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民谣故事 王悦
编辑 | 卷总
Start here:
过年回家,少不了家庭聚会。像这种一年一度的名场面,通常对稍显年轻的家庭成员都不够友善。一家人围成一桌吃一顿大餐,长辈们会用一连串时而致命的问题,挨个盘问桌上仅有的几个年轻人。
作为一个年过三十的男性成员,一个处在族谱中下层的普通群众,原以为今年总算能躲过这些方方面面。结果是旧问题刚走,新问题就来,关于我这些年是干什么的,成天不上班在家怎么赚钱……等等问题,让我先变成了饭桌上的”弟弟“。
所以说,如果想不那么狼狈,就得有所准备;要想不让场面尴尬,就得学会劈叉……后面这句,纯属为了双押。
老舅爱刷抖音快手,老舅妈爱看李佳琦直播,两人算是家族里走在5G时代最前列的新新人类。所以最先开炮的也是他俩:
“我看你朋友圈,去年有几回还上《中国好声音》当评委,坐前排举个牌,那家伙可像样了,那节目还没黄啊?”
我说:“还没,好好的,不然我去干啥。”
“也是,好声音这两年是真不行了,那有啥黑幕么?”
我说:“真没有,你都说没人看了,还整黑幕给谁看。”
听我这么一说,老舅哈哈直乐,眼神里透露出疑惑。他还是怀疑我拿钱办事,有也不说。
紧接着,舅妈开始发问:“去了这么多趟,那英总该认识了吧。”
我说:“我好像认识她,可人家认识我是谁啊。”
舅妈又问:“那不对啊,你都评委了。吃饭时候过去敬个酒,跟她说咱都是东北老乡,不就得了?多简单的事。”
我只好说:“我们吃得都是盒饭,人家是明星,根本抓不到人。就有一次休息室上洗手间,我差点把李荣浩撞飞了。”
舅妈哈哈大笑,“说了这么多,明星里头你到底认识谁吧?”
讲真的,我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写公众号的。这些年靠写字为生,没有多难。直到这一刻,我感觉像是某种稀里糊涂的中年危机,提前朝我扑面而来了。
究其原因:我不能一边被身边人认为是“圈里的人”,一边又不做几件做“圈里的事”,朋友圈里一张跟明星的合影也没有,到头来谁也不认识,太不像话了,感觉像是我给这个圈拖了后腿。
这时候,也不知是身体里哪里通了电,大脑意外收到了一个名字的信号,紧接着就说出了口:朴树。
我说:我认识朴树。
二舅妈听见了,第一个接话:我知道,有年上春晚了,大长头发。
我说:对,就是他。
我开始在心里暗自琢磨,认识朴树是一种什么体验?亏我也写了朴树有几年,总不至于硬编啊。考验一个实力派即兴脱口秀选手的时候总算到了,我这积攒了一脑袋的punchline就差现场加工成喜闻乐见的段子了。
第一个故事,就从2000年上完春晚讲起。我说,朴树上完春晚就火了,签了个大公司叫华纳,但是他人脾气比较怪,跟同事不好相处。公司就把一个新来的经纪人派去带朴树,这个人叫邓小建。后来没多久,两个人同时“辞职不干”了,现在他俩还在一起。
大舅说:你看在北京混多不容易,这么大明星都整不明白。
我接着说,朴树这人有多奇怪呢?你们肯定想知道。先说他这个人时间观念就很奇怪。他有个合作了15年的化妆师叫徐彤,这些年跟着朴树全国跑,多的时候一年能跑60多个城市。但是,合作了这么多年了,朴树有时还是会告诉化妆师,“早上7点26分来我的房间给我化妆”,那她就必须在那个时间敲他的门,去早了朴树不开门,晚一分钟又会说你迟到了。
大舅妈说:艺术家就是不一样啊,表针看的都比普通人准,7点26分,你瞅瞅。
我说这还不算啥,按理说这么大的明星,不得拼命挣钱对吧。可人家偏不,想不演就不演,钱都“懒得赚”。最少一年只演了五场演出,经纪人都毛了,乐队成员都得养家啊,没演出就没收入。朴树听了就决定:当年最后一场演出挣的钱,自己不要,给大家全分了。
众人:够意思。
这还不是朴树最“够意思”的一次。朴树借钱可比花钱大方多了,所以经常被很多半生不熟的朋友骗钱。广为人知的一次是2010年,那时候他也很窘迫,认识了一个年轻人,没字据也没欠条就借了人家30万,结果那人拿到钱马上换了住处。
这事过了一年,朴树才跟经纪人讲。经纪人有能耐,找来那个借钱的人,让他当面给朴树解释。结果,朴树围着他转了两圈,只说了两句话:你丫骗我。你以后没钱别来见我啊。经纪人只好苦笑:好像人家多想见他一样。
老舅笑得不行了:哈哈哈老铁转两圈没毛病。
不过明星花钱也是比常人多得太多了。就拿朴树说,他很喜欢乐器,吉他都是现用现买。如果哪天觉得音色不太好了,就打折卖掉或者直接送人。他有一把从美国买回来的吉他,花了60万,是一把元年琴。每次音乐圈的朋友见到了这把琴,尤其是吉他手们都会说:我靠,牛啊,哪找来的?
二舅妈补充道:60万买个响,贫穷限制了我的听力。
不知不觉说到这儿,饭桌上的气氛突然有点神秘,那是一种再猛烈的西伯利亚冷空气也吹不来的高级感,就好像是饭店得背景音乐突然间换成了朴树的那首《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 (达尼亚)》。
到了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朴树是谁已经不重要了,谁认识朴树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被转述的陌生人故事,在某个瞬间曾把一群和他毫不相干的人,从抖音记录的美好生活里抽离出来,意外跳进了属于他的平行宇宙中。
刚好,这个人的宇宙又如此光怪陆离,传奇并且有趣。
谁让他是朴树,一个能在无意间从家庭饭局里,拯救热心歌迷的神奇主人公。
最后,大舅总结性地发了一言:看来混得不错,再接再厉,来我提一杯。话说到这,关于我的部分算是唠完了,我认识朴树这事儿估计明天全村儿都得知道。
酒过三巡,三舅妈依然清醒,还不忘提醒我:年后再去录好声音,跟那英打通一下关系,再过两年你小弟快考大学了,听你这么一说,我想让他往沈阳音乐学院试试。
走出包间,东北的寒冷把我拉回现实。脑袋里嗡的一声,响起了朴树的那一句歌词:“静静的村庄飘着那白的雪……”有那么一会儿,我感觉朴树像是刚从门前经过,他这《白桦林》不会唱的就是我们屯子的事吧?
补充一句,套用宋丹丹在春晚上的一句经典台词:我十分想见朴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