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颖是九牧王的缔造者,也是品牌最佳形象代言人。无论出席的场合大小,他都习惯身着领口别着九牧王LOGO的西装,优雅得体、风度翩翩,被舆论称为“绅士先生”。“绅仕”,正是九牧王最期望传递给消费者的品牌定位,为了这个品牌形象,林聪颖拼了25年。“就像是挖井,我希望把它挖十米宽,一百米深,而不要挖了一百米宽,却只有三米深。”
文/华商名人堂 范静
品牌诞生
出生于1960年、祖籍福建晋江的林聪颖,不是家族中的第一代商人。在他之前,他的叔伯们早已远渡至印尼一带,做木材、家具等生意,往来间传递出的商业信息和财富成就,刺激并吸引着年纪尚轻的林聪颖。
“可能受他们影响吧,我很小就对经商感兴趣,而且立志只从事三个行业,粮食、理发、服装。因为这都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做生意起码不会没落。”林聪颖说,尚未跨入社会之时,他已经对自己的职业路径产生了想法并做出规划。
20世纪80年代初,恰逢改革开放兴起,一大批公务员纷纷放弃“铁饭碗”,“冒险”跳出体制,下海经商,掀起了中国第一股创业热潮。当时已经在地方粮食局谋职的林聪颖,同样不愿意再被体制约束,决定下海。起先,他以自己感兴趣的粮食生意为出发点创业,却出师不利——由于合伙人的诚信原因,他不但赔光积蓄,还欠下4万多元债务。1985年春节,别人其乐融融围坐一桌吃年夜饭时,他却为躲避追债人,告别妻儿,揣着200元钱到江西谋生计。尽快还清债务,成了那年落魄之中的林聪颖,唯一的新年愿望。
来到异地江西九江,林聪颖开始做推销拉链的生意。同当地服装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服装零售很有市场,不仅利润丰厚,而且符合他打小谋划的经商范畴,于是,林聪颖确定方向,往服装生意上靠拢,并通过当时父亲手上一间外销服装公司,进口一批服装货源,远赴青岛开设一间服装零售店。
时逢改革开放,经济条件利好,社会消费水准渐长,服装零售店的生意日渐兴隆。到1989年,他不仅还清债务,还积攒了一笔资金,再回老家时,他告诉家人,要在晋江老家开办服装厂。
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你只做过服装零售,对制衣技术能了解多少?但林聪颖坚持自己的判断,靠积蓄和借来的1.8万元,他以7.2万元为启动资金,向晋江市磁灶镇政府租得500平方米的场地,购置了几台二手锁边机、裁床、缝纫机,再到附近城镇请来老裁缝及工人,培训一个月后,便正式创立了九牧王的前身企业。
西裤是林聪颖的第一项业务。“男裤变来变去也只在四五个口袋上(做文章),所以我认为,选择裤子作为品类进入,相对风险会比较小。”他说。
虽然对自己的眼光深信不疑,但是服装厂诞生的前几年里,一直资不抵债。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把非常有限的资源用在渠道建设上,在每个省的省会设立办事处以及分销机构,这样一来,我们建工厂的钱就没有了。”
为了保障生产力,林聪颖在随后扩建厂房的问题上,果断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当时,工厂大多采用租赁形式,“比如我们曾租过的一个服装厂,因为基本上停产,所以花了很少的钱租过来,那里有现成的工人、现成的设备、现成的厂房,只投入了几十万就建立起一个服装厂。此外,还向一些倒闭服装厂提出租赁。”通过这种形式,林聪颖完成了九牧王于基础设施层面的首次扩张,并依靠低成本策略,在随后几年内逐渐补上了经营的亏空。
1995年,林聪颖迎来事业新的转折。当年一次聚会上,习惯研究他人着装的林聪颖,发现一位朋友的西裤面料很有特色,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这种面料不但看起来垂坠感极佳,摸起来手感也很细腻。林聪颖感觉,这将是引导市场潮流的新面料。
调查后他得知,这是一种叫“重磅麻纱王”的高级面料,是一家台湾纺织企业研发出的新品种,市面上只有零星的销售。“机会!”林聪颖内心一阵狂喜,“用它做成的西裤必然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他用最短时间拿下了重磅麻纱王在大陆的独家代理权,并以此为契机,对当时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得改造升级。
但再一次,他的改革遭遇的异议。生产部门对此并不以为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他的父亲——九牧王分管生产的副总。父亲认为,九牧王的西裤工艺在同行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进行改革,一来会增加财务投入,二来时间上也很吃紧。
林聪颖不想放弃,他劝父亲,发展的路上要允许试错,不试、不改革,怎么能有进步?最终,林聪颖用事实“征服了”父亲,他带头推进改革,改进工艺20多项,所生产出的重磅麻纱王系列西裤一经上市就引起轰动,从1995年6月到1996年底,累计销售达400多万条,销售额超过1亿元,创下当时单品种服装销售的奇迹,并一炮打响九牧王的业内名号。
▲图注:九牧王的男装
精工制造
九牧王日益步入发展正轨,质量成为林聪颖心头首要大事。
如今,从九牧王出售的每一条西裤都经过800万条人体曲线数据检测、98刀流线型裁剪、23000针逢制、30次熨烫、108道工序、“360°动静态视觉测试”、“-8℃~160℃高低温柔软抗皱处理”、“26项理化检测”、100%的检验等繁复程序,以精致造就而成。这既源于林聪颖谨慎求“王”的心态,也来自16年前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1999年4月,林聪颖像往常一样到车间检查工作。当时,一批成品裤已通过检验,没有发现质量问题,马上就要送达市场。林聪颖从这批货中随手拿起一条检查,却发现裤子的臀部裁减尺寸完全不对,“如果上身,一定会影响美观。”他立即对该批次的所有产品进行检查,发现居然有上百条成裤都存在类似问题。
林聪颖打了一个冷颤,假若他今天不来,或者没有发现,让这批“次品”流入市场,九牧王刚刚建立起来的行业威信岂非毁于一旦?于是,他当场下令将这些“次品”全部烧掉,以儆效尤。
这次“火烧次品裤事件”也给林聪颖敲响一记警钟,“质量问题如同病菌,稍不留神,它就会卷土重来,甚至危及生命。”为防止历史重演,他将严苛质量、强化管理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并领先于同行,导入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在各个部门推行目标责任制,制定详细的员工操作手册,让一切都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
林聪颖还在公司内部设立省级技术中心,为终端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其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拥有染化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评级专用暗室等专业单位,具备了纺织品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等多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其检测水平为国内领先水平。
“良好的品质是价值和尊严的起点。”林聪颖说。
如今,“专业好品质”已成为九牧王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主导产品九牧王西裤,更是创造了连续十五年综合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的骄人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裤专家”。
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发展至2000年,九牧王西裤已经拥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在西裤行业遥遥领先。林聪颖判断:再往上走,空间很有限。为了突围,他制定了新战略。
在他看来,仅仅依靠品质来达到行业之“王”的高度,还远远不够。在服装行业真正立足,最能体现价值和品牌差异的核心在于设计。他说,要赢得更大的市场,就得把九牧王的品牌特征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
▲图注:九牧王杯中国裤装设计(精英)大赛颁奖仪式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我们需要从产品的风格入手,一步步调整,在我们产品的风格底下去满足目前消费者对于时尚度、版型等一系列要求,进一步优化产品。”林聪颖解释说。
2000年后,他从专注西裤逐渐过渡至涉足全商务休闲服装,形成了以西裤为核心、男装为品牌价值衍生品的生产格局,确立了为“绅仕”而生的男装品牌定位,意在通过独特设计与个性化服务,折射男士的优雅、时尚、魅力。
为了打造“绅仕”这一个性化品牌,林聪颖首先在国际优秀设计师下足功夫,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各大企业都面临生存压力之际,九牧王却在林聪颖的率领下忙得热火朝天,推出影响其形象视觉的“三大工程”——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Di Bella成为首席设计师,同时与杰出华人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合作设计新VI,并发布第六代终端形象,启动全国终端的形象改造,以独特的企业形象,深入市场、深入消费者,沉淀九牧王品牌DNA、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工程”之后,林聪颖紧锣密鼓加快深化服务改革,开辟定制化服务及着装搭配顾问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消费群体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穿着需求。
林聪颖说,“我们提出优雅绅士,最重要的当然是正装,但正装范畴中我们也会搭配三个系列的产品:符合正式商务谈判的正装系列,适合非正式的商务会面的商务系列,以及与轻松环境相映衬的休闲系列。”
在线下,九牧王上千家终端门店中,也已流行导购员充当“着装顾问”的角色,在接待消费者时,根据客户个人的体型、穿着场合、肤色等情况,提供专业的搭配建议。
深化品牌的同时,九牧王还紧跟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脚步,建立起一套依托大数据技术形成的庞大数据库,客户在网上下单时,只需说明款式、颜色,记忆数据就会根据要求和尺寸进行搭配,形成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
经过近五年得不断耕耘,九牧王在个性化服务领域,日益赢得消费者的信赖。2013年8月,林聪颖趁势追击,大手笔打造了一台中国绅仕的高端选秀,活动遍布北京、武汉、成都、泉州等多个主要城市,将优雅风暴席卷全国,最终在激烈角逐中由观众及专业评委评出16位九牧王优雅绅仕形象大使,助力九牧王“绅仕”印象深入人心。
▲图注:九牧王2014优雅绅仕形象大使评选首期四强
永远的危机感
2011年5月30日,九牧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林聪颖的身家随之飙升。但时刻充满“危机感”的他,却把上市看作成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企业诞生之日就开始与死亡争时间”——这是他办公室墙壁上一幅最显眼的字匾,抬头便能看见。他认为,企业从开张的那一刻就面临着关门的危险,作为领导者,只有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在失败来临前实现战略转移和突围。
时刻萦绕的危机感,让人到中年的林聪颖,跑去报读厦门大学EMBA,补充新鲜“血液”。“别人没想到时,你就该想到;别人想到时,你就该做到;别人做到时,你就该做好;别人做得和你一样好时,你就该换跑道!”他说。
而实际工作中,他也是名符其实的“拼命三郎”。为了工作更高效,他把每天的时间都精细化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品牌战略重点、高层会议、商务决策等内容井井有条,有突发状况时,他就提早起床或晚睡,用多出来的时间解决“多出来的问题”。
他曾经说,“做老板必须要做好两种选择,一种是亏光了进法院,一种是身体垮了进医院,没做好‘进两院’的准备,就不能当一个好的老板。”
▲图注:九牧王上市
高强度高压环境下,工作生活25年的林聪颖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他总能在最短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决策。公司高管们多次发现,他们决策时遇到的棘手事务,在老板那里总能去繁就简、快速解决。而且,经过时间的检验或者专业调研、分析后,得出的方向和结论,往往和林聪颖一开始做出的判断相一致。
被问及这个能力时,林聪颖却摆摆手,道,“请不要描述得这么神奇,几十年商海的浸润与历练,练就了洞察商务机会的能力,再有一点点灵敏的直觉,实属正常。”
牧心哲学
林聪颖认为,九牧王的成功,得益于六个字——“牧心者牧天下”。
这句话原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帝王要和臣民有融洽的关系,得到臣民的心和衷心拥戴,才能治理好天下。对于林聪颖而言,牧心则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得人心者得天下,其中充分体现九牧王关爱员工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具体说来,就是在品牌和产品的战略上,坚持用好产品征服人心,在人力资源方面,则始终用好的机制管理人,用好的待遇留住人才。
据其介绍,九牧王的员工每年流动率不到1%,很多员工都在九牧王工作八年以上。究其原因,九牧王创造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深深影响了员工的行为,培养了员工好的工作习惯,让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并将之转化为遵守规则、达到工作要求的动力。
最典型的是员工陈随丽的成长故事。她刚来九牧王工作时,才初中毕业,连电动缝纫机都不会用。林聪颖不但没有因为“无工作经验”为由拒绝招聘,还凭借公司系统的培训机制,给她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14年的不懈努力,陈随丽不仅从一名“两眼一摸黑”的新人成长为培训新人的“老前辈”,还争当全国制作西裤冠军,2015年5月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图注: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与公司培训师、2015年全国劳模陈随丽合影
“在九牧王,像陈随丽这样工作十年以上的优秀老员工还有很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九牧王多年来十分注重在生产车间识别潜力员工,致力于提供最佳的培养机制。如今,涌现出代表专业和工种领先水平的冠军、标兵及能手多达200多人。此外在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上,设计了管理、业务、技术、服务“四条成长跑道”,为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铺平道路。
“对于九牧王员工,我认为,给就业能力比给就业机会更重要。我们或许无法给员工一辈子的就业机会,但我们要让员工拥有一辈子的就业能力。”在林聪颖看来,这是他对员工最大的责任所在。
今年5月7日,九牧王在全国劳模评选大会后,发布一项涉及3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公告显示,该计划的资金来源为员工合法薪酬、自筹资金等。出资参加员工持股计划的共有217人,其中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只占13人。
“九牧王走到今天,是全体九牧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和结晶。”林聪颖对外解读这项计划的深层含义时说,“首先是希望把公司最精英的人群纳入持股计划,让优秀员工分享经营成果;其次,是向市场传递九牧王高层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另外,也对外宣示九牧王管理层一条心,目标一致,坚持专业好品质,把品牌做好,把业绩做好,加快零售转型,更好地服务好消费者,也为所有投资者、股东负起责任。”
林聪颖对于“责任”的体会和感悟,正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深刻。他将近25年的创业历程,划分为三次心理转变过程。他说,89年创办企业时,只想能多赚点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愿望实现后,到了96、97年,企业慢慢做大,有了做中国最大裤王的宏愿,如今这个愿望也成为现实。如今,未来对于他而言,已经从梦想变成一种责任。这个责任,除了对员工的承诺,更在于对社会的承诺,对中国服装业的承诺,因为“在中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世界级的品牌,国家要有未来,最需要有更多灵魂的人物和灵魂的品牌。”
为了这个目标,林聪颖已做好争夺世界级品牌“持久战”的准备,正如他所说,“一个企业有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个生命周期谁也改变不了,但我们始终把九牧王定位在‘半山腰’”。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