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线Insight 青松
编辑|水笙
12月20日,华为内部会议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华为手机在今年的全球出货量将在2.3亿部。不出意外,华为将超过苹果iPhone,位列全球手机第二位。
“2.3亿部已完成全年任务,最终能达到多少,还要看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我们已超过了苹果iPhone。”余承东表示。此前,也曾有机构预测华为手机全年出货量为2.5亿部。
从全球出货量来看,被美国列为实体清单后,华为已经逐渐摆脱阵痛,逆转颓势,在这场三星、华为与苹果的排位赛中,华为已经超越苹果,向着三星发起最后的全面冲刺。
Strategy Analytics曾预测,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三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或达3.23亿部,占据全球21.3%的市场份额。华为想要追赶甚至超过三星,并非易事,下一个竞争点在于5G手机。
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9月、10月、11月,国内5G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为49.7万部、249.4万部、507.4万部,5G,正在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
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2020年,5G手机将迎来爆发。他告诉连线Insight,过去的2019年,5G手机在销量上已经展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将在2020年得到延续,“手机市场的变动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在5G爆发节点,2020年国内手机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变数。”
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华为猛攻中国市场,市场份额被压缩的其他品牌,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解法。出海掘金、加入5G卡位战等等都成了他们的突围之策,在弱肉强食的手机市场,他们谁也不甘落后,于寒冬中打响自我保卫战。
1、突破封锁
从华为的全球手机出货量来看,华为已经在逐步突破其在欧洲以及美国市场的封锁,这离不开华为在供应链方面的布局。
“2018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上,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光是美国的供应商就高达33家,占比约为36%。这意味着,美国发布“实体清单”之后,如若华为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对,将有三分之一的供应链中断,这对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是致命的打击。
任正非此前也曾表示,“供应链关系着公司的生命,一旦出问题就是满盘皆输。”
这并非华为供应链第一次遭遇危机,早在2012年,华为终端供应链也曾遇到过危机,也正是从那次危机开始,供应链也开始被视为华为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来培养。
2012年,荣耀上市,这是华为第一次使用自己开发的海思麒麟芯片K3V2。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比较落后的40纳米制程生产,导致手机发热严重、加载缓慢、用户体验极差,一时间批评声不绝于耳。
供应链管理专家辛童此前曾公开分析称,这是华为终端供应链早期存在的“芯片自我供给、产品供应不足和关键元器件供应短缺”等问题引起的。
在此之后,供应链管理几乎被提到与技术同样的高度,华为供应链顶层设计、供应链流程、库存管控、供应商管理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进行了变革。
能在美国全面制裁下逃出生天,离不开华为从2004年起就做好的预警机制——这一年,华为成立了海思芯片公司。
相关媒体报道曾指出,任正非曾经对海思女掌门何庭波说,“我给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摇。”
突破美国的封锁,意味着华为在整个供应链端将占据更多的自主权,也正是长时间以来的未雨绸缪,让其在遭遇美国封锁之际,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迅速扶正国内供应厂商,不至于重蹈中兴当年因美国封杀一蹶不振的覆辙。
孙燕飚告诉连线Insight,“华为的供应链危机基本上已经算是解除了,一般来说,美国的芯片有着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优势,但从华为Mate30来看,这款产品的表现已经开始接近以往的水准。华为在供应链上的应对总体是成功的。”
2、AII in 国内市场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以来,华为的线下门店增加了很多,也更舍得在营销上花钱了。
10月30日,上海清算所公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9年三季度合并及母公司财报报表。报表显示,2019年1至9月,华为销售费用为534.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1.6亿元,提升了近百亿,成为华为在研发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
图源上海清算所官网
在今年6月末,任正非曾对外表示,华为照样在热火朝天进行生产,员工人数也从2018年的18.8万人,增长至19.4万人。
21世纪商业评论曾有报道指出,在国内市场,除了从海外归来的人员,华为还在招聘大量的线下销售人员。
王鹏此前在华为某海外市场负责零售体系的搭建,他在接受21世纪商业评论采访时提到,谷歌的“断供”对华为部分海外市场冲击很大,那段时间,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同事虽然在看简历面试员工,却已经不再招新人了。
据王鹏介绍,华为的海外员工要么离职,要么内部转岗回流国内市场。王鹏是回流到国内市场中的一个,他被转岗到国内某低线城市,负责地方线下零售培训,而他所在的城市,目前仍然处于招人的阶段。
同时,华为在搭建一个目的性和进攻性明确的渠道合作架构,从国代到省代、到地市级分包商、再到零售商,各级渠道利益相关,环环相扣,目标是促成华为终端产品的大规模出货。
王鹏表示,华为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甚至要参加晨读、周考等各种活动,从门店的一线销售人员,到线下经销商,再到KA客户,华为建立起完整的赋能“体系”,为线下渠道服务。
从这点来看,华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和依赖进一步加深。
孙燕飚告诉连线Insight,时至今日,华为虽然看起来已经在美国的封锁之下实现逆势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受阻,依然是其面临的最大弊端。
转头猛攻国内市场,是华为在全球市场受阻之后选择的退路,也是未来华为销量是否能够继续增长的关键。今年4月底到5月初,华为在内部提出“渡江战役”,社交媒体曝光的动员会图片中,众代理商合影背后拉着写有“华为亮剑耀中华,雄狮怒吼过大江”的条幅。
有多名华为渠道商向媒体透露,渡江战役的主要内容,就是今年要把华为的市场份额提升到50%。而这也符合余承东曾公开提出的目标:“今年国内每卖出两台手机就有一台是华为。”
这一数据正在成为现实。11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了中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数据,在这份数据中,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66%,达到4150万部,市场份额高达4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
但华为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如何?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主战场主要分为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以及美国市场,这三大市场又以中国市场为最大,但华为当前在国内市场几乎实现了五成市占率,这几乎已经触及天花板,诚如诺基亚独领风骚的那些年,其市占率高点也不过45%,华为能否突破这一天花板,并不好说。”孙燕飚表示。
他同时指出,不排除华为在国内市场遭遇增长滞缓的可能,如此一来,在欧洲市场以及美国市场跑不通的情况下,华为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3、5G卡位战升级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5G时代的到来,让全球范围内的手机品牌都看到了新的机会,而这也是华为是否能够保持增长的关键竞争点。
但5G的全面普及绝非一日之功。12月18日,新京报财经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介绍,5G网络建设需要约600万基站,基站成本在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全国5G网络覆盖还需要6-7年的时间。
在孙燕飚看来,这并不会影响5G手机的普及速度。在他的预测中,5G手机的高潮期,一定会在明年到来,并极有可能会在2020年年中上演。
事实上,2019年以来,手机市场已经表现出了对5G手机的热情。据连线Insight统计,截止目前,包括华为、三星、OPPO、vivo、小米在内的诸多品牌共推出近17款5G手机,5G卡位战已经全面打响。
12月20日,个推大数据公布了2019年关于5G手机销量和市场份额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今年11月24日,华为5G手机占比最高,达到71.7%,小米、vivo紧随其后。
其中,vivo5G手机排行第二,占比为17.7%;小米5G手机排行第三,占比为10.4%,中兴则仅占到市场份额的0.2%。
过去一年,国内手机市场形势并不明朗,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2019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指出,2019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484.2万部,同比下降1.5%。报告还显示,2019年1-1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58亿部,同比下降5.4%。
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情况,图源信通院
在这个市场现状下,押注5G手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孙燕飚对此作出了解释:“中国市场的弹性非常大,4G普及的2016、2017那两年,最夸张的时候,国内每个月的手机销量可以达到4500万台至4700万台左右,这几年整体销量的下滑,意味着4G手机即将迎来收官期,目前国内的平均月销量只有3300万左右,与高点相比有着近30%的浮动空间。”
他告诉连线Insight,自9月以来,国内5G手机在销量上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行业最初预期,这样的趋势下,5G手机很有可能在2020年重新突破4000万台大关,国内手机市场由4G到5G的转向,也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发生。
如果华为想要赶超三星的话,5G将是它最大的机会。
4、竞争与挑战
11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华为的出货量在增长,而vivo、OPPO、小米、苹果出货量分别为1750万部、1700万部、880万部、510万部,排名2-5位,与201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3%、20%、33%以及28%。
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遇到了一定的增长瓶颈,他们正试图在海外突围。
今年9月初,小米印度业务负责人Manu Kumar Jain在推特宣布,5年的时间里,小米在印度售出的手机突破1亿台,也是史上销售最快突破1亿台的手机品牌。
不止小米,有着13.53亿人口的印度,正在成为国内手机品牌走向海外的重要一站。
IDC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2019年第三季度发货量达到创纪录的4660万部,同比增长9.3%。具体到市场份额,小米以27.1%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其第一的位置,三星、vivo、Reame(OPPO系)、OPPO则分别以22.6%、15%、14.3%和11.8%的市占率位居第二至四位。
印度之外,国产手机同样走向了非洲市场。IDC数据显示,传音已经连续三年成为非洲手机市场占有率的榜首。其中,2018年传音全品类手机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对比之下,三星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
“OPPO、vivo、小米也已经是非常强大的手机品牌,在华为对国内市场的强力打压之下,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因为他们并不纯粹瞄准国内市场,还是有一个立足全球市场的国际化布局。”在孙燕飚看来,即便华为压缩了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但全球市场的布局呈现此消彼长的特点,国内市场受打压,反而给了这些手机品牌出海掘金的空间。
国产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占比,图源IDC
华为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依然不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在于,为了争夺市场,华为的成本不低,虽然出货量即将超过苹果,但是在利润上却远不及苹果。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利润达到120亿美元,其中苹果的利润在80亿美元左右,独占66%的份额,拥有绝对领先的优势。而余下34%的利润则在三星、华为等企业之间进行分配。
对此,孙燕飚表示,苹果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高利润,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自主研发的IOS生态系统,这是苹果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壁垒,而华为虽然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但何时适配到手机终端,届时能否在安卓阵营与IOS阵营的夹击之下突出重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未来,华为要保持高增长,依然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5G手机真正普及之时。“市场负增长的时候容易出现寡头,在迎来爆发增长的时候却会充满变数。”孙燕飚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