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90后私募基金经理的今天和明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90后私募基金经理的今天和明天

激进,满仓,业绩持续性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沥泷

编辑 | 宋烨珺

“90后也30了啊,其实不小了。”在与界面新闻记者的交谈中,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感叹道。

很多人印象中的90后似乎都还很年轻,但事实上90后基金经理近年来已经开始在业内小露锋芒了。1990年出生的王征宇便是其中之一。

包括宇鹏投资的孙昌鹏、小黑妞资产的杜仁华等,这些90后都在私募界征战数年。

90后私募基金经理究竟有哪些特点?

激进的90后?

在以吕华为代表的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私募“老人”眼中,激进是90后投资者抹不掉的标签。

“年轻人普遍比较浮躁,没什么风险意识,动不动就满仓。”吕华说。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从所管理产品的收益曲线,确实印证了部分90后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比较激进这一特征,典型的如一二资本的刘侃。

1995年出生、19岁时拿着2万8千块的生活费入市淘金,先借股票配资起家,后待客理财,20岁正式成立阳光私募,2015年完美躲过两次大跌且成功满仓抄底,无杠杆的普通账户年化收益率保守估计超过500%(不含本金),杠杆账户年化收益800%至20000%不等(视杠杆比例而定),刘侃的这段经历令不少投资者惊叹不已。

只是,好景不长,如今一二资本的代表产品“一二资本一期”已经累计亏损逾九成。

“一二资本一期”成立于2016年1月13日,采用主观多策略,产品成立初期业绩表现突出,半年累计收益率已经高达151.4%,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2%。不过随后该产品净值却开始大幅跳水,截至2019年12月20日,最新净值仅为0.067。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资本一期”的止损线设置为55%,但截至12月20日,该产品仍在运行。另外,“一二资本二期”截至19年9月12日的累计亏损率也已经高达92.40%。

当然,刘侃依然有其风光的一面,由其执掌的“一二资本五期”自19年3月至8月仅五个月内的收益率高达124.22%,不过自8月1日至今,该产品净值再未更新。

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表示,不管是从资料显示的“杠杆账户年化收益800%至20000%”,还是其管理的产品的净值表现来看,刘侃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特征都确定无疑。私募投资者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像刘侃这样,虽然某段时间内收益表现突出,但历史回撤也特别大,甚至出现产品累计亏损逾九成的情况,大概率很难得到多数投资者的认可,该私募后续的发展前景堪忧。

私募投资者老赵也表示,对于产品曾经出现大幅亏损的私募,哪怕其曾经有过或者后续产品业绩表现很好,自己也基本不会考虑。

刘侃也并非孤例,在其他90后基金经理旗下产品的净值图上,风格相对激进的特点也是经常有所体现,比如榕果投资的李学健,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管理的5只产品中有六成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超过了55%,其中2017年6月中旬成立的“榕树三期”,截至19年12月20日累计亏损率已经达到了40.07%。

谈及90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原因,广州珠江新城某私募研究总监刘旭指出,一方面年轻人经历的大熊市相对比较少,对风险的认识可能没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年轻人相对而言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小一点,风险偏好会比较高,不像年长者可能更加追求稳妥。

吕华则表示,与70、80后投资者普遍已经安家置业不同,90后投资者个人经济基础较弱,与此同时,迎接他们的却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因此他们往往对财富更为渴求。为此也更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

不过,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中也不乏风格比较稳健的,典型的如宇鹏投资的孙昌鹏。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掌管的私募产品有4只净值可查,这四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均在13%以下。

与此同时,不少90后基金经理也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宇鹏投资就提出要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把握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由90年的杜仁华创办的小黑妞资产也明确表示,要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合理的、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年轻=资历浅?

年轻人在职场中往往被贴上“资历浅”的标签,但是从已经担任基金经理的90后来看,他们资历却并不一定浅。

首先,这些90后的基金经理中不少是金融等相关专业背景出身。

比如中南资本的石川,其出生于1991年,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硕士;朋锦中天的黄嘉拥有伦敦大学商业金融硕士学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与金融统计专业学士学位。

论工作经验,他们往往也并不逊色。比如石川在2009年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经历过两次完整的牛熊转换,曾任某券商股票交易员,量化投资公司策略研究员。正格资本的张诚则曾先后在中银证券、华融证券等公司工作。

王征宇也曾在知名期货公司和私募公司任职,具有5年以上的美股、港股、CME期货和国内期货的投研和资产管理经验,并拥有超过8年的A股实战经验。

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这些90后基金经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投资体系。

比如星雷投资提出以新时代的价值投资为核心,经过严苛的标准选择出当年市场中最优秀和最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并辅助以期货趋势策略产生的复利收益,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

与传统价值投资注重“捡烟蒂”、净资产回报率、估值、护城河、长期持有有所差别的是,王征宇所提出的新时代的价值投资更加注重潜在的增长动力、核心竞争力、面临的风险和公司的高管。

与此同时,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创建私募之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仍以孙宇鹏为例,官网资料显示,其在2018年已经实现金融产品过30亿管理规模,代表产品“宇鹏华利一号”成立于2016年7月15日,采用股票多/空策略,截至19年12月25日,累计收益率为65.70%,同时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仅为7.30%。

杜仁华掌管的小黑妞资产目前已经发行过43只产品,其中有净值可查的部分产品业绩表现都还不错。

不仅是在投资领域,对于私募的管理,90后基金经理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团队管理方面,王征宇认为团队对于私募的发展很重要,据其透露,公司核心的投研人员都有公司股权,并且多数都是自己知根知底的高中同学。

另一方面,刘旭指出,很多人认为投资门槛很高,90后经验不足,实际A股市场有其特色,并不是每一种投研体系和投研策略都需要高深的投研理论,有一些策略比较简单。

比如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90后游资超短打法,在情绪冰点时买入,在情绪高潮时卖出,如果能够管住手,胜率和把握性非常高,未必需要对公司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是需要对市场情绪、市场热点、板块切换有很好的理解,就可以在资金量少的时候快速成长起来。很多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也正是通过这种打法快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90后,还在路上

“比较懂年轻人,比较懂互联网,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谈及与投资界的前辈们的不同之处时,王征宇说道。

资深投资者王程斯则指出A股是一个快速进化的市场,也是一个风格不断增强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在每一段时间里不同的投资策略会各自占一些优势。

一些老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喜欢用PE、PB等指标去做股票的,思想比较固化了,很难理解A股最新的操盘模式,也很难有效跟上市场节奏,可能隔几年会赚到钱,每年稳定盈利却很难。相较之下,90后基金经理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把握能力很强,通常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不可否认,如今的90后投资者们拥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不少90后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并不乐观,如前文列举的几家。

另一方面,以前曾有不少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在公司管理规模快速扩张之后业绩遭遇滑铁卢的,比如蓝海韬略的苏思通,泽泉投资的辛宇等等。对于90后的基金经理来说,业绩的持续性是一大问题。

比如刘侃,虽然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是却未能持久。王征宇也表示“希望公司产品的业绩能够持续向好。”

有分析指出,90后中即便是接触投资比较早的,也不过十几年的经验,更多的可能也就从业几年,他们亲自接触过的只是A股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面对各种行情的经验上与市场老人们相比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即使在目前他们的投资业绩很好,继续保持下去也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不少90后基金经理所在的私募规模普遍偏小,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表示,现在这些90后的基金经理普遍没有大资金管理经验。一旦资金管理规模快速扩张,能否有效适应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也是这些90后基金经理未来将面对的一道坎。

另外,当90后才开始崭露头角,一些行业前辈已经率先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等30余家私募已经步入百亿行列,并且在持续吸金。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证券类私募中,占比仅为0.38%的百亿私募管理着行业内35.36%的资金;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合计占比仅为0.89%,所管理的资金量却接近整个行业的一半。同时管理规模小于1亿元的私募占行业内私募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82.14%,他们瓜分着仅有5.71%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到投资者的信赖也并非易事。

事实上,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面对90后基金经理,不少私募投资者也确实是有所顾虑。

投资者老王表示,总感觉90后的基金经理经验还不够,虽然有一些现在的业绩还可以,但是自己对他们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存在很多顾虑,“可能也会考虑投,但是,很难把很多的钱交给他们来打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90后私募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募资的过程中,确实会面临由于年纪轻不被投资者认可的情况,不过他相信只要有良好的业绩作为背书,这一点是可以被克服的。

除此之外,在现有的这些90后基金经理中,很多目前并非私募的核心人物,其在投资决策上可能也借鉴了公司其他核心投研人员的建议,距离自己独立决策仍有一定的距离。

有不少90后已经成为了私募基金经理,但是更多的90后还在路上。

刚刚步入职场一年多的张先生对于自己的规划是,先在公募基金学习几年,等时机成熟以后再投身私募。

已经在私募从业两年的李先生则表示,目前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希望以后能够独当一面,发行和管理自己的产品。

虽说已近而立之年,但是,总体来说90后确实还是资本市场的“新人”,放眼未来,他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0后,还在路上。

私募人士刘旭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A股的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类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包括QFII、陆股通等在内的外资、以及以暴力操盘为特征的超短游资占比越来越重。

外资对收益要求更稳定,投资标的的稳定性也更强,绝大多数短线游资是亏损的,但也有一部分可以发展成为一年实现数倍收益的快节奏超短游资,整个市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和不同的投资策略越来越多,对90后基金经理的应对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会有更多的90后基金经理成长起来,其投资策略和投资能力都将逐渐成熟。

(文中刘旭,吕华等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90后私募基金经理的今天和明天

激进,满仓,业绩持续性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沥泷

编辑 | 宋烨珺

“90后也30了啊,其实不小了。”在与界面新闻记者的交谈中,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感叹道。

很多人印象中的90后似乎都还很年轻,但事实上90后基金经理近年来已经开始在业内小露锋芒了。1990年出生的王征宇便是其中之一。

包括宇鹏投资的孙昌鹏、小黑妞资产的杜仁华等,这些90后都在私募界征战数年。

90后私募基金经理究竟有哪些特点?

激进的90后?

在以吕华为代表的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私募“老人”眼中,激进是90后投资者抹不掉的标签。

“年轻人普遍比较浮躁,没什么风险意识,动不动就满仓。”吕华说。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从所管理产品的收益曲线,确实印证了部分90后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比较激进这一特征,典型的如一二资本的刘侃。

1995年出生、19岁时拿着2万8千块的生活费入市淘金,先借股票配资起家,后待客理财,20岁正式成立阳光私募,2015年完美躲过两次大跌且成功满仓抄底,无杠杆的普通账户年化收益率保守估计超过500%(不含本金),杠杆账户年化收益800%至20000%不等(视杠杆比例而定),刘侃的这段经历令不少投资者惊叹不已。

只是,好景不长,如今一二资本的代表产品“一二资本一期”已经累计亏损逾九成。

“一二资本一期”成立于2016年1月13日,采用主观多策略,产品成立初期业绩表现突出,半年累计收益率已经高达151.4%,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2%。不过随后该产品净值却开始大幅跳水,截至2019年12月20日,最新净值仅为0.067。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资本一期”的止损线设置为55%,但截至12月20日,该产品仍在运行。另外,“一二资本二期”截至19年9月12日的累计亏损率也已经高达92.40%。

当然,刘侃依然有其风光的一面,由其执掌的“一二资本五期”自19年3月至8月仅五个月内的收益率高达124.22%,不过自8月1日至今,该产品净值再未更新。

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表示,不管是从资料显示的“杠杆账户年化收益800%至20000%”,还是其管理的产品的净值表现来看,刘侃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特征都确定无疑。私募投资者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像刘侃这样,虽然某段时间内收益表现突出,但历史回撤也特别大,甚至出现产品累计亏损逾九成的情况,大概率很难得到多数投资者的认可,该私募后续的发展前景堪忧。

私募投资者老赵也表示,对于产品曾经出现大幅亏损的私募,哪怕其曾经有过或者后续产品业绩表现很好,自己也基本不会考虑。

刘侃也并非孤例,在其他90后基金经理旗下产品的净值图上,风格相对激进的特点也是经常有所体现,比如榕果投资的李学健,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管理的5只产品中有六成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超过了55%,其中2017年6月中旬成立的“榕树三期”,截至19年12月20日累计亏损率已经达到了40.07%。

谈及90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原因,广州珠江新城某私募研究总监刘旭指出,一方面年轻人经历的大熊市相对比较少,对风险的认识可能没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年轻人相对而言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小一点,风险偏好会比较高,不像年长者可能更加追求稳妥。

吕华则表示,与70、80后投资者普遍已经安家置业不同,90后投资者个人经济基础较弱,与此同时,迎接他们的却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因此他们往往对财富更为渴求。为此也更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

不过,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中也不乏风格比较稳健的,典型的如宇鹏投资的孙昌鹏。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掌管的私募产品有4只净值可查,这四只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均在13%以下。

与此同时,不少90后基金经理也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宇鹏投资就提出要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把握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由90年的杜仁华创办的小黑妞资产也明确表示,要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合理的、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年轻=资历浅?

年轻人在职场中往往被贴上“资历浅”的标签,但是从已经担任基金经理的90后来看,他们资历却并不一定浅。

首先,这些90后的基金经理中不少是金融等相关专业背景出身。

比如中南资本的石川,其出生于1991年,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硕士;朋锦中天的黄嘉拥有伦敦大学商业金融硕士学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与金融统计专业学士学位。

论工作经验,他们往往也并不逊色。比如石川在2009年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经历过两次完整的牛熊转换,曾任某券商股票交易员,量化投资公司策略研究员。正格资本的张诚则曾先后在中银证券、华融证券等公司工作。

王征宇也曾在知名期货公司和私募公司任职,具有5年以上的美股、港股、CME期货和国内期货的投研和资产管理经验,并拥有超过8年的A股实战经验。

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这些90后基金经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投资体系。

比如星雷投资提出以新时代的价值投资为核心,经过严苛的标准选择出当年市场中最优秀和最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并辅助以期货趋势策略产生的复利收益,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

与传统价值投资注重“捡烟蒂”、净资产回报率、估值、护城河、长期持有有所差别的是,王征宇所提出的新时代的价值投资更加注重潜在的增长动力、核心竞争力、面临的风险和公司的高管。

与此同时,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创建私募之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仍以孙宇鹏为例,官网资料显示,其在2018年已经实现金融产品过30亿管理规模,代表产品“宇鹏华利一号”成立于2016年7月15日,采用股票多/空策略,截至19年12月25日,累计收益率为65.70%,同时产品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仅为7.30%。

杜仁华掌管的小黑妞资产目前已经发行过43只产品,其中有净值可查的部分产品业绩表现都还不错。

不仅是在投资领域,对于私募的管理,90后基金经理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团队管理方面,王征宇认为团队对于私募的发展很重要,据其透露,公司核心的投研人员都有公司股权,并且多数都是自己知根知底的高中同学。

另一方面,刘旭指出,很多人认为投资门槛很高,90后经验不足,实际A股市场有其特色,并不是每一种投研体系和投研策略都需要高深的投研理论,有一些策略比较简单。

比如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90后游资超短打法,在情绪冰点时买入,在情绪高潮时卖出,如果能够管住手,胜率和把握性非常高,未必需要对公司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是需要对市场情绪、市场热点、板块切换有很好的理解,就可以在资金量少的时候快速成长起来。很多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也正是通过这种打法快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90后,还在路上

“比较懂年轻人,比较懂互联网,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谈及与投资界的前辈们的不同之处时,王征宇说道。

资深投资者王程斯则指出A股是一个快速进化的市场,也是一个风格不断增强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在每一段时间里不同的投资策略会各自占一些优势。

一些老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喜欢用PE、PB等指标去做股票的,思想比较固化了,很难理解A股最新的操盘模式,也很难有效跟上市场节奏,可能隔几年会赚到钱,每年稳定盈利却很难。相较之下,90后基金经理的学习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把握能力很强,通常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不可否认,如今的90后投资者们拥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不少90后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并不乐观,如前文列举的几家。

另一方面,以前曾有不少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在公司管理规模快速扩张之后业绩遭遇滑铁卢的,比如蓝海韬略的苏思通,泽泉投资的辛宇等等。对于90后的基金经理来说,业绩的持续性是一大问题。

比如刘侃,虽然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是却未能持久。王征宇也表示“希望公司产品的业绩能够持续向好。”

有分析指出,90后中即便是接触投资比较早的,也不过十几年的经验,更多的可能也就从业几年,他们亲自接触过的只是A股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面对各种行情的经验上与市场老人们相比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即使在目前他们的投资业绩很好,继续保持下去也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不少90后基金经理所在的私募规模普遍偏小,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表示,现在这些90后的基金经理普遍没有大资金管理经验。一旦资金管理规模快速扩张,能否有效适应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也是这些90后基金经理未来将面对的一道坎。

另外,当90后才开始崭露头角,一些行业前辈已经率先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等30余家私募已经步入百亿行列,并且在持续吸金。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证券类私募中,占比仅为0.38%的百亿私募管理着行业内35.36%的资金;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合计占比仅为0.89%,所管理的资金量却接近整个行业的一半。同时管理规模小于1亿元的私募占行业内私募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82.14%,他们瓜分着仅有5.71%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90后的私募基金经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到投资者的信赖也并非易事。

事实上,界面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面对90后基金经理,不少私募投资者也确实是有所顾虑。

投资者老王表示,总感觉90后的基金经理经验还不够,虽然有一些现在的业绩还可以,但是自己对他们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存在很多顾虑,“可能也会考虑投,但是,很难把很多的钱交给他们来打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90后私募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募资的过程中,确实会面临由于年纪轻不被投资者认可的情况,不过他相信只要有良好的业绩作为背书,这一点是可以被克服的。

除此之外,在现有的这些90后基金经理中,很多目前并非私募的核心人物,其在投资决策上可能也借鉴了公司其他核心投研人员的建议,距离自己独立决策仍有一定的距离。

有不少90后已经成为了私募基金经理,但是更多的90后还在路上。

刚刚步入职场一年多的张先生对于自己的规划是,先在公募基金学习几年,等时机成熟以后再投身私募。

已经在私募从业两年的李先生则表示,目前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希望以后能够独当一面,发行和管理自己的产品。

虽说已近而立之年,但是,总体来说90后确实还是资本市场的“新人”,放眼未来,他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0后,还在路上。

私募人士刘旭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A股的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类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包括QFII、陆股通等在内的外资、以及以暴力操盘为特征的超短游资占比越来越重。

外资对收益要求更稳定,投资标的的稳定性也更强,绝大多数短线游资是亏损的,但也有一部分可以发展成为一年实现数倍收益的快节奏超短游资,整个市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和不同的投资策略越来越多,对90后基金经理的应对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多位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会有更多的90后基金经理成长起来,其投资策略和投资能力都将逐渐成熟。

(文中刘旭,吕华等均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