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波为什么抢不到高端人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波为什么抢不到高端人才?

万里智库秘书长赵悦指出,宁波要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从战略上做出重大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

图片来源:宁波舟山港集团

记者 崔璞玉

编者按: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界面宏观将选取其中的五座城市——佛山、宁波、杭州、惠州和廊坊进行分析解读。本文是第二篇。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2019年7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过去四十多年,宁波借助这一资源和优势,从一个商埠小城逐渐发展成了现代化国际港城。

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6亿元,成为继杭州之后浙江省第二个加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全国第15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宁波舟山港也从内河小港成长为世界一流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018年达2635.1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三。

虽然有着不错的经济表现,但宁波在吸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方面的能力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下称“50强报告”),宁波以31.56的分数排在第34位,而同处于长三角的上海和杭州分别以77.80分和60.66分排在该榜单的第一和第四位。

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所具备的吸引、接纳人才并使其得以发展的能力,反映了城市品牌在人才竞争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50强报告通过人才吸纳规模、质量、潜力和活力四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对88座备选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

从四个二级指标来看,宁波在规模指数和潜力指数上的表现略好,分别排在第24位和第22位,但是在活力指数和质量指数上的排名则较为落后,分别排在47和34位。

据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界面商学院院长崔宇介绍,活力指数包括三个细分指标,分别为就业岗位平均增速、就业岗位招聘活力、人才技能岗位匹配度,反映了一个城市为人才提供选择的丰富性。质量指数则由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一线城市工作经验人才占比、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占比、未来型人才占比构成,反映了一个城市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

“宁波在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和一线城市工作经验人才占比上均表现较差,在整体88个备选城市中分列40位和76位,而杭州这两个指标的表现均名列前茅。”崔宇表示。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曾在上世纪90年代超越杭州成为省内经济的龙头老大,“杭甬双核”还一度成为浙江最亮丽的名片。而现在,宁波虽然依然稳坐省内经济第二把交椅,但已经不能和杭州比肩。

万里智库秘书长、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悦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宁波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在长三角城市群、全国副省级城市比较中,宁波长期处于比较靠前的水平,经济增速一直在7-8%左右。2018年,宁波GDP同比实际增长7%,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经济增速为全省第七。

“可以说,在全国城市‘领跑军团’中,宁波扮演着‘跟跑’的角色”, 赵悦说,“即使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对外向型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的背景下,(去年)前三季度宁波依然实现了6.5%的GDP增速,排名浙江省内第二名,成绩还是不错的,发展也比较均衡,这是宁波的优点,但也是宁波未来要突破的重点。”

赵悦向界面新闻指出,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看,宁波缺少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军的产业和项目,从目前的服装、家电、汽车零配件到高新技术主导的产业里,还缺少极致创新、绝对优势的产品和技术。

依托港口优势,宁波涌现出了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裘东耀曾在讲话中表示,宁波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每26个人中就有一家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发达,2018年宁波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占全国的3.2%,是全国第八个外贸超1000亿美元的城市,每5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外经贸相关工作。

低端制造业和外贸服务业发达的格局,使得宁波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以至于省内人才基本被临近的杭州和上海挖走。再加上缺少像浙江大学这样的高质量大学,导致宁波在科研创新和发展领先产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从“50强报告”对城市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估来看,宁波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崔宇表示,在人才吸纳度排名前50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出现了负向协同(即人才吸纳度排名低于GDP排名),占比28%,其中无锡排名差距最大,唐山、重庆和宁波紧随其后。

“负向协同意味着一个城市的实体经济并不是‘人才友好型’的,并未充分吸纳人才,宁波需要改变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让实体经济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崔宇指出。

为了弥补人才短板,宁波于2019年4月推出了新的人才政策。不仅对高层次人才发放15万-8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于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在宁波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各类人才,还给予购房总额20%、最高20万-60万元的购房补贴。

宁波还规定,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一年内来甬就业,且毕业之日起18个月内在宁波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未在宁波购买住房的,一次性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生活安居补助。青年留学归国人才,在宁波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

此外,在2018年2月,宁波就放宽了人才落户政策,规定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同时还将高中生、中职生纳入低门槛落户范围。后者只要工作后社保满2年,即可在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申请落户,也可落集体户或是通过亲属投靠落户。这一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2018年宁波常住人口是820.2万人,较2017年净增19.7万人,排在浙江省第二位,仅次于杭州市的净增33.8万人。

崔宇表示:“从各城市人才政策的比较来看,宁波人才政策推出的时点较晚,但力度较大,当然也有个问题是补贴更多集中在住房领域,未来宁波应该学习南京等兄弟城市,从补住房到补创业,从补人才到补企业,从户籍、住房、税收和金融等多个维度更精细化地吸纳人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宁波制定了《宁波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宣布将加强同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对接,与上海签订并推进产业、交通、科技等专项协议,协同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要实现突破,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中脱颖而出,宁波或还需要从战略上做出重大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赵悦指出。

市长裘东耀也在2019年7月时表示,宁波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空港、海港、陆港的建设和联通,围绕进入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沪甬“1小时交通圈”,加快沪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铁、金甬铁路、甬舟铁路等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推进沪甬跨海通道的前期工作。

产业一体化方面,裘东耀指出,宁波将主动对接上海、江苏等地的优质要素资源,高起点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共建沪杭甬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实践区。

宁波民谣唱“大海洋洋、忘掉爹娘”,从来不惧开拓冒险的宁波人将迎来新的篇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波为什么抢不到高端人才?

万里智库秘书长赵悦指出,宁波要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从战略上做出重大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

图片来源:宁波舟山港集团

记者 崔璞玉

编者按:12月26日,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界面宏观将选取其中的五座城市——佛山、宁波、杭州、惠州和廊坊进行分析解读。本文是第二篇。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2019年7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宁波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过去四十多年,宁波借助这一资源和优势,从一个商埠小城逐渐发展成了现代化国际港城。

2018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6亿元,成为继杭州之后浙江省第二个加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全国第15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宁波舟山港也从内河小港成长为世界一流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018年达2635.1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三。

虽然有着不错的经济表现,但宁波在吸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方面的能力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界面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BOSS直聘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50强》报告(下称“50强报告”),宁波以31.56的分数排在第34位,而同处于长三角的上海和杭州分别以77.80分和60.66分排在该榜单的第一和第四位。

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所具备的吸引、接纳人才并使其得以发展的能力,反映了城市品牌在人才竞争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50强报告通过人才吸纳规模、质量、潜力和活力四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对88座备选城市进行了系统评估。

从四个二级指标来看,宁波在规模指数和潜力指数上的表现略好,分别排在第24位和第22位,但是在活力指数和质量指数上的排名则较为落后,分别排在47和34位。

据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界面商学院院长崔宇介绍,活力指数包括三个细分指标,分别为就业岗位平均增速、就业岗位招聘活力、人才技能岗位匹配度,反映了一个城市为人才提供选择的丰富性。质量指数则由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一线城市工作经验人才占比、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占比、未来型人才占比构成,反映了一个城市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

“宁波在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比和一线城市工作经验人才占比上均表现较差,在整体88个备选城市中分列40位和76位,而杭州这两个指标的表现均名列前茅。”崔宇表示。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曾在上世纪90年代超越杭州成为省内经济的龙头老大,“杭甬双核”还一度成为浙江最亮丽的名片。而现在,宁波虽然依然稳坐省内经济第二把交椅,但已经不能和杭州比肩。

万里智库秘书长、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悦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宁波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在长三角城市群、全国副省级城市比较中,宁波长期处于比较靠前的水平,经济增速一直在7-8%左右。2018年,宁波GDP同比实际增长7%,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经济增速为全省第七。

“可以说,在全国城市‘领跑军团’中,宁波扮演着‘跟跑’的角色”, 赵悦说,“即使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对外向型经济产生一定影响的背景下,(去年)前三季度宁波依然实现了6.5%的GDP增速,排名浙江省内第二名,成绩还是不错的,发展也比较均衡,这是宁波的优点,但也是宁波未来要突破的重点。”

赵悦向界面新闻指出,从城市竞争力的角度看,宁波缺少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军的产业和项目,从目前的服装、家电、汽车零配件到高新技术主导的产业里,还缺少极致创新、绝对优势的产品和技术。

依托港口优势,宁波涌现出了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裘东耀曾在讲话中表示,宁波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每26个人中就有一家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发达,2018年宁波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占全国的3.2%,是全国第八个外贸超1000亿美元的城市,每5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外经贸相关工作。

低端制造业和外贸服务业发达的格局,使得宁波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以至于省内人才基本被临近的杭州和上海挖走。再加上缺少像浙江大学这样的高质量大学,导致宁波在科研创新和发展领先产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从“50强报告”对城市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估来看,宁波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崔宇表示,在人才吸纳度排名前50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出现了负向协同(即人才吸纳度排名低于GDP排名),占比28%,其中无锡排名差距最大,唐山、重庆和宁波紧随其后。

“负向协同意味着一个城市的实体经济并不是‘人才友好型’的,并未充分吸纳人才,宁波需要改变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让实体经济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崔宇指出。

为了弥补人才短板,宁波于2019年4月推出了新的人才政策。不仅对高层次人才发放15万-8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于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在宁波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各类人才,还给予购房总额20%、最高20万-60万元的购房补贴。

宁波还规定,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一年内来甬就业,且毕业之日起18个月内在宁波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未在宁波购买住房的,一次性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生活安居补助。青年留学归国人才,在宁波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

此外,在2018年2月,宁波就放宽了人才落户政策,规定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同时还将高中生、中职生纳入低门槛落户范围。后者只要工作后社保满2年,即可在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申请落户,也可落集体户或是通过亲属投靠落户。这一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2018年宁波常住人口是820.2万人,较2017年净增19.7万人,排在浙江省第二位,仅次于杭州市的净增33.8万人。

崔宇表示:“从各城市人才政策的比较来看,宁波人才政策推出的时点较晚,但力度较大,当然也有个问题是补贴更多集中在住房领域,未来宁波应该学习南京等兄弟城市,从补住房到补创业,从补人才到补企业,从户籍、住房、税收和金融等多个维度更精细化地吸纳人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宁波制定了《宁波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宣布将加强同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对接,与上海签订并推进产业、交通、科技等专项协议,协同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要实现突破,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城市群(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中脱颖而出,宁波或还需要从战略上做出重大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力,”赵悦指出。

市长裘东耀也在2019年7月时表示,宁波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空港、海港、陆港的建设和联通,围绕进入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沪甬“1小时交通圈”,加快沪嘉甬铁路、甬台温高铁、金甬铁路、甬舟铁路等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推进沪甬跨海通道的前期工作。

产业一体化方面,裘东耀指出,宁波将主动对接上海、江苏等地的优质要素资源,高起点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共建沪杭甬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实践区。

宁波民谣唱“大海洋洋、忘掉爹娘”,从来不惧开拓冒险的宁波人将迎来新的篇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