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卡普尔热”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卡普尔热”来了

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呈现了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

文|郑超 

责编|马蓉蓉

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英国印度裔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大型展览首次来到中国,近日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安尼施·卡普尔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例如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利维坦》,以及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轨道》等。

如今,他设计的“大家伙”们也来到了中国观众眼前。

一走进美术馆大门,视线就被一抹巨大的红色填满,象征着太阳的巨型圆盘前面,有一条笔直的,缓慢移动的传送带,一个接一个深红色的蜡块在传送带上缓缓上升,运到高达几十米的传送带末端,再差一点就“够到”巨大的红色太阳时,却骤然跌落,发出“啪!”的声响。

这件名为《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是此次的展品之一。有人形容这件作品恰似“无法触及的美好”。

在美术馆四层展出的是另一件巨型自动装置作品,机器带动一条金属臂,让盛满红色蜡块的开口容器沿着轨道缓慢移动。其表面转动,好像在搅拌材料,不断重新塑造蜡的形状,形成奇观。

据了解,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呈现了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并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北京太庙美术馆同时进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呈现气势恢宏、自成一体的装置作品,而在太庙艺术馆展出形态优美、情绪饱满的雕塑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曾表示,此次展览是开馆以来布展时间最长的一次。为了布置这些“大家伙”,布展人员用了差不多3个星期。

记者了解到,《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作品中的每一个蜡块重达90斤,这些蜡块在国内制作的。而四楼的蜡块是从英国运过来的。

光是对比样品不断试验、调色,制作出艺术家认可的蜡块,是一项很有挑战的工作。四层的作品《我的红色家乡》中的蜡块需要相对冷却的温度保存,一楼的作品为达到“摔烂”的视觉冲击力需要较高的温度,这些都是布展时比较有难度的部分。

除了一层大厅的《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四层的《我的红色家乡》,美术馆的三层还展出了《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和《远行》。

在作品《远行》中,一辆湛蓝色的挖掘机静静地爬伏在几百吨的大面积红色泥土上,二者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挖掘机旁边有一座不易被观察到的红色泥土堆积起来的“小丘”,似乎暗示着湛蓝挖掘机扬起的铲斗之意图。记者注意到,作品的名称在西班牙文中意为“驱逐”,在这里被翻译成了更富有想象空间的“远行”。

据报道,艺术家是按照空间特点,把空间最优化进行二次创作。在每一个空间里面,都以作品和空间关系“最舒服”的一个状态去呈现作品。“卡普尔从不阐释他的作品,他希望用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大家去看,去理解,并发挥想象力,根据每人自身的经验去感受。”

另一大型作品《将成为奇特单细胞个体的截面体》曾于2015年在法国凡尔赛宫首展,内部是鲜红管道交织成的网,外部从各个面呈现了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设计。观众们对这个“大型红黑相间的正方体”解读不一,其气势和色彩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在作品前拍照“打卡”。

除了这些大型装置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了卡普尔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重要公共项目作品的模型,包括《云门》(2004)、《轨道》(2010)、《南岸中心》(2001)、《地铁站,蒙特圣安杰洛,那不勒斯》(1999-2002)以及今年10月将会在纽约展出的《伦纳德街模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随着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安尼施·卡普尔”开展,在北京乃至中国艺术界形成了一股“卡普尔热”,可以说,这是卡普尔先生多年来不断地进行艺术探索、不断地展示艺术才能的一次重要的汇总。卡普尔的艺术在观念上连接了古老的东方和现代的西方,他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神秘的意象和独特的形态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引发精神的共鸣。       (郑超 /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卡普尔热”来了

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呈现了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

文|郑超 

责编|马蓉蓉

当代国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英国印度裔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大型展览首次来到中国,近日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安尼施·卡普尔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例如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法国巴黎大皇宫的《利维坦》,以及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轨道》等。

如今,他设计的“大家伙”们也来到了中国观众眼前。

一走进美术馆大门,视线就被一抹巨大的红色填满,象征着太阳的巨型圆盘前面,有一条笔直的,缓慢移动的传送带,一个接一个深红色的蜡块在传送带上缓缓上升,运到高达几十米的传送带末端,再差一点就“够到”巨大的红色太阳时,却骤然跌落,发出“啪!”的声响。

这件名为《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是此次的展品之一。有人形容这件作品恰似“无法触及的美好”。

在美术馆四层展出的是另一件巨型自动装置作品,机器带动一条金属臂,让盛满红色蜡块的开口容器沿着轨道缓慢移动。其表面转动,好像在搅拌材料,不断重新塑造蜡的形状,形成奇观。

据了解,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呈现了艺术家横跨35年的重要艺术创作,并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北京太庙美术馆同时进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呈现气势恢宏、自成一体的装置作品,而在太庙艺术馆展出形态优美、情绪饱满的雕塑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曾表示,此次展览是开馆以来布展时间最长的一次。为了布置这些“大家伙”,布展人员用了差不多3个星期。

记者了解到,《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作品中的每一个蜡块重达90斤,这些蜡块在国内制作的。而四楼的蜡块是从英国运过来的。

光是对比样品不断试验、调色,制作出艺术家认可的蜡块,是一项很有挑战的工作。四层的作品《我的红色家乡》中的蜡块需要相对冷却的温度保存,一楼的作品为达到“摔烂”的视觉冲击力需要较高的温度,这些都是布展时比较有难度的部分。

除了一层大厅的《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四层的《我的红色家乡》,美术馆的三层还展出了《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和《远行》。

在作品《远行》中,一辆湛蓝色的挖掘机静静地爬伏在几百吨的大面积红色泥土上,二者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挖掘机旁边有一座不易被观察到的红色泥土堆积起来的“小丘”,似乎暗示着湛蓝挖掘机扬起的铲斗之意图。记者注意到,作品的名称在西班牙文中意为“驱逐”,在这里被翻译成了更富有想象空间的“远行”。

据报道,艺术家是按照空间特点,把空间最优化进行二次创作。在每一个空间里面,都以作品和空间关系“最舒服”的一个状态去呈现作品。“卡普尔从不阐释他的作品,他希望用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大家去看,去理解,并发挥想象力,根据每人自身的经验去感受。”

另一大型作品《将成为奇特单细胞个体的截面体》曾于2015年在法国凡尔赛宫首展,内部是鲜红管道交织成的网,外部从各个面呈现了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设计。观众们对这个“大型红黑相间的正方体”解读不一,其气势和色彩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在作品前拍照“打卡”。

除了这些大型装置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了卡普尔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重要公共项目作品的模型,包括《云门》(2004)、《轨道》(2010)、《南岸中心》(2001)、《地铁站,蒙特圣安杰洛,那不勒斯》(1999-2002)以及今年10月将会在纽约展出的《伦纳德街模型》。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上说:随着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安尼施·卡普尔”开展,在北京乃至中国艺术界形成了一股“卡普尔热”,可以说,这是卡普尔先生多年来不断地进行艺术探索、不断地展示艺术才能的一次重要的汇总。卡普尔的艺术在观念上连接了古老的东方和现代的西方,他的作品以丰富的内涵、神秘的意象和独特的形态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引发精神的共鸣。       (郑超 /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