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梁红:“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梁红:“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梁红称,虽然目前做出确定性的判断为时尚早,但在基准情形下,“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2020年2月4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聂琳

截至2月6日24时,中国内地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31161例,累计死亡病例636例。针对本次疫情,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撰文称,“新冠”疫情有望在2月中旬左右进入“缓和期”,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未必超过“非典”。

梁红在《财经》杂志发表文章称,虽然目前做出确定性的判断为时尚早,但在基准情形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未必一定超过“非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此次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与“非典”相比,这次采取严格隔离防御措施的时间更早且范围更大,因此,“新冠”疫情从爆发到进入“缓和期”的时间可能比“非典”更短。

依据2003年SARS疫情在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后的演变路径,梁红预测称,在防控得当的前提下,“新冠”疫情有望在2月中旬左右迎来“缓和期”,即日度新增确诊病例的绝对数开始下降,最早在大力隔离措施生效后的1个月,疫情有望步入“平台期”,即得到控制的前奏。回顾“非典”,从第一例“非典”感染确诊到严格隔离措施生效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

其次,本次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的影响集中在1-2月,而“非典”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时期是4-5月。“新冠”疫情影响的“时段”在年度总产出的占比较小、尤其对投资、贸易和工业生产等指标而言。

“根据我们的基准情形,本轮疫情对今年GDP的冲击可能集中在一季度。对比一季度与二季度、1-2月与4-5月在总需求和各分项指标中占全年的比重——一季度GDP约占全年总量的22%,而二季度GDP约占25%。此外,由于春节长假的原因,1-2月在全年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更小。”梁红在文章中称。

再次,目前为止,此次疫情的影响区域集中在湖北省,而“非典”时期呈“多点爆发”的局面。“非典”时期,中国内地有10个省市被世卫组织定义为“疫区”,其中不乏经贸重镇——这些地区合并占当时全国GDP的4成以上,贸易占比接近6成。此次“新冠”确诊病例约60%来自湖北省,湖北省占全国GDP的4.3%、出口占比小于2%。如果“新冠”疫情在湖北以外的省市能按照当前的趋势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则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比“非典”时期更早、更快地恢复经济活力。

最后,梁红提到,货币与财政政策均有加大逆周期调节的空间,尤其考虑到此次疫情爆发于年初(且在两会各项指标确定之前)。“非典”时期的政策反应表明,逆周期调节政策在疫情期间明显加码、尤其是货币政策。

不过,梁红同时表示,虽然无需过度悲观,但考虑到此次针对疫情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隔离防疫措施,因此,“新冠”疫情对短期各项同比指标的冲击可能高于“非典”时期。 鉴于此,及时有力的政策应对尤为重要。

货币政策方面,她表示,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式有效放松金融条件,尤其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和行业。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调降和推迟企业部门的税费上缴,并发放定点“纾困基金”。

另外,行业政策也可以更为灵活,以稳定投资和就业增长。一方面,可以考虑对此前严格管控的领域如房地产进行边际放松,另一方面,可以适度加码对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国产化等方面的政策。

梁红最后补充称,此次“新冠”疫情的经历有助于中国在中长期继续完善其自身疾病防控及医疗体系的运作。

“值得大力肯定的是,此次疫情爆发后政策应对果断而有效。但本次疫情也凸显了一些中国医疗体系仍待完善之处,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及相关用品的长期短缺的问题等。”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梁红:“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梁红称,虽然目前做出确定性的判断为时尚早,但在基准情形下,“新冠”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

2020年2月4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聂琳

截至2月6日24时,中国内地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31161例,累计死亡病例636例。针对本次疫情,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撰文称,“新冠”疫情有望在2月中旬左右进入“缓和期”,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未必超过“非典”。

梁红在《财经》杂志发表文章称,虽然目前做出确定性的判断为时尚早,但在基准情形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整体影响未必一定超过“非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此次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较短。与“非典”相比,这次采取严格隔离防御措施的时间更早且范围更大,因此,“新冠”疫情从爆发到进入“缓和期”的时间可能比“非典”更短。

依据2003年SARS疫情在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后的演变路径,梁红预测称,在防控得当的前提下,“新冠”疫情有望在2月中旬左右迎来“缓和期”,即日度新增确诊病例的绝对数开始下降,最早在大力隔离措施生效后的1个月,疫情有望步入“平台期”,即得到控制的前奏。回顾“非典”,从第一例“非典”感染确诊到严格隔离措施生效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

其次,本次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的影响集中在1-2月,而“非典”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时期是4-5月。“新冠”疫情影响的“时段”在年度总产出的占比较小、尤其对投资、贸易和工业生产等指标而言。

“根据我们的基准情形,本轮疫情对今年GDP的冲击可能集中在一季度。对比一季度与二季度、1-2月与4-5月在总需求和各分项指标中占全年的比重——一季度GDP约占全年总量的22%,而二季度GDP约占25%。此外,由于春节长假的原因,1-2月在全年总产出中所占的份额更小。”梁红在文章中称。

再次,目前为止,此次疫情的影响区域集中在湖北省,而“非典”时期呈“多点爆发”的局面。“非典”时期,中国内地有10个省市被世卫组织定义为“疫区”,其中不乏经贸重镇——这些地区合并占当时全国GDP的4成以上,贸易占比接近6成。此次“新冠”确诊病例约60%来自湖北省,湖北省占全国GDP的4.3%、出口占比小于2%。如果“新冠”疫情在湖北以外的省市能按照当前的趋势得到较有效的控制,则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比“非典”时期更早、更快地恢复经济活力。

最后,梁红提到,货币与财政政策均有加大逆周期调节的空间,尤其考虑到此次疫情爆发于年初(且在两会各项指标确定之前)。“非典”时期的政策反应表明,逆周期调节政策在疫情期间明显加码、尤其是货币政策。

不过,梁红同时表示,虽然无需过度悲观,但考虑到此次针对疫情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隔离防疫措施,因此,“新冠”疫情对短期各项同比指标的冲击可能高于“非典”时期。 鉴于此,及时有力的政策应对尤为重要。

货币政策方面,她表示,可以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式有效放松金融条件,尤其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和行业。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调降和推迟企业部门的税费上缴,并发放定点“纾困基金”。

另外,行业政策也可以更为灵活,以稳定投资和就业增长。一方面,可以考虑对此前严格管控的领域如房地产进行边际放松,另一方面,可以适度加码对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国产化等方面的政策。

梁红最后补充称,此次“新冠”疫情的经历有助于中国在中长期继续完善其自身疾病防控及医疗体系的运作。

“值得大力肯定的是,此次疫情爆发后政策应对果断而有效。但本次疫情也凸显了一些中国医疗体系仍待完善之处,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及相关用品的长期短缺的问题等。”她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