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愿我们的「最美逆行者」,也能值得这样的「奥斯卡最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愿我们的「最美逆行者」,也能值得这样的「奥斯卡最佳」

《1917》里的大牌全部出镜时间加起来,有多长?不到10分钟。

文|电影头条

第92届奥斯卡,今天就要颁布了。

《1917》,一直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的种子选手。

颁奖前,条姐和很多人一样,押它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中。

凭什么?

就凭它,从内容到技术,都无可挑剔。

来,一定要先认识一下导演:

萨姆·门德斯。

如果,你的了解仅限于电影,那么——

这是一位刚满34岁,就凭借银幕处女作《美国丽人》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电影天才。

而如果,你恰好还对戏剧有点兴趣,你或许还会知道——

有一部2018年英国国家剧院提早售罄的口碑新剧,2019年转西区再续火爆票房,喜提奥利弗奖最佳新剧、最佳话剧男主角等五项提名,被《泰晤士报》盛赞为“戏剧最好的模样”的戏剧作品。

去年,它以NTlive形式在国内上映后,好评如潮,在豆瓣获得9.6超高分。

它的名字,叫做《雷曼兄弟三部曲》,同样出自萨姆·门德斯的手笔。

全程,都只有三位英国国宝级演员,在玻璃屋中出演。

他们时而是男人,时而是女人,时而是孩子,时而是老人……

仅用肢体和语音的表演,塑造了雷曼家族横跨近二百年间,性格各异的子孙三代。

一座只摆了桌子和纸箱的旋转玻璃屋,时而是美国西部的荒野,时而是纽约繁华的交易所,时而是金融危机时的街头。

就这样。

萨姆·门德斯只用一台钢琴、一座空屋、三个演员、三个半小时的有效时长,就讲透了160年来波澜壮阔,写满了希望与贪婪原罪的美国金融史。

形式感、舞台技术、演员表演、音效、信息密度……

都必须用上一个“极致”,才能形容。

即使是在戏剧强国英国,这样的舞台作品,也前所未有。

它最难得的,不仅仅是真实故事背后厚重有力的历史,而是作为导演的门德斯凌驾于市场上绝大多数作品之上的审美,和对作品事无巨细、无与伦比的掌控力。

看这样的作品,是需要沉浸的。

它会掏空观众的智力和情感,把观众累得筋疲力尽。

更会在作品结束后漫长的空虚中,感谢创作者对自己的尊重。

就在去年底,条姐还以为,《雷曼兄弟三部曲》这样的影像,会是近年内的绝唱。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萨姆·门德斯这个天才,竟然用《雷曼兄弟三部曲》一半的时长,拍出一部几乎同样极致的电影。

而这,就是《1917》。

依然极简到了极致,美到了极致——

一条处处不通却必须走通的路,“一镜到底”。

一个真实故事,背后是地狱张口般的战场,和无处不在却全程消音的,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再一次,条姐为门德斯极其强大而克制的掌控力跪了。

如果你事先看过卡司,你一定会调高期待值。

原因是,大牌实在太多了。

脸叔、卷福、马强、莫娘……

每一位,都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影视代表作也能绕地球两圈的人物,就连中国观众也是耳熟能详。

普通导演,但凡请到其中一位,不利用到敲骨吸髓的程度,决不罢休。

但你猜,《1917》里,这些大牌全部出镜时间加起来,有多长?

不到10分钟。

没错。我说的是全部人,加起来。

这些宝藏演员,每人都分配到了一个和自身气质极其契合的角色,如同一个个鲜明的锚点,为主角的漫长路途做出标记。

只是标记,再无其他。

克制到了这种地步,简直就是奢侈。

这样的奢侈,同样体现其他所有元素的运用上。

美丽的场景、梦境般的温柔乡、懊悔、仇恨,甚至是前进途中的一个笑话,全部点到即止,绝不穷追猛打。

说好给3分,就一定只给3分。

想在长时间生死未卜的高度紧张后,好不容易到来的轻惬里多沉溺一秒,都绝不可以。

而这,是一种切题的残忍——

军令如山。

在1917年英军和德军交战的前线,1600名士兵被敌军引诱,面临全军覆没的的危险。

没有其他通讯手段,将军找到一位士兵在另一支兵团的亲弟弟,命令他带一个战友,携带军令,在黎明前穿过无人区和交战区,找到那1600人。

这是唯一一个,能救1600条人命的办法。

被选中的士兵才16岁,是会边赌气边抱怨“你今天干嘛偏偏叫上我”的那种,心肠还没被战场完全锤硬的男孩。

饰演他们的,是出生于1997年的迪恩·查尔斯·查普曼,和1992年的乔治·麦凯,都长着生涩而孩子气的脸。

如果你认出了他们出演过的角色(迪恩·查尔斯·查普曼是《权力的游戏》里的托曼小国王),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好笑。

但正是这样不设防的两张脸,遇到的生死之择,才格外让人难受。

德军在片中,被异化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无法理解的“异类”。

但不管男孩们如何被教育“不对敌人手软”,当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时,他们的人性依然战胜了命令。

是善良令他们闪闪发光,却也是善良,让他们遭难。

如果你对这个细节深入想想,这不就是战争最大的悲剧——人性的泯灭。

而这样的细节,在片中到处都是。

一个泪点爆炸的首尾呼应镜头

两个小时,就是沉浸其中的观众被一个个令人心碎的细节不断绊倒,却不得不跟随主角穿过地狱,面对未知结果的过程。

是化身“逆行者”,去救命,却不知能不能做到,也不知道下一秒自己能不能活的过程。

影片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咒骂战争。

但看完如果还能美化战争的,大概就不是人。

我们从来不缺故事。

这个春节,相信很多人都像条姐一样,几乎每天都会为新的消息湿了眼眶。

再次,向“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不仅如此,还希望这些逆行的故事,能被最极致的技术记录,被最美好的镜头讲述。

我们能等来属于自己的《1917》吗?

或许更该问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属于中国的萨姆·门德斯?

一年到头,能让条姐说出非看不可的影片,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今年,《1917》一定在列。坐等《1917》国内定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愿我们的「最美逆行者」,也能值得这样的「奥斯卡最佳」

《1917》里的大牌全部出镜时间加起来,有多长?不到10分钟。

文|电影头条

第92届奥斯卡,今天就要颁布了。

《1917》,一直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的种子选手。

颁奖前,条姐和很多人一样,押它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中。

凭什么?

就凭它,从内容到技术,都无可挑剔。

来,一定要先认识一下导演:

萨姆·门德斯。

如果,你的了解仅限于电影,那么——

这是一位刚满34岁,就凭借银幕处女作《美国丽人》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电影天才。

而如果,你恰好还对戏剧有点兴趣,你或许还会知道——

有一部2018年英国国家剧院提早售罄的口碑新剧,2019年转西区再续火爆票房,喜提奥利弗奖最佳新剧、最佳话剧男主角等五项提名,被《泰晤士报》盛赞为“戏剧最好的模样”的戏剧作品。

去年,它以NTlive形式在国内上映后,好评如潮,在豆瓣获得9.6超高分。

它的名字,叫做《雷曼兄弟三部曲》,同样出自萨姆·门德斯的手笔。

全程,都只有三位英国国宝级演员,在玻璃屋中出演。

他们时而是男人,时而是女人,时而是孩子,时而是老人……

仅用肢体和语音的表演,塑造了雷曼家族横跨近二百年间,性格各异的子孙三代。

一座只摆了桌子和纸箱的旋转玻璃屋,时而是美国西部的荒野,时而是纽约繁华的交易所,时而是金融危机时的街头。

就这样。

萨姆·门德斯只用一台钢琴、一座空屋、三个演员、三个半小时的有效时长,就讲透了160年来波澜壮阔,写满了希望与贪婪原罪的美国金融史。

形式感、舞台技术、演员表演、音效、信息密度……

都必须用上一个“极致”,才能形容。

即使是在戏剧强国英国,这样的舞台作品,也前所未有。

它最难得的,不仅仅是真实故事背后厚重有力的历史,而是作为导演的门德斯凌驾于市场上绝大多数作品之上的审美,和对作品事无巨细、无与伦比的掌控力。

看这样的作品,是需要沉浸的。

它会掏空观众的智力和情感,把观众累得筋疲力尽。

更会在作品结束后漫长的空虚中,感谢创作者对自己的尊重。

就在去年底,条姐还以为,《雷曼兄弟三部曲》这样的影像,会是近年内的绝唱。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萨姆·门德斯这个天才,竟然用《雷曼兄弟三部曲》一半的时长,拍出一部几乎同样极致的电影。

而这,就是《1917》。

依然极简到了极致,美到了极致——

一条处处不通却必须走通的路,“一镜到底”。

一个真实故事,背后是地狱张口般的战场,和无处不在却全程消音的,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再一次,条姐为门德斯极其强大而克制的掌控力跪了。

如果你事先看过卡司,你一定会调高期待值。

原因是,大牌实在太多了。

脸叔、卷福、马强、莫娘……

每一位,都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影视代表作也能绕地球两圈的人物,就连中国观众也是耳熟能详。

普通导演,但凡请到其中一位,不利用到敲骨吸髓的程度,决不罢休。

但你猜,《1917》里,这些大牌全部出镜时间加起来,有多长?

不到10分钟。

没错。我说的是全部人,加起来。

这些宝藏演员,每人都分配到了一个和自身气质极其契合的角色,如同一个个鲜明的锚点,为主角的漫长路途做出标记。

只是标记,再无其他。

克制到了这种地步,简直就是奢侈。

这样的奢侈,同样体现其他所有元素的运用上。

美丽的场景、梦境般的温柔乡、懊悔、仇恨,甚至是前进途中的一个笑话,全部点到即止,绝不穷追猛打。

说好给3分,就一定只给3分。

想在长时间生死未卜的高度紧张后,好不容易到来的轻惬里多沉溺一秒,都绝不可以。

而这,是一种切题的残忍——

军令如山。

在1917年英军和德军交战的前线,1600名士兵被敌军引诱,面临全军覆没的的危险。

没有其他通讯手段,将军找到一位士兵在另一支兵团的亲弟弟,命令他带一个战友,携带军令,在黎明前穿过无人区和交战区,找到那1600人。

这是唯一一个,能救1600条人命的办法。

被选中的士兵才16岁,是会边赌气边抱怨“你今天干嘛偏偏叫上我”的那种,心肠还没被战场完全锤硬的男孩。

饰演他们的,是出生于1997年的迪恩·查尔斯·查普曼,和1992年的乔治·麦凯,都长着生涩而孩子气的脸。

如果你认出了他们出演过的角色(迪恩·查尔斯·查普曼是《权力的游戏》里的托曼小国王),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好笑。

但正是这样不设防的两张脸,遇到的生死之择,才格外让人难受。

德军在片中,被异化为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无法理解的“异类”。

但不管男孩们如何被教育“不对敌人手软”,当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一念之间时,他们的人性依然战胜了命令。

是善良令他们闪闪发光,却也是善良,让他们遭难。

如果你对这个细节深入想想,这不就是战争最大的悲剧——人性的泯灭。

而这样的细节,在片中到处都是。

一个泪点爆炸的首尾呼应镜头

两个小时,就是沉浸其中的观众被一个个令人心碎的细节不断绊倒,却不得不跟随主角穿过地狱,面对未知结果的过程。

是化身“逆行者”,去救命,却不知能不能做到,也不知道下一秒自己能不能活的过程。

影片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咒骂战争。

但看完如果还能美化战争的,大概就不是人。

我们从来不缺故事。

这个春节,相信很多人都像条姐一样,几乎每天都会为新的消息湿了眼眶。

再次,向“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不仅如此,还希望这些逆行的故事,能被最极致的技术记录,被最美好的镜头讲述。

我们能等来属于自己的《1917》吗?

或许更该问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属于中国的萨姆·门德斯?

一年到头,能让条姐说出非看不可的影片,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今年,《1917》一定在列。坐等《1917》国内定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