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还在年复一年纪念哥伦布?他究竟给美洲带去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还在年复一年纪念哥伦布?他究竟给美洲带去了什么?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则指出,哥伦布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与“贪婪、奴役和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的。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

作者:(英)多米尼克·塞尔伍德

译者:任方言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是英国历史作家、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巴黎索邦大学史学硕士、牛津大学史学博士多米尼克·塞尔伍德的作品。这本书从古代世界说起,经由中世纪、文艺复兴,一直说到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指出西方历史教科书中许多看似确凿无疑的史实,其实被编撰者有意省略了其中的关键内容,因而是被大大简化的结论。

这本书的各个篇章都曾在英国《每日电讯》、《观察家》刊出,并故意选择了相关的历史纪念日,从而引起过不小的震动。这本书此番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对于读者完善对西方历史进程的认知理解,摆脱“欧洲中心论”思维束缚具有重要意义。

哥伦布通常会被描述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促进大航海时代到来,从而加速了现代世界诞生的探险家。这种描述常见于西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以及各种历史普及读物。不少历史作家也曾将哥伦布列入改变世界的百位甚至十位杰出人物的名单。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则指出,哥伦布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与“贪婪、奴役和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些城市每年都会纪念“哥伦布日”,但其实,哥伦布从未登陆过后来成为美国的土地,而是进入了加勒比海地区。

更重要的是,哥伦布其实根本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因为当时的美洲其实已经有了5000万-1亿人。哥伦布登陆开启了野蛮的殖民征服,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美洲印第安人口只残存了5%-10%。哥伦布的几次航海,“武装着最新式的武器和训练”的殖民者,为了寻找金子而大肆杀戮,并肆意践踏印第安文化的成果,焚毁城市和村庄,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鬼城”。

欧洲人带给美洲印第安人的另一大冲击是,带来了白喉、流感、麻疹、腮腺炎、斑疹伤寒、猩红热、天花、梅毒等疾病。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在书中说,英国殖民者抵达今天的美国后,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驱逐、燃烧、杀戮的进程,尽管一个又一个的印第安人部落表示投降、听从,但也没有得到宽大对待。在美国建立后,这样的制度化暴力还在继续着。时至19世纪90年代,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被削减到了最初规模的三百分之一,驱逐杀戮才慢慢停歇。

2000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印第安人事务局才为之前的暴力行径发表道歉,“当国家向西部寻求更多土地时,本机构参与了祸害西部群落的种族清洗……必须承认,对疾病的有意扩散,对巨量野牛群的大批杀灭,对摧毁心智和躯体的毒酒的实用,以及对妇孺的卑劣杀害,造成的灾难是如何可怕……”《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这本书认为,时至今日,美国一些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每年纪念“哥伦布日”,是很不人道也不妥当的做法。

《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书中指出,主流历史学界塑造的历史观念,即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历史上的高光时期,而中世纪是黑暗时代,这一描述并不正确。

因为,罗马帝国一致就是个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群体,其做法完全等同于1000多年前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所采取的无情屠戮,而所谓罗马帝国的民主,其实仅仅是人口仅占总数极少数的贵族平民所能享有的——就连贵族平民也未必安全,因为“暴力和残忍是罗马帝国DNA的基本建筑材料”,且在不断强化。

而在所谓的黑暗时期,欧洲各地陷入分裂,各个蛮族纷纷征服了过去属于罗马帝国属地的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治理秩序渐渐稳固了下来,文艺、科学的发展其实得到了保障,而平民的安全是之前罗马帝国时期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这本书还不无讥讽的指出,“对《大宪章》的狂热崇拜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胡闹”。理由是,1215年6月15日所形成的文件不叫《大宪章》,约翰国王也没有签署它,该文件授予贵族以权利,其实就是对抗国王享有对国家的治理权威。而且,在那之后的几百年,《大宪章》在政治领域根本无人提及,直到17世纪,英国的国会议员为了对抗国王权威,从故纸堆里找出了这份文件,宣称其是“英国宪法历史悠久的奠基石”。

英国电视剧《狼厅》展示了亨利八世期间的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一生。这让很多英国人,甚至包括一些中国观众的外国观众对于托马斯·克伦威尔抱以好感,认为这是一个有勇气、沉静矜持的历史人物。《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一书指出,“(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个转向宗派极端分子的‘恶棍’”,其做法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捣毁偶像行动”相提并论。

托马斯·克伦威尔本可以尝试引进到冲动的国王,抑制疯狂的野心,维护臣民自信,但前者对节制毫无兴趣,而是滥用权力,对英国当时的法律以及所有的挡道者给予了严厉清除。

更令人瞠目的是,托马斯·克伦威尔还一手发起了对英国古代艺术和智识遗产的焚毁,焚毁比例高达90%——英国的电视剧居然能够帮忙“洗白”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为之“翻案”,足见其节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某些饱受诟病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编剧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还在年复一年纪念哥伦布?他究竟给美洲带去了什么?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则指出,哥伦布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与“贪婪、奴役和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的。

文|郑渝川

所评图书:

书名:《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

作者:(英)多米尼克·塞尔伍德

译者:任方言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是英国历史作家、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巴黎索邦大学史学硕士、牛津大学史学博士多米尼克·塞尔伍德的作品。这本书从古代世界说起,经由中世纪、文艺复兴,一直说到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指出西方历史教科书中许多看似确凿无疑的史实,其实被编撰者有意省略了其中的关键内容,因而是被大大简化的结论。

这本书的各个篇章都曾在英国《每日电讯》、《观察家》刊出,并故意选择了相关的历史纪念日,从而引起过不小的震动。这本书此番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对于读者完善对西方历史进程的认知理解,摆脱“欧洲中心论”思维束缚具有重要意义。

哥伦布通常会被描述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促进大航海时代到来,从而加速了现代世界诞生的探险家。这种描述常见于西方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科书,以及各种历史普及读物。不少历史作家也曾将哥伦布列入改变世界的百位甚至十位杰出人物的名单。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则指出,哥伦布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与“贪婪、奴役和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些城市每年都会纪念“哥伦布日”,但其实,哥伦布从未登陆过后来成为美国的土地,而是进入了加勒比海地区。

更重要的是,哥伦布其实根本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因为当时的美洲其实已经有了5000万-1亿人。哥伦布登陆开启了野蛮的殖民征服,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美洲印第安人口只残存了5%-10%。哥伦布的几次航海,“武装着最新式的武器和训练”的殖民者,为了寻找金子而大肆杀戮,并肆意践踏印第安文化的成果,焚毁城市和村庄,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鬼城”。

欧洲人带给美洲印第安人的另一大冲击是,带来了白喉、流感、麻疹、腮腺炎、斑疹伤寒、猩红热、天花、梅毒等疾病。

多米尼克·塞尔伍德在书中说,英国殖民者抵达今天的美国后,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驱逐、燃烧、杀戮的进程,尽管一个又一个的印第安人部落表示投降、听从,但也没有得到宽大对待。在美国建立后,这样的制度化暴力还在继续着。时至19世纪90年代,美国印第安人的人口被削减到了最初规模的三百分之一,驱逐杀戮才慢慢停歇。

2000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印第安人事务局才为之前的暴力行径发表道歉,“当国家向西部寻求更多土地时,本机构参与了祸害西部群落的种族清洗……必须承认,对疾病的有意扩散,对巨量野牛群的大批杀灭,对摧毁心智和躯体的毒酒的实用,以及对妇孺的卑劣杀害,造成的灾难是如何可怕……”《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这本书认为,时至今日,美国一些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每年纪念“哥伦布日”,是很不人道也不妥当的做法。

《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书中指出,主流历史学界塑造的历史观念,即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历史上的高光时期,而中世纪是黑暗时代,这一描述并不正确。

因为,罗马帝国一致就是个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群体,其做法完全等同于1000多年前后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所采取的无情屠戮,而所谓罗马帝国的民主,其实仅仅是人口仅占总数极少数的贵族平民所能享有的——就连贵族平民也未必安全,因为“暴力和残忍是罗马帝国DNA的基本建筑材料”,且在不断强化。

而在所谓的黑暗时期,欧洲各地陷入分裂,各个蛮族纷纷征服了过去属于罗马帝国属地的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治理秩序渐渐稳固了下来,文艺、科学的发展其实得到了保障,而平民的安全是之前罗马帝国时期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这本书还不无讥讽的指出,“对《大宪章》的狂热崇拜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胡闹”。理由是,1215年6月15日所形成的文件不叫《大宪章》,约翰国王也没有签署它,该文件授予贵族以权利,其实就是对抗国王享有对国家的治理权威。而且,在那之后的几百年,《大宪章》在政治领域根本无人提及,直到17世纪,英国的国会议员为了对抗国王权威,从故纸堆里找出了这份文件,宣称其是“英国宪法历史悠久的奠基石”。

英国电视剧《狼厅》展示了亨利八世期间的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一生。这让很多英国人,甚至包括一些中国观众的外国观众对于托马斯·克伦威尔抱以好感,认为这是一个有勇气、沉静矜持的历史人物。《间谍、施虐狂和巫师:被教科书忽略的历史》一书指出,“(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个转向宗派极端分子的‘恶棍’”,其做法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捣毁偶像行动”相提并论。

托马斯·克伦威尔本可以尝试引进到冲动的国王,抑制疯狂的野心,维护臣民自信,但前者对节制毫无兴趣,而是滥用权力,对英国当时的法律以及所有的挡道者给予了严厉清除。

更令人瞠目的是,托马斯·克伦威尔还一手发起了对英国古代艺术和智识遗产的焚毁,焚毁比例高达90%——英国的电视剧居然能够帮忙“洗白”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为之“翻案”,足见其节操一点儿也不比中国某些饱受诟病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编剧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