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弹不走的弹窗广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弹不走的弹窗广告

网络弹窗的最大特点就是网民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等于强制给用户提供了曝光量,因此现在应用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泛滥。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电脑开机后首先要做什么?如今提出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会无奈的回一句:“关广告。”

昨天才关注过一双鞋,今天开机后,屏幕右下角就会马上收到商家为你专门推送的弹窗广告……只要浏览过某类产品,就会发现相关的弹窗广告纷至沓来,难怪有网友戏称,“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

除此之外,各类商品、游戏甚至色情网站等弹窗广告也令民众苦不堪言,“开机半分钟,关广告5分钟”的无奈现状不禁令人发问,难道弹窗广告真的没法禁绝吗? 

弹窗广告“三宗罪” 

徐洲原本是不怎么反感“弹窗”的,过去有时甚至觉得它挺方便,比如自己正在用电脑办公,右下角忽然弹出一个热点新闻,简明扼要的几行字就能让自己“紧追时事”;自己正在网络购物,右下角弹出的推荐物品又恰恰是自己正在关注的产品……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徐洲烦透了弹窗广告。

上周末,因为一个策划案,徐洲拿着笔记本电脑到单位参加紧急会议。平时开机后,笔记本电脑就会陆续弹出很多弹窗广告或页面,不着急的时候,徐洲会等它们都消停了,再一个个的关闭。那天因时间紧急,他就弹出一个关一个,结果一个原本以为已经关上的弹窗广告却忽然切换到了一个游戏网页,并伴随着巨大的游戏音乐,徐洲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挨了领导的训斥。

“现在很多弹窗广告的小叉子(关闭标志)设置得都很隐蔽,不仔细找根本关不掉,有些就算点关闭也会强制调转页面,必须再次关闭。”弹窗频率高、关又关不上,有时跳转页面和霸屏的弹窗广告还会拉低电脑的运行速度,这些都让徐洲头疼不已,“如果说以前的弹窗还能提供一些便利的话,现在则完全是在‘扰民’!”

法治周末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5名路人,他们均强调,现在正在遭受着弹窗广告的侵扰,对于弹窗广告,大家列出了“三宗罪”:一是推送过于频繁,往往伴随着开机就开始各种弹窗,一段时间不处理,桌面上会密密麻麻出现很多重叠的窗口,甚至会影响正常网页的浏览;二是关闭按钮设置不明显,有些弹窗广告甚至无法直接点击关闭按钮,必须要求用户点击一下广告页面,跳转后才能关闭;三是推送内容混杂,除了商品、游戏等内容外,有些甚至是色情视频网站或赌博网站的广告。

“如今很多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钮都是虚设,有的会设置初次点击时默认为点击了广告页面,会自动跳转;有些则是伪装了关闭按键,按下后反而会自动跳转相应网页,而真正的关闭按键则被设置在了极隐蔽的角落甚至是透明化。”曾在某网络广告公司任职的工程师程明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很多用户都会遭遇“逢开机必推”的境况,是因为很多软件默认将弹窗广告设置为了开机启动项,而用户在下载软件或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注意,就此中招。

“现在很多应用软件均设有弹窗广告,特别是很多用户并不习惯去官方网站下载应用程序,而是喜欢通过网络搜索或直接在第三方软件平台下载,这些都会给弹窗广告以可乘之机,遭遇流氓软件的强制推送,就连杀毒软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程明表示,虽然一些网络插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拦弹窗广告,但一旦用户下载了新的包含弹窗设置的软件或上网浏览时再次被诱导更改了设置,则弹窗广告又会重新席卷而来。 

“弹”就能赚钱 

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打击力度不小,但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如今的弹窗广告似乎越来越多,且推送越来越频繁。

“这是因为只要‘弹’就有钱。”程明介绍,弹窗广告其实最初主要是应用在网络游戏的推广上,因为网络游戏能够借助于浏览器的弹窗广告直接跳转网页,进入游戏服务器,较为方便,因此为了能在短期内迅速吸引大量玩家,就会通过弹窗广告并配以精美的图片等来吸引用户点击注册等。

“网络弹窗的最大特点就是网民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弹窗,这等于强制给用户提供了曝光量,因此现在应用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泛滥。”程明指出,除了覆盖网络产品外,如今手机APP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弹窗广告,尤其是一些能免费下载的小游戏,往往从进入游戏到游戏环节开始阶段,都充斥着各种弹窗广告,因为承接广告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商家投放弹窗广告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吸引用户关注,提高产品热度,而作为浏览器或者是软件平台,之所以愿意为这些弹窗广告提供方便,也是因为这背后有利可图。

据程明透露,目前弹窗广告主要是由一些网络广告运营公司负责运作,他们与很多浏览器平台或软件平台都有合作,会按用户的点击量收费并分成。“这些公司类似于‘牵线’的性质,背后依托的则是那些网络平台的大数据。”

如今,无论是在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还是贴吧,都不难找到承接弹窗广告业务的公司。一家网络广告公司的销售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他家主推的是曝光量套餐,其中基础版套餐20000元发送100万条弹窗,投放时间两天;升级版10万元发送1000万条弹窗,投放5天。客户只需提供跳转链接即可,其他运营操作由广告公司完成。

“套餐包含了当前各大主流浏览器的弹窗推送,保证曝光量。”记者提出价格偏高后,该工作人员又贴心地推荐了按点击量收费的套餐,即3000元可开通账号,还有15%的费用返点,充的越多,返点越高。用户每点击一次弹窗广告,计费0.3元,从账号费用中扣除。

“软件捆绑也可以做,收费较高,每次点击1元,但效果好,用户只要下载相应软件将捆绑弹窗广告并默认开机显示。”该销售人员表示,这些软件商都有“合作”,浏览器、阅读器、游戏等均有涉列。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网络广告公司提供弹窗广告业务还承诺可以进行定向地区的精准推送。

“这依托的是那些浏览器平台背后的大数据。”程明坦言,用户每天通过电脑或手机浏览各种资讯和购物时,背后的运营公司就收集到了个人的偏好和消费倾向,当有对应的广告投放业务时,可以精准覆盖到目标人群。这也是为什么用户经常会发现一些弹窗广告弹出来的恰恰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刚搜索过的产品。

“因为有广告利润的分成,这些平台也愿意对弹窗广告‘分享’出自己的大数据。”程明直言。

前些年的3·15晚会中也曾报道过一起案例,成都某文化传播公司和宽带运营商“合作”,将广告同网站域名绑定在一起,向用户强制推送弹窗广告,只要用户浏览这个网站,广告就会自动弹窗,每推送或点击一次,宽带运营商都能从中获利。 

形式、内容不当将涉嫌违法 

恼人的弹窗广告究竟违不违法?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知名IT律师赵占领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定性的关键是看其广告形式和内容是否合法。

赵占领介绍,目前针对弹窗广告,主要依据的是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广告法中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从法律规范来看,如果弹窗广告鲜明的标识了广告字样,并且关闭标志显著,且用户点击关闭按钮后确实可以关闭,那么单就形式上来看,此类弹窗广告并不违法。”但赵占领也注意到,如今弹窗广告除了越刷越多、关闭困难外,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仅仅是购物推荐或者是咨询浏览,但有些却涉及淫秽色情、赌博等内容甚至会植入木马病毒,用户一旦误点进去,就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

“弹窗广告的内容不能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的制约。”赵占领举例称,比如有些弹窗广告是通过低价诱导用户购买某些伪劣产品、有些内容则直接涉及赌博、色情等,还有的通过一些低俗的图片或文字来引诱用户点击,实行进一步诈骗或用来收集用户信息,这些都是借弹窗广告的形式来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3月,南京网警就曾通报提醒,有市民因轻信弹窗广告中“充值30元得50游戏币”的内容,最终被骗。

法治周末记者询问的那家网络广告公司强调,广告投放前要先审核产品链接,不能出现涉黄违法等内容。但程明坦言,并非所有广告公司都能守住底线,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只要给钱,什么内容都能投放。因为弹窗广告投放量大、背后产业链复杂,因此也很难被追查。

赵占领认为,除了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弹窗广告的打击力度外,用户也应该起到监督举报作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遭遇弹窗广告,用户会选择一关了之,即使遇到无法一键关闭的,也会忽视。赵占领指出,这样的弹窗广告已经涉嫌违法,用户可以通过登录12315互联网平台在线举报投诉,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

其实在赵占领看来,弹窗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只要把握好投放内容的质量和频次,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今真正烦扰用户的是频繁的推送和强制性浏览。

“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对弹窗广告的推送频次进行制约,这也是导致弹窗广告不断扰民的一个关键因素。”赵占领强调,各网络平台和软件商等不应唯利是图,频繁的弹窗推送极大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也影响着自身品牌的口碑,即便是合法弹窗广告,也应控制好数量和位置。

此外,赵占领建议,可考虑出台相应规定,限制弹窗广告频次并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由用户自主对广告形式、内容、推送时间段等进行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弹不走的弹窗广告

网络弹窗的最大特点就是网民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等于强制给用户提供了曝光量,因此现在应用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泛滥。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电脑开机后首先要做什么?如今提出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会无奈的回一句:“关广告。”

昨天才关注过一双鞋,今天开机后,屏幕右下角就会马上收到商家为你专门推送的弹窗广告……只要浏览过某类产品,就会发现相关的弹窗广告纷至沓来,难怪有网友戏称,“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

除此之外,各类商品、游戏甚至色情网站等弹窗广告也令民众苦不堪言,“开机半分钟,关广告5分钟”的无奈现状不禁令人发问,难道弹窗广告真的没法禁绝吗? 

弹窗广告“三宗罪” 

徐洲原本是不怎么反感“弹窗”的,过去有时甚至觉得它挺方便,比如自己正在用电脑办公,右下角忽然弹出一个热点新闻,简明扼要的几行字就能让自己“紧追时事”;自己正在网络购物,右下角弹出的推荐物品又恰恰是自己正在关注的产品……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徐洲烦透了弹窗广告。

上周末,因为一个策划案,徐洲拿着笔记本电脑到单位参加紧急会议。平时开机后,笔记本电脑就会陆续弹出很多弹窗广告或页面,不着急的时候,徐洲会等它们都消停了,再一个个的关闭。那天因时间紧急,他就弹出一个关一个,结果一个原本以为已经关上的弹窗广告却忽然切换到了一个游戏网页,并伴随着巨大的游戏音乐,徐洲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挨了领导的训斥。

“现在很多弹窗广告的小叉子(关闭标志)设置得都很隐蔽,不仔细找根本关不掉,有些就算点关闭也会强制调转页面,必须再次关闭。”弹窗频率高、关又关不上,有时跳转页面和霸屏的弹窗广告还会拉低电脑的运行速度,这些都让徐洲头疼不已,“如果说以前的弹窗还能提供一些便利的话,现在则完全是在‘扰民’!”

法治周末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5名路人,他们均强调,现在正在遭受着弹窗广告的侵扰,对于弹窗广告,大家列出了“三宗罪”:一是推送过于频繁,往往伴随着开机就开始各种弹窗,一段时间不处理,桌面上会密密麻麻出现很多重叠的窗口,甚至会影响正常网页的浏览;二是关闭按钮设置不明显,有些弹窗广告甚至无法直接点击关闭按钮,必须要求用户点击一下广告页面,跳转后才能关闭;三是推送内容混杂,除了商品、游戏等内容外,有些甚至是色情视频网站或赌博网站的广告。

“如今很多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钮都是虚设,有的会设置初次点击时默认为点击了广告页面,会自动跳转;有些则是伪装了关闭按键,按下后反而会自动跳转相应网页,而真正的关闭按键则被设置在了极隐蔽的角落甚至是透明化。”曾在某网络广告公司任职的工程师程明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很多用户都会遭遇“逢开机必推”的境况,是因为很多软件默认将弹窗广告设置为了开机启动项,而用户在下载软件或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注意,就此中招。

“现在很多应用软件均设有弹窗广告,特别是很多用户并不习惯去官方网站下载应用程序,而是喜欢通过网络搜索或直接在第三方软件平台下载,这些都会给弹窗广告以可乘之机,遭遇流氓软件的强制推送,就连杀毒软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程明表示,虽然一些网络插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拦弹窗广告,但一旦用户下载了新的包含弹窗设置的软件或上网浏览时再次被诱导更改了设置,则弹窗广告又会重新席卷而来。 

“弹”就能赚钱 

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打击力度不小,但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如今的弹窗广告似乎越来越多,且推送越来越频繁。

“这是因为只要‘弹’就有钱。”程明介绍,弹窗广告其实最初主要是应用在网络游戏的推广上,因为网络游戏能够借助于浏览器的弹窗广告直接跳转网页,进入游戏服务器,较为方便,因此为了能在短期内迅速吸引大量玩家,就会通过弹窗广告并配以精美的图片等来吸引用户点击注册等。

“网络弹窗的最大特点就是网民不能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弹窗,这等于强制给用户提供了曝光量,因此现在应用很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泛滥。”程明指出,除了覆盖网络产品外,如今手机APP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弹窗广告,尤其是一些能免费下载的小游戏,往往从进入游戏到游戏环节开始阶段,都充斥着各种弹窗广告,因为承接广告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商家投放弹窗广告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吸引用户关注,提高产品热度,而作为浏览器或者是软件平台,之所以愿意为这些弹窗广告提供方便,也是因为这背后有利可图。

据程明透露,目前弹窗广告主要是由一些网络广告运营公司负责运作,他们与很多浏览器平台或软件平台都有合作,会按用户的点击量收费并分成。“这些公司类似于‘牵线’的性质,背后依托的则是那些网络平台的大数据。”

如今,无论是在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还是贴吧,都不难找到承接弹窗广告业务的公司。一家网络广告公司的销售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他家主推的是曝光量套餐,其中基础版套餐20000元发送100万条弹窗,投放时间两天;升级版10万元发送1000万条弹窗,投放5天。客户只需提供跳转链接即可,其他运营操作由广告公司完成。

“套餐包含了当前各大主流浏览器的弹窗推送,保证曝光量。”记者提出价格偏高后,该工作人员又贴心地推荐了按点击量收费的套餐,即3000元可开通账号,还有15%的费用返点,充的越多,返点越高。用户每点击一次弹窗广告,计费0.3元,从账号费用中扣除。

“软件捆绑也可以做,收费较高,每次点击1元,但效果好,用户只要下载相应软件将捆绑弹窗广告并默认开机显示。”该销售人员表示,这些软件商都有“合作”,浏览器、阅读器、游戏等均有涉列。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网络广告公司提供弹窗广告业务还承诺可以进行定向地区的精准推送。

“这依托的是那些浏览器平台背后的大数据。”程明坦言,用户每天通过电脑或手机浏览各种资讯和购物时,背后的运营公司就收集到了个人的偏好和消费倾向,当有对应的广告投放业务时,可以精准覆盖到目标人群。这也是为什么用户经常会发现一些弹窗广告弹出来的恰恰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刚搜索过的产品。

“因为有广告利润的分成,这些平台也愿意对弹窗广告‘分享’出自己的大数据。”程明直言。

前些年的3·15晚会中也曾报道过一起案例,成都某文化传播公司和宽带运营商“合作”,将广告同网站域名绑定在一起,向用户强制推送弹窗广告,只要用户浏览这个网站,广告就会自动弹窗,每推送或点击一次,宽带运营商都能从中获利。 

形式、内容不当将涉嫌违法 

恼人的弹窗广告究竟违不违法?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知名IT律师赵占领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定性的关键是看其广告形式和内容是否合法。

赵占领介绍,目前针对弹窗广告,主要依据的是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广告法中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从法律规范来看,如果弹窗广告鲜明的标识了广告字样,并且关闭标志显著,且用户点击关闭按钮后确实可以关闭,那么单就形式上来看,此类弹窗广告并不违法。”但赵占领也注意到,如今弹窗广告除了越刷越多、关闭困难外,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仅仅是购物推荐或者是咨询浏览,但有些却涉及淫秽色情、赌博等内容甚至会植入木马病毒,用户一旦误点进去,就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

“弹窗广告的内容不能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的制约。”赵占领举例称,比如有些弹窗广告是通过低价诱导用户购买某些伪劣产品、有些内容则直接涉及赌博、色情等,还有的通过一些低俗的图片或文字来引诱用户点击,实行进一步诈骗或用来收集用户信息,这些都是借弹窗广告的形式来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3月,南京网警就曾通报提醒,有市民因轻信弹窗广告中“充值30元得50游戏币”的内容,最终被骗。

法治周末记者询问的那家网络广告公司强调,广告投放前要先审核产品链接,不能出现涉黄违法等内容。但程明坦言,并非所有广告公司都能守住底线,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只要给钱,什么内容都能投放。因为弹窗广告投放量大、背后产业链复杂,因此也很难被追查。

赵占领认为,除了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弹窗广告的打击力度外,用户也应该起到监督举报作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遭遇弹窗广告,用户会选择一关了之,即使遇到无法一键关闭的,也会忽视。赵占领指出,这样的弹窗广告已经涉嫌违法,用户可以通过登录12315互联网平台在线举报投诉,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

其实在赵占领看来,弹窗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只要把握好投放内容的质量和频次,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今真正烦扰用户的是频繁的推送和强制性浏览。

“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对弹窗广告的推送频次进行制约,这也是导致弹窗广告不断扰民的一个关键因素。”赵占领强调,各网络平台和软件商等不应唯利是图,频繁的弹窗推送极大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也影响着自身品牌的口碑,即便是合法弹窗广告,也应控制好数量和位置。

此外,赵占领建议,可考虑出台相应规定,限制弹窗广告频次并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由用户自主对广告形式、内容、推送时间段等进行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