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它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今天,我们就从汉字的形象特性中去体会它有趣的魅力吧。
累:背负着“田”和“丝”,那么多的物质,岂能不累?
古人累,是因为“种田”和“养蚕”(丝),为了生存的需要,劳筋骨。
现代人累,更多的只为了“田”,做了“房奴”,身心俱疲。
佛说:少欲,则少烦。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太多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家(宀)中有谷,便能包“容”;家中无(欠)谷,就会产生“欲”望——至少会渴望解决温饱吧。
谷,由粮食引申为各种物质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早就说到,只有在最低层次的需求达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佛:没有(弗)个人(亻)。
佛:觉者,智者。
苦、集、灭、道:人生中会有很多苦,要找到原因,消灭它,怎么做?
修行!
佛,之所以成佛,成为先觉者,是因为不再局限于个人恩怨得失。他们都能够在不断的修行中,认识到世间的苦难,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胸怀万物!
淡:一半是水,一半是火。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经历了水深火热,才更能懂得平平淡淡最是真!
悲:“非”、“心”。
现实社会中,荣誉无非一个头衔,财富本在身外,可是世人往往被虚名物欲所累,他们宁愿选择痛苦,享受着虚荣的快乐,得意于别人的羡慕 ,却忘记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忘记了初心,自然“悲”!
看着这几个字,我再次深刻感受到:古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宀”(房子)中有“豕”(猪),才算一个“家”;“宀”中有“田”,人丁兴旺(妻儿成群)才算“富”;“宀”中有女主人,才会安定,有安全感!
在远古时期,养猪和农业并存发展。同时,“猪”还具有神圣意义,和牛羊一样是作为“牺牲”而存在。
“家”、“富”、“安”展现了这样一副画面:男主外(种田),女主内(养猪),安静祥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而现代人如此领悟这仨字:没田,没房(所以,无妻、无子),生活得像猪一样!何处寻觅安全感?
“家”、“富”、“安”,多少70、80、90的痛啊!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徳,是以无德。
小学时是这样记“德”:双人旁,十四一心。
后来才知道原来“十四一”居然是“直”的变形。德:人,直,心。
豁然开朗!
上德之人(真正有道德的人),是心直之人。所以,不做作,不算计,不虚伪,不敷衍,心无挂碍,因而有一颗佛心!
下德之人(普通人),“无德”是因为他们为了“德”而“德”,多了些表演成分,像今天的作秀吧?
何以有“德”?真实!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魂,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用一笔一划写就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