脚本。《误杀瞒天记》原本是印度族群看的电影,但是我们要让内地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并且有代入感。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调整之后,才呈现出的效果。

界面文娱:其实原版包含一些对印度社会的讽刺,您在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做中国化的改编吗?

柯汶利:一来是演员,我们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华人演员,包括台湾、内地、香港,甚至有美国籍的华人。另外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还在思考语言的使用,怎么样才会让观众更相信呢?那曼谷是一个很好的地区,因为那边都是四海的华人,所以口条或者是口音方面其实观众都不太会在意。可能也是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的关系,所以我在这一方面和其他演员的融入也挺好的。

界面文娱:陈冲老师是怎么邀请到的?

陈冲在《误杀》里饰演警察局长

柯汶利:陈冲老师这个角色一开始我们挑了好几个演员。后来我跟监制在讨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陈冲老师是很适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看她的作品,她的形象更多是偏女人味的。那这一次在《误杀》里我就觉得应该会挺新鲜的,她穿着一个制服,气质比较阳刚。然后后来我就在酒店里给她发消息,聊了故事和角色,就觉得陈冲老师很适合,然后我们就一起合作了,还蛮顺利的。

界面文娱:我们再谈一下《误杀》的结尾,因为我看您之前在《自由人》里面也给了角色一个出狱的机会,包括这次也算是比较光明的,您在结尾这方面是怎么设置的?

柯汶利: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结局挺好的,因为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我不喜欢给观众一个很准确的答案,或者是告诉他们这个就是结局。我希望观众可以得到无限的想像空间,然后去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界面文娱:因为我看您的结局是两个笑容,是想要通过类似的镜头和观众对话吗?

柯汶利:我们整部电影都在跟观众对话,如果你了解摄影语言的话,我们很多个镜头都是看着镜头说的,包含最后秦沛老师看着那个记者那个画面。再来就是我们的彩蛋也是看着镜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设计好的电影语言。

界面文娱:这个结局是因为审查改掉了还是说本身就是这样?

柯汶利:其实不是审查的原因,我们整个团队都希望结局的走向是积极的,让人有个希望。然后再来我觉得这个结局可以达到我们想说的这个主题,李维杰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才自首。如果你看电影的话,他自首最后一刻镜头是微笑的。那是因为他心里得到了自由和释放。

界面文娱:我对电影里“羊”的意向还挺感兴趣的,电影的英文名有羊,棺材里的羊也是影片的高潮。您这个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误杀》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柯汶利:我们的英文名字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它是《圣经》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乌合之众,也是我们电影的主题。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可以更升华,那羊是代表什么呢?羊看见了李维杰做那个事情,这个代表什么?羊到最后的重生又是代表了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可以留给大家去探讨。如果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我觉得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娱乐之余就只剩下这些了。

界面文娱:电影里面提到了《蒙太奇》这部电影,因为由《蒙太奇》改编的一部作品刚好上月也在国内上映,您对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改编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

柯汶利:我觉得没有不好,因为很多电影改编之后可能会比原版更好。首先地域上就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看香港的《无间道》,它是个经典。那好莱坞也拍了《无间行者》,找了莱昂纳多,最后也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对吧?我觉得好的作品不怕被改编,但在改编之余你要有导演的视野在里面,然后想好自己要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个故事也很重要。

界面文娱:《误杀》算是您的第一部长片,为什么您第一部选择做改编,而不是做自己原创的内容呢?

柯汶利:契机吧,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拿到这个脚本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文本。我读起来就觉得这个文本有趣,那我就想说它可以改编的幅度有多大。然后制作方告诉我,其实我可以改编得很大,我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去做很多的设定,那我就觉得可以拍这个东西。

界面文娱:其实片尾还有韩剧《天空之城》的音乐,您将它作为电影结尾的配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柯汶利:这首歌其实我一开始不是在韩剧里面听到的,它的歌词很贴切我们说的事,很贴切李维杰的心境。你还记得它的歌词吗?“We all lie”,我们都撒谎了,我们一家人都撒谎了,甚至小女儿也学会修改试卷撒谎了,这很贴切。而且那一场戏是忏悔的时候放的,配合谭卓抬起头看看天,气氛完全地贴切,所以我就觉得应该要这样。在我剪辑的时候,这一首歌其实就在里面了,然后我们就去谈版权。我觉得这首歌一定要在里面,太符合了。

谭卓在《误杀》中饰演阿玉

界面文娱:您有很多跟国际团队合作的经验,包括之前有新闻说你要跟Netflix合作,华裔导演在国际上的机遇是什么样的?

柯汶利:我觉得并不分国界,对我来说好故事最重要,就是说这个故事适合在哪里拍。比方说如果今天有一个故事放在美国,然后我也很有兴趣,那我去拍好莱坞电影,我也觉得很好。因为我自己的观念是,我不会在意语言上的局限,我不会只拍华语电影。我可能可以拍美国电影,也可以拍印度电影,也可以拍马来电影,我觉得这是看你怎么样去看吧,以及什么样的契机底下我们把它做好。我觉得每一个故事都有生命,就看我们怎么去制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柯汶利:我当《误杀》是原创在拍

“如果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我觉得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娱乐之余就只剩下这些了。”

图源:《误杀》官方微博

在豆瓣里搜索“柯汶利”,会出现三部相关作品:《自由人》《误杀》和《唐人街探案》。三分之二的名字与陈思诚捆绑,《误杀》是他的第一部长片。这部电影的监制陈思诚聊起柯汶利,说两人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柯汶利是他前往台湾为网剧《唐人街探案》找导演时看上的唯一一位,原因是他有拍类型片、商业片的基因。

尽管聊天时能感受到柯汶利明显的台湾口音和台湾用词,但柯汶利实际上是华裔马来西亚籍导演。在拍摄《自由人》之前,他在吉隆坡的舞台剧团做过龙套演员,拍过商业广告,也在银行做过业务员。21岁那年,他前往台湾攻读传播学和广告学的相关专业,并在研究生期间拍摄了讨论死刑存废的短片《自由人》,获得奥斯卡实景短片和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的提名。

初中后背井离乡的经历,可能是柯汶利在国际团队里显得非常自在的原因。《误杀》在泰国拍摄,片中的主要演员来自美国、马来西亚、中国两岸三地。但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柯汶利不是问题,在台湾媒体的一篇报道中,他提到:“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这种情绪不是到了台湾才有,连在马来西亚也一样。祖先当年为了活下去选择离乡背井,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现实:华人想在这片土地生存,一定要比别人更拼。”

从左至右:导演柯汶利、摄影指导张颖、监制陈思诚

《误杀》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与2015年的印度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柯汶利保留了原作的反转和蒙太奇部分,但把重点放在了“误”而非“瞒”上。他用大量镜头讲述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邻里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局局长的儿子“素察”被误杀的原因。在采访中,柯汶利并不认为《误杀》是一次改编。他表示:“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在拿到剧本后,他觉得原有的文本有趣,又有很多自由改编的空间,所以就决定去做了。

与原版大快人心的完美犯罪相比,《误杀》的结尾是另一处较大改动。聊到这个结尾,柯汶利非常直接地否定了审查对于结尾的影响。他表示,这个让李维杰(肖央饰)自首的结尾是团队一开始就设想好的结局。因为只有让他自首,才能实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同时,他又给了观众一个让李维杰出狱的希望。“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可以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图源:《误杀》官方微博

界面文娱对话柯汶利

界面文娱:原版印度电影已经被多次翻拍,这次您拍摄中国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在哪里呢?

柯汶利: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印度版的整个架构是好的,但我觉得我们改编的其实蛮多的。尤其是主题,为什么不叫《误杀瞒天记》而叫《误杀》呢?是因为我们的重点不是在“瞒天记”,而是在“误杀”。后来我跟监制讨论,说要怎么样去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好,而且可以让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华人观众可以看得懂这部电影,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尝试去转换这个电影的脚本。《误杀瞒天记》原本是印度族群看的电影,但是我们要让内地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并且有代入感。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调整之后,才呈现出的效果。

界面文娱:其实原版包含一些对印度社会的讽刺,您在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做中国化的改编吗?

柯汶利:一来是演员,我们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华人演员,包括台湾、内地、香港,甚至有美国籍的华人。另外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还在思考语言的使用,怎么样才会让观众更相信呢?那曼谷是一个很好的地区,因为那边都是四海的华人,所以口条或者是口音方面其实观众都不太会在意。可能也是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的关系,所以我在这一方面和其他演员的融入也挺好的。

界面文娱:陈冲老师是怎么邀请到的?

陈冲在《误杀》里饰演警察局长

柯汶利:陈冲老师这个角色一开始我们挑了好几个演员。后来我跟监制在讨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陈冲老师是很适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看她的作品,她的形象更多是偏女人味的。那这一次在《误杀》里我就觉得应该会挺新鲜的,她穿着一个制服,气质比较阳刚。然后后来我就在酒店里给她发消息,聊了故事和角色,就觉得陈冲老师很适合,然后我们就一起合作了,还蛮顺利的。

界面文娱:我们再谈一下《误杀》的结尾,因为我看您之前在《自由人》里面也给了角色一个出狱的机会,包括这次也算是比较光明的,您在结尾这方面是怎么设置的?

柯汶利: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结局挺好的,因为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我不喜欢给观众一个很准确的答案,或者是告诉他们这个就是结局。我希望观众可以得到无限的想像空间,然后去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界面文娱:因为我看您的结局是两个笑容,是想要通过类似的镜头和观众对话吗?

柯汶利:我们整部电影都在跟观众对话,如果你了解摄影语言的话,我们很多个镜头都是看着镜头说的,包含最后秦沛老师看着那个记者那个画面。再来就是我们的彩蛋也是看着镜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设计好的电影语言。

界面文娱:这个结局是因为审查改掉了还是说本身就是这样?

柯汶利:其实不是审查的原因,我们整个团队都希望结局的走向是积极的,让人有个希望。然后再来我觉得这个结局可以达到我们想说的这个主题,李维杰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才自首。如果你看电影的话,他自首最后一刻镜头是微笑的。那是因为他心里得到了自由和释放。

界面文娱:我对电影里“羊”的意向还挺感兴趣的,电影的英文名有羊,棺材里的羊也是影片的高潮。您这个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误杀》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柯汶利:我们的英文名字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它是《圣经》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乌合之众,也是我们电影的主题。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可以更升华,那羊是代表什么呢?羊看见了李维杰做那个事情,这个代表什么?羊到最后的重生又是代表了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可以留给大家去探讨。如果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我觉得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娱乐之余就只剩下这些了。

界面文娱:电影里面提到了《蒙太奇》这部电影,因为由《蒙太奇》改编的一部作品刚好上月也在国内上映,您对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改编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

柯汶利:我觉得没有不好,因为很多电影改编之后可能会比原版更好。首先地域上就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看香港的《无间道》,它是个经典。那好莱坞也拍了《无间行者》,找了莱昂纳多,最后也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对吧?我觉得好的作品不怕被改编,但在改编之余你要有导演的视野在里面,然后想好自己要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个故事也很重要。

界面文娱:《误杀》算是您的第一部长片,为什么您第一部选择做改编,而不是做自己原创的内容呢?

柯汶利:契机吧,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拿到这个脚本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文本。我读起来就觉得这个文本有趣,那我就想说它可以改编的幅度有多大。然后制作方告诉我,其实我可以改编得很大,我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去做很多的设定,那我就觉得可以拍这个东西。

界面文娱:其实片尾还有韩剧《天空之城》的音乐,您将它作为电影结尾的配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柯汶利:这首歌其实我一开始不是在韩剧里面听到的,它的歌词很贴切我们说的事,很贴切李维杰的心境。你还记得它的歌词吗?“We all lie”,我们都撒谎了,我们一家人都撒谎了,甚至小女儿也学会修改试卷撒谎了,这很贴切。而且那一场戏是忏悔的时候放的,配合谭卓抬起头看看天,气氛完全地贴切,所以我就觉得应该要这样。在我剪辑的时候,这一首歌其实就在里面了,然后我们就去谈版权。我觉得这首歌一定要在里面,太符合了。

谭卓在《误杀》中饰演阿玉

界面文娱:您有很多跟国际团队合作的经验,包括之前有新闻说你要跟Netflix合作,华裔导演在国际上的机遇是什么样的?

柯汶利:我觉得并不分国界,对我来说好故事最重要,就是说这个故事适合在哪里拍。比方说如果今天有一个故事放在美国,然后我也很有兴趣,那我去拍好莱坞电影,我也觉得很好。因为我自己的观念是,我不会在意语言上的局限,我不会只拍华语电影。我可能可以拍美国电影,也可以拍印度电影,也可以拍马来电影,我觉得这是看你怎么样去看吧,以及什么样的契机底下我们把它做好。我觉得每一个故事都有生命,就看我们怎么去制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