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热衷的事情。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刺激发展。他们最擅用的手段即是控制股市以及地方政府迁都所带来的房地产产业。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有34座城市已经、正在和计划搬迁。地方政府的迁都目的都冲着经济的带动作用。
官方表述为:“城市拓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普遍表述为“产业集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政府驻地走到哪,产业、商业资本自然就走到哪,产生集聚效应。”
2003年国务院下发的18号文件明确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政府 资本共同推动了十几年来行政中心迁移与新区建设的热潮。
政府政中心迁移,周边的地价和房价一定上涨,形成资本洼地。除云集的地产开发商外,许多被拆迁农民借新区建设也想“大赚一笔”。
在近期北京市政府迁都往通州事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迁都传言一出,通州区、燕郊等地市场就开始了炒作。官方数据显示,燕郊楼市年内新增供应住宅套数高达11516套,这一数据是通州市场商品房住宅供应量的14倍。是北京2015年供应量的数倍。与此同时,房价迅速攀升,从7千上涨到目前的3万。
疯狂的价格上涨带来的是地价攀升,这是政府最想要的结果。对业界而言,这只是虚假繁荣。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燕郊价格的上涨完全依赖对通州楼市的信心,目前看炒作导致的跟风上涨因素较大。如果出现政策波动,那些前期的投资民众将付出巨大代价。
在房地产领域,由于政府介入拉动的增长恶果已经显现。随着整体经济的放缓,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下滑,越来越多的“鬼城”出现,尤其是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由于投资无法持续,一些项目中途停工,人们可以看到一排排起重机和大量空荡荡的公寓建筑。
专业机构发布的“鬼城指数”称,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低于或略高于0.5的城市被判定为“鬼城”;根据这一指数,中国目前至少有50座“鬼城”,包括拉萨(0.28)、二连浩特(0.07)、三亚(0.40)、威海(0.36)等城市。
迁都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政府一门实用的经济学,那些高度依赖土地转让收入为财政创收下的地方政府,用迁都创造并延续着这种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热潮就无法退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