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行十年来首次调高贫困线 贫困人口会大幅增加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行十年来首次调高贫困线 贫困人口会大幅增加吗?

成为穷人的“门槛”低了,穷人却没有减少,这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10月4日宣布,按照更新后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相当于较2005年的标准上调52%。这是世行10年来首次上调国际贫困线标准。

《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称,如果按照此前的价格基准计算,新的贫困线标准将使全球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世界银行研究人员今年年初曾经测算,如果将贫困线标准从原来的1.25美元提高到1.92美元,全球贫困人口将激增1.48亿人,其中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东亚地区。

报道称,东亚地区的贫困人口将从1.57亿增加到2.93亿,增长近一倍;拉美地区贫困人口将增长800万至3,700万;南亚地区贫困人口将增加700万,至4.07亿。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基本不受调整的影响,贫困人口将维持在4.16亿。

相关阅读:世界银行欲将贫困线标准上调50% 东亚穷人要翻倍?

世行给出了2011年、2012年全球和各地区的贫困率,而2011年的数据同时给出了以2011年和2005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的情况。在这一年,如使用旧的标准,全球贫困率为14.5%(10.11亿人),而按照新的标准则降至14.2%(9.87亿人)。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表示,此次上调是为了反映出2005年以来全球出现的价格上涨。世行参照当今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提高名义贫困线,而实际贫困水平则保持不变。

世行是在当日公布的题为《消除绝对贫困、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Ending Extreme Poverty and Sharing Prosperity: Progress and Policies)的报告中公布这一最新数据的。

在新的标准下,2012年至2015年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有望从9.02亿人下降到7.02亿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望从12.8%下降到9.6%,这是该比重首次低于10%。

根据世界银行对贫困线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每天的收入或生活费低于维持基本所需的最低标准,那么他/她将被定义为穷人。而这个最低标准就是所谓的“贫困线”。

以不同购买力平价汇率得出的各地区贫困率。来源:世界银行

1990年,世行选取当时一组最贫穷国家的贫困线,采用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将它们换算成美元,使用平均值将贫困线设定在人日均1美元。1993年,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公布后,贫困线被上修至1.08美元。

2005年,世行进行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国际可比性价格数据收集,并根据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和当时15个最贫穷国家贫困线的平均值,将国际贫困线上调到人日均1.25美元。

去年,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简称ICP)基于2011年收集的价格数据发布了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主流观点认为,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代表了对2005年数据的改进,有必要据此对贫困线进行修正。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小组高级顾问弗朗西斯科·费雷拉(Francisco H. G. Ferreira)等人在世行网站撰文解释称,每一次修改都会遇到新旧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全球和各国的贫困率都要随之修改,而这些修改既要避免移动世行设下目标的“球门柱”,也要避免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章称,制定新的贫困线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使用可用到的最精确、最新的价格数据来对各国的实际生活标准进行比较。二是把对“球门柱”的修改最小化,保持对贫困线的生活标准的定义不变,新的贫困线要尽可能接近2005年时1.25美元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三是在定义“实际情况”时,用来衡量全球贫困的最重要的价格水平,须是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价格。

这就让贫困线的更新有了非常简单的决定规则。费雷拉在文章中称,先前1.25美元的贫困线是根据15个最贫穷国家贫困线平均值确定下来的,那么就选取2005年时的价格,并用这些国家直到2011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计算通货膨胀。之后,按照得到的2011年时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转变为美元,并像之前一样对把它们的贫困线进行平均。

以2011年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出的各地区贫困率。来源:世界银行

至于为何出现了从1.25美元到1.90美元高达52%的升幅,并远远超过2005年到2011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文章称,这是因为美元在这期间的疲软。“如果贫困国家国内的物价更低,那么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本国货币就更坚挺。相对于在美国花美元,在肯尼亚花先令或是在印度花卢比都能买到比我们想象的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为何在以贫困国家实际情况计算的贫困线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却更高了。在贫困国家,2011年时的1.90美元买到的东西,和2005年时1.25美元能买到的东西几乎是一样的。以美元计算的数值提高了,不过是反映出美元的疲软。”

按照世行对各地区的预测,2015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贫困人口占比将从2012年的7.2%降至4.1%,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将从6.2%降至5.6%,南亚地区将从18.8%降至13.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从42.6%降至35.2%。

世行统计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贫困人口约占全球贫困人口的95%。而从占比看,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到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东亚占12%;而在1990年,东亚占到一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15%。世行报告称,贫困在各个地区都在减少,但在战乱和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地区,贫困问题却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世行行长金墉在一份声明中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各国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他警告说,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贫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想实现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仍须作出很大努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行十年来首次调高贫困线 贫困人口会大幅增加吗?

成为穷人的“门槛”低了,穷人却没有减少,这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10月4日宣布,按照更新后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相当于较2005年的标准上调52%。这是世行10年来首次上调国际贫困线标准。

《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称,如果按照此前的价格基准计算,新的贫困线标准将使全球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世界银行研究人员今年年初曾经测算,如果将贫困线标准从原来的1.25美元提高到1.92美元,全球贫困人口将激增1.48亿人,其中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东亚地区。

报道称,东亚地区的贫困人口将从1.57亿增加到2.93亿,增长近一倍;拉美地区贫困人口将增长800万至3,700万;南亚地区贫困人口将增加700万,至4.07亿。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基本不受调整的影响,贫困人口将维持在4.16亿。

相关阅读:世界银行欲将贫困线标准上调50% 东亚穷人要翻倍?

世行给出了2011年、2012年全球和各地区的贫困率,而2011年的数据同时给出了以2011年和2005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的情况。在这一年,如使用旧的标准,全球贫困率为14.5%(10.11亿人),而按照新的标准则降至14.2%(9.87亿人)。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表示,此次上调是为了反映出2005年以来全球出现的价格上涨。世行参照当今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平均通胀水平,提高名义贫困线,而实际贫困水平则保持不变。

世行是在当日公布的题为《消除绝对贫困、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Ending Extreme Poverty and Sharing Prosperity: Progress and Policies)的报告中公布这一最新数据的。

在新的标准下,2012年至2015年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有望从9.02亿人下降到7.02亿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望从12.8%下降到9.6%,这是该比重首次低于10%。

根据世界银行对贫困线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每天的收入或生活费低于维持基本所需的最低标准,那么他/她将被定义为穷人。而这个最低标准就是所谓的“贫困线”。

以不同购买力平价汇率得出的各地区贫困率。来源:世界银行

1990年,世行选取当时一组最贫穷国家的贫困线,采用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将它们换算成美元,使用平均值将贫困线设定在人日均1美元。1993年,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公布后,贫困线被上修至1.08美元。

2005年,世行进行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国际可比性价格数据收集,并根据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和当时15个最贫穷国家贫困线的平均值,将国际贫困线上调到人日均1.25美元。

去年,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简称ICP)基于2011年收集的价格数据发布了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主流观点认为,新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代表了对2005年数据的改进,有必要据此对贫困线进行修正。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小组高级顾问弗朗西斯科·费雷拉(Francisco H. G. Ferreira)等人在世行网站撰文解释称,每一次修改都会遇到新旧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全球和各国的贫困率都要随之修改,而这些修改既要避免移动世行设下目标的“球门柱”,也要避免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章称,制定新的贫困线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使用可用到的最精确、最新的价格数据来对各国的实际生活标准进行比较。二是把对“球门柱”的修改最小化,保持对贫困线的生活标准的定义不变,新的贫困线要尽可能接近2005年时1.25美元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三是在定义“实际情况”时,用来衡量全球贫困的最重要的价格水平,须是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价格。

这就让贫困线的更新有了非常简单的决定规则。费雷拉在文章中称,先前1.25美元的贫困线是根据15个最贫穷国家贫困线平均值确定下来的,那么就选取2005年时的价格,并用这些国家直到2011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计算通货膨胀。之后,按照得到的2011年时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转变为美元,并像之前一样对把它们的贫困线进行平均。

以2011年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出的各地区贫困率。来源:世界银行

至于为何出现了从1.25美元到1.90美元高达52%的升幅,并远远超过2005年到2011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文章称,这是因为美元在这期间的疲软。“如果贫困国家国内的物价更低,那么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本国货币就更坚挺。相对于在美国花美元,在肯尼亚花先令或是在印度花卢比都能买到比我们想象的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为何在以贫困国家实际情况计算的贫困线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却更高了。在贫困国家,2011年时的1.90美元买到的东西,和2005年时1.25美元能买到的东西几乎是一样的。以美元计算的数值提高了,不过是反映出美元的疲软。”

按照世行对各地区的预测,2015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贫困人口占比将从2012年的7.2%降至4.1%,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将从6.2%降至5.6%,南亚地区将从18.8%降至13.5%,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从42.6%降至35.2%。

世行统计显示,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的贫困人口约占全球贫困人口的95%。而从占比看,东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到贫困人口中的一半,东亚占12%;而在1990年,东亚占到一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15%。世行报告称,贫困在各个地区都在减少,但在战乱和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地区,贫困问题却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世行行长金墉在一份声明中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各国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他警告说,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贫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想实现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仍须作出很大努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