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各大机构三季度报告出炉,零售商业方面,百货中心关店潮被屡次提及。在商业地产不断刷新与洗礼下,百货中心发展终还是迎来困境。
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购物一向是以进百货中心为荣,进百货中心甚至是鉴定一个人经济实力最好的办法。百货中心所提供的东西也绝对是时下最新、最潮流的物品。随着时间推移,百货中心依然还是时尚生活的代名词,而百货大楼也变成了区域中心,成为地标。这些都足以见得百货中心早期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
不过谁也没曾想,经过十多年的洗礼,百货中心在时下竟成“过时”产品。原本是区域中心,城市地标的百货中心,却在当下纷纷无奈关店。
世邦魏理仕2015年第三季度零售物业市场报告便给出“百货闭店潮”的总结语,来显示百货在一站式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强力冲击下生存举步维艰。
该项报告中录入成都闭店百货中心情况显示,西武百货因为经营问题关闭总府路的店铺;广百作为富力天汇主力店,因购物中心整体经营状况不如预期,而关闭该门店;NOVO百货因人气不足,从天府广场今站购物中心撤场。该百货还因人气不足,从红星路第一城购物中心退出;尚泰百货于8月终止与万象城的合作,集团整体撤出中国市场;天虹百货因红牌楼点运营不善,因故停业。位于春熙路商圈,知名的太平洋百货因为租约到期被迫离开。
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就这么一两年时间,成都百货中心竟出现如此多关闭的,其中还不乏早期运营良好的百货中心代表。
媒体在分析百货中心出现闭店潮时表示,主要原因是百货零售业业绩大幅下滑。
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我国的零售业绩销售增幅创下十几年来的最低,消费走低、竞争加剧、商品毛利下滑等因素,正在成为抑制百货零售业利润的杀手。
从近两年来不少机构提供的数据报告中,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各行业业绩下滑都有重点提及。因为整体经济下行,导致各行业业绩下滑,已是公开秘密。
百货中心难逃市场大势。加之,电商的蚕食,原本的红利蛋糕被分食。在零售利润和业绩方面百货中心要想突破,绝非易事。百货中心市场前端被压死。
在后端,百货中心也确实很难推陈出新与庞大的购物中心竞争。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体验度,或是商家的互动性,这些当下人们的消费新习惯,对于迫于规模和原本设计打造的百货中心来说,已很难满足。
前后夹击下,百货中心发展困境已然显现,从当下市场现状来看,似乎大家也都还没有找到百货中心突围的新方案。百货中心发展势必将成为商业地产发展不得不面临的新困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