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68亿估值背后:麦当劳中国交易案三大疑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68亿估值背后:麦当劳中国交易案三大疑云

中信股份拟以21.72亿元底价,转手麦当劳中国约22%股份。一方是总资产逾7万亿的产业巨头,另一方则是世界闻名的餐饮公司,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三点:为什么卖?谁会买?赚了还是亏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野马财经 李红梅

编辑|缪凌云

开年不过一周,资本市场便迎来了大瓜:中信股份拟以21.72亿元底价,转手麦当劳中国约22%股份。

一方是总资产逾7万亿的产业巨头,另一方则是世界闻名的餐饮公司,如此交易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而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三点:

为什么卖?谁会买?赚了还是亏了?

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有了部分答案,其中一些更是让人颇感意外。

2020年1月8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Starry Dream Investments Limited(下称“SDI公司”),拟转让所持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下称“FFH公司”)42.31%股权,对应底价21.72亿元。

其中,SDI公司为中信股份(0267.HK)旗下平台,FFH公司则持有麦当劳中国52%股份。而FFH背后的另一股东,是同属于“中信系”的中信资本。

消息公布后,中信股份1月9日股价上涨2.24%。

交易对价玄机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本次交易的价格设计可谓暗藏玄机。

按照上文所述,21.72亿元大约对应麦当劳中国22%股份,以此计算,后者估值约98.72亿元。

实际上,“中信系”是两年前刚刚入主麦当劳中国,彼时,其以约75亿元的价格获取后者52%股份,对应估值约144亿元。

如此而言,这笔交易似乎是一个亏损买卖?实则不然。

根据公告,在获得股权的同时,接盘方还需要承担约15.26亿元的股东借款,两者相加,价格接近37亿元。

这样一来,本次交易中麦当劳中国的实际估值应在168亿元以上。而经过这“一买一卖”,仅从股权差价来看,中信股份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赚了约5.3亿元,看似不多,但在近年市场大环境下,约16.7%的三年回报率已然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不仅于此,麦当劳带给中信股份的,还有经营层面的加持。

例如2017年报显示,中信股份其他业务收入为817亿港元,同比增加170亿港元,上升26%,而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2017年7月31日正式完成收购麦当劳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为集团贡献了超95亿港元的收入。

麦当劳“水土不服”?

此番中信股份的举措,也将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麦当劳中国身上——这个与肯德基并称中国乃至世界洋快餐双雄,存在于很多中国人童年记忆的国际巨头,近两年过得怎么样。

据官方披露,2017至2019年期间,麦当劳在中国地区新开餐厅超过1000家,其中2019新开餐厅超过430家;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内地餐厅数量超过3300家。

虽然相比之下,KFC2015年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已突破5000家。但2017年以来,麦当劳的扩张速度与门店覆盖面量有显著增加趋势。

中信和凯雷正式入主麦当劳中国时,就曾立下加速发展的“五年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餐厅数量将达到4500家。

而在2018年,接手一年多后,麦当劳中国董事会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还曾表示,他在中信资本进入麦当劳后发现,麦当劳在中国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开店速度慢。在他接手后,强调在三四线城市开店。“2016年,我们接手之前,开店仅仅是230家,但是2018年我们开了432家,平均不到一天就多开一家麦当劳店。”

如此背景下,相关公告显示,2018年及2019年前11个月,麦当劳中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7.81亿元、243.8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1.51亿元、8.56亿元。

若按月平均计算,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应该略降。

一方面门店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营收上涨缓慢,净利润甚至有下降趋势,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标的。

麦当劳全球公司业绩表现似乎也不及市场预期。根据财报,麦当劳(全球)2019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157.28亿美元,同比下降0.84%;净利润为4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对比来看,2018年海底捞(6862.HK)实现营业收入169.69亿元,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速双双超六成;百胜中国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实现净利润40亿元,其中肯德基贡献了约70%的营收,且保持着不错的利润增速。

就此问题,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多次致电中信股份,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作回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分析,“中信选择此时出让麦当劳股权的原因,或是出于不看好麦当劳股权未来的发展。当前,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麦当劳相关产品显然与健康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中信此次本就是财务投资,合适价格,有合适买方就出手,关键要看谁买了,而不是中信卖。”王骥跃同时表示,“对于麦当劳来说,中信卖出不是问题,关键是新股东是财务投资者还是产业投资者。如果是财务投资者,不会对经营有什么影响”。

麦当劳也对多家媒体回应称,此次股权转让与业绩无关,强调“麦当劳在中国地区业绩良好,2017年中信、凯雷成为战略投资者后,连续三年同店销售额与同店客单数正增长,2019年同店销售额、同店客单数和盈利稳健增长。股权转让为商业行为,与麦当劳中国业绩无直接关联”。

意想不到的接盘侠?

从现有交易方案来看,中信股份收益颇多,那么,谁会接下这样一个并不算小的盘子呢?

虽然该公开转让直到2020年2月7日才结束,但目前,已经有接盘方浮出了水面,而且是一个意料之外,但也情理之中的名字——中信资本。

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相关媒体报道,中信资本称,很看好麦当劳中国的发展前景,自己积极参与了竞标;并且,相关交易不会影响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业务策略及日常运营。

中信资本与中信股份同为“中信系”公司,且两家是在2017年时一同入股的麦当劳中国。通过FFH公司,目前中信资本持有麦当劳中国股份折约20%,而本次出售完成后,中信股份依旧保留了折约10%股份。

从两家公司业务范围来看。

中信股份是一家综合性企业集团,由大金融(银行、信托、证券等)、资源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其他六大板块构成,经营项目偏产业,且餐饮并非主要业务。

至于中信资本,更专注于投资,有着更为细分的私募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

如果最终接盘方确为中信资本,这一次“左右手”之间的交易,或许可以让资源更加集中。

当然,在靴子没有落地之前,一切都还没有定数。

对你来说,会因为“健康饮食”问题放弃麦当劳、KFC么?你又更喜欢谁家的产品?欢迎在文末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麦当劳

3.7k
  • 麦当劳收回以色列全部225家门店所有权
  • 把“充电宝”装在屋顶的麦当劳,能否给消费者带去新鲜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68亿估值背后:麦当劳中国交易案三大疑云

中信股份拟以21.72亿元底价,转手麦当劳中国约22%股份。一方是总资产逾7万亿的产业巨头,另一方则是世界闻名的餐饮公司,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三点:为什么卖?谁会买?赚了还是亏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野马财经 李红梅

编辑|缪凌云

开年不过一周,资本市场便迎来了大瓜:中信股份拟以21.72亿元底价,转手麦当劳中国约22%股份。

一方是总资产逾7万亿的产业巨头,另一方则是世界闻名的餐饮公司,如此交易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而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主要在于三点:

为什么卖?谁会买?赚了还是亏了?

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有了部分答案,其中一些更是让人颇感意外。

2020年1月8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Starry Dream Investments Limited(下称“SDI公司”),拟转让所持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下称“FFH公司”)42.31%股权,对应底价21.72亿元。

其中,SDI公司为中信股份(0267.HK)旗下平台,FFH公司则持有麦当劳中国52%股份。而FFH背后的另一股东,是同属于“中信系”的中信资本。

消息公布后,中信股份1月9日股价上涨2.24%。

交易对价玄机

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注意到,本次交易的价格设计可谓暗藏玄机。

按照上文所述,21.72亿元大约对应麦当劳中国22%股份,以此计算,后者估值约98.72亿元。

实际上,“中信系”是两年前刚刚入主麦当劳中国,彼时,其以约75亿元的价格获取后者52%股份,对应估值约144亿元。

如此而言,这笔交易似乎是一个亏损买卖?实则不然。

根据公告,在获得股权的同时,接盘方还需要承担约15.26亿元的股东借款,两者相加,价格接近37亿元。

这样一来,本次交易中麦当劳中国的实际估值应在168亿元以上。而经过这“一买一卖”,仅从股权差价来看,中信股份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赚了约5.3亿元,看似不多,但在近年市场大环境下,约16.7%的三年回报率已然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不仅于此,麦当劳带给中信股份的,还有经营层面的加持。

例如2017年报显示,中信股份其他业务收入为817亿港元,同比增加170亿港元,上升26%,而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2017年7月31日正式完成收购麦当劳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为集团贡献了超95亿港元的收入。

麦当劳“水土不服”?

此番中信股份的举措,也将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麦当劳中国身上——这个与肯德基并称中国乃至世界洋快餐双雄,存在于很多中国人童年记忆的国际巨头,近两年过得怎么样。

据官方披露,2017至2019年期间,麦当劳在中国地区新开餐厅超过1000家,其中2019新开餐厅超过430家;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内地餐厅数量超过3300家。

虽然相比之下,KFC2015年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就已突破5000家。但2017年以来,麦当劳的扩张速度与门店覆盖面量有显著增加趋势。

中信和凯雷正式入主麦当劳中国时,就曾立下加速发展的“五年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餐厅数量将达到4500家。

而在2018年,接手一年多后,麦当劳中国董事会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还曾表示,他在中信资本进入麦当劳后发现,麦当劳在中国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开店速度慢。在他接手后,强调在三四线城市开店。“2016年,我们接手之前,开店仅仅是230家,但是2018年我们开了432家,平均不到一天就多开一家麦当劳店。”

如此背景下,相关公告显示,2018年及2019年前11个月,麦当劳中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7.81亿元、243.8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1.51亿元、8.56亿元。

若按月平均计算,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应该略降。

一方面门店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营收上涨缓慢,净利润甚至有下降趋势,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标的。

麦当劳全球公司业绩表现似乎也不及市场预期。根据财报,麦当劳(全球)2019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157.28亿美元,同比下降0.84%;净利润为4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对比来看,2018年海底捞(6862.HK)实现营业收入169.69亿元,实现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速双双超六成;百胜中国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实现净利润40亿元,其中肯德基贡献了约70%的营收,且保持着不错的利润增速。

就此问题,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多次致电中信股份,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作回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分析,“中信选择此时出让麦当劳股权的原因,或是出于不看好麦当劳股权未来的发展。当前,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麦当劳相关产品显然与健康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不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中信此次本就是财务投资,合适价格,有合适买方就出手,关键要看谁买了,而不是中信卖。”王骥跃同时表示,“对于麦当劳来说,中信卖出不是问题,关键是新股东是财务投资者还是产业投资者。如果是财务投资者,不会对经营有什么影响”。

麦当劳也对多家媒体回应称,此次股权转让与业绩无关,强调“麦当劳在中国地区业绩良好,2017年中信、凯雷成为战略投资者后,连续三年同店销售额与同店客单数正增长,2019年同店销售额、同店客单数和盈利稳健增长。股权转让为商业行为,与麦当劳中国业绩无直接关联”。

意想不到的接盘侠?

从现有交易方案来看,中信股份收益颇多,那么,谁会接下这样一个并不算小的盘子呢?

虽然该公开转让直到2020年2月7日才结束,但目前,已经有接盘方浮出了水面,而且是一个意料之外,但也情理之中的名字——中信资本。

根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相关媒体报道,中信资本称,很看好麦当劳中国的发展前景,自己积极参与了竞标;并且,相关交易不会影响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业务策略及日常运营。

中信资本与中信股份同为“中信系”公司,且两家是在2017年时一同入股的麦当劳中国。通过FFH公司,目前中信资本持有麦当劳中国股份折约20%,而本次出售完成后,中信股份依旧保留了折约10%股份。

从两家公司业务范围来看。

中信股份是一家综合性企业集团,由大金融(银行、信托、证券等)、资源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其他六大板块构成,经营项目偏产业,且餐饮并非主要业务。

至于中信资本,更专注于投资,有着更为细分的私募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

如果最终接盘方确为中信资本,这一次“左右手”之间的交易,或许可以让资源更加集中。

当然,在靴子没有落地之前,一切都还没有定数。

对你来说,会因为“健康饮食”问题放弃麦当劳、KFC么?你又更喜欢谁家的产品?欢迎在文末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