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锐裘
设计是商业与人的接口,设计也让生活变得宽容。这是我与两位设计师对话后最强烈的感受。
今天,当我们提到商业空间时,这几个词一定不可避免被提到:“新零售”、“平台线下店”、“网红打卡”、“数字化体验”。
2017-2018年,在阿里提出“新零售”的2年内,线上平台“集体下凡”,争相在线下扎堆开店。同时,空间的场景营造、设计逻辑,消费者对空间的审美,好像都变了。
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看待和应对商业零售空间的改变?设计对于一个商业空间的成功意味着什么?设计师如何抓住多变的商业时代?
本期《商业空间新机遇》VOL.1 ,锐裘邀请了 RIGI 睿集设计创始人刘恺、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合伙建筑师、那行文化合伙人唐煜,两位优秀的设计师,一起来聊聊设计之于空间的魅力。
01 设计师眼中的多变市场
刘恺说他当时第一次听到“新零售”时,感到并不意外。在2008年左右,RIGI 的设计服务范畴,开始转向到更具有弹性的商业空间。当时,正值国内商业地产正在兴起;但紧接着,又是电商的爆发,实体零售疲软;再到后来新零售提出,新的消费群体崛起。
- 如何看待流行元素?
身处在动态变化的时代,刘恺能感受到每个新增长点出现背后推动的力量。“设计师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 所以,在接触到线上品牌企业的空间设计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每个时代审美不同,会产生新需求,也会有新机会。”——刘恺
今天购物中心的面貌,和十年前完全不同。里面装的内容都变了,这会反推他们做出改变,例如,新开业的北京 SKP-S 很炫酷,上海的淮海 TX 也正在提出全新的概念。
换句话说,这些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看到的,当下年轻人零售空间的期待,包括LED、霓虹灯,艺术性、趣味性,这些元素就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元素,不需要特别否定它。
但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品牌,也不一定能继续流行于下个时代。
- 数字科技和空间的结合
与 RIGI 主做商业空间不同,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后文简称“阿米”)在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公共空间的领域。在近两年,阿米开始接触新零售型空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8年在上海三店同开的一条生活馆,以及国内首个天猫未来书店。
首个天猫未来书店·志达书店。摄影:吴清山
“新零售的核心驱动力,是数据。”——唐煜
唐煜认为新零售的本质,是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是否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数字驱动。从这个角度,他十分看好刚刚在深圳完成开业的盒马里商场。
从一个“店”升级到一个“场”,是一个突破,商场选址深入社区,如果做到数据采集充分,这样便能提升效率和成本。这是新零售型空间应有的模样。
02 好的商业空间如何炼成?
- 和不同基因的企业做有效沟通
2018年,阿米为一家服装淘品牌设计了线下旗舰店:棉仓。 摄影:吴清山
如果从基因角度,可以将时下品牌空间分成两种:相对传统的企业(从线下起家),和相对新锐的企业(从线上起家)。
传统公司,在店铺设计上更专业,包括销售、数据、店铺形态,都会给到足够的专业度,设计团队只用自己的专业为品牌做驱动就行了。当然在近几年,还是能看到一些问题。
“这部分业主很好合作,当然我们会看到问题,有些会过分冒进,有些过分焦虑,也有过分自信的。” 刘恺说。
新锐公司,在进入线下时,一定会出现“水土不服”,唐煜在服务新锐公司时,的确会出现线下sku把控问题,并需要花大量时间做调整,同时相较于传统公司,新型公司会对空间布局没这么多经验,设计师自然需要花上更多精力做教育。
阿科米星主导合作设计的一条线下体验店。摄影:吴清山
- 给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和时代一同变快的,还有空间的迭代周期。
很多线上品牌往线下走时,会有“互联网思维”去思考,如果没有像盒马这样的强大后台,是会有问题的。线下有先天劣势,就是改变慢,成本高,不像线上换个banner就好了。
刘恺拿 Gentle Monster 作比喻,这个品牌的空间更替周期是3个月,这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而且每家实际情况不同。
Gentle Monster 在北京 SKP-S 的新店,把羊搬进了室内
“空间设计好比搭系统。”—— 刘恺
所以一个设计师要做的,是帮甲方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做出一个系统,就像IOS,赋予它一个逻辑,做空间设计时,是用一个系统搭建思维,就是为了避免大众觉得无趣了时,品牌可以用最省钱省时的做法更替。
- 但设计不是万能的
一个商业空间的成功与否,设计力能在其中多少占比,也并不能量化。
“不论是传统,还是新锐公司,大家都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一些新锐公司会过于自信他们的品牌力,其实线下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唐煜分享说。
空间设计看起来是个表象的东西,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这个面背后大量沟通与磨合。沟通在一个需求达成后的占比是多少,这无法量化。
RIGI 为传统企业良品铺子设计的店铺,此品牌如今在线上布局同样大获好评
另一点,是一个店铺的销量表现不好,背后一定是发生了一些原因。也许产品问题,品牌力不行,更可怕的是,可能是时代也许不需要你了。“所以,我们正在想办法把服务往更前端移,为了更好了解品牌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策略。”刘恺说。
03 设计师与商业空间未来
- 更敏锐地做出预判,为团队负责
RIGI 设计工作室展厅
在聊天的尾声,我们总不免俗聊到了对未来的展望。
做商业的设计公司,往往要比做酒店、住宅这样的设计公司难度更大,做酒店、做住宅可以做成样板房有套路有答案,但商业一定有地域模式,每个品牌都希望自己有差异点,突出品牌基因。
这也意味着,商业空间设计师需要更敏锐地对未来做预判。“设计师像是个手艺人,我们不是马云,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一个点,看时代。”刘恺坦言。
上图:RIGI 设计工作室外景;下图:阿米与朋友合伙开设的那行零度空间
为了保持与时俱进,这两家设计公司都拿自己的空间做实验田。例如,RIGI在工作室内有自己的展厅,阿米与朋友合伙开设的那行零度空间,都是在做内部学习与研发,探索新的空间表达。
其实并不是设计师,任何行业,都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态度,在年尾,回过头看团队是否有成长,是否有新的认知,有瑕疵没关系,但如果发现和去年没区别,那就要意识到有潜在风险了。
“设计企业管理者,要有适当焦虑感。”—— 唐煜
阿科米星长期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改变过去的建筑;什么是改变将来的建筑,总结、整理,找更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探寻时代、社会的发展。
“阿米在近两年尝试做跨界,一方面与科技公司合作,一方面自己下场做实体空间,就是为了让自己身处其中,才能感受时代,不同途径去链接、了解时代,从不同角度为自己的专业寻找补充。” 唐煜最后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