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女性、地球生物学、美国医保、监狱制度、近代日本、哲学方法论、西川美和、鱼鲜……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坡道上的家》

[日] 角田光代 著  杨明绮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01

角田光代的小说《坡道上的家》虽然在今年年初才引进中文版,但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剧集已在2019年4月上映,一时间引起了不少中国观众对恐婚恐育和“丧偶式育儿”的讨论。故事主人公里沙子是一位放弃职业生涯专心育儿的家庭主妇,在辛苦育儿期间,她意外被选为国民参审员,也因此了解到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案件。案件中,一位与里沙子年龄相近的妈妈杀害了自己的幼女,但随着庭审的深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的经历如此相似,她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在创作《坡道上的家》之前,身为女性作家的角田光代早已关注到日本女性的生存处境、工作问题以及家庭权力关系。例如2005年的小说《对岸的她》就涉及主妇重归社会的话题,2012年的《纸之月》中也有大量针对主妇经济地位和心理感受的描绘。不难察觉,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巨大影响,而生育带来的改变是最为显著的。女性在育儿中的艰难付出和在家庭关系中的隐忍牺牲往往被视为理所应当,这并非日本独有的现象。在接受界面文化的采访时,角田光代也表示,她原本认为中国和韩国的女性会更加强势和坚强,但从剧集观众的反馈来看,中国的女性可能也有脆弱的地方。

《实验室女孩》

[美] 霍普·洁伦 著  蒋青 译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12

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家霍普·洁伦(Hope Jahren)的文学自传。从年幼起,霍普就跟随在身为物理与地学讲师的父亲身边,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的陪伴下长大,由此打开了通往地球科学研究的大门;与此同时,她也从热爱文学的母亲那里继承了阅读与写作的灵气。因此,这本《实验室女孩》一书显得格外特别,霍普·洁伦一边记述自身的成长,一边巧妙地将她探索的自然万物的生长作为伏笔穿插其间,使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纽约时报》书评曾借用纳博科夫的名言盛赞这本书:“作家应该有诗人的精准和科学家的想象力。”

从读博、做教授到开展科研项目、从事野外调研,再到成立个人实验室,霍普如同自然界的植物,在科研之路上,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斗争,并从发现中收获快乐。其间她先后斩获了多项世界级大奖,包括两枚地球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者奖章,是目前为止获此殊荣的四名科学家中唯一的女性。但在她看来,自己不是一棵植物,而更像一只蚂蚁,“在天性的驱使下寻找凋落的松针,扛起来穿过整片森林,一趟趟地搬运,一根根地送到巨大的松针堆上。”这本书不仅可以为那些以科研为志业的年轻人指引方向,也能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了解到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不易。

《美国病》

[美] 伊丽莎白·罗森塔尔 著  李雪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1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论及收入分配问题时,提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资本的合理分配,而在《美国病》中,作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犀利地指出,美国医疗市场里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在钱柜之上。这里充斥着一系列非正常的经济规则:无论手术还是化验,根本没有固定的价格;治疗更多往往效果更好,价钱最贵成为默认选项;开具账单没有任何标准;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不降反升……另一方面,美国医生的酬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收入最好的美国医生往往不是接受最长时间训练或工作最辛苦的人,而是那些熟谙医疗保健商业经的人。

显然,美国的医保制度已经陷入混乱。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政府屡屡失效的医疗改革已使民众心灰意冷,而身处利益链最底端的患者只能被迫接受现状。在进入《纽约时报》担任医疗记者之前,罗森塔尔曾是哈佛医学院的内科学医学博士,还出任过急诊科医生,因此对美国医疗体制及其弊病有着长期的近距离接触。在书中,她以专业角度对医院、保险公司、制药商等相关部门依次展开探查,试图解答为何美国极度昂贵的医疗保健并未可靠地产出高质量结果。同时她也提醒读者,正因为目前的政策难以维系,每个人才更应该行动起来,做一个知情、参与、积极的病人。在书中,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人们在遵从科学准则的情况下降低医疗开支,从账目上夺回事关健康的控制权。

《痛苦的正当尺度》

[加] 叶礼庭 著  赵宇哲 译
三辉·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11

20世纪有三本著作曾对监狱制度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一本是大卫·J. 罗思曼的《收容所的发现》,一本是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还有一本就是叶礼庭的《痛苦的正当尺度》。作为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叶礼庭曾为多国政府提供人权、民主、公共安全和国际事务方面的深刻洞见,监狱制度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书回溯了工业革命时期从英格兰涌现出的刑罚思想,并记述了这些思想的社会史变迁。从那时起,监狱制度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discipline)取代了一系列“针对身体”的刑罚鞭打、烙印、枷锁和公开绞刑,还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道德性和策略性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国家能对反抗者合法施以何种程度的强制恰恰反映了维护社会秩序所需的强制力,而监狱内部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与高墙外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策略的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犯罪率不断升高,刑罚问题重新回到了公众讨论的中心。监狱的人口压力、公众的质疑、差强人意的狱政改革、犯人与狱警的长期冲突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击溃了监狱本就脆弱的秩序。如今,监狱暴乱在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频频上演,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监狱制度,从根源上认识这一问题。

《分身:新日本论》

李永晶 著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01

在近代史上,中国有两部研究论著曾一度掀起“日本热”,一部是晚清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所撰的《日本国志》,另一部则是政治思想家戴季陶在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然而两位作家都曾表示,中国对日本的重视远远不够,用黄遵宪的话来说,“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 ;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己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

与中国短暂出现的“日本热”相比,日本的“中国热”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从过去学习和吸收中国的先进文明,到今天与中国发生更密切和深层的互动,日本对于中国的特殊性不言而喻。本书描述的是以“分身”命名的日本论,它揭示的是中日两个国家互相审视和形塑彼此的过程。“分身”意味着两者不仅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互动,还在身体(物理)和心理(精神)上与“自我”产生关联。站在这一角度,作者选择了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并深入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日本在东亚世界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以此反观现代中国的命运。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

[英] 蒂莫西·威廉森 著  胡传顺 译
未读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11

人们普遍认为哲学家讨论的问题十分宽泛,却往往停留在思考层面,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用具体的工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假如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我们会发现,哲学中其实早就包括自然哲学,也就是对自然世界的研究,直到16、17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出了一套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后,才逐渐与哲学分野。面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精准观察、测量以及计算,哲学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在回答关于现实的根本性质这类问题上,自然科学似乎给出了更具竞争力的答案。

本书作者、英国哲学家蒂莫西·威廉森指出,哲学并不是某种完全与我们不相容,甚至对立的东西;事实上,许多当代哲学家使用的路径和方法与科学无关,但同样可以回答富有野心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始于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只是应用得更加仔细、系统、具有批判性,且能够不断重复。这本书旨在推翻人们对科学与哲学二者之间关系的刻板印象,并指导人们炼就“好的”哲学,以此来为现实中的普遍性问题寻找出路。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

[日] 西川美和 著  呂灵芝 译
雅众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2

西川美和是日本知名导演、小说家和编剧。从学生时代起西川美和就立志拍摄电影,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师从著名导演是枝裕和和诹访敦彦,从此踏上了电影制作之路。2001年,西川美和首次以第一助理导演的身份参与了是枝裕和执导的剧情片《距离》的拍摄,一年后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蛇草莓》。这部处女作由西川美和自编自导,获得了每日电影奖最佳剧本奖。从近年来的几部作品《摇摆》《亲爱的医生》《卖梦的两人》《永远的托词》中也可以看出,西川美和在编剧方面实力不凡,她的大部分作品均改编自她自己的小说,其影像风格也带有强烈的文学性。

本书是西川美和围绕电影写下的首部随笔集,其中的35个篇章以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串联起了她十七年的创作经历,为读者完整呈现了她对电影的思考。许多有关电影的元素虽然是观众们熟悉的,却也常常充满争议,比如英雄、裸体、试镜、信仰、重生等,西川美和借由自身的阅读和观影体验为观众一一作出解读。此外,书中也提及了她与业内其他演艺工作者交往、合作的经历,是日本电影爱好者了解台前幕后的珍贵资源。

《菜市场鱼图鉴》

吴佳瑞 赖春福 著 / 潘智敏 摄 / 周卓诚 审校
商务印书馆 2019-10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鱼鲜食物,人类也以煎、炒、煮、炸、烤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激发出了不同鱼类的最佳风味。但在餐桌之外,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些常见鱼类的生物学知识,更难以意识到鱼鲜在更广袤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餐桌与海洋之间的中转站,菜市场或许是一个最贴近大众生活也最为便捷的学习场所。这本图鉴从菜市场出发,挑选出了常见的鱼鲜近200种,尝试在市场、餐桌和生物学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我们与海洋之间的距离。为方便读者快速进入主题,本书没有采用一般鱼类的生物学分类方式进行讲述编排,而是以容易辨识的鱼的颜色为主轴,结合每一种鱼鲜的主要特征和食用建议进行介绍。这本书也让我们意识到:日常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类的生活本身就包含在充满趣味的自然界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女性、地球生物学、美国医保、监狱制度、近代日本、哲学方法论、西川美和、鱼鲜……

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坡道上的家》

[日] 角田光代 著  杨明绮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01

角田光代的小说《坡道上的家》虽然在今年年初才引进中文版,但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剧集已在2019年4月上映,一时间引起了不少中国观众对恐婚恐育和“丧偶式育儿”的讨论。故事主人公里沙子是一位放弃职业生涯专心育儿的家庭主妇,在辛苦育儿期间,她意外被选为国民参审员,也因此了解到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案件。案件中,一位与里沙子年龄相近的妈妈杀害了自己的幼女,但随着庭审的深入,里沙子却发现被告和自己的经历如此相似,她开始怀疑:“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在创作《坡道上的家》之前,身为女性作家的角田光代早已关注到日本女性的生存处境、工作问题以及家庭权力关系。例如2005年的小说《对岸的她》就涉及主妇重归社会的话题,2012年的《纸之月》中也有大量针对主妇经济地位和心理感受的描绘。不难察觉,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巨大影响,而生育带来的改变是最为显著的。女性在育儿中的艰难付出和在家庭关系中的隐忍牺牲往往被视为理所应当,这并非日本独有的现象。在接受界面文化的采访时,角田光代也表示,她原本认为中国和韩国的女性会更加强势和坚强,但从剧集观众的反馈来看,中国的女性可能也有脆弱的地方。

《实验室女孩》

[美] 霍普·洁伦 著  蒋青 译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12

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家霍普·洁伦(Hope Jahren)的文学自传。从年幼起,霍普就跟随在身为物理与地学讲师的父亲身边,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的陪伴下长大,由此打开了通往地球科学研究的大门;与此同时,她也从热爱文学的母亲那里继承了阅读与写作的灵气。因此,这本《实验室女孩》一书显得格外特别,霍普·洁伦一边记述自身的成长,一边巧妙地将她探索的自然万物的生长作为伏笔穿插其间,使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纽约时报》书评曾借用纳博科夫的名言盛赞这本书:“作家应该有诗人的精准和科学家的想象力。”

从读博、做教授到开展科研项目、从事野外调研,再到成立个人实验室,霍普如同自然界的植物,在科研之路上,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斗争,并从发现中收获快乐。其间她先后斩获了多项世界级大奖,包括两枚地球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者奖章,是目前为止获此殊荣的四名科学家中唯一的女性。但在她看来,自己不是一棵植物,而更像一只蚂蚁,“在天性的驱使下寻找凋落的松针,扛起来穿过整片森林,一趟趟地搬运,一根根地送到巨大的松针堆上。”这本书不仅可以为那些以科研为志业的年轻人指引方向,也能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了解到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不易。

《美国病》

[美] 伊丽莎白·罗森塔尔 著  李雪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11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论及收入分配问题时,提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资本的合理分配,而在《美国病》中,作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犀利地指出,美国医疗市场里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在钱柜之上。这里充斥着一系列非正常的经济规则:无论手术还是化验,根本没有固定的价格;治疗更多往往效果更好,价钱最贵成为默认选项;开具账单没有任何标准;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不降反升……另一方面,美国医生的酬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收入最好的美国医生往往不是接受最长时间训练或工作最辛苦的人,而是那些熟谙医疗保健商业经的人。

显然,美国的医保制度已经陷入混乱。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政府屡屡失效的医疗改革已使民众心灰意冷,而身处利益链最底端的患者只能被迫接受现状。在进入《纽约时报》担任医疗记者之前,罗森塔尔曾是哈佛医学院的内科学医学博士,还出任过急诊科医生,因此对美国医疗体制及其弊病有着长期的近距离接触。在书中,她以专业角度对医院、保险公司、制药商等相关部门依次展开探查,试图解答为何美国极度昂贵的医疗保健并未可靠地产出高质量结果。同时她也提醒读者,正因为目前的政策难以维系,每个人才更应该行动起来,做一个知情、参与、积极的病人。在书中,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人们在遵从科学准则的情况下降低医疗开支,从账目上夺回事关健康的控制权。

《痛苦的正当尺度》

[加] 叶礼庭 著  赵宇哲 译
三辉·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11

20世纪有三本著作曾对监狱制度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一本是大卫·J. 罗思曼的《收容所的发现》,一本是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还有一本就是叶礼庭的《痛苦的正当尺度》。作为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叶礼庭曾为多国政府提供人权、民主、公共安全和国际事务方面的深刻洞见,监狱制度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书回溯了工业革命时期从英格兰涌现出的刑罚思想,并记述了这些思想的社会史变迁。从那时起,监狱制度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discipline)取代了一系列“针对身体”的刑罚鞭打、烙印、枷锁和公开绞刑,还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道德性和策略性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国家能对反抗者合法施以何种程度的强制恰恰反映了维护社会秩序所需的强制力,而监狱内部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与高墙外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策略的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犯罪率不断升高,刑罚问题重新回到了公众讨论的中心。监狱的人口压力、公众的质疑、差强人意的狱政改革、犯人与狱警的长期冲突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击溃了监狱本就脆弱的秩序。如今,监狱暴乱在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频频上演,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监狱制度,从根源上认识这一问题。

《分身:新日本论》

李永晶 著
一頁folio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01

在近代史上,中国有两部研究论著曾一度掀起“日本热”,一部是晚清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所撰的《日本国志》,另一部则是政治思想家戴季陶在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然而两位作家都曾表示,中国对日本的重视远远不够,用黄遵宪的话来说,“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读中国之书,考中国之事 ;而中国士夫,好谈古义,足己自封,于外事不屑措意。”

与中国短暂出现的“日本热”相比,日本的“中国热”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从过去学习和吸收中国的先进文明,到今天与中国发生更密切和深层的互动,日本对于中国的特殊性不言而喻。本书描述的是以“分身”命名的日本论,它揭示的是中日两个国家互相审视和形塑彼此的过程。“分身”意味着两者不仅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互动,还在身体(物理)和心理(精神)上与“自我”产生关联。站在这一角度,作者选择了日本近现代史上的若干个精神主题予以刻画和重述,并深入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军国主义、战后民主化等背后的精神机制。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日本在东亚世界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以此反观现代中国的命运。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从普通常识到逻辑推理》

[英] 蒂莫西·威廉森 著  胡传顺 译
未读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11

人们普遍认为哲学家讨论的问题十分宽泛,却往往停留在思考层面,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用具体的工具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假如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我们会发现,哲学中其实早就包括自然哲学,也就是对自然世界的研究,直到16、17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出了一套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后,才逐渐与哲学分野。面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精准观察、测量以及计算,哲学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在回答关于现实的根本性质这类问题上,自然科学似乎给出了更具竞争力的答案。

本书作者、英国哲学家蒂莫西·威廉森指出,哲学并不是某种完全与我们不相容,甚至对立的东西;事实上,许多当代哲学家使用的路径和方法与科学无关,但同样可以回答富有野心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哲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始于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只是应用得更加仔细、系统、具有批判性,且能够不断重复。这本书旨在推翻人们对科学与哲学二者之间关系的刻板印象,并指导人们炼就“好的”哲学,以此来为现实中的普遍性问题寻找出路。

《西川美和:围绕电影的X》

[日] 西川美和 著  呂灵芝 译
雅众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12

西川美和是日本知名导演、小说家和编剧。从学生时代起西川美和就立志拍摄电影,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师从著名导演是枝裕和和诹访敦彦,从此踏上了电影制作之路。2001年,西川美和首次以第一助理导演的身份参与了是枝裕和执导的剧情片《距离》的拍摄,一年后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蛇草莓》。这部处女作由西川美和自编自导,获得了每日电影奖最佳剧本奖。从近年来的几部作品《摇摆》《亲爱的医生》《卖梦的两人》《永远的托词》中也可以看出,西川美和在编剧方面实力不凡,她的大部分作品均改编自她自己的小说,其影像风格也带有强烈的文学性。

本书是西川美和围绕电影写下的首部随笔集,其中的35个篇章以敏锐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串联起了她十七年的创作经历,为读者完整呈现了她对电影的思考。许多有关电影的元素虽然是观众们熟悉的,却也常常充满争议,比如英雄、裸体、试镜、信仰、重生等,西川美和借由自身的阅读和观影体验为观众一一作出解读。此外,书中也提及了她与业内其他演艺工作者交往、合作的经历,是日本电影爱好者了解台前幕后的珍贵资源。

《菜市场鱼图鉴》

吴佳瑞 赖春福 著 / 潘智敏 摄 / 周卓诚 审校
商务印书馆 2019-10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鱼鲜食物,人类也以煎、炒、煮、炸、烤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激发出了不同鱼类的最佳风味。但在餐桌之外,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些常见鱼类的生物学知识,更难以意识到鱼鲜在更广袤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为餐桌与海洋之间的中转站,菜市场或许是一个最贴近大众生活也最为便捷的学习场所。这本图鉴从菜市场出发,挑选出了常见的鱼鲜近200种,尝试在市场、餐桌和生物学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我们与海洋之间的距离。为方便读者快速进入主题,本书没有采用一般鱼类的生物学分类方式进行讲述编排,而是以容易辨识的鱼的颜色为主轴,结合每一种鱼鲜的主要特征和食用建议进行介绍。这本书也让我们意识到:日常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类的生活本身就包含在充满趣味的自然界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