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奥斯维辛解放75年后,俄罗斯波兰世仇仍难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奥斯维辛解放75年后,俄罗斯波兰世仇仍难解

两国关于谁需为二战爆发负责的争论逐步升级。

图虫

特约作者 | 钱伯彦

今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5周年,相关国家相继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俄罗斯和波兰这对老冤家也争端再起。

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副总统彭斯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英国查尔斯王子,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47位各国政要,这样的阵容并不是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而是齐聚于耶路撒冷参加1月23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屠杀论坛”(World Holocaust Forum)。

这也是以色列近70年建国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外交活动之一。此次论坛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重视,一方面因为其恰好与1月27日的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75周年纪念日在日期上几乎重叠;另一方面,在世界激进思想、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当下,该论坛也是世界主要政要向公众表明对反犹太主义、反伊斯兰主义说不的最佳舞台。

1月23日,耶路撒冷举行第五届“世界大屠杀论坛”图源:World Holocaust Forum

但无可避免地,此次纪念活动依然充满着政治味道。作为东道主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致辞时就说道:“我们绝不允许再次发生大屠杀,我们需要向世界上那些反犹太主义的政权表明团结一致的态度,特别是那些正在研发核武器、妄图摧毁犹太国家的(政权)。”

不仅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伊朗,即便是这段已经可以盖棺定论的历史,却也因为俄罗斯和波兰两国的不同诠释而变得充满了政治色彩,最终使得纪念活动变成了俄波两国论战的舞台。

其中最大的不满来自波兰人。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在国,以及考虑到波兰人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仅此于犹太人的第二大受害群体,波兰本应理所当然地成为纪念活动的主角之一。

但波兰总统杜达却早在1月初便宣布抵制并拒绝参加该纪念活动。理由则是耶路撒冷方面邀请了普京、马克龙,甚至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登台演讲,波兰人却无此殊荣。

主办方强调,只有二战四大战胜国、德国以及东道主以色列才有资格发表演讲,而波兰并不属于此列,也因此未发出邀请。杜达表示:“我无法前往以色列,因为我无法阐述波兰的立场。为何俄罗斯、法国、德国这些参与驱逐犹太人的国家元首可以致辞,而与纳粹德国从未有过合作的波兰却不行?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曲解。”

除了波兰总统杜达的缺席,批评声还来自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馆长、波兰历史学家塞温斯基(Piotr Cywiński)。塞温斯基在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就指责以色列方面将本届“大屠杀论坛”安排在与1月27日的75周年解放日活动相冲突的日期,是旨在喧宾夺主地试图代替27日在奥斯维辛举办的纪念活动,以及波兰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这也直接导致奥斯维辛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实质上被强行分拆成波兰和以色列两场。

不过,相比于耶路撒冷的热闹场面,昨天波兰奥斯维辛的纪念活动并未吸引如此多的各国领导人关注。除了第一个登台演讲的波兰总统杜达之外,重量级嘉宾仅有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与以色列总统里夫林,以及最后一批集中营幸存者代表出席了活动。而普京先前已经明确拒绝赶赴波兰——当然波兰也并未给俄方发出邀请函。

与俄罗斯的矛盾也正是杜达缺席“大屠杀论坛”的真正理由,以及波兰人的最大关切:若没有机会在以色列与普京就二战历史诠释问题进行辩论,仅能在台下倾听是波兰人无法接受的。

图源:jwweekly

由于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两国关于谁需为二战爆发负责的争论也早在去年就开始逐步升级。

除了作为罪魁祸首的德国人之外,莫斯科方面也一直因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饱受指责。该条约在波兰更是被广泛地以《希特勒-斯大林条约》之名见于报端。

导火索发生在去年12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就指责西方将二战爆发的责任强加于苏联是胡扯,西方不公正的历史伪造是为了抹黑苏联红军的英雄事迹。

在此之前,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将斯大林苏联与希特勒德国置于同一层级,都需为二战爆发负责。

不过,莫斯科方面对此显然有着不同角度的诠释。

俄罗斯驻欧盟大使切佐夫(Wladimir Tschitschow)强调,是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并付出了60万士兵的代价。

具体到瓜分波兰问题上,莫斯科指责波兰在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同样参与了瓜分,并无资格指责俄罗斯。此外,普京更是直接将二战前的波兰驻德外交人员比喻为“反犹主义猪猡”和“社会败类”,并指责当时的波兰驻德大使曾公开赞扬希特勒“将犹太人赶出欧洲”的计划。

在纳粹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在一年之内被德国、波兰和匈牙利三国彻底瓜分 图源:wiki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则在《Politico》上撰文回击道,波兰在二战中付出了600万生命,其中有300万是波兰犹太人,波兰无法接受被定性为施害人。更何况在西欧解放之后,东欧各国依然被苏联统治45年之久,使得东欧国家付出了经济长期无法发展的代价。

虽然苏联红军最终在1945年1月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其实苏军早在1944年夏季就有机会提早攻入该地,但却依然选择等待德军主力撤退之后才开始进攻。此举就和当时华沙起义时苏军作壁上观,坐视20万波兰起义军和华沙市民死于德军之手如出一辙。据波兰方面统计,华沙起义失败之后,有50万当地幸存者被驱逐,大部分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如果苏联提前发起攻势,这场悲剧本可避免。

在1月21日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再次向英国广播电视BBC表示:“俄罗斯的立场足以说明该国是如何不尊重波兰以及其他的二战英雄”。

波兰方面相信,正是俄罗斯的强加干涉,才导致了总统杜达在耶路撒冷的论坛上被剥夺了演讲资格。而世界大屠杀论坛的组织者和最重要的赞助商之一便是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寡头维亚切斯拉夫·坎特(Wjatscheslaw Kantor)。

早在五年之前第一届世界大屠杀论坛举办时,坎特就尝试在奥斯维辛纪念日同一天邀请各国领导人前往捷克泰雷津,不过此举当然并未引起反响。

即便是在以色列国内也对普京充满批评声,尤其是针对内塔尼亚胡对待普京过于软弱的态度以及普京在当天活动还迟到一小时的行为。以色列《国土报》就批评当局借机将大屠杀论坛作为政治筹码利用。

内塔尼亚胡在当天活动之前与普京单独会面,就以色列公民娜玛·以萨迦(Naama Issachar)在俄罗斯被捕一事进行协商。以萨迦于去年4月入境俄罗斯时,因随身携带9.5克大麻而被俄罗斯法院判处七年六个月监禁。

外界普遍猜测,俄罗斯方面的“小题大做”是针对以色列于去年11月同意向美国引渡俄罗斯公民阿列克谢·布尔科夫(Alexei Burkov)。布尔科夫涉嫌窃取美国大量银行卡信息,预计最高将被美方判处80年刑期。

由于以色列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已经掀起“带娜玛回家”活动,对于立志在3月2日大选中重新夺回议会多数席位,且被饱受贪腐指控的内塔尼亚胡来说,此次与俄罗斯修复双边关系的机会显然是提升民意的一剂强心针。

以色列此前已于2019年4月和9月两度举行议会选举,虽然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连续赢得组阁权,但受限于以色列议会选举中比例代表制、2%门槛以及政党分散等特点,内塔尼亚胡两次都未能赢得过半席位,最终也未能成功组阁。

定于3月2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也将是以色列一年之内的第三次大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奥斯维辛解放75年后,俄罗斯波兰世仇仍难解

两国关于谁需为二战爆发负责的争论逐步升级。

图虫

特约作者 | 钱伯彦

今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5周年,相关国家相继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俄罗斯和波兰这对老冤家也争端再起。

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副总统彭斯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英国查尔斯王子,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47位各国政要,这样的阵容并不是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而是齐聚于耶路撒冷参加1月23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大屠杀论坛”(World Holocaust Forum)。

这也是以色列近70年建国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外交活动之一。此次论坛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重视,一方面因为其恰好与1月27日的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75周年纪念日在日期上几乎重叠;另一方面,在世界激进思想、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当下,该论坛也是世界主要政要向公众表明对反犹太主义、反伊斯兰主义说不的最佳舞台。

1月23日,耶路撒冷举行第五届“世界大屠杀论坛”图源:World Holocaust Forum

但无可避免地,此次纪念活动依然充满着政治味道。作为东道主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致辞时就说道:“我们绝不允许再次发生大屠杀,我们需要向世界上那些反犹太主义的政权表明团结一致的态度,特别是那些正在研发核武器、妄图摧毁犹太国家的(政权)。”

不仅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伊朗,即便是这段已经可以盖棺定论的历史,却也因为俄罗斯和波兰两国的不同诠释而变得充满了政治色彩,最终使得纪念活动变成了俄波两国论战的舞台。

其中最大的不满来自波兰人。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在国,以及考虑到波兰人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仅此于犹太人的第二大受害群体,波兰本应理所当然地成为纪念活动的主角之一。

但波兰总统杜达却早在1月初便宣布抵制并拒绝参加该纪念活动。理由则是耶路撒冷方面邀请了普京、马克龙,甚至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登台演讲,波兰人却无此殊荣。

主办方强调,只有二战四大战胜国、德国以及东道主以色列才有资格发表演讲,而波兰并不属于此列,也因此未发出邀请。杜达表示:“我无法前往以色列,因为我无法阐述波兰的立场。为何俄罗斯、法国、德国这些参与驱逐犹太人的国家元首可以致辞,而与纳粹德国从未有过合作的波兰却不行?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曲解。”

除了波兰总统杜达的缺席,批评声还来自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馆长、波兰历史学家塞温斯基(Piotr Cywiński)。塞温斯基在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就指责以色列方面将本届“大屠杀论坛”安排在与1月27日的75周年解放日活动相冲突的日期,是旨在喧宾夺主地试图代替27日在奥斯维辛举办的纪念活动,以及波兰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这也直接导致奥斯维辛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实质上被强行分拆成波兰和以色列两场。

不过,相比于耶路撒冷的热闹场面,昨天波兰奥斯维辛的纪念活动并未吸引如此多的各国领导人关注。除了第一个登台演讲的波兰总统杜达之外,重量级嘉宾仅有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与以色列总统里夫林,以及最后一批集中营幸存者代表出席了活动。而普京先前已经明确拒绝赶赴波兰——当然波兰也并未给俄方发出邀请函。

与俄罗斯的矛盾也正是杜达缺席“大屠杀论坛”的真正理由,以及波兰人的最大关切:若没有机会在以色列与普京就二战历史诠释问题进行辩论,仅能在台下倾听是波兰人无法接受的。

图源:jwweekly

由于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两国关于谁需为二战爆发负责的争论也早在去年就开始逐步升级。

除了作为罪魁祸首的德国人之外,莫斯科方面也一直因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饱受指责。该条约在波兰更是被广泛地以《希特勒-斯大林条约》之名见于报端。

导火索发生在去年12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就指责西方将二战爆发的责任强加于苏联是胡扯,西方不公正的历史伪造是为了抹黑苏联红军的英雄事迹。

在此之前,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其中将斯大林苏联与希特勒德国置于同一层级,都需为二战爆发负责。

不过,莫斯科方面对此显然有着不同角度的诠释。

俄罗斯驻欧盟大使切佐夫(Wladimir Tschitschow)强调,是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并付出了60万士兵的代价。

具体到瓜分波兰问题上,莫斯科指责波兰在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同样参与了瓜分,并无资格指责俄罗斯。此外,普京更是直接将二战前的波兰驻德外交人员比喻为“反犹主义猪猡”和“社会败类”,并指责当时的波兰驻德大使曾公开赞扬希特勒“将犹太人赶出欧洲”的计划。

在纳粹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在一年之内被德国、波兰和匈牙利三国彻底瓜分 图源:wiki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则在《Politico》上撰文回击道,波兰在二战中付出了600万生命,其中有300万是波兰犹太人,波兰无法接受被定性为施害人。更何况在西欧解放之后,东欧各国依然被苏联统治45年之久,使得东欧国家付出了经济长期无法发展的代价。

虽然苏联红军最终在1945年1月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其实苏军早在1944年夏季就有机会提早攻入该地,但却依然选择等待德军主力撤退之后才开始进攻。此举就和当时华沙起义时苏军作壁上观,坐视20万波兰起义军和华沙市民死于德军之手如出一辙。据波兰方面统计,华沙起义失败之后,有50万当地幸存者被驱逐,大部分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如果苏联提前发起攻势,这场悲剧本可避免。

在1月21日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再次向英国广播电视BBC表示:“俄罗斯的立场足以说明该国是如何不尊重波兰以及其他的二战英雄”。

波兰方面相信,正是俄罗斯的强加干涉,才导致了总统杜达在耶路撒冷的论坛上被剥夺了演讲资格。而世界大屠杀论坛的组织者和最重要的赞助商之一便是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寡头维亚切斯拉夫·坎特(Wjatscheslaw Kantor)。

早在五年之前第一届世界大屠杀论坛举办时,坎特就尝试在奥斯维辛纪念日同一天邀请各国领导人前往捷克泰雷津,不过此举当然并未引起反响。

即便是在以色列国内也对普京充满批评声,尤其是针对内塔尼亚胡对待普京过于软弱的态度以及普京在当天活动还迟到一小时的行为。以色列《国土报》就批评当局借机将大屠杀论坛作为政治筹码利用。

内塔尼亚胡在当天活动之前与普京单独会面,就以色列公民娜玛·以萨迦(Naama Issachar)在俄罗斯被捕一事进行协商。以萨迦于去年4月入境俄罗斯时,因随身携带9.5克大麻而被俄罗斯法院判处七年六个月监禁。

外界普遍猜测,俄罗斯方面的“小题大做”是针对以色列于去年11月同意向美国引渡俄罗斯公民阿列克谢·布尔科夫(Alexei Burkov)。布尔科夫涉嫌窃取美国大量银行卡信息,预计最高将被美方判处80年刑期。

由于以色列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已经掀起“带娜玛回家”活动,对于立志在3月2日大选中重新夺回议会多数席位,且被饱受贪腐指控的内塔尼亚胡来说,此次与俄罗斯修复双边关系的机会显然是提升民意的一剂强心针。

以色列此前已于2019年4月和9月两度举行议会选举,虽然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连续赢得组阁权,但受限于以色列议会选举中比例代表制、2%门槛以及政党分散等特点,内塔尼亚胡两次都未能赢得过半席位,最终也未能成功组阁。

定于3月2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也将是以色列一年之内的第三次大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