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小川:划转10%国有股权到社保基金可能还不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小川:划转10%国有股权到社保基金可能还不够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说,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筹积累的占比太小。鼓励积累有如下选择:一是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缴费补偿;二是对预筹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政府为收益率保底。此外,可以考虑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增加预筹积累,解决代际不公平的问题。

图片来源: Unsplash

记者 樊旭

据澎湃新闻报道,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日前指出,目前划拨10%的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的做法,可能还是不够弥补养老金缺口。他建议,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增加预筹积累,解决代际不公平的问题。

“全球或者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养老金缺口,都有可能出现不持续,中国可能出现不持续更为严重,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改革应该抓紧,因为可能越拖越难。”12月21日,周小川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说。

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这将直接带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保险金,二是由职工个人缴纳的保险金。企业缴纳的部分进入统筹基金池,作为社保机构日常发放基础养老金的来源,并对余额进行保值增值操作,以获得持续性;个人缴纳部分,是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户,永远为个人所有,当退休时,将根据缴费年限,或一次性或按月发还给个人包括法定利息。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预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为1062.9亿元,并将短暂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会首次出现负数,达到负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可能达到负11.28万亿元。

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财务难以持续的挑战,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统一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充实社保基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今年7月,国务院决定,全面推开中央和地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筹积累的占比太小。”周小川说,鼓励积累有如下选择:一是根据收入和财产情况,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缴费补偿;二是保底增值,对预筹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政府为收益率保底。

此外,“中国国情与他国不同,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用来填补福利基准型(DB)向供款基准型(DC)过渡的空间,目前划拨10%的国有资本可能还不够。”周小川指出。

除了增加国有企业股份划为社会保障基金,周小川提出的另外一个增加预筹积累的方法,是可以考虑历史还原法可能性。

“例如我国1999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很多单位房改按照工龄、职位算分,折算回去。这种对隔代人的处理办法可供养老金改革借鉴。另外,中国存在城乡差别、所有制差别,可按照历史情况,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解决代际不公平问题。”周小川表示。

1997年,我国建立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规定,制度建立前企业已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按原待遇支付办法发放基本养老金;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制度建立前的连续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基本养老金。

财政部部长刘昆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对于这部分历史遗留的基金缺口,通过增加税收、提高养老金缴费率的方式解决,实际上是将负债转移给下一代人,会产生代际间不公平。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周小川指出,这项举措引发的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体制合适、有多少个管理机构合适。他认为,这涉及到竞争效率的问题。一定程度的竞争会带来向上的动力,但如果机构太多,像一些国家依赖大量私人养老金基金管理,竞争众多、大打广告,可能会消耗一部分养老金基金收益。

周小川表示,考虑到中国近14亿人口和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衔接,在国家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背景下,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数量在30余个左右较为合适。

在养老金支付方面,周小川建议,未来养老金可以实行N对1支付体系,即提高养老金的可携带性。“由于一个人一生可能在N个岗位上工作,从N个岗位上都有养老金付款,都有个人账户。30、40年以前,由于电子化程度不够,实行N对1支付体系效率很低,搞那么多账户很不经济。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本已大大降低,N对1支付完全可以实现。”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小川:划转10%国有股权到社保基金可能还不够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说,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筹积累的占比太小。鼓励积累有如下选择:一是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缴费补偿;二是对预筹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政府为收益率保底。此外,可以考虑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增加预筹积累,解决代际不公平的问题。

图片来源: Unsplash

记者 樊旭

据澎湃新闻报道,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日前指出,目前划拨10%的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的做法,可能还是不够弥补养老金缺口。他建议,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增加预筹积累,解决代际不公平的问题。

“全球或者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养老金缺口,都有可能出现不持续,中国可能出现不持续更为严重,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改革应该抓紧,因为可能越拖越难。”12月21日,周小川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说。

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这将直接带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保险金,二是由职工个人缴纳的保险金。企业缴纳的部分进入统筹基金池,作为社保机构日常发放基础养老金的来源,并对余额进行保值增值操作,以获得持续性;个人缴纳部分,是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户,永远为个人所有,当退休时,将根据缴费年限,或一次性或按月发还给个人包括法定利息。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预测,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具体来看,2019年当期结余为1062.9亿元,并将短暂增长到2022年,然后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会首次出现负数,达到负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可能达到负11.28万亿元。

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长期内面临财务难以持续的挑战,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统一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充实社保基金,以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今年7月,国务院决定,全面推开中央和地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预筹积累的占比太小。”周小川说,鼓励积累有如下选择:一是根据收入和财产情况,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缴费补偿;二是保底增值,对预筹积累资金进行投资运营,政府为收益率保底。

此外,“中国国情与他国不同,存在大量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用来填补福利基准型(DB)向供款基准型(DC)过渡的空间,目前划拨10%的国有资本可能还不够。”周小川指出。

除了增加国有企业股份划为社会保障基金,周小川提出的另外一个增加预筹积累的方法,是可以考虑历史还原法可能性。

“例如我国1999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很多单位房改按照工龄、职位算分,折算回去。这种对隔代人的处理办法可供养老金改革借鉴。另外,中国存在城乡差别、所有制差别,可按照历史情况,采用历史还原法,在养老金改革制度转变中解决代际不公平问题。”周小川表示。

1997年,我国建立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规定,制度建立前企业已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按原待遇支付办法发放基本养老金;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制度建立前的连续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基本养老金。

财政部部长刘昆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对于这部分历史遗留的基金缺口,通过增加税收、提高养老金缴费率的方式解决,实际上是将负债转移给下一代人,会产生代际间不公平。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周小川指出,这项举措引发的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体制合适、有多少个管理机构合适。他认为,这涉及到竞争效率的问题。一定程度的竞争会带来向上的动力,但如果机构太多,像一些国家依赖大量私人养老金基金管理,竞争众多、大打广告,可能会消耗一部分养老金基金收益。

周小川表示,考虑到中国近14亿人口和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衔接,在国家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背景下,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数量在30余个左右较为合适。

在养老金支付方面,周小川建议,未来养老金可以实行N对1支付体系,即提高养老金的可携带性。“由于一个人一生可能在N个岗位上工作,从N个岗位上都有养老金付款,都有个人账户。30、40年以前,由于电子化程度不够,实行N对1支付体系效率很低,搞那么多账户很不经济。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本已大大降低,N对1支付完全可以实现。”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