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德国为何欢迎难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德国为何欢迎难民?

德国人已下定决心,尽可能地给予难民最好的接待。这不仅仅是表率作用那么简单。它是对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的一种挑战:来吧,如果可以,与我们携手并肩。

撰文:Leonid Bershidsky(彭博专栏作家)

编辑:汪吕杰

翻译:倚橹

  • 当缜密但却缓慢的官僚体制无力解决瓶颈问题时,民众便站出来贡献自己的爱心

  • 或许,政府、公民社会和媒体的三管齐下,才令德国人转变成今日的态度

考虑到德国这个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最近它针对希腊债务问题采取强硬姿态引发的愤怒,“德意志道德表率”这种说法在许多人耳中听来应该都会有怪怪的感觉。然而,见识过这个国家在今年夏天的难民潮中的种种应对之策后,任何一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种表率作用确实存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德国对从前南斯拉夫逃离的战争难民的态度,可还远没有如今这般英雄气概。

换作当年,像弗兰克 迪特里希(Frank Diettrich)这种人要算是异类。他眼下是一名不领取薪酬的志愿者,在一片惨遭践踏的草坪边上,正用塑料杯子为一群橄榄色皮肤的青年男子端茶倒水。在这里,刚刚抵达柏林的难民们等待接受专门办事机构的登记。

 

在这之前,“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迪特里希说。去年,他卖掉了自己经营的小生意,“我们能看出来,政府在处理这儿的状况时遇上了麻烦,所以就轮到我们来帮忙了。”

这块草坪现在是一片宿营地。几百号人被安置在这里,有些人躺在树下的睡袋中,有些人挤在一两个大帐篷里,有些人看守着破旧的行李,还有些人踢着足球。想要进入其中,必须从半夜就开始排队。登记过程耗时超过一周,所以人们经常要奔波往返。今年1月到7月,德国收到了218221份庇护申请,比1994年以来任何一个年份的申请数量都多。1992年创下的438191份申请纪录很可能将在今年被打破。

一个名为MoabitHilft的组织建立的那个求助Facebook网页,促使迪特里希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该组织致力于欢迎接纳流亡到该地区的难民。本地的店铺在橱窗上张贴布告,表示正在为该组织募捐。这个Facebook群组拥有约1.1万名成员,在今天的德国,这一点儿都不稀奇,很多人都愿意施以援手。德国总理安格拉 默克尔(Angela Merkel)信誓旦旦地表示,逃避本国战火而来的叙利亚难民将会得到德国的接收,德国正在响应这一使命召唤。

 

德国民众对政府的决定表示支持。当缜密但却缓慢的官僚体制无力解决瓶颈问题时,民众便站出来贡献自己的爱心。据德国电视一台(ARD)与DeutschlandTrend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88%的德国人已经或准备为难民捐献衣物或款项。

同一项调查显示,38%的德国人(在前东德人中的比例更高)担心,还会有更多的难民涌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一些人对此不抱有同情之心,或是不打算帮忙。极右翼分子焚烧难民收容点的事件屡有发生,深色皮肤的人走在街上有时也会遭到袭击,但任何公开鼓动反对难民的尝试都会遭到抵制。

极右翼的德国国家民主党(NPD)曾计划于本周三中午在柏林难民登记处前举行集会示威。当地的志愿者提醒难民们停留在草坪上,警察也在周边地区聚集,设置障碍物,准备好防暴头盔。但在事先宣布的集会时间过去半个小时后,事态逐渐明晰:只有不多的几个民族主义者出席,他们借助安装在卡车上的扩音器高喊诸如“假难民”一类的侮辱性口号,但声音很快便淹没在大约200余名反纳粹抗议者叫他们“滚开”的呼声中。反对者还齐声合唱:“大声说出来,明确指出来,这里欢迎难民来。”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非政府组织Borderline Europe的董事哈拉尔德格勒德(Harald Gloede)说,该组织致力于收集和传播与欧洲难民危机相关的信息,“我认为,甚至政府都没有想到民众会如此热情好客。在90年代,当右翼组织焚烧难民营的时候,许多民众可是为他们鼓掌叫好的。”

1993年,这种排外情绪促成了赋予受迫害者绝对庇护权的德国宪法第16条的修改。新的宪法条文断绝了那些来自被德国当局视为“安全”国家的申请者被认定为难民的希望,此外,申请避难者还必须证明,他们的确遭到了迫害。在宪法修正案付诸实施后,涌入的难民逐渐减少。然而,当世界的动荡局势再次加剧时,德国人做好了准备:这一次,他们主动做出了改变。

当被问及态度转变的原因时,德国学者经常会提到该国的历史。“德国民众知道,日内瓦《难民地位公约》(Geneva Refugee Convention,全称为Convention Relation to the Status of Refugess,195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难民保护核心规范)的相关规定根植于犹太难民躲避纳粹大屠杀时的历史经验,”彼得拉本德尔(Petra Bendel)指出,他供职于位于巴伐利亚州埃朗根的区域研究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for Regional Research),“此外,在二战后,许多德国人自己就是难民。”或许很难相信,在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排外潮中大行其道的“历史教训”有朝一日居然会得到真正的理解领会,但这的确是当下德国人的共识。

 

或许,政府、公民社会和媒体的三管齐下,才令德国人转变成今日的态度。

1999年,德国当局推行了一项法案,自动赋予出生在德国本土的非法移民的子女以公民权。2005年,移民法规总体上变得更宽松简化。此外,在过去的10年中,历任政府都在致力于增进选民对移民问题的认知。

“德国的保守党派不会像法国或英国的保守党派那样打种族牌,”明斯特大学(Muenster University)的迪特里希 特伦哈特(Dietrich Thraenhardt)说,“在德国,像(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或(法国前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所持的那种反移民立场会被视为极端主义。默克尔从来不曾把移民问题当成一个争议性问题。”

在德国,存在为数众多的基层维权组织。这些社区活动家们(neighborhood activists)在与非法移民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了经验。“对不断涌入的非法移民潮的广泛关注使得人们自发行动起来,帮助眼前的难民,”巴伐利亚州难民管理委员会(Bavarian Council for Refugees)的斯特凡 丁瓦尔德(Stephan Duennwald)表示,该委员会组织协调了多个志愿者团体,“在许多难民营和寄居点附近,本地志愿者有组织地为他们开设语言课程,帮助他们与官方机构或医疗服务机构打交道。”

最后,德国的媒体——即便是那种花边小报——也对难民抱以同情之心,这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媒体形成鲜明对照。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大众娱乐性小报《图片报》(Bild)以其在希腊救助事件中的强硬姿态而著称,但如今却发行了针对难民的阿拉伯语资讯特刊,这些资讯在周三时被等在难民登记处门外的寻求庇护者们一抢而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1200万被放逐在外的德国流亡者,350万‘外籍工人’,以及数百万难民,但德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身份却一直被否认。”奥纳斯布吕克大学(University of Osnabrueck)移民与跨文化研究所(Institute for Migration Research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的奥拉夫 克莱斯特(Olaf Kleist)指出。如今,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德国人接受了生活在一个天下一家的国度里的现实。

当然,这其中也有经济考量。克莱斯特表示:“德国的经济强大、人口衰退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均促成了对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的欢迎态度。”事实上,德国选民之所以对难民的涌入抱着不错的态度,原因之一在于,默克尔强调可以在不举借新债的前提下保持预算平衡,而且也不会为了应付难民危机而增加税收。

然而,德国的回心转意是否会是永久性的?以及像默克尔所坚称的那样,是基于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价值观?这一切还难以定论。丁瓦尔德指出,尽管德国人对来自叙利亚、的确是出于逃离战火目的而来的“真”难民抱有大量同情之心,但对那些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假”难民,他们却没什么耐心。后一群人中就有许多罗姆人(Roma,俗称的吉普赛人)。

事实上,如果当下的慈爱之心持续下去,原因很可能在于,德国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祖国近来在欧洲业已确立了领导地位。Borderline Europe的格勒德指出,德国业已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当它提出有些事需要去做的时候,便不得不率先垂范”。

德国人已下定决心,尽可能地给予难民最好的接待。这不仅仅是表率作用那么简单。它是对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的一种挑战:来吧,如果可以,与我们携手并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德国为何欢迎难民?

德国人已下定决心,尽可能地给予难民最好的接待。这不仅仅是表率作用那么简单。它是对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的一种挑战:来吧,如果可以,与我们携手并肩。

撰文:Leonid Bershidsky(彭博专栏作家)

编辑:汪吕杰

翻译:倚橹

  • 当缜密但却缓慢的官僚体制无力解决瓶颈问题时,民众便站出来贡献自己的爱心

  • 或许,政府、公民社会和媒体的三管齐下,才令德国人转变成今日的态度

考虑到德国这个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最近它针对希腊债务问题采取强硬姿态引发的愤怒,“德意志道德表率”这种说法在许多人耳中听来应该都会有怪怪的感觉。然而,见识过这个国家在今年夏天的难民潮中的种种应对之策后,任何一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种表率作用确实存在。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德国对从前南斯拉夫逃离的战争难民的态度,可还远没有如今这般英雄气概。

换作当年,像弗兰克 迪特里希(Frank Diettrich)这种人要算是异类。他眼下是一名不领取薪酬的志愿者,在一片惨遭践踏的草坪边上,正用塑料杯子为一群橄榄色皮肤的青年男子端茶倒水。在这里,刚刚抵达柏林的难民们等待接受专门办事机构的登记。

 

在这之前,“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迪特里希说。去年,他卖掉了自己经营的小生意,“我们能看出来,政府在处理这儿的状况时遇上了麻烦,所以就轮到我们来帮忙了。”

这块草坪现在是一片宿营地。几百号人被安置在这里,有些人躺在树下的睡袋中,有些人挤在一两个大帐篷里,有些人看守着破旧的行李,还有些人踢着足球。想要进入其中,必须从半夜就开始排队。登记过程耗时超过一周,所以人们经常要奔波往返。今年1月到7月,德国收到了218221份庇护申请,比1994年以来任何一个年份的申请数量都多。1992年创下的438191份申请纪录很可能将在今年被打破。

一个名为MoabitHilft的组织建立的那个求助Facebook网页,促使迪特里希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该组织致力于欢迎接纳流亡到该地区的难民。本地的店铺在橱窗上张贴布告,表示正在为该组织募捐。这个Facebook群组拥有约1.1万名成员,在今天的德国,这一点儿都不稀奇,很多人都愿意施以援手。德国总理安格拉 默克尔(Angela Merkel)信誓旦旦地表示,逃避本国战火而来的叙利亚难民将会得到德国的接收,德国正在响应这一使命召唤。

 

德国民众对政府的决定表示支持。当缜密但却缓慢的官僚体制无力解决瓶颈问题时,民众便站出来贡献自己的爱心。据德国电视一台(ARD)与DeutschlandTrend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88%的德国人已经或准备为难民捐献衣物或款项。

同一项调查显示,38%的德国人(在前东德人中的比例更高)担心,还会有更多的难民涌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一些人对此不抱有同情之心,或是不打算帮忙。极右翼分子焚烧难民收容点的事件屡有发生,深色皮肤的人走在街上有时也会遭到袭击,但任何公开鼓动反对难民的尝试都会遭到抵制。

极右翼的德国国家民主党(NPD)曾计划于本周三中午在柏林难民登记处前举行集会示威。当地的志愿者提醒难民们停留在草坪上,警察也在周边地区聚集,设置障碍物,准备好防暴头盔。但在事先宣布的集会时间过去半个小时后,事态逐渐明晰:只有不多的几个民族主义者出席,他们借助安装在卡车上的扩音器高喊诸如“假难民”一类的侮辱性口号,但声音很快便淹没在大约200余名反纳粹抗议者叫他们“滚开”的呼声中。反对者还齐声合唱:“大声说出来,明确指出来,这里欢迎难民来。”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非政府组织Borderline Europe的董事哈拉尔德格勒德(Harald Gloede)说,该组织致力于收集和传播与欧洲难民危机相关的信息,“我认为,甚至政府都没有想到民众会如此热情好客。在90年代,当右翼组织焚烧难民营的时候,许多民众可是为他们鼓掌叫好的。”

1993年,这种排外情绪促成了赋予受迫害者绝对庇护权的德国宪法第16条的修改。新的宪法条文断绝了那些来自被德国当局视为“安全”国家的申请者被认定为难民的希望,此外,申请避难者还必须证明,他们的确遭到了迫害。在宪法修正案付诸实施后,涌入的难民逐渐减少。然而,当世界的动荡局势再次加剧时,德国人做好了准备:这一次,他们主动做出了改变。

当被问及态度转变的原因时,德国学者经常会提到该国的历史。“德国民众知道,日内瓦《难民地位公约》(Geneva Refugee Convention,全称为Convention Relation to the Status of Refugess,195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难民保护核心规范)的相关规定根植于犹太难民躲避纳粹大屠杀时的历史经验,”彼得拉本德尔(Petra Bendel)指出,他供职于位于巴伐利亚州埃朗根的区域研究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for Regional Research),“此外,在二战后,许多德国人自己就是难民。”或许很难相信,在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排外潮中大行其道的“历史教训”有朝一日居然会得到真正的理解领会,但这的确是当下德国人的共识。

 

或许,政府、公民社会和媒体的三管齐下,才令德国人转变成今日的态度。

1999年,德国当局推行了一项法案,自动赋予出生在德国本土的非法移民的子女以公民权。2005年,移民法规总体上变得更宽松简化。此外,在过去的10年中,历任政府都在致力于增进选民对移民问题的认知。

“德国的保守党派不会像法国或英国的保守党派那样打种族牌,”明斯特大学(Muenster University)的迪特里希 特伦哈特(Dietrich Thraenhardt)说,“在德国,像(英国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或(法国前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所持的那种反移民立场会被视为极端主义。默克尔从来不曾把移民问题当成一个争议性问题。”

在德国,存在为数众多的基层维权组织。这些社区活动家们(neighborhood activists)在与非法移民打交道的过程中获取了经验。“对不断涌入的非法移民潮的广泛关注使得人们自发行动起来,帮助眼前的难民,”巴伐利亚州难民管理委员会(Bavarian Council for Refugees)的斯特凡 丁瓦尔德(Stephan Duennwald)表示,该委员会组织协调了多个志愿者团体,“在许多难民营和寄居点附近,本地志愿者有组织地为他们开设语言课程,帮助他们与官方机构或医疗服务机构打交道。”

最后,德国的媒体——即便是那种花边小报——也对难民抱以同情之心,这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媒体形成鲜明对照。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大众娱乐性小报《图片报》(Bild)以其在希腊救助事件中的强硬姿态而著称,但如今却发行了针对难民的阿拉伯语资讯特刊,这些资讯在周三时被等在难民登记处门外的寻求庇护者们一抢而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1200万被放逐在外的德国流亡者,350万‘外籍工人’,以及数百万难民,但德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身份却一直被否认。”奥纳斯布吕克大学(University of Osnabrueck)移民与跨文化研究所(Institute for Migration Research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的奥拉夫 克莱斯特(Olaf Kleist)指出。如今,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德国人接受了生活在一个天下一家的国度里的现实。

当然,这其中也有经济考量。克莱斯特表示:“德国的经济强大、人口衰退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均促成了对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的欢迎态度。”事实上,德国选民之所以对难民的涌入抱着不错的态度,原因之一在于,默克尔强调可以在不举借新债的前提下保持预算平衡,而且也不会为了应付难民危机而增加税收。

然而,德国的回心转意是否会是永久性的?以及像默克尔所坚称的那样,是基于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价值观?这一切还难以定论。丁瓦尔德指出,尽管德国人对来自叙利亚、的确是出于逃离战火目的而来的“真”难民抱有大量同情之心,但对那些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假”难民,他们却没什么耐心。后一群人中就有许多罗姆人(Roma,俗称的吉普赛人)。

事实上,如果当下的慈爱之心持续下去,原因很可能在于,德国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祖国近来在欧洲业已确立了领导地位。Borderline Europe的格勒德指出,德国业已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当它提出有些事需要去做的时候,便不得不率先垂范”。

德国人已下定决心,尽可能地给予难民最好的接待。这不仅仅是表率作用那么简单。它是对欧洲其他国家、乃至美国的一种挑战:来吧,如果可以,与我们携手并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