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林超贤:《紧急救援》的主题恐惧,是我创作中的共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林超贤:《紧急救援》的主题恐惧,是我创作中的共鸣

“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林超贤在《紧急救援》片场

完成《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之后,几乎没有人会去质疑林超贤执导动作片的能力。但在全新作品《紧急救援》即将上映时,他仍对记者表示,“这次《紧急救援》,主题在讲恐惧,也是来自我比较有共鸣的一种心态。”他的恐惧,来自哪里?

在此前彭于晏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在《紧急救援》里饰演的救援队队长高谦,性格颇有勇气,当他在危急关头救人时,会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即便事后回想起来会有恐惧有后怕。

《紧急救援》剧照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现场拍摄中林超贤的自我感受。对他来说,于安全的创作环境中始终重复自己,绝对不是他所希望的。他追求的,是在不同的题材中不断挑战自己,每一次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这一类型做到极致。

所以对林超贤来说,他的恐惧,更像是当他看到将这个类型做成“好东西”的希望,却没有把握这样呈现能不能达到效果的一种不安心态。“这个东西你很想做,你知道很好,但你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出来,会怕很难去呈现。怎么去呈现也是一种恐惧,有可能被这种恐惧打败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想法,就去另一个想法了,但你觉得(之前的)想法是对的,有困难也好,还是要往前去克服。那个非常过瘾。”

《紧急救援》讲述的是海上救援行动队的故事。有别于一般的动作片或者战争片,影片真正的惊险时刻,都是发生在救援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火、水、地震、爆炸,也会跟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打交道,还会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救还是不救”的抉择。救援是林超贤没有做过的类型,他希望“把想导的东西都放进去”。

《紧急救援》剧照

四个完全不同的救援场面,构成了影片最重要的结构。这四个救援场景,分别是海上钻井平台爆炸、山区急流边发生小规模地震、海上飞机迫降和天燃气运船爆炸。在林超贤的眼中,这几项灾难,能够在视觉上带来极强的冲击力,也能达到他赋予影片节奏感的目的,让穿插在救援事件中的文戏足够丰富,将故事的主要角色生动地呈现出来。彭于晏饰演的队长高谦、辛芷蕾饰演的机长方宇凌,王彦霖饰演的绞车手赵呈,都变得丰富而立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四个救援行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谦这名主角完成自我寻找与自我救赎的过程,从无所畏惧,到无法克服恐惧,再到最终战胜恐惧。

片中有不少动作镜头都是真实拍摄,有些直冲彭于晏而来的火焰都是真烧,水下的种种难题也都是在水下摄影棚真潜水。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林超贤一定会找到画面呈现最极致的效果,比如海面坠机这一片段,都是直接在美国买来一台报废的真实飞机进行拍摄,最后真的将整个飞机沉入水底。

在片场的林超贤

而林超贤,一定是那位在片场冲到最前面的人。拍摄《红海行动》时,他就带头冲上摩洛哥的沙丘,让一众演员及工作人员见识到“林疯狂”的战斗力。《紧急救援》里,他为了影片的拍摄进度,亲自扛着摄影机进入飞机进行拍摄,不少水下的镜头,也是他自己带着潜水设备背着摄影机潜入水中亲自拍摄。他认为这是自己30年的行业经验所带来的优势,亲自在极端情况下掌镜,也能带来不少让影片更好看的可能性。“因为你有一些既定的东西,但可能拿着机器的时候,突然一个移动,又刚好配合他有一个反应,或者在水底的时候,要很准确,要尽量去抓很多不同的东西,突然见他有个反应,我就马上用机器运动配合他刚做的。我就跟他说‘你再演一遍吧’,然后他在做动作的时候配合表演(拍摄),力量就很厉害了。”

在长达10个月、辗转中国及墨西哥的拍摄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挫折始终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克服、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发生很多低落的时候。(还是坚持)追求吧,我决定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拼到底的,中间不可能回头。你不喜欢在现场拍电影,你其实是不喜欢电影,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专访 | 林超贤:实拍电影才过瘾,飞机我都直接买真的

界面文娱对话林超贤:

界面文娱:《紧急救援》里一共有4个大场面,非常震撼,要完成也很难,为什么一定要这4个场面一同放在这一部影片里?

林超贤:因为对我来说,每一个类型的电影,都希望可以把它拍到是我的唯一一部,所以把想导的东西都希望放进去,对我来说是一种纪录,希望可以打破这些纪录。这一次我的题材是在讲救援的人,我觉得还是需要呈现他们多一些不同类型的行动,所以海上能发生的,我都想放进去。

界面文娱:预告里能看到飞机坠机和海上钻井平台爆炸,还有飞机海上迫降,剩下两个大场面是怎样的?

林超贤:还有一个在山区,在急流上发生的一个小规模的地震,也是跟水有关,最后一场可以说最大型的,就是一个天燃气运船的爆炸,在海面上的气爆,很难拍。

《紧急救援》剧照

界面文娱:海面上发生过的事故很多,为什么最终选定这四个呈现?

林超贤:首先必须要配合电影的视觉,怎么样在大银幕上有很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必须要有很大的场景。我觉得那几个场面都是很震撼的,而且真实世界里,也有这些事故的发生,就像海上钻井平台、飞机迫降。我们在电影里面必须把它的程度提升,比如我们也看一些外国电影,飞机迫降到海面,但没有像我们这样又是迫降又断掉然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又马上把人救出来,不然整个飞机就沉下去了。我们最后真的是把飞机沉下去了。我们必须要真实。

再比如天燃气的运船爆炸,基本上在真实世界里没有发生过,但大家都知道,这种船一旦爆炸,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电影就需要这种,“如果爆了会怎样呢”?

界面文娱:这四个场景在片中的排列是如何考量的?应该是相对平均,能带起节奏的感觉吧?

林超贤:这就是作为创作最好玩的地方。我的风格是密度很高,创作的时候我就希望好看,但还要来一个的话,它要比上一个更好看,一直冲上去。所以这次,文戏的部分跟动作戏的部分是平均的,而且动作戏里面不停地有一种,“到底最后会怎么样”的感觉,在等最后结尾的时候,中间马上还要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东西。

《紧急救援》剧照

界面文娱:创作中你们也去真实的救援队里取材,有没有看到一些超过之前预期的真实的东西?

林超贤:最可贵的就是他们的心态,我感受到这一点,这个电影很强的主题,就是人的勇气,可以抵抗那么强大的大自然。太牛了,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界面文娱:他们这么勇敢,甚至牺牲,但如何在文戏上让他们更加饱满,更加与普通观众产生共情呢?

林超贤:我们这次的重点,可以说主要的戏份都在人的身上。他们是很真实的人,可能就住在你隔壁,天天上班会碰到,他也会带孩子。但他的另一面就是,在灾难里面。我曾经想过一个海报,就是(人)一边一半,一半在火海里面,一半在家跟家人吃饭。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每一天上班,有时候你上班就是在一个灾难里面的,天天要面对的是灾难,回家里还要扮演一个很好的父亲,不能被影响心情。其实大家都一样的,这次最好能找到跟所有人(情感上)一样的东西,再看这个故事,就跟着走,我们会很揪心。“他到底能不能克服这个问题,或者哎呀他突然面对一个难关,我们希望他能通过”,这个就像是自己内心的难关,不是面对一个工作上的难关。

《紧急救援》中,队员之间的互动也很有意思

界面文娱:要达到效果,在剧本的层面要求就很高,应该下了很大的功夫吧?

林超贤:真的这个电影想了5年,中间我出现过3到4个剧本,都完全不一样的。(界面文娱:为什么之前的都推翻了?)我觉得还不是想呈现的东西,因为那几个都比较集中在灾难的走向,比如有一个就是整部戏在一个灾难里,我觉得还是有点太常规了,好像打游戏闯关一样,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知道最后这个故事(我满意)。

界面文娱:怎么觉得这个是可以拍的?

林超贤:首先我觉得要满足自己制作上的那种力量,要很好看很宏大的那种感觉,因为呈现大自然,必须要有这种力量才能让观众投入进去。但当时确实没有什么条件去做好这件事,做特效需要资源,拿不到好资源做出来水平很低的。其实《红海行动》给《紧急救援》铺垫了一条很好的路,因为可以用好的资源,包括我对特效的理解,怎么去找最好的团队做最好的特效。这次我不会说给自己打满分,但我希望这次绝对是80分的特效,我希望可以做一个新的记录出来。

界面文娱:总共有1500个特效镜头吧,12月初的时候彭于晏说才做好500个,是不是做起来很赶很难?

林超贤:对很赶,因为场景都很难做,不是一台车或者做一个什么,我拍动作片这么多年,知道有些很重要,要拍很多互动,比如光影,比如飞机迫降到海面上,怎么做到真实,这种视觉(制作要求)可能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没办法做到的,必须是外面的团队来帮忙。

救援队出勤

界面文娱:这个特效量,还是在你尽量坚持能实拍就实拍的基础上吧?

林超贤:我是做记者出身,我一定能拍真的,我都要拍真的。我这次也是,去了山区拍直升机,找很多场景希望可以结合起来,哪怕最后不用的我都拍了很多。实拍的感觉就是,一群人在做一件事,必须每个人都去接触到这些,才有拍电影的感觉。要不然全是在电脑上修出来,对我来说,对我这种成长来说,不算是拍电影。我为什么要用真火去烧彭于晏?其实现在特效绝对可以是假的,但那个味道不是这样子,演员的演出、工作人员的准备,甚至拿摄影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那个气氛太好看了,所有人都平心静气地来准备,一个火冲过去,我觉得拍电影就是应该这样子。你不喜欢在现场拍电影,你其实是不喜欢电影,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比如那个飞机,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买一台真飞机来拍(更好)。做一个假的,还要跟美术说,这里欠了什么那里原来不像,可能我们觉得像了,突然来一个专家看,说不是这个样子的。哎呀你多烦,买一台回来就不用说了。

界面文娱:你都尽量现场拍,但现场的话,特别是在墨西哥拍摄水下的时候,要和中国的、美国的、墨西哥当地的三方团队合作,处理起来应该挺费劲吧?

林超贤:耗了我很多力气,大家做事的方法不一样。对他们来说,我们中国人做事情是疯狂的,可以一天做14到15个小时,或者一礼拜7天都在工作,一个月30天都在工作,他们就不是的。我举一个例子很好笑,就是我做一个小道具,木头的假的,从第一天我在那个棚里,三个人在做那个木头,到我拍到二十几天,进去他们三个人还在做那个木头。他们可能一天做5小时,而且做得慢,跟我们拍电影速度很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要找副导演或者其他人去催他们,或者跟他们喝酒、聊天,请他们快一点,或者我们觉得OK了,让他们放手。

拍摄现场林超贤与摄影指导鲍德熹

界面文娱:这与《红海行动》时跟摩洛哥团队的合作又不一样吧?

林超贤:很不一样,上次拍枪战爆破,其实我很懂,而且我带了自己的团队,我们可以马上自己弄,他们只是来配合我们。但这一次,难的地方就是水非常危险,不可以太过急,可能发生意外。而且他们有一些好的地方,他们对物理的学问比较有经验,他们拍电影的很多都是工程师,把一架飞机用三根钢丝吊到海面上,那个计算要很严格,多少人进去、重量比例,他都要调整。当时用了四台吊臂帮我们吊起来,我们先不说吊飞机,还要先用吊臂车把吊臂放在海面上,因为我们在海面上水是咸的,(吊臂机器)不能碰的,所以要悬空吊臂,再吊飞机。

界面文娱:这么多困难,中间受挫一定很多,你是如何在现场调整自己心态的?

林超贤:发生很多低落的时候。(还是坚持)追求吧,我决定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拼到底的,中间不可能回头。(遇到挫折)就是变,这样不行,这样可以吗,那样可以吗,总有一个方法可以的。

我每天都在跟人搏斗,也是跟大自然在搏斗,太阳一直走快没了,幸好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在太平洋旁边,太阳很稳定,可以差不多拍到7、8点。我们的水棚是露天的大水棚,风也挺厉害的,我们把飞机吊起来风一刮,我们就不能进飞机,180人在里面只有两个小小的逃生门,我们还排练过万一有事怎么出来。我们都得一个个进去,一个个出来,先坐哪里都要调整,因为重量会改变。最后我自己拿机器进去拍,尽可能在短时间里抓到更多的东西。

界面文娱:是不是水下有很多镜头也是你自己直接去拍的?

林超贤:对啊,如果别人进去拍,这个内容就要减缓,比如1、2、3、4场,只有3不好,要从下面出来换气歇一歇,再准备器材栽进去,花45分钟,如果我在下面,我马上拉住他,就补3,马上来就完成了,可以省很多时间。30年的经验对拍这种类型是非常有效的。

界面文娱:这样的片子除了你,可能很少有导演能拍了。

林超贤:要很有斗志,很有意志。因为你有一些既定的东西,但可能拿着机器的时候,突然一个移动,又刚好配合他有一个反应,或者在水底的时候,要很准确,要尽量去抓很多不同的东西,突然见他有个反应,我就马上用机器运动配合他刚做的。我就跟他说“你再演一遍吧”,然后他在做动作的时候配合表演(拍摄),力量就很厉害了。

拍摄现场林超贤亲自掌镜

界面文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成功之后,在创作《紧急救援》的过程中会不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包袱?你在拍摄现场,会不会很像彭于晏在片中饰演的队长高谦,在前期的极限环境下救援时,迸发出很强的力量和勇气,甚至有种肾上腺素飙升的过瘾感?

林超贤:每个电影都是有压力的,《激战》里的台词就是我的感受,“每一次上擂台你都会怕的”,每一部电影把它拍出来,都有害怕的一种过程。所以这次《紧急救援》,主题在讲恐惧,也是来自我比较有共鸣的一种心态。这种恐惧可以是另一种体会,就是很享受,以为你恐惧就是让你觉得,这个东西你很想做,你知道很好,但你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出来,会怕很难去呈现,怎么去呈现也是一种恐惧,有可能被这种恐惧打败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想法,就去另一个想法了,但你觉得(之前的)想法是对的,有困难也好,还是要往前去克服。那个非常过瘾。

界面文娱:现在通过路演和首映,影片已经与观众见面,这种恐惧会减弱吗?你看到观众的反馈如何?

林超贤:每一个过程,都有经历过那种纠结,然后带来喜悦。当你看到这个画面出来、花这么多力气强迫这么多人去呈现这个,哇那就是一种享受,但经历这个之后,马上又跳到另外一种痛苦里面,后面其他会怎么样,营销会怎么样、宣传会怎么样、观众反应会怎么样,心态是一样的。

我感受到观众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打动,而且他们完全没有想象拍完《红海行动》之后,来一个是有笑有泪、又紧张又温暖,是这样一个,他们会很惊喜,真的很惊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林超贤:《紧急救援》的主题恐惧,是我创作中的共鸣

“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林超贤在《紧急救援》片场

完成《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之后,几乎没有人会去质疑林超贤执导动作片的能力。但在全新作品《紧急救援》即将上映时,他仍对记者表示,“这次《紧急救援》,主题在讲恐惧,也是来自我比较有共鸣的一种心态。”他的恐惧,来自哪里?

在此前彭于晏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在《紧急救援》里饰演的救援队队长高谦,性格颇有勇气,当他在危急关头救人时,会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即便事后回想起来会有恐惧有后怕。

《紧急救援》剧照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现场拍摄中林超贤的自我感受。对他来说,于安全的创作环境中始终重复自己,绝对不是他所希望的。他追求的,是在不同的题材中不断挑战自己,每一次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这一类型做到极致。

所以对林超贤来说,他的恐惧,更像是当他看到将这个类型做成“好东西”的希望,却没有把握这样呈现能不能达到效果的一种不安心态。“这个东西你很想做,你知道很好,但你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出来,会怕很难去呈现。怎么去呈现也是一种恐惧,有可能被这种恐惧打败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想法,就去另一个想法了,但你觉得(之前的)想法是对的,有困难也好,还是要往前去克服。那个非常过瘾。”

《紧急救援》讲述的是海上救援行动队的故事。有别于一般的动作片或者战争片,影片真正的惊险时刻,都是发生在救援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火、水、地震、爆炸,也会跟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打交道,还会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救还是不救”的抉择。救援是林超贤没有做过的类型,他希望“把想导的东西都放进去”。

《紧急救援》剧照

四个完全不同的救援场面,构成了影片最重要的结构。这四个救援场景,分别是海上钻井平台爆炸、山区急流边发生小规模地震、海上飞机迫降和天燃气运船爆炸。在林超贤的眼中,这几项灾难,能够在视觉上带来极强的冲击力,也能达到他赋予影片节奏感的目的,让穿插在救援事件中的文戏足够丰富,将故事的主要角色生动地呈现出来。彭于晏饰演的队长高谦、辛芷蕾饰演的机长方宇凌,王彦霖饰演的绞车手赵呈,都变得丰富而立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四个救援行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谦这名主角完成自我寻找与自我救赎的过程,从无所畏惧,到无法克服恐惧,再到最终战胜恐惧。

片中有不少动作镜头都是真实拍摄,有些直冲彭于晏而来的火焰都是真烧,水下的种种难题也都是在水下摄影棚真潜水。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林超贤一定会找到画面呈现最极致的效果,比如海面坠机这一片段,都是直接在美国买来一台报废的真实飞机进行拍摄,最后真的将整个飞机沉入水底。

在片场的林超贤

而林超贤,一定是那位在片场冲到最前面的人。拍摄《红海行动》时,他就带头冲上摩洛哥的沙丘,让一众演员及工作人员见识到“林疯狂”的战斗力。《紧急救援》里,他为了影片的拍摄进度,亲自扛着摄影机进入飞机进行拍摄,不少水下的镜头,也是他自己带着潜水设备背着摄影机潜入水中亲自拍摄。他认为这是自己30年的行业经验所带来的优势,亲自在极端情况下掌镜,也能带来不少让影片更好看的可能性。“因为你有一些既定的东西,但可能拿着机器的时候,突然一个移动,又刚好配合他有一个反应,或者在水底的时候,要很准确,要尽量去抓很多不同的东西,突然见他有个反应,我就马上用机器运动配合他刚做的。我就跟他说‘你再演一遍吧’,然后他在做动作的时候配合表演(拍摄),力量就很厉害了。”

在长达10个月、辗转中国及墨西哥的拍摄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挫折始终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克服、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发生很多低落的时候。(还是坚持)追求吧,我决定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拼到底的,中间不可能回头。你不喜欢在现场拍电影,你其实是不喜欢电影,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专访 | 林超贤:实拍电影才过瘾,飞机我都直接买真的

界面文娱对话林超贤:

界面文娱:《紧急救援》里一共有4个大场面,非常震撼,要完成也很难,为什么一定要这4个场面一同放在这一部影片里?

林超贤:因为对我来说,每一个类型的电影,都希望可以把它拍到是我的唯一一部,所以把想导的东西都希望放进去,对我来说是一种纪录,希望可以打破这些纪录。这一次我的题材是在讲救援的人,我觉得还是需要呈现他们多一些不同类型的行动,所以海上能发生的,我都想放进去。

界面文娱:预告里能看到飞机坠机和海上钻井平台爆炸,还有飞机海上迫降,剩下两个大场面是怎样的?

林超贤:还有一个在山区,在急流上发生的一个小规模的地震,也是跟水有关,最后一场可以说最大型的,就是一个天燃气运船的爆炸,在海面上的气爆,很难拍。

《紧急救援》剧照

界面文娱:海面上发生过的事故很多,为什么最终选定这四个呈现?

林超贤:首先必须要配合电影的视觉,怎么样在大银幕上有很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必须要有很大的场景。我觉得那几个场面都是很震撼的,而且真实世界里,也有这些事故的发生,就像海上钻井平台、飞机迫降。我们在电影里面必须把它的程度提升,比如我们也看一些外国电影,飞机迫降到海面,但没有像我们这样又是迫降又断掉然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又马上把人救出来,不然整个飞机就沉下去了。我们最后真的是把飞机沉下去了。我们必须要真实。

再比如天燃气的运船爆炸,基本上在真实世界里没有发生过,但大家都知道,这种船一旦爆炸,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电影就需要这种,“如果爆了会怎样呢”?

界面文娱:这四个场景在片中的排列是如何考量的?应该是相对平均,能带起节奏的感觉吧?

林超贤:这就是作为创作最好玩的地方。我的风格是密度很高,创作的时候我就希望好看,但还要来一个的话,它要比上一个更好看,一直冲上去。所以这次,文戏的部分跟动作戏的部分是平均的,而且动作戏里面不停地有一种,“到底最后会怎么样”的感觉,在等最后结尾的时候,中间马上还要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东西。

《紧急救援》剧照

界面文娱:创作中你们也去真实的救援队里取材,有没有看到一些超过之前预期的真实的东西?

林超贤:最可贵的就是他们的心态,我感受到这一点,这个电影很强的主题,就是人的勇气,可以抵抗那么强大的大自然。太牛了,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界面文娱:他们这么勇敢,甚至牺牲,但如何在文戏上让他们更加饱满,更加与普通观众产生共情呢?

林超贤:我们这次的重点,可以说主要的戏份都在人的身上。他们是很真实的人,可能就住在你隔壁,天天上班会碰到,他也会带孩子。但他的另一面就是,在灾难里面。我曾经想过一个海报,就是(人)一边一半,一半在火海里面,一半在家跟家人吃饭。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每一天上班,有时候你上班就是在一个灾难里面的,天天要面对的是灾难,回家里还要扮演一个很好的父亲,不能被影响心情。其实大家都一样的,这次最好能找到跟所有人(情感上)一样的东西,再看这个故事,就跟着走,我们会很揪心。“他到底能不能克服这个问题,或者哎呀他突然面对一个难关,我们希望他能通过”,这个就像是自己内心的难关,不是面对一个工作上的难关。

《紧急救援》中,队员之间的互动也很有意思

界面文娱:要达到效果,在剧本的层面要求就很高,应该下了很大的功夫吧?

林超贤:真的这个电影想了5年,中间我出现过3到4个剧本,都完全不一样的。(界面文娱:为什么之前的都推翻了?)我觉得还不是想呈现的东西,因为那几个都比较集中在灾难的走向,比如有一个就是整部戏在一个灾难里,我觉得还是有点太常规了,好像打游戏闯关一样,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知道最后这个故事(我满意)。

界面文娱:怎么觉得这个是可以拍的?

林超贤:首先我觉得要满足自己制作上的那种力量,要很好看很宏大的那种感觉,因为呈现大自然,必须要有这种力量才能让观众投入进去。但当时确实没有什么条件去做好这件事,做特效需要资源,拿不到好资源做出来水平很低的。其实《红海行动》给《紧急救援》铺垫了一条很好的路,因为可以用好的资源,包括我对特效的理解,怎么去找最好的团队做最好的特效。这次我不会说给自己打满分,但我希望这次绝对是80分的特效,我希望可以做一个新的记录出来。

界面文娱:总共有1500个特效镜头吧,12月初的时候彭于晏说才做好500个,是不是做起来很赶很难?

林超贤:对很赶,因为场景都很难做,不是一台车或者做一个什么,我拍动作片这么多年,知道有些很重要,要拍很多互动,比如光影,比如飞机迫降到海面上,怎么做到真实,这种视觉(制作要求)可能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没办法做到的,必须是外面的团队来帮忙。

救援队出勤

界面文娱:这个特效量,还是在你尽量坚持能实拍就实拍的基础上吧?

林超贤:我是做记者出身,我一定能拍真的,我都要拍真的。我这次也是,去了山区拍直升机,找很多场景希望可以结合起来,哪怕最后不用的我都拍了很多。实拍的感觉就是,一群人在做一件事,必须每个人都去接触到这些,才有拍电影的感觉。要不然全是在电脑上修出来,对我来说,对我这种成长来说,不算是拍电影。我为什么要用真火去烧彭于晏?其实现在特效绝对可以是假的,但那个味道不是这样子,演员的演出、工作人员的准备,甚至拿摄影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那个气氛太好看了,所有人都平心静气地来准备,一个火冲过去,我觉得拍电影就是应该这样子。你不喜欢在现场拍电影,你其实是不喜欢电影,喜欢电影必须喜欢在现场拍电影。

比如那个飞机,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买一台真飞机来拍(更好)。做一个假的,还要跟美术说,这里欠了什么那里原来不像,可能我们觉得像了,突然来一个专家看,说不是这个样子的。哎呀你多烦,买一台回来就不用说了。

界面文娱:你都尽量现场拍,但现场的话,特别是在墨西哥拍摄水下的时候,要和中国的、美国的、墨西哥当地的三方团队合作,处理起来应该挺费劲吧?

林超贤:耗了我很多力气,大家做事的方法不一样。对他们来说,我们中国人做事情是疯狂的,可以一天做14到15个小时,或者一礼拜7天都在工作,一个月30天都在工作,他们就不是的。我举一个例子很好笑,就是我做一个小道具,木头的假的,从第一天我在那个棚里,三个人在做那个木头,到我拍到二十几天,进去他们三个人还在做那个木头。他们可能一天做5小时,而且做得慢,跟我们拍电影速度很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要找副导演或者其他人去催他们,或者跟他们喝酒、聊天,请他们快一点,或者我们觉得OK了,让他们放手。

拍摄现场林超贤与摄影指导鲍德熹

界面文娱:这与《红海行动》时跟摩洛哥团队的合作又不一样吧?

林超贤:很不一样,上次拍枪战爆破,其实我很懂,而且我带了自己的团队,我们可以马上自己弄,他们只是来配合我们。但这一次,难的地方就是水非常危险,不可以太过急,可能发生意外。而且他们有一些好的地方,他们对物理的学问比较有经验,他们拍电影的很多都是工程师,把一架飞机用三根钢丝吊到海面上,那个计算要很严格,多少人进去、重量比例,他都要调整。当时用了四台吊臂帮我们吊起来,我们先不说吊飞机,还要先用吊臂车把吊臂放在海面上,因为我们在海面上水是咸的,(吊臂机器)不能碰的,所以要悬空吊臂,再吊飞机。

界面文娱:这么多困难,中间受挫一定很多,你是如何在现场调整自己心态的?

林超贤:发生很多低落的时候。(还是坚持)追求吧,我决定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拼到底的,中间不可能回头。(遇到挫折)就是变,这样不行,这样可以吗,那样可以吗,总有一个方法可以的。

我每天都在跟人搏斗,也是跟大自然在搏斗,太阳一直走快没了,幸好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在太平洋旁边,太阳很稳定,可以差不多拍到7、8点。我们的水棚是露天的大水棚,风也挺厉害的,我们把飞机吊起来风一刮,我们就不能进飞机,180人在里面只有两个小小的逃生门,我们还排练过万一有事怎么出来。我们都得一个个进去,一个个出来,先坐哪里都要调整,因为重量会改变。最后我自己拿机器进去拍,尽可能在短时间里抓到更多的东西。

界面文娱:是不是水下有很多镜头也是你自己直接去拍的?

林超贤:对啊,如果别人进去拍,这个内容就要减缓,比如1、2、3、4场,只有3不好,要从下面出来换气歇一歇,再准备器材栽进去,花45分钟,如果我在下面,我马上拉住他,就补3,马上来就完成了,可以省很多时间。30年的经验对拍这种类型是非常有效的。

界面文娱:这样的片子除了你,可能很少有导演能拍了。

林超贤:要很有斗志,很有意志。因为你有一些既定的东西,但可能拿着机器的时候,突然一个移动,又刚好配合他有一个反应,或者在水底的时候,要很准确,要尽量去抓很多不同的东西,突然见他有个反应,我就马上用机器运动配合他刚做的。我就跟他说“你再演一遍吧”,然后他在做动作的时候配合表演(拍摄),力量就很厉害了。

拍摄现场林超贤亲自掌镜

界面文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成功之后,在创作《紧急救援》的过程中会不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包袱?你在拍摄现场,会不会很像彭于晏在片中饰演的队长高谦,在前期的极限环境下救援时,迸发出很强的力量和勇气,甚至有种肾上腺素飙升的过瘾感?

林超贤:每个电影都是有压力的,《激战》里的台词就是我的感受,“每一次上擂台你都会怕的”,每一部电影把它拍出来,都有害怕的一种过程。所以这次《紧急救援》,主题在讲恐惧,也是来自我比较有共鸣的一种心态。这种恐惧可以是另一种体会,就是很享受,以为你恐惧就是让你觉得,这个东西你很想做,你知道很好,但你不知道怎么去把它做出来,会怕很难去呈现,怎么去呈现也是一种恐惧,有可能被这种恐惧打败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想法,就去另一个想法了,但你觉得(之前的)想法是对的,有困难也好,还是要往前去克服。那个非常过瘾。

界面文娱:现在通过路演和首映,影片已经与观众见面,这种恐惧会减弱吗?你看到观众的反馈如何?

林超贤:每一个过程,都有经历过那种纠结,然后带来喜悦。当你看到这个画面出来、花这么多力气强迫这么多人去呈现这个,哇那就是一种享受,但经历这个之后,马上又跳到另外一种痛苦里面,后面其他会怎么样,营销会怎么样、宣传会怎么样、观众反应会怎么样,心态是一样的。

我感受到观众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打动,而且他们完全没有想象拍完《红海行动》之后,来一个是有笑有泪、又紧张又温暖,是这样一个,他们会很惊喜,真的很惊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