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吉利要在所有细分市场都比肩大众,你信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吉利要在所有细分市场都比肩大众,你信么?

一直认为,自主品牌要向上走,突破品牌天花板,那只是一件一厢情愿,且听上去很美的故事。

咱一直认为,自主品牌要向上走,突破品牌天花板,那只是一件一厢情愿,且听上去很美的故事。什么技术同步甚至领先同级,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到了一定的价位上都是然并卵的吆喝。好吧,如今咱不得不承认,时代发展至今,这样的看法存在偏见。

在腾讯近期所做的一个针对50多万人的调查中,明确表示愿意购买自主品牌的受访者,占到了56%。当接替孙晓东执掌吉利销售的林杰,对咱说出这样一个调查数据的时候,他甚至显得有点激动。即便在那些年自主品牌发展最蓬勃的年代,他也没见过这么让自主汽车人振奋的数字。

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咱的预期,即便博瑞在最终听取了社会的意见,把原先打算的15—25的定价,全系调低了3万左右,但是据说,主销车型中15万和17万两款赫然在列。而咱一开始甚至明确的认为,这车的销量,估计怎么也不会比观致第一年强到哪儿去。

解读一下林杰给出的数据。平均每个月3000台的销售,对于只在整个渠道中选取了100家4S店销售博瑞的吉利而言,意味着单店单一车型成交量在30台。我们来对比一下。比如今年市场表现最好的广汽本田,坐拥近500家店的广本,单月整体销量在5.5万台水平,也就是说单店月销售为100台,而具体到单一车型,销量超过店均30台的也基本没有。同样,拥有超过400家4S店的别克品牌,单一车型店均销售量超过30台的,也只有挤占了凯越份额的新英朗可以轻松达到。

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林杰总结了四点:

其一、吉利依托帝豪等强势产品,积累了很好的用户基盘。

这些用户从一开始对吉利品牌的疑虑,对面子问题的顾虑,到最后因为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建立了品牌忠诚度,有些甚至成了在论坛上极力维护吉利品牌的吉粉。他们对吉利出品更高端的产品毫不意外,并喜闻乐见。

其二、消费者在变化。

以前选车的时候,买一款大众或者本田,很多人觉得实在用这些品牌来映衬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对于汽车更在意的是自己使用的体验,在品牌与实用品质之间权衡,天平开始倾向于后者。

其三、自主品牌整体上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以吉利而言,在过去,吉利的理念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在那个夏利都要十几万的时代,吉利的一些产品确实践行了这个理念,也带动了整个车市价格下行。但是,代价是吉利被打上了品质低、安全性不佳等标签,至今这样的偏见依然存在。

但是,偏见并不是无故而来,我们唯有用更好的产品来慢慢说服消费者。在吉利全新平台上出产的产品,全部体现吉利安全、环保、科技的造车要求,并且吉利还将不断开发更高端的产品,比如博瑞,比如明年将上市的,被网友戏称为牛栏山重磅SUV车型NL3。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了,产品升级就不是痴人说梦。

最后、产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

这不是在说吉利,而是整个自主品牌。中低价SUV市场的机遇被自主品牌抓住了,这是今年自主品牌日子比合资好过的主要原因。很遗憾的是吉利错过了SUV红利的最初几年,不过在未来几年,吉利将推出一系列的强势SUV产品。幸运的是,吉利这两年出产的车型,虽然没有SUV,但是仍然被市场证明是切中需求的,在6—15万的价格区间里,整个轿车市场出现萎缩的背景下,吉利的轿车产品仍然保持旺销势头。

在咱看来,吉利对沃尔沃乘用车的成功融合,是其企业发展中最大的成功。此前,在中国车企与国外车企的多次并购案例中,中国企业往往在花了大代价得到对方之后,很难通过企业文化、顺畅沟通等实现真正的融合,每每结婚之后神离还则罢了,连貌合都困难,中方得不到想要的技术、平台整合,反而陷入了持续高成本投入的无底洞。

并购沃尔沃,对于吉利来说是一次酸爽而惊险的体验。成败得失在并购初期均难以被标定。而行至今日,我们看到吉利和沃尔沃两大品牌,均在并购完成后焕发出了蓬勃的活力。这已经是中国企业完成跨国并购的最理想状态。

而从吉利的新一代平台和新一代产品来看,吉利对沃尔沃技术的整合已经足以支撑他实现品牌的跨越,无怪林杰会十分自信的说,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在各个细分市场中,在各个对位车型上,实现和大众等品牌的正面竞争,至少要做到,在各级别车型消费者的选车单上,要有吉利的车型在里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吉利要在所有细分市场都比肩大众,你信么?

一直认为,自主品牌要向上走,突破品牌天花板,那只是一件一厢情愿,且听上去很美的故事。

咱一直认为,自主品牌要向上走,突破品牌天花板,那只是一件一厢情愿,且听上去很美的故事。什么技术同步甚至领先同级,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到了一定的价位上都是然并卵的吆喝。好吧,如今咱不得不承认,时代发展至今,这样的看法存在偏见。

在腾讯近期所做的一个针对50多万人的调查中,明确表示愿意购买自主品牌的受访者,占到了56%。当接替孙晓东执掌吉利销售的林杰,对咱说出这样一个调查数据的时候,他甚至显得有点激动。即便在那些年自主品牌发展最蓬勃的年代,他也没见过这么让自主汽车人振奋的数字。

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咱的预期,即便博瑞在最终听取了社会的意见,把原先打算的15—25的定价,全系调低了3万左右,但是据说,主销车型中15万和17万两款赫然在列。而咱一开始甚至明确的认为,这车的销量,估计怎么也不会比观致第一年强到哪儿去。

解读一下林杰给出的数据。平均每个月3000台的销售,对于只在整个渠道中选取了100家4S店销售博瑞的吉利而言,意味着单店单一车型成交量在30台。我们来对比一下。比如今年市场表现最好的广汽本田,坐拥近500家店的广本,单月整体销量在5.5万台水平,也就是说单店月销售为100台,而具体到单一车型,销量超过店均30台的也基本没有。同样,拥有超过400家4S店的别克品牌,单一车型店均销售量超过30台的,也只有挤占了凯越份额的新英朗可以轻松达到。

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林杰总结了四点:

其一、吉利依托帝豪等强势产品,积累了很好的用户基盘。

这些用户从一开始对吉利品牌的疑虑,对面子问题的顾虑,到最后因为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建立了品牌忠诚度,有些甚至成了在论坛上极力维护吉利品牌的吉粉。他们对吉利出品更高端的产品毫不意外,并喜闻乐见。

其二、消费者在变化。

以前选车的时候,买一款大众或者本田,很多人觉得实在用这些品牌来映衬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对于汽车更在意的是自己使用的体验,在品牌与实用品质之间权衡,天平开始倾向于后者。

其三、自主品牌整体上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以吉利而言,在过去,吉利的理念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在那个夏利都要十几万的时代,吉利的一些产品确实践行了这个理念,也带动了整个车市价格下行。但是,代价是吉利被打上了品质低、安全性不佳等标签,至今这样的偏见依然存在。

但是,偏见并不是无故而来,我们唯有用更好的产品来慢慢说服消费者。在吉利全新平台上出产的产品,全部体现吉利安全、环保、科技的造车要求,并且吉利还将不断开发更高端的产品,比如博瑞,比如明年将上市的,被网友戏称为牛栏山重磅SUV车型NL3。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了,产品升级就不是痴人说梦。

最后、产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

这不是在说吉利,而是整个自主品牌。中低价SUV市场的机遇被自主品牌抓住了,这是今年自主品牌日子比合资好过的主要原因。很遗憾的是吉利错过了SUV红利的最初几年,不过在未来几年,吉利将推出一系列的强势SUV产品。幸运的是,吉利这两年出产的车型,虽然没有SUV,但是仍然被市场证明是切中需求的,在6—15万的价格区间里,整个轿车市场出现萎缩的背景下,吉利的轿车产品仍然保持旺销势头。

在咱看来,吉利对沃尔沃乘用车的成功融合,是其企业发展中最大的成功。此前,在中国车企与国外车企的多次并购案例中,中国企业往往在花了大代价得到对方之后,很难通过企业文化、顺畅沟通等实现真正的融合,每每结婚之后神离还则罢了,连貌合都困难,中方得不到想要的技术、平台整合,反而陷入了持续高成本投入的无底洞。

并购沃尔沃,对于吉利来说是一次酸爽而惊险的体验。成败得失在并购初期均难以被标定。而行至今日,我们看到吉利和沃尔沃两大品牌,均在并购完成后焕发出了蓬勃的活力。这已经是中国企业完成跨国并购的最理想状态。

而从吉利的新一代平台和新一代产品来看,吉利对沃尔沃技术的整合已经足以支撑他实现品牌的跨越,无怪林杰会十分自信的说,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在各个细分市场中,在各个对位车型上,实现和大众等品牌的正面竞争,至少要做到,在各级别车型消费者的选车单上,要有吉利的车型在里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