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豆瓣9.1,又被B站暖到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豆瓣9.1,又被B站暖到了

在情绪起伏的敏感时期,影像该是一剂强心剂,既帮我们平稳心情,打破隔离带来的空虚惶恐,也能助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文|Boss电影

这个特殊的春节,不少人选择在家煲剧。

但看来看去,无非两类:让你“更想出门”,或“更不敢出门”的片子。

屏幕里内容越精彩,越显得宅家日子枯燥,心头更被撩拨的不行...

我,要,出,门。

转头刷刷手机新闻。

再联想起最近看的各色灾难题材...

算了,保命要紧。

在情绪起伏的敏感时期,影像该是一剂强心剂,既帮我们平稳心情,打破隔离带来的空虚惶恐,也能助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恰好,B站就带来了一阵有温度的“及时雨”——

《人生第一次》

“小破站原来是大宝库。”

2019的跨年夜后,哔哩哔哩算彻底出圈了。

而E君不说,你可能还不知道它在纪录片领域的显赫战绩:

2016年,投资《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7年,联合央视出品《极地》;

2018年,联合BBC打造《神奇的月球》,同年还参与出品《人生一串》和《历史那些事儿》;

2019年,出品《但是还有书籍》

...

几乎部部为豆瓣9分上下的精品。

人文、探索、娱乐、历史....一步一脚印越走越远的同时,内容仍然保持着亲切感,观众内心深层真正需要什么,总能被及时发现和满足。

迈进2020,本片打头阵,主题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第一次”。

豆瓣评分9.1

导演秦博曾执导《人间世》第二季,讲述的也是200多人的生命重大时刻。

他在采访时说,“这些故事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就像一条河流,没有过多的惊涛骇浪,但它暗潮涌流,我们希望把静水流深的那种汹涌感拍出。”

再渺小的个体,都是自己生命里伟大的主角。

在普遍中找特殊,让普通人不“普通”。

这种创作理念延续了下来,片中的十二种“第一次”横跨出生到老年,覆盖医院、学校和军队等各大场景,我们对其或熟悉,或淡忘,或将迎。

人生节点有了专门的记录,才更凸显价值可贵。

第一集,出生

现在和妈妈聊,她往往会云淡风轻的甩出一句话。

“你早晚会经历的。”

半敬畏半恐惧,这是多数人为人父母前的心理。

近些年,随着女性意识提高,“生育”逐渐褪去“责任枷锁”,产妇面临的痛苦也得到了正视。

银幕荧屏上,曾经私密的产房被“打开”,画面直观真实而惊心动魄。

《人间世》第二季高危产妇拼尽全力,还是没见上孩子最后一面

秦博团队找来三个家庭。

有的宝贝比较幸运,是妈妈顺产下来的。

但即便属于医生眼里的“好情况”,产妇吴丽辉仍痛得哇哇捶墙。

这是她的二胎。

因为有经验,起初吴丽辉还能刷刷手机聊聊天,随着阵痛加强,她开始掩面吸气,催促护士打麻药。

痛感两三分钟来一次,要等宫口开到二指,才能上药。

全过程大概两小时。

多疼多难耐?

你想象一下,宝宝的头约为9到10厘米,他出来的宫颈口约为直径1厘米。

只能强行撑大。

宫缩的剧痛让宫口逐渐变大,期间还要忍受“阴道内检”(即开指)产生的下体轻微撕裂感,直到把肚脐眼大小的宫口撑至能放下两双手。

几个父亲曾借仪器体验宫缩,有人形容“像拿尖头皮鞋狂踢你肚子”,有人类比“像从鼻孔挤西瓜”,有人干脆大喊“停停停!”...

而全国无痛分娩的开展率,还不到20%。

所幸数字在持续上升。

那打完了药,就真的不疼了?

麻药得从腰部的脊椎孔注射,把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护士称其为“最痛的一针”。

进入产房后,拉力赛悠长的起跑枪响才结束。

产妇就是选手。

持续发力,拼命使劲。

腰疼,肚子疼,下体疼...

没有护士的提醒,吴丽辉几乎忘了换气,汗水眼泪混着流。

一声啼哭千呼万唤始出来。

软绵绵的宝宝趴在吴丽辉身上时,她赶忙放轻语气,生怕紧绷的状态吓着孩子。

E君想起摄影机拍下的产前小段落,吴丽辉和丈夫开了个玩笑。

“生第一胎的时候你说不生第二胎”。

可母亲依然选择了返回死亡赛场。

再度独担痛苦,再度承受风险,只为再度成为某个人的“母亲”。

这不是吴丽辉人生第一次生产,却是宝宝人生独一无二最美好的“第一次出生”。

另外两位妈妈则情况比较艰难了。

先说周婷,她本坚持顺产。

因为母体意外发烧,羊水跟着不断升温,极可能诱发婴儿的各种炎症风险。

没办法,周婷被迫接受剖腹产。

从“挨一刀”,到“挨七刀”,她要面对把“肚子到子宫”的7层肉割开再缝合。

有一处短暂的画面,周婷静静躺在床上,压住额头,悄无声息。

不管是否身为人母,此时,我们都能在镜头的留白里有所感受。

周婷没有害怕。

她是愧疚和遗憾于不能给宝宝提供最好的出生环境。

年轻的准妈妈向爽也有类似想法,怀了双胞胎,自己却要即刻进行心脏疾病手术。

孩子们27周,就那么点大,取不出来,也得跟着冒险。

丈夫说,家乡的小地方根本没医院敢接这台手术。

好在,周婷和向爽最后都平安生产。

导演细节抓的很妙。

几个家庭根据挺过困难程度的大小,孩子出生时氛围截然不同。

顺产的吴丽辉家喜气洋洋,大儿子本来看到妹妹时还好奇地摸摸小手,转眼就为长辈都关注这个会动的“小布偶”而嚎啕大哭。

剖腹产的周婷家温馨祥和,亲戚朋友都学习着与小家伙相处。

向爽家则承包了所有泪点。

手术前,丈夫王翔调侃她梦里也叫着“景明,春和”两个孩子的名字。

向爽执拗的纠正,“是春和景明,顺序错了”。

王翔顺势让她解释含义,向爽说其来自《岳阳楼记》,是做梦得来的。

王翔接着逗她,“明天彩票(中奖)号码是多少?”

向爽的紧张有了缓解,住院以来,她难得笑了。

谁说妻子不是丈夫的宝贝?

术前检查后,王翔小跑冲进去,他问:“还好吧?”

医生说胎儿健康。

王翔却重复一遍:“我媳妇还好吧?”

等生完,其他人围着孩子喜极而泣时,王翔又四处问:“我媳妇呢?我媳妇呢?”

得到向爽脱离危险的答案,王翔踱步来,踱步去。

七尺男儿眼泛泪光。

他说,“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

妈妈是“普通的妈妈”,爸爸是“普通的爸爸”。

但正因他们不计代价地各履其责,才让宝宝们的出生伟大而宝贵。

人生初见,你好宝贝。

第二集,上学

每年快到9月,某类图画工具书就会脱销。

《我爱幼儿园》,《幼儿园里不用妈妈陪》,《幼儿园里我不哭》...

它们目标很一致——让小朋友相信幼儿园是个好地方。

到开学...

孩子们会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连泪水都充斥着被背叛的味道。

而哭唧唧是常态,闹起来才可怕。

有的刚静下来,和窗外“看热闹”的父母对上眼,立马眼泪汪汪求带走。

有的瞅见爸妈要走,上蹿下跳,撕心裂肺嚎,几个老师才能合力“制服”。

惨、不、忍、睹、啊。

幸好幼儿园对此自有奇招。

第一招,耗。

耗到午饭时,小朋友基本会乖乖吃饭。

吃完饭,就困了。

再醒来,不哭不闹,好奇代替恐惧,老师可以用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第二招,大班带小班。

大孩子帮忙喂饭,分毛巾,“花式抱抱”等疏导安慰...把小孩子哄的服服帖帖。

这是我们认识的“孩子”吗?

既是,也不是。

他们爱哭,敏感,多变,喜欢借耍情绪胁迫大人。

同时,他们又那么可爱。

能快速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善意地帮助更小的宝贝。

本集的后半段,孩子们到了小学。

我们更熟悉又陌生了。

在这里,有预期的竞争——家长开学首日就给孩子包里塞上“100牌”方便面(拿满分),插根葱(寓意聪慧)...学校的老师也利用“小红星管理制”引起考核与竞争。

孩子好胜,自尊强,却常常和大人关注点不同。

比如作业能得过且过,谁碰了“小红星”就跟谁急。

由此还散发出暗暗的较劲。

哥哥弟弟本来相亲相爱,结果哥哥丢了一颗星,怀疑是弟弟偷的,立刻“翻脸不认弟”。

用“小红星”换奖品的环节,有的孩子呆愣愣看老师动手数星,有的却主动替老师数好,条理清晰地确认数目。

原来孩子上学时,有这么多立体面。

复杂却纯粹。

重新了解他们,好像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童年的世界。

小女孩会指着小男孩,坦率的说“他是我永远最好的朋友”,两人放学分别时还互相喊话“晚上视频哦”。

聊起梦想,也无所顾忌。

“离开小班。”

“做个爸爸。”

“找出未解之谜。”

“想做解放军。”

...

看完听完,E君想,现在的世界会保护他们的梦想吗?

毕竟,我们在经历浩劫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

熟悉的生命在消逝,黑暗上下蔓延,四处哀声不断。

可我们绝非不堪一击。

所有在“第一次”中遭打破的幻想,都会化为洗礼式的蜕变,让人在第二、三、四次的选择里渐趋清醒而坚定。

挺过去,你我都是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豆瓣9.1,又被B站暖到了

在情绪起伏的敏感时期,影像该是一剂强心剂,既帮我们平稳心情,打破隔离带来的空虚惶恐,也能助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文|Boss电影

这个特殊的春节,不少人选择在家煲剧。

但看来看去,无非两类:让你“更想出门”,或“更不敢出门”的片子。

屏幕里内容越精彩,越显得宅家日子枯燥,心头更被撩拨的不行...

我,要,出,门。

转头刷刷手机新闻。

再联想起最近看的各色灾难题材...

算了,保命要紧。

在情绪起伏的敏感时期,影像该是一剂强心剂,既帮我们平稳心情,打破隔离带来的空虚惶恐,也能助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恰好,B站就带来了一阵有温度的“及时雨”——

《人生第一次》

“小破站原来是大宝库。”

2019的跨年夜后,哔哩哔哩算彻底出圈了。

而E君不说,你可能还不知道它在纪录片领域的显赫战绩:

2016年,投资《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7年,联合央视出品《极地》;

2018年,联合BBC打造《神奇的月球》,同年还参与出品《人生一串》和《历史那些事儿》;

2019年,出品《但是还有书籍》

...

几乎部部为豆瓣9分上下的精品。

人文、探索、娱乐、历史....一步一脚印越走越远的同时,内容仍然保持着亲切感,观众内心深层真正需要什么,总能被及时发现和满足。

迈进2020,本片打头阵,主题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第一次”。

豆瓣评分9.1

导演秦博曾执导《人间世》第二季,讲述的也是200多人的生命重大时刻。

他在采访时说,“这些故事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就像一条河流,没有过多的惊涛骇浪,但它暗潮涌流,我们希望把静水流深的那种汹涌感拍出。”

再渺小的个体,都是自己生命里伟大的主角。

在普遍中找特殊,让普通人不“普通”。

这种创作理念延续了下来,片中的十二种“第一次”横跨出生到老年,覆盖医院、学校和军队等各大场景,我们对其或熟悉,或淡忘,或将迎。

人生节点有了专门的记录,才更凸显价值可贵。

第一集,出生

现在和妈妈聊,她往往会云淡风轻的甩出一句话。

“你早晚会经历的。”

半敬畏半恐惧,这是多数人为人父母前的心理。

近些年,随着女性意识提高,“生育”逐渐褪去“责任枷锁”,产妇面临的痛苦也得到了正视。

银幕荧屏上,曾经私密的产房被“打开”,画面直观真实而惊心动魄。

《人间世》第二季高危产妇拼尽全力,还是没见上孩子最后一面

秦博团队找来三个家庭。

有的宝贝比较幸运,是妈妈顺产下来的。

但即便属于医生眼里的“好情况”,产妇吴丽辉仍痛得哇哇捶墙。

这是她的二胎。

因为有经验,起初吴丽辉还能刷刷手机聊聊天,随着阵痛加强,她开始掩面吸气,催促护士打麻药。

痛感两三分钟来一次,要等宫口开到二指,才能上药。

全过程大概两小时。

多疼多难耐?

你想象一下,宝宝的头约为9到10厘米,他出来的宫颈口约为直径1厘米。

只能强行撑大。

宫缩的剧痛让宫口逐渐变大,期间还要忍受“阴道内检”(即开指)产生的下体轻微撕裂感,直到把肚脐眼大小的宫口撑至能放下两双手。

几个父亲曾借仪器体验宫缩,有人形容“像拿尖头皮鞋狂踢你肚子”,有人类比“像从鼻孔挤西瓜”,有人干脆大喊“停停停!”...

而全国无痛分娩的开展率,还不到20%。

所幸数字在持续上升。

那打完了药,就真的不疼了?

麻药得从腰部的脊椎孔注射,把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护士称其为“最痛的一针”。

进入产房后,拉力赛悠长的起跑枪响才结束。

产妇就是选手。

持续发力,拼命使劲。

腰疼,肚子疼,下体疼...

没有护士的提醒,吴丽辉几乎忘了换气,汗水眼泪混着流。

一声啼哭千呼万唤始出来。

软绵绵的宝宝趴在吴丽辉身上时,她赶忙放轻语气,生怕紧绷的状态吓着孩子。

E君想起摄影机拍下的产前小段落,吴丽辉和丈夫开了个玩笑。

“生第一胎的时候你说不生第二胎”。

可母亲依然选择了返回死亡赛场。

再度独担痛苦,再度承受风险,只为再度成为某个人的“母亲”。

这不是吴丽辉人生第一次生产,却是宝宝人生独一无二最美好的“第一次出生”。

另外两位妈妈则情况比较艰难了。

先说周婷,她本坚持顺产。

因为母体意外发烧,羊水跟着不断升温,极可能诱发婴儿的各种炎症风险。

没办法,周婷被迫接受剖腹产。

从“挨一刀”,到“挨七刀”,她要面对把“肚子到子宫”的7层肉割开再缝合。

有一处短暂的画面,周婷静静躺在床上,压住额头,悄无声息。

不管是否身为人母,此时,我们都能在镜头的留白里有所感受。

周婷没有害怕。

她是愧疚和遗憾于不能给宝宝提供最好的出生环境。

年轻的准妈妈向爽也有类似想法,怀了双胞胎,自己却要即刻进行心脏疾病手术。

孩子们27周,就那么点大,取不出来,也得跟着冒险。

丈夫说,家乡的小地方根本没医院敢接这台手术。

好在,周婷和向爽最后都平安生产。

导演细节抓的很妙。

几个家庭根据挺过困难程度的大小,孩子出生时氛围截然不同。

顺产的吴丽辉家喜气洋洋,大儿子本来看到妹妹时还好奇地摸摸小手,转眼就为长辈都关注这个会动的“小布偶”而嚎啕大哭。

剖腹产的周婷家温馨祥和,亲戚朋友都学习着与小家伙相处。

向爽家则承包了所有泪点。

手术前,丈夫王翔调侃她梦里也叫着“景明,春和”两个孩子的名字。

向爽执拗的纠正,“是春和景明,顺序错了”。

王翔顺势让她解释含义,向爽说其来自《岳阳楼记》,是做梦得来的。

王翔接着逗她,“明天彩票(中奖)号码是多少?”

向爽的紧张有了缓解,住院以来,她难得笑了。

谁说妻子不是丈夫的宝贝?

术前检查后,王翔小跑冲进去,他问:“还好吧?”

医生说胎儿健康。

王翔却重复一遍:“我媳妇还好吧?”

等生完,其他人围着孩子喜极而泣时,王翔又四处问:“我媳妇呢?我媳妇呢?”

得到向爽脱离危险的答案,王翔踱步来,踱步去。

七尺男儿眼泛泪光。

他说,“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

妈妈是“普通的妈妈”,爸爸是“普通的爸爸”。

但正因他们不计代价地各履其责,才让宝宝们的出生伟大而宝贵。

人生初见,你好宝贝。

第二集,上学

每年快到9月,某类图画工具书就会脱销。

《我爱幼儿园》,《幼儿园里不用妈妈陪》,《幼儿园里我不哭》...

它们目标很一致——让小朋友相信幼儿园是个好地方。

到开学...

孩子们会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连泪水都充斥着被背叛的味道。

而哭唧唧是常态,闹起来才可怕。

有的刚静下来,和窗外“看热闹”的父母对上眼,立马眼泪汪汪求带走。

有的瞅见爸妈要走,上蹿下跳,撕心裂肺嚎,几个老师才能合力“制服”。

惨、不、忍、睹、啊。

幸好幼儿园对此自有奇招。

第一招,耗。

耗到午饭时,小朋友基本会乖乖吃饭。

吃完饭,就困了。

再醒来,不哭不闹,好奇代替恐惧,老师可以用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第二招,大班带小班。

大孩子帮忙喂饭,分毛巾,“花式抱抱”等疏导安慰...把小孩子哄的服服帖帖。

这是我们认识的“孩子”吗?

既是,也不是。

他们爱哭,敏感,多变,喜欢借耍情绪胁迫大人。

同时,他们又那么可爱。

能快速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善意地帮助更小的宝贝。

本集的后半段,孩子们到了小学。

我们更熟悉又陌生了。

在这里,有预期的竞争——家长开学首日就给孩子包里塞上“100牌”方便面(拿满分),插根葱(寓意聪慧)...学校的老师也利用“小红星管理制”引起考核与竞争。

孩子好胜,自尊强,却常常和大人关注点不同。

比如作业能得过且过,谁碰了“小红星”就跟谁急。

由此还散发出暗暗的较劲。

哥哥弟弟本来相亲相爱,结果哥哥丢了一颗星,怀疑是弟弟偷的,立刻“翻脸不认弟”。

用“小红星”换奖品的环节,有的孩子呆愣愣看老师动手数星,有的却主动替老师数好,条理清晰地确认数目。

原来孩子上学时,有这么多立体面。

复杂却纯粹。

重新了解他们,好像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童年的世界。

小女孩会指着小男孩,坦率的说“他是我永远最好的朋友”,两人放学分别时还互相喊话“晚上视频哦”。

聊起梦想,也无所顾忌。

“离开小班。”

“做个爸爸。”

“找出未解之谜。”

“想做解放军。”

...

看完听完,E君想,现在的世界会保护他们的梦想吗?

毕竟,我们在经历浩劫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

熟悉的生命在消逝,黑暗上下蔓延,四处哀声不断。

可我们绝非不堪一击。

所有在“第一次”中遭打破的幻想,都会化为洗礼式的蜕变,让人在第二、三、四次的选择里渐趋清醒而坚定。

挺过去,你我都是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