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炼丹炉”里的修练,疫情下企业的4大应对策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炼丹炉”里的修练,疫情下企业的4大应对策略

疫情带来的危机正是给中国企业补上一课的好时机,把坏事变成好事,把短期利空变成长期利好,经受住修炼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更有优势。

口述|李亚
编辑|张子博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可能比当年非典的重要程度还要高。它的影响包括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从短期来看,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负面的,包括企业现金流告急,营收利润断崖下跌。同时运营成本高企,员工不上班,工资要照发;店铺不开张,租金要照交。

但是从长期来说,它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一方面,宏观上,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与我国经济规模总量的提高,不成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快,机遇多,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有些浮躁,急于去抓“果子”,先吃了再说,这就就很危险。

所以,这次疫情实际上是中国企业水平提升过程中的一块磨刀石。它就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检验企业是不是“齐天大圣”。如果不是,部分企业因此而被淘汰了;如果是,企业经过在“炼丹炉”里的修练,进行反思和梳理,总结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出来就“火眼金睛”了,变成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引领性的企业。

疫情带来的危机正是给中国企业补上一课的好时机,把坏事变成好事,把短期利空变成长期利好,经受住修炼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更有优势。

企业成长必备:提高风险综合控制能力

于企业而言,不只是疫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风险。所以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比如腾讯公司,在微信刚获取成功的时候,企业的中高层们就开始每年认真地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未来什么产品会取代微信?这就是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事实上,“高风险高收益”只对小企业成立。如果大中型企业仍追求10倍速的成长,就必然会选择10倍速发展的领域,而这样的领域很可能极具风险。如果风险控制能力不够,突然之间就可能崩盘。

反观这次疫情,有些企业遭遇的危机,也是对风险的综合控制能力不足的体现。

风险控制能力包括什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是用确定性。第二是领导力。危机情况下,最高领导的能力如果很强,也是应对危机、抵抗风险的重要手段。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中国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麦当劳的“基本功”

举个例子,麦当劳是一家基本功做得非常扎实的企业。它的所有管理都有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机制,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应什么动作、分哪几个步骤执行,早已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当风险发生时,它可以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保证食品安全放心供应。

但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而是喜欢找一个聪明人、能人,要依靠领导力,这当然可以。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领导力都足够强大。再退一步讲,一旦强有力的管理者离开,就会导致经营业绩下滑。因此,做好基本功、“扎稳马步”,就要更多地关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而不单单依赖人的运作。

此外,企业管理基本功还包括“以人为本”。这里包括客户、员工和股东。以阿里巴巴发布“新六脉神剑”为例,其中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也就是说,如果员工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要首先保护员工的利益。而在这次疫情期间,针对员工产生的心理焦虑和压力,企业要给予关怀,因为此时正是凝聚人心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好机会。

危机应对策略1:充分利用利益相关方的时间

这次疫情,给企业生态带来了的最大变化,是企业面对的所有人,突然之间变得时间充裕了。因此,最核心的是就要充分利用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时间,包括专家顾问、客户、潜在客户、员工、股东、领导。至少争取让他们的时间不被竞争对手占用,这是最好的应对危机的策略。

第一,针对企业平时很难约请到顶级的专家和顾问,现在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恰好可以约请专家展开线上的公司重要战略研讨会。其次,客户时间有空余了,这个阶段是企业强化客户关系、进行一对一沟通的最佳时间。对全部客户,至少是对其中20%最重要的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不满,进行有效规划和弥补。第三是员工,企业要利用这段时间对员工进行提升性培训,如果员工素质和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到疫情之后,将会成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危机应对策略2:餐饮企业的线上品牌

餐饮企业,包括麦当劳在内,疫情期间的经营业绩都不会高。对他们来说,现在不是做饭送外卖的时候,恰恰是要建立品牌的时候,而路径就是通过线上模式。

例如,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能否在线上教网友把饭做得又好吃、又健康,尤其是怎么做西贝的餐品。甚至开设“一对多”的微课,如果网友在烹饪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联系客服人员为他们提供线上指导。当这些网友中的潜在客户对品牌留下了良好印象,等疫情过去,可能会成为新的客户群体。

疫情下的餐饮企业要全面转向线上,支持企业运营,成本不高但可能影响较大,实现线上和线下“双剑合璧”。

危机应对策略3:数据分析和社群模式

除了建立品牌,线上模式还是触达目标群体的最好方式。

第一,大数据分析。企业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在线上建立系统完善的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的画像制定营销策略,明确何时何事通过何种方式能与用户进行最好的接触,并在线上获取客户的信任,实现客户线上下单,也为企业今后的线上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线上社群。有一家体育用品企业的做法值得参考。由于它的客户群体基本都喜欢运动,于是企业为客户组建了一个线上社群,并发布一则招募公告:谁擅长游泳,并愿意免费授课?有“积极分子”报了名,于是,这个社群里居住在他家周围的人便成了他的免费学员。

于这位教练而言,他做了公益实践;于群成员而言,他们因免费学习而获益;于这家企业而言,除了安排一位员工负责社群组织维护外,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让这个体育用品社群变得非常有价值,并取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种社群模式,挖掘客户中的“积极分子”就是在整合社会资源,然后为他们赋能,形成线上互助联盟,增进企业的业务能力。

危机应对策略4:社会资源整合

(案例):“疫情期间,盒马鲜生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和用工短缺现象,推出了新合作模式和方案:2月3日,宣布接收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的待业员工入驻盒马门店,签署临时劳务合同,疫情过后,归还员工给相关餐饮企业。”

《指数型组织》一书中提到:企业如果想实现快速成长,要具备很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显然,在这方面,盒马鲜生就做了成功的尝试。盒马鲜生面对市场需求突然增大时,保证了非全职的员工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当疫情过去,市场需求量降低时,又能保证非全职的员工快速减少。这就是社会资源整合的能力。

不只是面对疫情,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企业的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或者突然减少,此时就要看企业的员工体系、社会资源能不能迅速整合匹配上,这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企业全部是固定员工,就缺少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灵活性。而创业公司的市场需求变化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它因需求降低而大批量裁员时,就需要支付大批量补偿金,成本压力较高。

因此,企业应该在固定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和优化组合。例如,如果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实习生资源,一方面负担的工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其中业绩好的实习生可以成为固定员工。这种固定员工和实习生的组合,会给企业增添更大竞争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商学院金牌教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盒马鲜生

3.4k
  • 科技早报|盒马否认被侯毅张勇出价竞购;苹果正自研设备端大型语言模型
  • 盒马否认侯毅张勇出价20亿美元联手买下盒马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炼丹炉”里的修练,疫情下企业的4大应对策略

疫情带来的危机正是给中国企业补上一课的好时机,把坏事变成好事,把短期利空变成长期利好,经受住修炼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更有优势。

口述|李亚
编辑|张子博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可能比当年非典的重要程度还要高。它的影响包括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从短期来看,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负面的,包括企业现金流告急,营收利润断崖下跌。同时运营成本高企,员工不上班,工资要照发;店铺不开张,租金要照交。

但是从长期来说,它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一方面,宏观上,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与我国经济规模总量的提高,不成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快,机遇多,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有些浮躁,急于去抓“果子”,先吃了再说,这就就很危险。

所以,这次疫情实际上是中国企业水平提升过程中的一块磨刀石。它就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检验企业是不是“齐天大圣”。如果不是,部分企业因此而被淘汰了;如果是,企业经过在“炼丹炉”里的修练,进行反思和梳理,总结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出来就“火眼金睛”了,变成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引领性的企业。

疫情带来的危机正是给中国企业补上一课的好时机,把坏事变成好事,把短期利空变成长期利好,经受住修炼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会更有优势。

企业成长必备:提高风险综合控制能力

于企业而言,不只是疫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风险。所以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比如腾讯公司,在微信刚获取成功的时候,企业的中高层们就开始每年认真地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未来什么产品会取代微信?这就是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事实上,“高风险高收益”只对小企业成立。如果大中型企业仍追求10倍速的成长,就必然会选择10倍速发展的领域,而这样的领域很可能极具风险。如果风险控制能力不够,突然之间就可能崩盘。

反观这次疫情,有些企业遭遇的危机,也是对风险的综合控制能力不足的体现。

风险控制能力包括什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方法是用确定性。第二是领导力。危机情况下,最高领导的能力如果很强,也是应对危机、抵抗风险的重要手段。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中国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麦当劳的“基本功”

举个例子,麦当劳是一家基本功做得非常扎实的企业。它的所有管理都有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机制,在什么情况下要对应什么动作、分哪几个步骤执行,早已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当风险发生时,它可以有条不紊地启动应急预案,保证食品安全放心供应。

但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基本功上下功夫,而是喜欢找一个聪明人、能人,要依靠领导力,这当然可以。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领导力都足够强大。再退一步讲,一旦强有力的管理者离开,就会导致经营业绩下滑。因此,做好基本功、“扎稳马步”,就要更多地关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而不单单依赖人的运作。

此外,企业管理基本功还包括“以人为本”。这里包括客户、员工和股东。以阿里巴巴发布“新六脉神剑”为例,其中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也就是说,如果员工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要首先保护员工的利益。而在这次疫情期间,针对员工产生的心理焦虑和压力,企业要给予关怀,因为此时正是凝聚人心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好机会。

危机应对策略1:充分利用利益相关方的时间

这次疫情,给企业生态带来了的最大变化,是企业面对的所有人,突然之间变得时间充裕了。因此,最核心的是就要充分利用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时间,包括专家顾问、客户、潜在客户、员工、股东、领导。至少争取让他们的时间不被竞争对手占用,这是最好的应对危机的策略。

第一,针对企业平时很难约请到顶级的专家和顾问,现在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恰好可以约请专家展开线上的公司重要战略研讨会。其次,客户时间有空余了,这个阶段是企业强化客户关系、进行一对一沟通的最佳时间。对全部客户,至少是对其中20%最重要的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不满,进行有效规划和弥补。第三是员工,企业要利用这段时间对员工进行提升性培训,如果员工素质和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到疫情之后,将会成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危机应对策略2:餐饮企业的线上品牌

餐饮企业,包括麦当劳在内,疫情期间的经营业绩都不会高。对他们来说,现在不是做饭送外卖的时候,恰恰是要建立品牌的时候,而路径就是通过线上模式。

例如,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能否在线上教网友把饭做得又好吃、又健康,尤其是怎么做西贝的餐品。甚至开设“一对多”的微课,如果网友在烹饪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联系客服人员为他们提供线上指导。当这些网友中的潜在客户对品牌留下了良好印象,等疫情过去,可能会成为新的客户群体。

疫情下的餐饮企业要全面转向线上,支持企业运营,成本不高但可能影响较大,实现线上和线下“双剑合璧”。

危机应对策略3:数据分析和社群模式

除了建立品牌,线上模式还是触达目标群体的最好方式。

第一,大数据分析。企业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在线上建立系统完善的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的画像制定营销策略,明确何时何事通过何种方式能与用户进行最好的接触,并在线上获取客户的信任,实现客户线上下单,也为企业今后的线上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线上社群。有一家体育用品企业的做法值得参考。由于它的客户群体基本都喜欢运动,于是企业为客户组建了一个线上社群,并发布一则招募公告:谁擅长游泳,并愿意免费授课?有“积极分子”报了名,于是,这个社群里居住在他家周围的人便成了他的免费学员。

于这位教练而言,他做了公益实践;于群成员而言,他们因免费学习而获益;于这家企业而言,除了安排一位员工负责社群组织维护外,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就让这个体育用品社群变得非常有价值,并取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种社群模式,挖掘客户中的“积极分子”就是在整合社会资源,然后为他们赋能,形成线上互助联盟,增进企业的业务能力。

危机应对策略4:社会资源整合

(案例):“疫情期间,盒马鲜生面对激增的市场需求和用工短缺现象,推出了新合作模式和方案:2月3日,宣布接收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的待业员工入驻盒马门店,签署临时劳务合同,疫情过后,归还员工给相关餐饮企业。”

《指数型组织》一书中提到:企业如果想实现快速成长,要具备很强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显然,在这方面,盒马鲜生就做了成功的尝试。盒马鲜生面对市场需求突然增大时,保证了非全职的员工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当疫情过去,市场需求量降低时,又能保证非全职的员工快速减少。这就是社会资源整合的能力。

不只是面对疫情,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企业的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或者突然减少,此时就要看企业的员工体系、社会资源能不能迅速整合匹配上,这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企业全部是固定员工,就缺少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灵活性。而创业公司的市场需求变化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它因需求降低而大批量裁员时,就需要支付大批量补偿金,成本压力较高。

因此,企业应该在固定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和优化组合。例如,如果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实习生资源,一方面负担的工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其中业绩好的实习生可以成为固定员工。这种固定员工和实习生的组合,会给企业增添更大竞争力。

作者系南开大学商学院金牌教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