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预言家⑤|2020年减税降费重在落实,规模或不及今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预言家⑤|2020年减税降费重在落实,规模或不及今年

分析师指出,考虑到近两年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减收压力,明年减负规模可能不会继续扩大。为了保障基础支出,明年赤字率预计提升至3%。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樊旭

减税降费是近两年的热词。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表示,今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将超过2.3万亿元。分析师指出,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明年减税降费大概率将以落实为主,规模超过今年的可能较小。

分析师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提高至3%,较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根据界面新闻采集的10家机构的预测数据,8家认为赤字率会从今年的2.8%提高到3%,2家认为会在2.8%-3%的区间内。

回顾往年,中国最近两次提出3%的预算赤字率分别发生在2016年和2017年,均是出于稳增长的考虑。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16年GDP增速又下行了0.2个百分点至6.7%。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级回落,前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6.4%,6.2%和6.0%。2020年是集合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官、“三大攻坚战”最后攻关的关键一年。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说得很清楚,总体方针就是“稳字当头”。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由于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以供给侧结构调整是主线,承担结构任务的财政政策是主角,货币政策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发力。他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将从今年的2.8%提高至3%。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在研究报告中表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的2.8%与3%的预警线尚有一点差距,财政政策必当首先使用这一空间,以保障基本的财政支出。他预计赤字额在3.15万亿元左右(比2019年多出3900亿元),其中,中央赤字2万亿元,地方赤字约1.15万亿元。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赤字率3%被设为国际安全线。如果赤字率过高,正常的经济运行会被扰乱,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会推高债务风险。因此,分析师认为,出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考虑,我国会守住赤字率3%的防线不松口。

受到赤字率的限制,加上这两年来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收支带来的巨大压力,分析师预计,明年减税降费的力度可能较今年有所下降。

今年前11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仅增长0.5%。扣除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因素后,10月、11月税收收入平均下降3%左右。此外,界面新闻通过测算发现,2015年以来,超过一半省份财政困难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现为这些省份的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出现下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财政工作的要求也印证了这一猜想。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分析师认为,今年会议强调的是保障基础支出,这大概率意味着明年的减负规模不会继续扩大。而且,即便是今年如此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制造业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都不明显。

今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同样的一块钱,分配给政府部门后,和分给企业和家庭相比,政府部门花钱的意愿更强,而企业和家庭可能会存起来,因此分配给政府部门后更容易产生直接的需求。”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表示。

除了规模上趋于减弱,分析师认为明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可能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调,比如推出部分结构性政策,重点向高科技、小微企业等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板块倾斜。政府可能还会进一步规范税费征管相关制度,提高征管效率来减轻财政压力,从而间接扩大减税空间。

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基建投资再次成为我国逆周期调节经济的手段。分析师预计,属于基金性支出的专项债将成为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2月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建议,将专项债新增限额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

民生证券分析师解运亮指出,受今年专项债改革的带动,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下限有保障。他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回升至7.4%。

11月底,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1万亿新增专项债后,各省相关工作逐渐展开。12月19日,四川省财政厅官网信息显示,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提前下达四川省2020年专项债券新增额度624亿元,这些新增额度将自2020年1月2日起在全国首批发行。

根据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提前下达的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不能投向土地储备、房地产以及置换债务。专项债额度要向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优先考虑发行使用好的地区和今冬明春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国务院还多次出手为专项债使用松绑,从而推动基建投资增速企稳。比如,6月,国务院发文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11月又降低了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公路、铁路等补短板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最低可到15%;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调整为20%。

11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有关政策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30%,并且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总体来看,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除了水利、公共设施、道路、铁路、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将加快。与此同时,基建投资还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着力,既保民生又稳投资,同时拉动内需。

中信证券分析师褚建芳在研报中表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全面脱贫走好“最后一公里”。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全国还有396个贫困县仍需在明年前脱贫摘帽。这些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基建投资的投入将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预言家⑤|2020年减税降费重在落实,规模或不及今年

分析师指出,考虑到近两年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减收压力,明年减负规模可能不会继续扩大。为了保障基础支出,明年赤字率预计提升至3%。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樊旭

减税降费是近两年的热词。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表示,今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将超过2.3万亿元。分析师指出,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明年减税降费大概率将以落实为主,规模超过今年的可能较小。

分析师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提高至3%,较今年上升0.2个百分点。根据界面新闻采集的10家机构的预测数据,8家认为赤字率会从今年的2.8%提高到3%,2家认为会在2.8%-3%的区间内。

回顾往年,中国最近两次提出3%的预算赤字率分别发生在2016年和2017年,均是出于稳增长的考虑。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16年GDP增速又下行了0.2个百分点至6.7%。

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级回落,前三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6.4%,6.2%和6.0%。2020年是集合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收官、“三大攻坚战”最后攻关的关键一年。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说得很清楚,总体方针就是“稳字当头”。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由于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以供给侧结构调整是主线,承担结构任务的财政政策是主角,货币政策要配合好财政政策发力。他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将从今年的2.8%提高至3%。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在研究报告中表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的2.8%与3%的预警线尚有一点差距,财政政策必当首先使用这一空间,以保障基本的财政支出。他预计赤字额在3.15万亿元左右(比2019年多出3900亿元),其中,中央赤字2万亿元,地方赤字约1.15万亿元。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准,赤字率3%被设为国际安全线。如果赤字率过高,正常的经济运行会被扰乱,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会推高债务风险。因此,分析师认为,出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考虑,我国会守住赤字率3%的防线不松口。

受到赤字率的限制,加上这两年来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收支带来的巨大压力,分析师预计,明年减税降费的力度可能较今年有所下降。

今年前11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仅增长0.5%。扣除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因素后,10月、11月税收收入平均下降3%左右。此外,界面新闻通过测算发现,2015年以来,超过一半省份财政困难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现为这些省份的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出现下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财政工作的要求也印证了这一猜想。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表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分析师认为,今年会议强调的是保障基础支出,这大概率意味着明年的减负规模不会继续扩大。而且,即便是今年如此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制造业投资和消费的促进作用都不明显。

今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同样的一块钱,分配给政府部门后,和分给企业和家庭相比,政府部门花钱的意愿更强,而企业和家庭可能会存起来,因此分配给政府部门后更容易产生直接的需求。”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表示。

除了规模上趋于减弱,分析师认为明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可能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调,比如推出部分结构性政策,重点向高科技、小微企业等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板块倾斜。政府可能还会进一步规范税费征管相关制度,提高征管效率来减轻财政压力,从而间接扩大减税空间。

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基建投资再次成为我国逆周期调节经济的手段。分析师预计,属于基金性支出的专项债将成为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2月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建议,将专项债新增限额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

民生证券分析师解运亮指出,受今年专项债改革的带动,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下限有保障。他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回升至7.4%。

11月底,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1万亿新增专项债后,各省相关工作逐渐展开。12月19日,四川省财政厅官网信息显示,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提前下达四川省2020年专项债券新增额度624亿元,这些新增额度将自2020年1月2日起在全国首批发行。

根据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提前下达的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不能投向土地储备、房地产以及置换债务。专项债额度要向手续完备、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倾斜,优先考虑发行使用好的地区和今冬明春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国务院还多次出手为专项债使用松绑,从而推动基建投资增速企稳。比如,6月,国务院发文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本金,11月又降低了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公路、铁路等补短板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最低可到15%;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5%调整为20%。

11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有关政策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30%,并且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总体来看,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除了水利、公共设施、道路、铁路、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将加快。与此同时,基建投资还将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着力,既保民生又稳投资,同时拉动内需。

中信证券分析师褚建芳在研报中表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全面脱贫走好“最后一公里”。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全国还有396个贫困县仍需在明年前脱贫摘帽。这些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基建投资的投入将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