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尚人:我在Michael Kors的一年零八个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尚人:我在Michael Kors的一年零八个月

品牌的建立背后是人性化的创意和用心。

几年前中国游客来美旅游的时候通常在奥特莱斯门口看到排队最长的店一定是Coach。Coach在中国当时还算是个广受白领们崇尚的海外奢侈品牌,可是最近这两年,Michael Kors成为轻奢市场最势不可挡的一匹黑马,悄然占据纽约每一个街头。

想进入这个时尚界翘楚品牌运营新媒体的人数不胜数,但没想到这个机会就这么天上砸馅饼一般掉到了我这个一没时尚背景二没新媒体营销工作经验的人身上,还是个外国人。作为总部唯一的中国人,当时我才23岁就被推上高位,我总觉得自己一生的运气估计都砸在这上面了。

当别人把“时尚人士”的标签贴在我头上的时候,我总是倍感惭愧。我加入的时候土包子一枚,记得当时穿了一件熊裹的羽绒服和沾灰的靴子,像一只三黄鸡一样站在一群白斩鸡当中一样觉得自己相当“鸡立鹤群”,最后我是靠一句"fake it until youmake it"(保持装逼,直到有一天不用再装为止)的至理名言支撑着当时那颗脆弱的玻璃心。

录取我的老板之前是一个颇有些名气的博主,她曾被福布斯评为30under30(30个30岁以下的卓越女性),不过绝对是个奇葩。见到她的时候她就像隔壁大表姐似的,嘻嘻哈哈十分豪爽,豪放的神情让我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了强烈好感,觉得跟她一起工作一定很开心。果然后来不出所料,她带给我的人生启迪真的是空前绝后。

总之当时故事的结尾是:我们情投意合,都发现对方的眼中闪着深井般的激情之光,于是一拍即合、哐哐哐地,她两周内就带我面完了VP和SVP,把我给收了。

在MK工作的时间一年八个月之时——也就是上周五,成为我在MK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对,我决定去加州追寻另一份梦想和执着。我离开的那天同事说,你这一年又八个月可顶得上三年了。

我点点头看看我做过的所有项目,从MK上海到MK台湾到MK成都再到各种日日夜夜的和团队争论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确觉得日子过成了一部Devil Wears Michael Kors(穿MK的时尚魔头)。

我在MK的角色非常特殊,虽然身处纽约,但是管理的是亚太地区,主要一个最大的市场就是大中华。

不得不说,MK在digital方面非常领先,想到了要专门设置这样一个亚太市场职位来专攻中国。

如果你走在美国,你会发现路上到处都是MK的包,其实MK更有名的是它的手表。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为什么这个美国品牌才成立没几年就能称霸美国轻奢市场?

这个问题也一直挂在我的脑里,所以更成了我想加入这个公司的原因。毋庸置疑,Michael本人参加天桥风云和他在秀场里智慧的吐槽加上他和各路明星的关系,让他很轻易地在美国人心里建立了他是“女性时尚闺蜜设计师”的品牌形象。

但真正让MK引爆美国的,是它新颖有创意的市场营销。

新媒体的时代,无论从自由度或是传播度,市场营销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效果,原本品牌想要发声音都需要通过媒体,于是不得不涉及媒体投资,而现在社交媒体建立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病毒传播性”,一传二、二传三的传播速度让一个有趣的想法可以瞬间引爆全球。

那么 MK教会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你要勇敢地“撕逼”,英文就是Speak up!

MK很有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混合媒体广告投放,我们并没有咣咣咣地猛砸钱给传统媒体或者广告,而是投在了社交媒体上面。促成这个决策很大原因就是我老板敢“要”敢“撕”。

我的老板在加入Michael Kors前就是一个对社交网络充满热爱的摄影师加博主,当其他品牌还在沉浸于传统媒体的时候,她勇敢地冲到了我们的CEO面前用她的热血和演讲指出必须投入到社交媒体,而且还要投大钱。据说当时所有人都说她是疯子的时候她仍然坚持不懈的保护着她的理论。

当Instagram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还以为这不过是个分享照片平台的时候,她就喊着这是一个未来充满潜力的社交网络工具,我们必须成为第一个上去的品牌。公司的领导们质疑她,反对她,但她一次次地站起来,最终时间说明一切,Michael Kors成了第一个正式在其平台发布广告的品牌,被无数媒体报导其“先见性”和“新颖性”。

当别人还在Instagram上po着低清又“官方”的照片的时候,她向CEO要来了预算专门为制作高清精美而又适宜社交媒体流通的内容,她亲自去找她满意的摄影团队,就像一个伯乐一样开发着新的talent,亲力亲为的指导每次拍摄,把心都投入在了每张照片里,甚至愿意和公司的创意团队撕破脸她也要坚持她的理念。

老板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敢于与人撕逼”。她原话就是 “You need to be confident and have faith in whatever you aredoing. You need to speak up and constantly educate people because you know the best.”

她经常对我说“我不需要一个沉默的经理,我需要一个opinionated and bold leader (充满意见有自己想法而勇敢的人)用她的自信告诉我,她有她坚信能成功的方式”。在美国公司里,越是有想法的人越能被尊重。

如果有一个idea,不说出来的话那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你没有自信说出来你的想法的话,那就说明你自己也没有把握。在多少次向其他人“吵闹”声音中妥协的你,有想过只有把话说出来,才会真的实现吗?

亚洲人很容易就会在职场因为羞涩和语言而吃亏,但是因为了我老板的启迪,我比美国人每次都更能撕,叫的更响。我有准备的撕,用证据数字撕,撕得快乐,撕得漂亮。

品牌的建立背后是人性化的创意和用心。

好的销售都不会让你察觉他是在“卖”。不要认为你的媒体平台是你卖产品的工具,而要相信,这是作为品牌本身,作为设计师本身用心给粉丝讲故事的平台,它是一个人,是你也是我的故事。社交网络需要的创意和传统平台并不同,用户喜欢看到的不是模特的脸,不是一个劲商业化的“你来买你来买”,用户更想看到的是organic的贴近生活和走进他们生活的图和文字,与他们交流。社交网络的魅力就是她是如此的人性化和共鸣化。

为了培养出最好的内容,老板为我们团队创造了一个社交媒体的花花世界,我们team的所有人每天都会花时间一起聊最近发生的娱乐文化潮流,会一起看当天最热门的视频,会打开音乐一起跳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交媒体狂人,每五分钟就要刷一次各种社交网络,对于最新的hash tag和其他品牌的创意都了如指掌,我们就像一个存在于Michael Kors里的Creative agency一样活着,也呼吸在一个社交网络的世界里,我们为一个好的想法发疯一起喝彩,我们会趴在地上一起storyboard会互相激发对方的创意,当你看到对方眼中闪烁的光芒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灵感的源泉。

好的团队就像一个小的创业公司,而我们的CEO就是我们的VC。

时尚是一个有趣的行业,它没有consumer products那么大的销售压力也不需要过度的跟随市场,时尚给了你一个平台去引领潮流,去建立品牌,去做“酷炫”的品牌,所以我们也有了自由去追寻我们真正喜爱的东西,我们从心底心爱的东西一定是人性化的,而人性化的一定会被粉丝热爱。

我们和实习生在聊天的时候听到like-to-know-it这个app可以让用户在instagram上买看到的产品,我们立刻就做了属于Michael Kors的like-to-know-it。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公司是个敢于提出想法并将它实现的勇士。我们创造不是为了卖,是真正的热爱。人说到底都是人,大家都喜欢看有趣有创意的东西,不喜欢看广告。

好的时尚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

我的好基友曾经说过:“很多人以为时尚是奢侈,是炫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时尚是一种便利。”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说是便利?在后来我才明白因为时尚就是美。简单而高尚的美让我们大家都身心愉悦。好的时尚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高尚美丽而令人舒心的服务。

我是一个经济市场营销专业出身,曾经觉得做什么都是要sell,但做完时尚后我学到的是发自内心为了一个美好的东西而创造,做我真心热爱相信的campaign,才会吸引到真正高质量的粉丝。

写到这里,我很惭愧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干货或鸡精。但我一直觉得技巧都是很容易就能pick up的硬技术,例如微博微信到底如何运营,淘宝上花点钱就能买到,到底怎么做好市场营销的话多看几个品牌的例子多看点杂志多找些人问问题就可以学好。

然而,在创意和投放之间,我选择着重点是内容,也就是一个creative concept当中传递的信息,它必须戳中你的痛点,它需要有魂。一个整个的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人性化的设计,这才是市场营销的精髓,也是最难的地方。你看Apple,它真的有高超的技术吗?其实也没有,但就是因为它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以及对美的追求,才有了它今天的宗教效应。是这个精髓让你选择从此开始跟踪一个品牌,从此爱上它。就像你爱上一个人,最后还是因为你看到了他的灵魂。

时尚属于我们每个人,愿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从今天开始对生活更多有一些勇气和能量,做最棒的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尚人:我在Michael Kors的一年零八个月

品牌的建立背后是人性化的创意和用心。

几年前中国游客来美旅游的时候通常在奥特莱斯门口看到排队最长的店一定是Coach。Coach在中国当时还算是个广受白领们崇尚的海外奢侈品牌,可是最近这两年,Michael Kors成为轻奢市场最势不可挡的一匹黑马,悄然占据纽约每一个街头。

想进入这个时尚界翘楚品牌运营新媒体的人数不胜数,但没想到这个机会就这么天上砸馅饼一般掉到了我这个一没时尚背景二没新媒体营销工作经验的人身上,还是个外国人。作为总部唯一的中国人,当时我才23岁就被推上高位,我总觉得自己一生的运气估计都砸在这上面了。

当别人把“时尚人士”的标签贴在我头上的时候,我总是倍感惭愧。我加入的时候土包子一枚,记得当时穿了一件熊裹的羽绒服和沾灰的靴子,像一只三黄鸡一样站在一群白斩鸡当中一样觉得自己相当“鸡立鹤群”,最后我是靠一句"fake it until youmake it"(保持装逼,直到有一天不用再装为止)的至理名言支撑着当时那颗脆弱的玻璃心。

录取我的老板之前是一个颇有些名气的博主,她曾被福布斯评为30under30(30个30岁以下的卓越女性),不过绝对是个奇葩。见到她的时候她就像隔壁大表姐似的,嘻嘻哈哈十分豪爽,豪放的神情让我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了强烈好感,觉得跟她一起工作一定很开心。果然后来不出所料,她带给我的人生启迪真的是空前绝后。

总之当时故事的结尾是:我们情投意合,都发现对方的眼中闪着深井般的激情之光,于是一拍即合、哐哐哐地,她两周内就带我面完了VP和SVP,把我给收了。

在MK工作的时间一年八个月之时——也就是上周五,成为我在MK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对,我决定去加州追寻另一份梦想和执着。我离开的那天同事说,你这一年又八个月可顶得上三年了。

我点点头看看我做过的所有项目,从MK上海到MK台湾到MK成都再到各种日日夜夜的和团队争论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确觉得日子过成了一部Devil Wears Michael Kors(穿MK的时尚魔头)。

我在MK的角色非常特殊,虽然身处纽约,但是管理的是亚太地区,主要一个最大的市场就是大中华。

不得不说,MK在digital方面非常领先,想到了要专门设置这样一个亚太市场职位来专攻中国。

如果你走在美国,你会发现路上到处都是MK的包,其实MK更有名的是它的手表。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为什么这个美国品牌才成立没几年就能称霸美国轻奢市场?

这个问题也一直挂在我的脑里,所以更成了我想加入这个公司的原因。毋庸置疑,Michael本人参加天桥风云和他在秀场里智慧的吐槽加上他和各路明星的关系,让他很轻易地在美国人心里建立了他是“女性时尚闺蜜设计师”的品牌形象。

但真正让MK引爆美国的,是它新颖有创意的市场营销。

新媒体的时代,无论从自由度或是传播度,市场营销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效果,原本品牌想要发声音都需要通过媒体,于是不得不涉及媒体投资,而现在社交媒体建立了一个自媒体的平台。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病毒传播性”,一传二、二传三的传播速度让一个有趣的想法可以瞬间引爆全球。

那么 MK教会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你要勇敢地“撕逼”,英文就是Speak up!

MK很有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混合媒体广告投放,我们并没有咣咣咣地猛砸钱给传统媒体或者广告,而是投在了社交媒体上面。促成这个决策很大原因就是我老板敢“要”敢“撕”。

我的老板在加入Michael Kors前就是一个对社交网络充满热爱的摄影师加博主,当其他品牌还在沉浸于传统媒体的时候,她勇敢地冲到了我们的CEO面前用她的热血和演讲指出必须投入到社交媒体,而且还要投大钱。据说当时所有人都说她是疯子的时候她仍然坚持不懈的保护着她的理论。

当Instagram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还以为这不过是个分享照片平台的时候,她就喊着这是一个未来充满潜力的社交网络工具,我们必须成为第一个上去的品牌。公司的领导们质疑她,反对她,但她一次次地站起来,最终时间说明一切,Michael Kors成了第一个正式在其平台发布广告的品牌,被无数媒体报导其“先见性”和“新颖性”。

当别人还在Instagram上po着低清又“官方”的照片的时候,她向CEO要来了预算专门为制作高清精美而又适宜社交媒体流通的内容,她亲自去找她满意的摄影团队,就像一个伯乐一样开发着新的talent,亲力亲为的指导每次拍摄,把心都投入在了每张照片里,甚至愿意和公司的创意团队撕破脸她也要坚持她的理念。

老板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敢于与人撕逼”。她原话就是 “You need to be confident and have faith in whatever you aredoing. You need to speak up and constantly educate people because you know the best.”

她经常对我说“我不需要一个沉默的经理,我需要一个opinionated and bold leader (充满意见有自己想法而勇敢的人)用她的自信告诉我,她有她坚信能成功的方式”。在美国公司里,越是有想法的人越能被尊重。

如果有一个idea,不说出来的话那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你没有自信说出来你的想法的话,那就说明你自己也没有把握。在多少次向其他人“吵闹”声音中妥协的你,有想过只有把话说出来,才会真的实现吗?

亚洲人很容易就会在职场因为羞涩和语言而吃亏,但是因为了我老板的启迪,我比美国人每次都更能撕,叫的更响。我有准备的撕,用证据数字撕,撕得快乐,撕得漂亮。

品牌的建立背后是人性化的创意和用心。

好的销售都不会让你察觉他是在“卖”。不要认为你的媒体平台是你卖产品的工具,而要相信,这是作为品牌本身,作为设计师本身用心给粉丝讲故事的平台,它是一个人,是你也是我的故事。社交网络需要的创意和传统平台并不同,用户喜欢看到的不是模特的脸,不是一个劲商业化的“你来买你来买”,用户更想看到的是organic的贴近生活和走进他们生活的图和文字,与他们交流。社交网络的魅力就是她是如此的人性化和共鸣化。

为了培养出最好的内容,老板为我们团队创造了一个社交媒体的花花世界,我们team的所有人每天都会花时间一起聊最近发生的娱乐文化潮流,会一起看当天最热门的视频,会打开音乐一起跳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交媒体狂人,每五分钟就要刷一次各种社交网络,对于最新的hash tag和其他品牌的创意都了如指掌,我们就像一个存在于Michael Kors里的Creative agency一样活着,也呼吸在一个社交网络的世界里,我们为一个好的想法发疯一起喝彩,我们会趴在地上一起storyboard会互相激发对方的创意,当你看到对方眼中闪烁的光芒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灵感的源泉。

好的团队就像一个小的创业公司,而我们的CEO就是我们的VC。

时尚是一个有趣的行业,它没有consumer products那么大的销售压力也不需要过度的跟随市场,时尚给了你一个平台去引领潮流,去建立品牌,去做“酷炫”的品牌,所以我们也有了自由去追寻我们真正喜爱的东西,我们从心底心爱的东西一定是人性化的,而人性化的一定会被粉丝热爱。

我们和实习生在聊天的时候听到like-to-know-it这个app可以让用户在instagram上买看到的产品,我们立刻就做了属于Michael Kors的like-to-know-it。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公司是个敢于提出想法并将它实现的勇士。我们创造不是为了卖,是真正的热爱。人说到底都是人,大家都喜欢看有趣有创意的东西,不喜欢看广告。

好的时尚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

我的好基友曾经说过:“很多人以为时尚是奢侈,是炫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时尚是一种便利。”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说是便利?在后来我才明白因为时尚就是美。简单而高尚的美让我们大家都身心愉悦。好的时尚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高尚美丽而令人舒心的服务。

我是一个经济市场营销专业出身,曾经觉得做什么都是要sell,但做完时尚后我学到的是发自内心为了一个美好的东西而创造,做我真心热爱相信的campaign,才会吸引到真正高质量的粉丝。

写到这里,我很惭愧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干货或鸡精。但我一直觉得技巧都是很容易就能pick up的硬技术,例如微博微信到底如何运营,淘宝上花点钱就能买到,到底怎么做好市场营销的话多看几个品牌的例子多看点杂志多找些人问问题就可以学好。

然而,在创意和投放之间,我选择着重点是内容,也就是一个creative concept当中传递的信息,它必须戳中你的痛点,它需要有魂。一个整个的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人性化的设计,这才是市场营销的精髓,也是最难的地方。你看Apple,它真的有高超的技术吗?其实也没有,但就是因为它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以及对美的追求,才有了它今天的宗教效应。是这个精髓让你选择从此开始跟踪一个品牌,从此爱上它。就像你爱上一个人,最后还是因为你看到了他的灵魂。

时尚属于我们每个人,愿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从今天开始对生活更多有一些勇气和能量,做最棒的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