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情如何影响成交额过万亿的A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如何影响成交额过万亿的A股

正常情况下,A股会保持震荡态势,投资者的交易热情短期不会熄灭。可能的风险点则是全球疫情的加速扩散和病毒出现变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郭强(博士,供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

如果说2019年全球金融市场受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影响而波动,那么考虑到疫情的传染性与相关防治的难度,今年前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主要围绕疫情的发展而波动。

2月A股的走势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牛市特征。以市场通常关注的三大指数看,沪指2月整体收跌3.23%,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却是大幅上涨的,尤其是创业板指月涨幅达到了7.46%,月中最高点2293.46点,创了2016年7月15日以来的新高。更值得一提的是,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过万亿元,上一次两市成交额超万亿是2019年4月8日。目前,增量资金入场迹象明显,新基金不断发行,很多人戏称隔离在家的都去炒股了。

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市场有些躁动,但A股也并不是单边普涨的态势。2月的大起大落真可谓“始于新冠,止于新冠”。春节前国内疫情的持续快速扩散,令沪指在节后跳空低开幅度超过8%,三千多只股票躺在跌停板上。但也是对疫情的判断,令市场活跃资金对疫情相关的口罩、防病毒、医疗垃圾处理等概念股进行了集中抱团炒作,同时国外特斯拉的持续上涨,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概念的上涨。而去年涨幅最客观的芯片、半导体、5g为主的大科技板块,也在上述热点强劲的赚钱效应下,开始加速,很多市值超过或者接近千亿的大盘科技股都开始出现连续逼空的走势。

这种强势的逼空一直走到了2月25日。随着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陆续出现大量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病例,市场才开始意识到,这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病毒,其超强的传染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公敌。很显然,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政府一样有如此快速的决断力和如此坚决的执行力。所以当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如何处理肺炎疫情时,中国政府显然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而其他国家在疫情出现时,却连照抄中国答卷的能力都没有。当然,如果把这个因素,归结成为A股直到2月28日才大跌的因素之一,也未尝不可,但是,趋势的力量以及场外资金的躁动和害怕踏空的心理才是A股在2月25日、26日、27日外围持续大跌的情况下低开高走的主要原因。

从下图(A股、美股、日股走势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直到2月28日沪指才出现明显的跟随下跌走势,日本和美国的股市早在2月24日便开始了毫无抵抗的下跌。

显然,直到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地的疫情大规模爆发,才让全球投资者意识到,疫情的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要远远超出预期。这不只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更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严重冲击,甚至会出现供应链短期直接中断的情况,严重影响全球需求和供给。

目前并没有确定病毒的来源,也还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这意味着,若国外达不到中国的管控级别,在特效药和疫苗问世之前,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被感染意味可能会死亡,此类事件造成的恐慌,远远不是企业破产、收益率倒挂或者债务危机这些经济金融现象造成的恐慌能够相提并论的。

从2月24日到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股票、原油等风险资产大幅下跌,相应债券等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道指的振幅已经高达16.69%,距离技术性熊市的标准也仅一步之遥。

再回到A股,2月的结构性牛市主要是疫情概念、特斯拉概念和大科技主导的,市场在春节后反弹的高潮,本质上还是受疫情影响、市场预期流动性将大幅宽松而形成的流动性盛宴。

尽管A股最近一周没有跟随外围市场大幅下跌,但每天仍有所走弱,看分时就能发现,股指基本每天都是大幅低开的,不过场外资金入场抢筹的劲头不减,导致每天都能形成深V或者低开高走再小幅回落的走势。如果对市场有持续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高位个股已经出现明显的走弱现象,意味着场内的资金实际上已经对目前的行情有些犹豫。有机构统计多数基金仓位已处于高位,那么后续推升行情的动力只能依靠场外资金了,这里场外资金的预期就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无论是机构或是散户,资金才是主导市场的“原罪”。所谓的逻辑和研报,只是在合适的时机,讲一个看似有点道理的故事,场外的投资者碰巧手里钱多又没地方可去,那就尝试着先买点股票试试。只有入场的资金不断超过离场的资金,才能造就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期间可能会被一些活跃游资加速炒作,最后在高潮中吸引很多后知后觉的“基本面”投资者和一些一无所知的散户入场接盘。这很好理解,一些股票基本面没变,为什么前年没涨,去年却涨了?研究报告的逻辑从没有变过,只是那时候场外的钱就是不入场而已。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美股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似特征。

那么,如果认同笔者的逻辑,我们就会知道,A股后续的表现主要取决了疫情的发展是否能够浇灭场外资金的热情。

就在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如果按照中国的经验来看,不考虑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周期,那么至少在一个月之内,将很难看到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疫情能够出现明显的拐点。

其实不用复杂的模型和推理,我们完全能够简单的得出结论:疫情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对美股而言,判断疫情会直接将美国经济拖入下行周期还为时尚早,但给投资者造成美股下行的预期还是较为可能的。尽管特朗普已经要求美联储对美股有所作为,但预期内的降息对美股的边际刺激效用已经越来越低。短期实在很难找到支撑美股再次走强的因素。

就A股而言,外围的影响主要来自美股对A股的情绪引导。在看不到美股恢复的可能性后,我们再从基本面来分析。一季度的经济走弱已经没有悬念,不确定性在于数据到底会有多差,在其他国家都爆发疫情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显然会更慢。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35.7%,可见多数企业家的预期非常悲观。

一个积极的因素是成交额。A股连续8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突破一万亿,是市场亢奋的主要体现。这样的市场情绪一般不会突然降至冰点,也就是说,如果外围股市不像2月底那周出现暴跌,那么正常情况下,A股还会保持一个震荡的态势,投资者的交易热情短期不会熄灭。风险点则是全球疫情的加速扩散和病毒出现变异。市场情绪的拐点可能依然出现在疫苗和特效药的问世以及中国率先完全控制疫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如何影响成交额过万亿的A股

正常情况下,A股会保持震荡态势,投资者的交易热情短期不会熄灭。可能的风险点则是全球疫情的加速扩散和病毒出现变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郭强(博士,供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

如果说2019年全球金融市场受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影响而波动,那么考虑到疫情的传染性与相关防治的难度,今年前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主要围绕疫情的发展而波动。

2月A股的走势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牛市特征。以市场通常关注的三大指数看,沪指2月整体收跌3.23%,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却是大幅上涨的,尤其是创业板指月涨幅达到了7.46%,月中最高点2293.46点,创了2016年7月15日以来的新高。更值得一提的是,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过万亿元,上一次两市成交额超万亿是2019年4月8日。目前,增量资金入场迹象明显,新基金不断发行,很多人戏称隔离在家的都去炒股了。

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市场有些躁动,但A股也并不是单边普涨的态势。2月的大起大落真可谓“始于新冠,止于新冠”。春节前国内疫情的持续快速扩散,令沪指在节后跳空低开幅度超过8%,三千多只股票躺在跌停板上。但也是对疫情的判断,令市场活跃资金对疫情相关的口罩、防病毒、医疗垃圾处理等概念股进行了集中抱团炒作,同时国外特斯拉的持续上涨,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概念的上涨。而去年涨幅最客观的芯片、半导体、5g为主的大科技板块,也在上述热点强劲的赚钱效应下,开始加速,很多市值超过或者接近千亿的大盘科技股都开始出现连续逼空的走势。

这种强势的逼空一直走到了2月25日。随着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陆续出现大量新冠肺炎疫情感染病例,市场才开始意识到,这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病毒,其超强的传染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公敌。很显然,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政府一样有如此快速的决断力和如此坚决的执行力。所以当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如何处理肺炎疫情时,中国政府显然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而其他国家在疫情出现时,却连照抄中国答卷的能力都没有。当然,如果把这个因素,归结成为A股直到2月28日才大跌的因素之一,也未尝不可,但是,趋势的力量以及场外资金的躁动和害怕踏空的心理才是A股在2月25日、26日、27日外围持续大跌的情况下低开高走的主要原因。

从下图(A股、美股、日股走势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直到2月28日沪指才出现明显的跟随下跌走势,日本和美国的股市早在2月24日便开始了毫无抵抗的下跌。

显然,直到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地的疫情大规模爆发,才让全球投资者意识到,疫情的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要远远超出预期。这不只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更是对全球供应链的严重冲击,甚至会出现供应链短期直接中断的情况,严重影响全球需求和供给。

目前并没有确定病毒的来源,也还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这意味着,若国外达不到中国的管控级别,在特效药和疫苗问世之前,出现拐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被感染意味可能会死亡,此类事件造成的恐慌,远远不是企业破产、收益率倒挂或者债务危机这些经济金融现象造成的恐慌能够相提并论的。

从2月24日到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股票、原油等风险资产大幅下跌,相应债券等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短期道指的振幅已经高达16.69%,距离技术性熊市的标准也仅一步之遥。

再回到A股,2月的结构性牛市主要是疫情概念、特斯拉概念和大科技主导的,市场在春节后反弹的高潮,本质上还是受疫情影响、市场预期流动性将大幅宽松而形成的流动性盛宴。

尽管A股最近一周没有跟随外围市场大幅下跌,但每天仍有所走弱,看分时就能发现,股指基本每天都是大幅低开的,不过场外资金入场抢筹的劲头不减,导致每天都能形成深V或者低开高走再小幅回落的走势。如果对市场有持续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高位个股已经出现明显的走弱现象,意味着场内的资金实际上已经对目前的行情有些犹豫。有机构统计多数基金仓位已处于高位,那么后续推升行情的动力只能依靠场外资金了,这里场外资金的预期就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无论是机构或是散户,资金才是主导市场的“原罪”。所谓的逻辑和研报,只是在合适的时机,讲一个看似有点道理的故事,场外的投资者碰巧手里钱多又没地方可去,那就尝试着先买点股票试试。只有入场的资金不断超过离场的资金,才能造就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期间可能会被一些活跃游资加速炒作,最后在高潮中吸引很多后知后觉的“基本面”投资者和一些一无所知的散户入场接盘。这很好理解,一些股票基本面没变,为什么前年没涨,去年却涨了?研究报告的逻辑从没有变过,只是那时候场外的钱就是不入场而已。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美股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似特征。

那么,如果认同笔者的逻辑,我们就会知道,A股后续的表现主要取决了疫情的发展是否能够浇灭场外资金的热情。

就在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如果按照中国的经验来看,不考虑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周期,那么至少在一个月之内,将很难看到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疫情能够出现明显的拐点。

其实不用复杂的模型和推理,我们完全能够简单的得出结论:疫情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对美股而言,判断疫情会直接将美国经济拖入下行周期还为时尚早,但给投资者造成美股下行的预期还是较为可能的。尽管特朗普已经要求美联储对美股有所作为,但预期内的降息对美股的边际刺激效用已经越来越低。短期实在很难找到支撑美股再次走强的因素。

就A股而言,外围的影响主要来自美股对A股的情绪引导。在看不到美股恢复的可能性后,我们再从基本面来分析。一季度的经济走弱已经没有悬念,不确定性在于数据到底会有多差,在其他国家都爆发疫情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显然会更慢。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35.7%,可见多数企业家的预期非常悲观。

一个积极的因素是成交额。A股连续8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突破一万亿,是市场亢奋的主要体现。这样的市场情绪一般不会突然降至冰点,也就是说,如果外围股市不像2月底那周出现暴跌,那么正常情况下,A股还会保持一个震荡的态势,投资者的交易热情短期不会熄灭。风险点则是全球疫情的加速扩散和病毒出现变异。市场情绪的拐点可能依然出现在疫苗和特效药的问世以及中国率先完全控制疫情。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