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政策资金不到位 中国污水“孪生兄弟”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不到3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政策资金不到位 中国污水“孪生兄弟”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不到30%

以2014年城镇污泥产生量3600万吨计算,这意味着约2520万吨的污泥被粗放处理,相当于去年国内小麦产量的1/5。其含有的重金属等物质,难以避免地对土地形成二次污染。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与污水相伴而生的污泥,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如前者,实际的处理情况也不如前者理想。

9月11日,在2015(第七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主办方之一的E20环境平台发布了一组数据称,中国国内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不会高于30%。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70%,与E20环境平台的调研结果相比,两者差距甚大。

污泥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泥状沉淀物质,两者相生相伴,也被称为“孪生兄弟”。

若以2014年城镇污泥产生量3600万吨计算,这意味着去年有约2520万吨的污泥被粗放处理,其含有的重金属等物质,难以避免地对土地形成二次污染。这些污泥的重量,相当于去年国内小麦产量的1/5。

这一现象甚少为公众所关注。今年8月,若非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排)进行约谈的新闻被曝出,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首都北京,污泥处置的无害化比率也如此之低。

在这次针对北排主要负责人的约谈中,“污泥处置存在环境隐患”是议题之一。北排旗下污水处理项目日产污泥量约2800吨,仅10%左右实现了无害化处置,其余均采用干化或静态堆肥等临时性处置措施。根据财新网的报道,2011年起,北排一直表示,污泥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北排公司被环保部约谈,与政府对污泥治理重视程度不足有关。之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地并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对每天北京产生的巨量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

“以前上了一些设施,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位曾任北排公司总经理的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一批新的污泥处理设施已陆续开工,它们拥有更先进的处理能力,并计划在2017年投入运行。杨向平称,现在正处于新设施投运前的过渡期,因此北排采取了临时性的污泥处置措施。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缺位是导致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其核心问题在于污泥即使经过处理后,仍然难有合理的出路。污泥资源化是国际主流的看法,但国内的情况是没有政策支持配套,反而会遭遇诸多限制。

杨向平介绍说,比如在农业领域,凡是带“污”“泥”字眼,就不被允许用作肥料,这直接堵住了污泥回用农田的可能性,有些地方只能偷偷摸摸进行回用。

“国外处理后的污泥达到一定标准后,回用农田不存在任何问题。”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邵凯称,只要国内的相关标准明确,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自然会向其靠拢,技术成熟度并不是主要问题。

同时,缺少资金支持也是各地污泥处理设施缺乏、进而影响无害化处理率的掣肘之一。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目前国内执行的污水处理费标准依然偏低。以北京为例,其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1.36元,而当地污水的处理成本经测算达到2.3元,约1元的差额均由财政补贴。“现在拿这点污水处理费,连污水处理这部分都需要补贴,怎么会有积极性去投资污泥设施的建设呢?”杨向平称。

而“重水轻泥”的说法,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多有提及。邵凯认为,这与两者的发展阶段有关,污泥处置是最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而污水处理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相对比较成熟。

不成熟的产业也意味着一片前景广阔的市场。E20研究院的预测称,未来5年,国内用于污泥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将达到800亿元。薛涛认为,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的污水处理量增长,将带动污泥处理需求提高;同时,污泥处理资源化的需求,也将使得处理设施的投资规模得以增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政策资金不到位 中国污水“孪生兄弟”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不到30%

以2014年城镇污泥产生量3600万吨计算,这意味着约2520万吨的污泥被粗放处理,相当于去年国内小麦产量的1/5。其含有的重金属等物质,难以避免地对土地形成二次污染。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与污水相伴而生的污泥,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如前者,实际的处理情况也不如前者理想。

9月11日,在2015(第七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主办方之一的E20环境平台发布了一组数据称,中国国内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不会高于30%。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70%,与E20环境平台的调研结果相比,两者差距甚大。

污泥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泥状沉淀物质,两者相生相伴,也被称为“孪生兄弟”。

若以2014年城镇污泥产生量3600万吨计算,这意味着去年有约2520万吨的污泥被粗放处理,其含有的重金属等物质,难以避免地对土地形成二次污染。这些污泥的重量,相当于去年国内小麦产量的1/5。

这一现象甚少为公众所关注。今年8月,若非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排)进行约谈的新闻被曝出,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首都北京,污泥处置的无害化比率也如此之低。

在这次针对北排主要负责人的约谈中,“污泥处置存在环境隐患”是议题之一。北排旗下污水处理项目日产污泥量约2800吨,仅10%左右实现了无害化处置,其余均采用干化或静态堆肥等临时性处置措施。根据财新网的报道,2011年起,北排一直表示,污泥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北排公司被环保部约谈,与政府对污泥治理重视程度不足有关。之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地并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对每天北京产生的巨量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

“以前上了一些设施,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位曾任北排公司总经理的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一批新的污泥处理设施已陆续开工,它们拥有更先进的处理能力,并计划在2017年投入运行。杨向平称,现在正处于新设施投运前的过渡期,因此北排采取了临时性的污泥处置措施。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缺位是导致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其核心问题在于污泥即使经过处理后,仍然难有合理的出路。污泥资源化是国际主流的看法,但国内的情况是没有政策支持配套,反而会遭遇诸多限制。

杨向平介绍说,比如在农业领域,凡是带“污”“泥”字眼,就不被允许用作肥料,这直接堵住了污泥回用农田的可能性,有些地方只能偷偷摸摸进行回用。

“国外处理后的污泥达到一定标准后,回用农田不存在任何问题。”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邵凯称,只要国内的相关标准明确,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自然会向其靠拢,技术成熟度并不是主要问题。

同时,缺少资金支持也是各地污泥处理设施缺乏、进而影响无害化处理率的掣肘之一。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目前国内执行的污水处理费标准依然偏低。以北京为例,其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1.36元,而当地污水的处理成本经测算达到2.3元,约1元的差额均由财政补贴。“现在拿这点污水处理费,连污水处理这部分都需要补贴,怎么会有积极性去投资污泥设施的建设呢?”杨向平称。

而“重水轻泥”的说法,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多有提及。邵凯认为,这与两者的发展阶段有关,污泥处置是最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而污水处理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相对比较成熟。

不成熟的产业也意味着一片前景广阔的市场。E20研究院的预测称,未来5年,国内用于污泥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将达到800亿元。薛涛认为,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的污水处理量增长,将带动污泥处理需求提高;同时,污泥处理资源化的需求,也将使得处理设施的投资规模得以增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