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史上最严”新《食品安全法》之下,网络食品会更安全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史上最严”新《食品安全法》之下,网络食品会更安全吗?

网购食品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而10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使得“真空”监管的网售食品安全一跃提升成为“史上最严”。

撰文:舒典

编辑:杨贵

新《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销售首次有了明文规定

“只要不强制要求(开食品网店)必须拥有实体店就行”

“什么法?要办什么证?你帮我说说。”浙江台州的王丹丹在朋友圈售卖自制糕点已经快两年,从未听说过新《食品安全法》和网络食品安全新规定,更别提去办理营业执照或食品经营许可证了。

而10月1日起,网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已正式施行,对于网售食品首次有了明文规定,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一定情况下,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也将为食品安全问题担责。

今年8月,《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更是细化到了微商微店,若落地实施,“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

不了解法律的王丹丹刚刚得知这一消息,无奈地停止了接单,本来还计划买一台双层烤箱扩大销售的她打算先百度一下办证手续,“麻烦一点也没办法,只能先办这些证了。”

据尚普咨询提供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我国食品电商总交易金额增速迅猛,2013年达324亿元,比2012年219亿元同比增长47.9%,网购食品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495万人,而“常温和生鲜食品” 已经成为我国网购频率最大的商品。

“(新《食品安全法》施行以前)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食品网店准入门槛低、正规手续缺乏……网络销售的食品还存在欺诈、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虚假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等问题,” 尚普咨询分析师吴艳环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网购食品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网络食品安全问题需多部门联合监管、多管齐下。

10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使得“真空”监管的网售食品安全一跃提升成为“史上最严”,不仅是如王丹丹这样的网络食品经营者需要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新《食品安全法》相关条例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有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相关信息、“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的责任;未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相关信息,“由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供赔偿”;造成严重后果还会“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而监管部门也由以前“九龙治水”式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明确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监管。

法律规范网售食品被视为积极的市场趋势,但消费者、网络食品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甚至监管部门都对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缺乏经验。“家里要装修了,也不接订单了,打算迟些再看这些手续,”王丹丹白天在当地的私立医院上班,这几日下班回家的头等大事已经不再是制作月饼、布丁等糕点了。她急急忙忙查了不少网页,还和同行打听他们的办证经验,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看得她眼花缭乱。王丹丹平日需要上班,房子正待装修,办证也暂无头绪。

在缺乏经验的网络食品经营者手忙脚乱地去办食品经营许可证件之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也探索着如何制定新规则。据悉,早在4月新《食品安全法》公布之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网购平台就开始多方宣导敦促商家积极办理证照。6月份,淘宝企业店铺上线,所有企业店铺经营者需按要求上传企业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材料。截至9月底还未完成相关审核的食品商家,将受到商品发布限制、无法参加各类大促及日常营销活动等等一系列经营管控。其他平台也制定了平台规则与配套措施,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食品安全保险业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会有专人负责跟进处理,核实后可获得保险赔付。

即便各平台正针对新法调整和完善作为平台方的新规则,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业务人员容乐还是表示执行压力非常大。她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淘宝网上卖家超过百万,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证照办理上,各地办证实际情况复杂多样,卖家也遇到不同的困难,“作为第三方平台,一方面我们要遵守国家规定,但也要从商家角度尽可能的帮助商家与政府沟通,创造办证的便利条件。这些都给平台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

各地食药监局作为监管者同样面临着压力,甚至是迷惑。自4月《食品安全法》出台以来,全国多省、 市、地区的食药监局举办了《食品安全法》培训与宣传活动。然而9月,荆门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荆门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网络食品安全的管理都是事后监督,发生纠纷后找到相关部门去投诉,然后再由部门来解决,这样的监督模式非常被动。上海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尤其困惑于微商、微店的监管难度,“微店对应的消费者有相对的局限性,在上面买卖食品更像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而不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另一方面在朋友圈售卖比较私密,监管很难取证。”浙江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国家仍在制定除《食品安全法》以外的一些法律法规(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而目前具体如何维权,能给消费者的建议就是,“按照新版食品安全法来维权。”

朋友圈的隐秘性让监管难以取证

“说实话,还是很担心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已经呼吁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很多年,她表示,新《食品安全法》给了消费者一定保障,但网络食品安全最终还是依靠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前询问好其相关手续、证件等,抵制和举报无资质的卖家,网络食品安全就容易控制住;倘若消费者仍愿意为无证经营的网店买单,监管就落空了。她叹了口气说,“暂时想一步监管到位还是有困难,因为消费者、网店等各方配合难以一下子尽如人意,但不管就太危险了!”

作为微商,王丹丹目前能做的配合就是——把能办的证件都给办了。实际上,在法律越来越严格、所需证件可能越来越多的预期下,王丹丹已经做好打算,“只要不强制要求(开食品网店)必须拥有实体店就行”。但她同时表示,很多人都是图个方便才兼职做微商,考虑到办证手续和投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不排除有的同行会退出或者无证经营的可能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史上最严”新《食品安全法》之下,网络食品会更安全吗?

网购食品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而10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使得“真空”监管的网售食品安全一跃提升成为“史上最严”。

撰文:舒典

编辑:杨贵

新《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销售首次有了明文规定

“只要不强制要求(开食品网店)必须拥有实体店就行”

“什么法?要办什么证?你帮我说说。”浙江台州的王丹丹在朋友圈售卖自制糕点已经快两年,从未听说过新《食品安全法》和网络食品安全新规定,更别提去办理营业执照或食品经营许可证了。

而10月1日起,网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已正式施行,对于网售食品首次有了明文规定,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一定情况下,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也将为食品安全问题担责。

今年8月,《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更是细化到了微商微店,若落地实施,“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

不了解法律的王丹丹刚刚得知这一消息,无奈地停止了接单,本来还计划买一台双层烤箱扩大销售的她打算先百度一下办证手续,“麻烦一点也没办法,只能先办这些证了。”

据尚普咨询提供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我国食品电商总交易金额增速迅猛,2013年达324亿元,比2012年219亿元同比增长47.9%,网购食品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495万人,而“常温和生鲜食品” 已经成为我国网购频率最大的商品。

“(新《食品安全法》施行以前)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食品网店准入门槛低、正规手续缺乏……网络销售的食品还存在欺诈、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虚假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等问题,” 尚普咨询分析师吴艳环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网购食品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网络食品安全问题需多部门联合监管、多管齐下。

10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使得“真空”监管的网售食品安全一跃提升成为“史上最严”,不仅是如王丹丹这样的网络食品经营者需要承担食品安全责任,新《食品安全法》相关条例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有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相关信息、“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的责任;未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相关信息,“由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供赔偿”;造成严重后果还会“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而监管部门也由以前“九龙治水”式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明确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监管。

法律规范网售食品被视为积极的市场趋势,但消费者、网络食品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甚至监管部门都对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缺乏经验。“家里要装修了,也不接订单了,打算迟些再看这些手续,”王丹丹白天在当地的私立医院上班,这几日下班回家的头等大事已经不再是制作月饼、布丁等糕点了。她急急忙忙查了不少网页,还和同行打听他们的办证经验,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看得她眼花缭乱。王丹丹平日需要上班,房子正待装修,办证也暂无头绪。

在缺乏经验的网络食品经营者手忙脚乱地去办食品经营许可证件之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也探索着如何制定新规则。据悉,早在4月新《食品安全法》公布之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网购平台就开始多方宣导敦促商家积极办理证照。6月份,淘宝企业店铺上线,所有企业店铺经营者需按要求上传企业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材料。截至9月底还未完成相关审核的食品商家,将受到商品发布限制、无法参加各类大促及日常营销活动等等一系列经营管控。其他平台也制定了平台规则与配套措施,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食品安全保险业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会有专人负责跟进处理,核实后可获得保险赔付。

即便各平台正针对新法调整和完善作为平台方的新规则,阿里巴巴集团公关部业务人员容乐还是表示执行压力非常大。她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淘宝网上卖家超过百万,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证照办理上,各地办证实际情况复杂多样,卖家也遇到不同的困难,“作为第三方平台,一方面我们要遵守国家规定,但也要从商家角度尽可能的帮助商家与政府沟通,创造办证的便利条件。这些都给平台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

各地食药监局作为监管者同样面临着压力,甚至是迷惑。自4月《食品安全法》出台以来,全国多省、 市、地区的食药监局举办了《食品安全法》培训与宣传活动。然而9月,荆门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荆门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网络食品安全的管理都是事后监督,发生纠纷后找到相关部门去投诉,然后再由部门来解决,这样的监督模式非常被动。上海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尤其困惑于微商、微店的监管难度,“微店对应的消费者有相对的局限性,在上面买卖食品更像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而不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另一方面在朋友圈售卖比较私密,监管很难取证。”浙江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国家仍在制定除《食品安全法》以外的一些法律法规(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而目前具体如何维权,能给消费者的建议就是,“按照新版食品安全法来维权。”

朋友圈的隐秘性让监管难以取证

“说实话,还是很担心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已经呼吁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很多年,她表示,新《食品安全法》给了消费者一定保障,但网络食品安全最终还是依靠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前询问好其相关手续、证件等,抵制和举报无资质的卖家,网络食品安全就容易控制住;倘若消费者仍愿意为无证经营的网店买单,监管就落空了。她叹了口气说,“暂时想一步监管到位还是有困难,因为消费者、网店等各方配合难以一下子尽如人意,但不管就太危险了!”

作为微商,王丹丹目前能做的配合就是——把能办的证件都给办了。实际上,在法律越来越严格、所需证件可能越来越多的预期下,王丹丹已经做好打算,“只要不强制要求(开食品网店)必须拥有实体店就行”。但她同时表示,很多人都是图个方便才兼职做微商,考虑到办证手续和投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不排除有的同行会退出或者无证经营的可能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