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汽车主编买车也被宰?亲自填坑的经验教训都在这里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汽车主编买车也被宰?亲自填坑的经验教训都在这里了!

二次换车/购车的高潮来了!不管是“实用+玩耍”的黄金搭档,还是“升级换代”拔高逼格境界,超值很!重!要!深扒5位汽车主编鲜血淋漓的教训,以此告诫自己:前

二次换车/购车的高潮来了!不管是“实用+玩耍”的黄金搭档,还是“升级换代”拔高逼格境界,超值很!重!要!深扒5位汽车主编鲜血淋漓的教训,以此告诫自己:前人陷过的坑,一定要绕开!

 

————王洪浩——易车网主编————

第一辆车

一汽丰田的威姿,1.3L自动挡,裸车价7万6,开了6万公里时候卖掉。买它的理由是因为长得比较好看。(有很好看吗?)

第一次入坑

天线是外置设的,伸出来特别长的一根杆,在立体式停车场里就被折断了!这样的天线真不适合在大城市里面使用。(哭哭)

第二辆车

奔驰C180,25.5万的时候入手,拿卖掉威姿的钱抵得首付,然后再金融贷个款。(资金活用很重要)反正北京也要限购了,干脆选个行政级的车,一步到位。

C180和3系之间的小纠结

必须有过挣扎啊!但3系和C级之间选,觉得3系人机工程做得不够好,C看起来也更稳重。

学精明后,第二次被坑在哪里?

奔驰C级最大的优点是舒适。但入手的那款当时没有倒车雷达,一不小心就把车尾给蹭了。(主编都要倒车雷达,选配时必须考虑这项!!!)但当时奔驰的售后不行,4S店的伙计也会经常忽悠你。再后来就是卖了奔驰C,换了凯迪拉克XTS。

主编良心说

多考虑二手车保值以及售后的问题。丰田的小问题其实比较少,价格也亲民,二手车卖得出价格。反而是德系车真没那么理想。

 

————周展——优酷土豆汽车频道主编————

第一辆车

雪佛兰的乐风运动版,手动挡,2007年买的,8万左右。当时这款乐风运动版还号称是限量版,有原厂的小包围和尾翼,甚至还有加大的排气管,看着特别能唬人。

当时骚包地想玩改装,而这款车的改装件也比较多,还都是标准件,我记得还因为这个车的改装,上过你们《名车志》呢!

想玩改装,轮胎拖后腿

这车其实挺皮实,车况也不错,现在家里人还开着。但改装性能路线真没走成,轮胎里不带任何运动基因啊,再怎么改也是样子货。(外貌协会害人不浅)

第二辆车

第二辆车是乐风之外购置的,丰田混动凯美瑞。入手是刚好有个内部的购车优惠,说实话一开始是打算买回来再倒手卖掉赚差价的,但我从4S店把车从嘉定开回家这50公里路,就决定把车留下自己用了。

混动车太安静了,完全可以秒掉现在什么别克的静音。而且50公里路,油表没动过,这点让我当时觉得太震惊。更关键的是后来意识到,自己能够接受丰田这种四平八稳的无个性设计了,而且越来越喜欢。(分分钟暴露自己奔四的年纪)

“乞丐”配置之外,只能自己补

一辆混动车开了5年从来没修过,大小毛病都没有,神奇吧。但内部配置扩展太少,日本人太经济,平时用不到的就干脆都省了,什么USB口、蓝牙一概没有,只能自己扩,另外一键式车窗只有驾驶员侧有也挺过分的。

主编良心说

如果是第二辆车,就别管什么面子、个性啦,挑一辆实用靠谱的最好。第二辆车也许陪你的时间会很长,有可能会陪着你进入中年,所以最好能把眼光放远一点,挑一辆能陪你进40岁的车吧,不然一把年纪还开小跑会让人笑话的。

 

————邬思蓓——《新闻晨报》汽车周刊主编————

第一辆车,把妹必备

2004年买的一辆1.8的GOLF MK4手动,当时觉得一直用摩托车接女朋友下班不是很妥当,所以考虑应该给她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对高尔夫的质量、动力、操控、行驶品质都非常满意。除了换过几个灯泡以外,没有坏过任何东西。

1.8+手动变速箱的组合烧胎很轻松,也可以开出一点小钢炮的感觉。跑高速路感很扎实,200码车身也不会发飘,特别是在我换了全套避震器以后,操控更是可以用犀利来形容。(200码,没被吊销驾照?)

第二辆车

GOLF MK4开了两年多吧,大概六万公里,换了辆3.0四驱的奥迪A4,那时候想买一台家用和运动兼顾的车,也想尝试一下豪华品牌,应该是40多万吧。(两年就女朋友变老婆了?!高效)

油耗也是心中一根刺

这车开了大概三年之后就卖掉了,喜欢V6的动力和平顺性,外加高配置还有奥迪的四驱系统,操控肯定是杠杠的。但油耗真心吃不消,特别是在我进行了大量的改装以后。

主编良心说

我从GOLF换到A4,然后又换回A3,最主要的原因是明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更应该从经济实用性去考虑。很多车要用过了才知道适合不适合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也是需要有一个磨合和成熟的过程,在购车或者换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

 

————赵奕———自媒体“Autolab”创始人———

第一辆车

2006年底花10万元买的POLO,当时买它的主要原因就是代步车。1.4L的排量,手动,所以动力非常牛,开起来很爽。

不能对乞丐版要求太多

入门版车型,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手动调节的(还好车窗不用),开了7万公里后,决定换车了。

第二辆车

把Polo卖掉然后,升级到了沃尔沃的V60。很特别的旅行车,35万元的价格入手的。北欧的设计确实在各个方面,能迅速找到最舒适的状态,比如座椅。(沃尔沃一直说自己操作人性化,看来不是忽悠)

主编也绕不开的“油耗”

没有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地方,如果硬要说有,油耗是一项。

主编良心说

购车,最关键的是需要搞清楚是两个因素:用途、预算,这两个搞清楚了,车型基本就定了。当然,很多网友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品牌,品牌彰显了个性、品味,也是很重要的维度。

 

————缪俊——《名车志》编辑部总监兼副出版人————

第一辆车

 

2004年买的最早的POLO,1.4L,5挡手排。当年预算真没这么多,主要还是经济实惠为主,一年一万公里的使用频次,8万公里后也就是到12年换了X1。(主编也是从屌丝进化过来的,所以同志们要看到希望!)

第二辆车:居然因为情结

换X1是有情结的:2003年的时候第一次有机会上赛道开车,特别兴奋,天马山的“体验完美”开的就是宝马全系,那个时候的X1要40万。(端正姿势,就等你降价了)

眼睛看X1,心里还想过GLK和C级旅行

X1说白了,就是底盘略微升高的3系,外加到2012年的时候宝马也降价了,所以买了。变速箱和动力都OK,当时希望通过性更好一些。家里人身材都不魁梧,对空间要求所以不高。

GLK当时的价格也到35万;C200旅行从49万降到35万,其实都考虑过。但最终还是因为那时的奔驰保养太贵,放弃!(终于知道前几年奔驰销量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了)并且当时的GLK只有6缸机,费油。

第二次买车,还是很多地方被“宰”

X1还是油耗高!工信部给到的油耗是8.4L,实际居然要到12.5L!(这上下误差是不是太大了点?!)总体算满意,不管是8挡变速箱还是直喷引擎,但一直怀疑,到底有没有刹车能量回收这一功能。这些都是买车时候的教训!

家里人会说X1坐在后排的,会觉得比较颠,外加宝马的隔音效果车厢其实并不是最好。如果再换车,会买一些舒适性的车,对操控性的要求适当就降低了。当然,也要考虑下二手车的价格。

主编良心说

买车前,多看看论坛里面车主的真实声音。当然,你得擦亮眼睛,分别清楚哪些是水军,哪些是真车主。

 

文:宋文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汽车主编买车也被宰?亲自填坑的经验教训都在这里了!

二次换车/购车的高潮来了!不管是“实用+玩耍”的黄金搭档,还是“升级换代”拔高逼格境界,超值很!重!要!深扒5位汽车主编鲜血淋漓的教训,以此告诫自己:前

二次换车/购车的高潮来了!不管是“实用+玩耍”的黄金搭档,还是“升级换代”拔高逼格境界,超值很!重!要!深扒5位汽车主编鲜血淋漓的教训,以此告诫自己:前人陷过的坑,一定要绕开!

 

————王洪浩——易车网主编————

第一辆车

一汽丰田的威姿,1.3L自动挡,裸车价7万6,开了6万公里时候卖掉。买它的理由是因为长得比较好看。(有很好看吗?)

第一次入坑

天线是外置设的,伸出来特别长的一根杆,在立体式停车场里就被折断了!这样的天线真不适合在大城市里面使用。(哭哭)

第二辆车

奔驰C180,25.5万的时候入手,拿卖掉威姿的钱抵得首付,然后再金融贷个款。(资金活用很重要)反正北京也要限购了,干脆选个行政级的车,一步到位。

C180和3系之间的小纠结

必须有过挣扎啊!但3系和C级之间选,觉得3系人机工程做得不够好,C看起来也更稳重。

学精明后,第二次被坑在哪里?

奔驰C级最大的优点是舒适。但入手的那款当时没有倒车雷达,一不小心就把车尾给蹭了。(主编都要倒车雷达,选配时必须考虑这项!!!)但当时奔驰的售后不行,4S店的伙计也会经常忽悠你。再后来就是卖了奔驰C,换了凯迪拉克XTS。

主编良心说

多考虑二手车保值以及售后的问题。丰田的小问题其实比较少,价格也亲民,二手车卖得出价格。反而是德系车真没那么理想。

 

————周展——优酷土豆汽车频道主编————

第一辆车

雪佛兰的乐风运动版,手动挡,2007年买的,8万左右。当时这款乐风运动版还号称是限量版,有原厂的小包围和尾翼,甚至还有加大的排气管,看着特别能唬人。

当时骚包地想玩改装,而这款车的改装件也比较多,还都是标准件,我记得还因为这个车的改装,上过你们《名车志》呢!

想玩改装,轮胎拖后腿

这车其实挺皮实,车况也不错,现在家里人还开着。但改装性能路线真没走成,轮胎里不带任何运动基因啊,再怎么改也是样子货。(外貌协会害人不浅)

第二辆车

第二辆车是乐风之外购置的,丰田混动凯美瑞。入手是刚好有个内部的购车优惠,说实话一开始是打算买回来再倒手卖掉赚差价的,但我从4S店把车从嘉定开回家这50公里路,就决定把车留下自己用了。

混动车太安静了,完全可以秒掉现在什么别克的静音。而且50公里路,油表没动过,这点让我当时觉得太震惊。更关键的是后来意识到,自己能够接受丰田这种四平八稳的无个性设计了,而且越来越喜欢。(分分钟暴露自己奔四的年纪)

“乞丐”配置之外,只能自己补

一辆混动车开了5年从来没修过,大小毛病都没有,神奇吧。但内部配置扩展太少,日本人太经济,平时用不到的就干脆都省了,什么USB口、蓝牙一概没有,只能自己扩,另外一键式车窗只有驾驶员侧有也挺过分的。

主编良心说

如果是第二辆车,就别管什么面子、个性啦,挑一辆实用靠谱的最好。第二辆车也许陪你的时间会很长,有可能会陪着你进入中年,所以最好能把眼光放远一点,挑一辆能陪你进40岁的车吧,不然一把年纪还开小跑会让人笑话的。

 

————邬思蓓——《新闻晨报》汽车周刊主编————

第一辆车,把妹必备

2004年买的一辆1.8的GOLF MK4手动,当时觉得一直用摩托车接女朋友下班不是很妥当,所以考虑应该给她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对高尔夫的质量、动力、操控、行驶品质都非常满意。除了换过几个灯泡以外,没有坏过任何东西。

1.8+手动变速箱的组合烧胎很轻松,也可以开出一点小钢炮的感觉。跑高速路感很扎实,200码车身也不会发飘,特别是在我换了全套避震器以后,操控更是可以用犀利来形容。(200码,没被吊销驾照?)

第二辆车

GOLF MK4开了两年多吧,大概六万公里,换了辆3.0四驱的奥迪A4,那时候想买一台家用和运动兼顾的车,也想尝试一下豪华品牌,应该是40多万吧。(两年就女朋友变老婆了?!高效)

油耗也是心中一根刺

这车开了大概三年之后就卖掉了,喜欢V6的动力和平顺性,外加高配置还有奥迪的四驱系统,操控肯定是杠杠的。但油耗真心吃不消,特别是在我进行了大量的改装以后。

主编良心说

我从GOLF换到A4,然后又换回A3,最主要的原因是明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更应该从经济实用性去考虑。很多车要用过了才知道适合不适合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也是需要有一个磨合和成熟的过程,在购车或者换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

 

————赵奕———自媒体“Autolab”创始人———

第一辆车

2006年底花10万元买的POLO,当时买它的主要原因就是代步车。1.4L的排量,手动,所以动力非常牛,开起来很爽。

不能对乞丐版要求太多

入门版车型,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手动调节的(还好车窗不用),开了7万公里后,决定换车了。

第二辆车

把Polo卖掉然后,升级到了沃尔沃的V60。很特别的旅行车,35万元的价格入手的。北欧的设计确实在各个方面,能迅速找到最舒适的状态,比如座椅。(沃尔沃一直说自己操作人性化,看来不是忽悠)

主编也绕不开的“油耗”

没有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地方,如果硬要说有,油耗是一项。

主编良心说

购车,最关键的是需要搞清楚是两个因素:用途、预算,这两个搞清楚了,车型基本就定了。当然,很多网友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品牌,品牌彰显了个性、品味,也是很重要的维度。

 

————缪俊——《名车志》编辑部总监兼副出版人————

第一辆车

 

2004年买的最早的POLO,1.4L,5挡手排。当年预算真没这么多,主要还是经济实惠为主,一年一万公里的使用频次,8万公里后也就是到12年换了X1。(主编也是从屌丝进化过来的,所以同志们要看到希望!)

第二辆车:居然因为情结

换X1是有情结的:2003年的时候第一次有机会上赛道开车,特别兴奋,天马山的“体验完美”开的就是宝马全系,那个时候的X1要40万。(端正姿势,就等你降价了)

眼睛看X1,心里还想过GLK和C级旅行

X1说白了,就是底盘略微升高的3系,外加到2012年的时候宝马也降价了,所以买了。变速箱和动力都OK,当时希望通过性更好一些。家里人身材都不魁梧,对空间要求所以不高。

GLK当时的价格也到35万;C200旅行从49万降到35万,其实都考虑过。但最终还是因为那时的奔驰保养太贵,放弃!(终于知道前几年奔驰销量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了)并且当时的GLK只有6缸机,费油。

第二次买车,还是很多地方被“宰”

X1还是油耗高!工信部给到的油耗是8.4L,实际居然要到12.5L!(这上下误差是不是太大了点?!)总体算满意,不管是8挡变速箱还是直喷引擎,但一直怀疑,到底有没有刹车能量回收这一功能。这些都是买车时候的教训!

家里人会说X1坐在后排的,会觉得比较颠,外加宝马的隔音效果车厢其实并不是最好。如果再换车,会买一些舒适性的车,对操控性的要求适当就降低了。当然,也要考虑下二手车的价格。

主编良心说

买车前,多看看论坛里面车主的真实声音。当然,你得擦亮眼睛,分别清楚哪些是水军,哪些是真车主。

 

文:宋文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