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才吸纳度居全国第四,杭州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才吸纳度居全国第四,杭州做对了什么?

根据界面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的“人才品牌吸纳度”数据,杭州的人才吸纳能力位列全国第四位,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杭州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产业、友好的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纷至沓来的主要因素。

杭州夜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樊旭

编者按: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界面宏观将选取其中的五座城市——佛山、杭州、宁波、惠州和廊坊进行分析解读。

“北上广深”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不过,界面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杭州对人才的吸纳力已经超过了广州。

2019年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通过人才吸纳规模、质量、潜力和活力四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对88座备选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报告显示,杭州以60.66分跻身前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超越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

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所具备的吸引、接纳人才并使其得以发展的能力,可以反映城市品牌在人才竞争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报告显示,四项二级指标中,杭州的人才规模和质量指数均列第五,分别得分97.46和51.00。潜力指数得分42.74,比广州高出16.50分,成为总排名超过广州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吸纳潜力,代表了一个城市未来的人才发展潜力,反映了城市的人才吸纳缺口。在这方面的较量上,杭州在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和城市求人倍率这两个三级指标上均处于上风。

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即一个城市本地全部就业人才与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比。广州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为1.9,杭州该项指数为3.1,这意味着杭州对外来人才的缺口更大。不仅如此,在城市求人倍率(岗位需求数与人才供应数的比例)的表现上,广州的比值为0.829,杭州为1.098。求人倍率以1为临界点,大于1说明当地的人才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杭州也出台了措施来“筑巢引凤”。去年6月,杭州市发布《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推出“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提高了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并对新引育的国家级青年人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

根据杭州人才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累计引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5.5万名、外国人才3.5万名,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保持全国第一。

杭州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为了吸纳更多人才,近年来杭州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统筹顶尖人才和劳动大军两个群体;二是围绕“1+6”产业体系,特别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引才聚才;三是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包括利用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临江国家级高新区等产业平台,建设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等科创平台以及在海内外布局人才工作站等。

该负责人指出,平台作为资源有效配置与开放共享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集聚辐射功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桥梁纽带,也是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舞台。

同时,杭州也没忘了给落脚在此的人才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居住证、社保关系转移等事项“一件事”联办,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从而打造宜居环境等。

除了政策加持,日渐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杭州吸引大量人才的最强“招牌”。根据杭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2016年和2017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均高于8%。2018年,杭州GDP增长6.7%,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在包括直辖市在内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四,第三产业比重达63.9%,也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四位。

经济结构上,杭州已经形成服务业主导、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从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安防等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到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不一而足。数据显示,2018年,杭州电子商务、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达17.5%、21.0%、20.6%和16.5%,“云上”企业达4万余家。

民营经济方面,2018年,杭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75亿元,占全市GDP的60.5%。36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选数量连续十六次蝉联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6家企业进入“2018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界面商学院院长崔宇表示,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杭州并不算“急先锋”,对人才的引进更倾向于高层次人才,凭借在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等“1+6”产业集群方面的强大实力,杭州在人才吸纳规模和质量上的表现超越了众多同为新一线的城市。

去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本就烫手的杭州又添了一把火。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系列指数,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程度非常突出,节点作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城市活力和生活宜居等指标均名列前茅,杭州都市圈的发展势头也仅次于上海都市圈。

杭州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杭州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和规划“人才特区”建设;同时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引进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人才生态的集成优势积极为杭州高质量发展赋能。

雄厚的经济基础、多样丰富的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土壤加之友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使杭州成为人才聚集、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李知锡是一位来自北方的小伙,2016年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定居在杭州。他表示,在他生活在杭州的这几年里,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留在这里工作不觉得机会比去北上广少,但生活成本却小不少。

除了外来人才纷至沓来,杭州还在吸引它的孩子“归巢反哺”。“90后”姚子豪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在欧洲和北上广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故乡发展。

作为杭州本地人,姚子豪说,杭州的定位和规划做得都比较好,“一切都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基础,人人都有维护杭州生活品质的意识。这个魅力一直让更多的人涌入杭州,增加杭州的人气。”

姚子豪所感受到的,恰是杭州引进人才的理念之一。“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杭州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政策扶持、营商环境到产业基础、主体活力、人文生态,只有从人才发展需求的要素出发,才能构建发达的人才根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才吸纳度居全国第四,杭州做对了什么?

根据界面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的“人才品牌吸纳度”数据,杭州的人才吸纳能力位列全国第四位,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杭州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产业、友好的人才政策是吸引人才纷至沓来的主要因素。

杭州夜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樊旭

编者按: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界面宏观将选取其中的五座城市——佛山、杭州、宁波、惠州和廊坊进行分析解读。

“北上广深”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不过,界面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杭州对人才的吸纳力已经超过了广州。

2019年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通过人才吸纳规模、质量、潜力和活力四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对88座备选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报告显示,杭州以60.66分跻身前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超越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

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所具备的吸引、接纳人才并使其得以发展的能力,可以反映城市品牌在人才竞争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报告显示,四项二级指标中,杭州的人才规模和质量指数均列第五,分别得分97.46和51.00。潜力指数得分42.74,比广州高出16.50分,成为总排名超过广州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吸纳潜力,代表了一个城市未来的人才发展潜力,反映了城市的人才吸纳缺口。在这方面的较量上,杭州在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和城市求人倍率这两个三级指标上均处于上风。

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即一个城市本地全部就业人才与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数之比。广州本地人才就业均衡指数为1.9,杭州该项指数为3.1,这意味着杭州对外来人才的缺口更大。不仅如此,在城市求人倍率(岗位需求数与人才供应数的比例)的表现上,广州的比值为0.829,杭州为1.098。求人倍率以1为临界点,大于1说明当地的人才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杭州也出台了措施来“筑巢引凤”。去年6月,杭州市发布《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推出“青年人才弄潮工程”,提高了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并对新引育的国家级青年人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

根据杭州人才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累计引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5.5万名、外国人才3.5万名,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保持全国第一。

杭州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为了吸纳更多人才,近年来杭州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统筹顶尖人才和劳动大军两个群体;二是围绕“1+6”产业体系,特别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引才聚才;三是打造人才发展平台,包括利用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临江国家级高新区等产业平台,建设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等科创平台以及在海内外布局人才工作站等。

该负责人指出,平台作为资源有效配置与开放共享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集聚辐射功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桥梁纽带,也是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舞台。

同时,杭州也没忘了给落脚在此的人才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居住证、社保关系转移等事项“一件事”联办,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从而打造宜居环境等。

除了政策加持,日渐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杭州吸引大量人才的最强“招牌”。根据杭州市政府公布的数据,2016年和2017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均高于8%。2018年,杭州GDP增长6.7%,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在包括直辖市在内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四,第三产业比重达63.9%,也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四位。

经济结构上,杭州已经形成服务业主导、先进制造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从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安防等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到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不一而足。数据显示,2018年,杭州电子商务、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达17.5%、21.0%、20.6%和16.5%,“云上”企业达4万余家。

民营经济方面,2018年,杭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75亿元,占全市GDP的60.5%。36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选数量连续十六次蝉联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6家企业进入“2018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界面商学院院长崔宇表示,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杭州并不算“急先锋”,对人才的引进更倾向于高层次人才,凭借在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等“1+6”产业集群方面的强大实力,杭州在人才吸纳规模和质量上的表现超越了众多同为新一线的城市。

去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本就烫手的杭州又添了一把火。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系列指数,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程度非常突出,节点作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城市活力和生活宜居等指标均名列前茅,杭州都市圈的发展势头也仅次于上海都市圈。

杭州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杭州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和规划“人才特区”建设;同时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引进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人才生态的集成优势积极为杭州高质量发展赋能。

雄厚的经济基础、多样丰富的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土壤加之友好的人才政策环境,使杭州成为人才聚集、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

李知锡是一位来自北方的小伙,2016年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定居在杭州。他表示,在他生活在杭州的这几年里,这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留在这里工作不觉得机会比去北上广少,但生活成本却小不少。

除了外来人才纷至沓来,杭州还在吸引它的孩子“归巢反哺”。“90后”姚子豪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在欧洲和北上广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故乡发展。

作为杭州本地人,姚子豪说,杭州的定位和规划做得都比较好,“一切都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基础,人人都有维护杭州生活品质的意识。这个魅力一直让更多的人涌入杭州,增加杭州的人气。”

姚子豪所感受到的,恰是杭州引进人才的理念之一。“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杭州市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政策扶持、营商环境到产业基础、主体活力、人文生态,只有从人才发展需求的要素出发,才能构建发达的人才根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