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线音频大变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线音频大变局

5G之下,竞争市场扩容,降维打击最致命。

文|启蒙财经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5G应该会成为2020年最大的热点。

关于5G时代的入口,市场历来纷纷扰扰,争论不休,但在众多备受关注的终端形态中 ,智能音箱被给予了最多的期望。

从2014年的Echo、2016年的Google Home到2017年的HomePod,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国际巨头早已率先入局,而国内,华为、百度、阿里、小米等一众企业也于2017年开始纷纷跟进。

2019年,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高达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

在终端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凌驾于智能音箱之上的内容业态也正风诡云谲,反应激烈。

不同于在线阅读、在线视频等业态的成熟度,起步较晚的在线音频虽已走过十年长路,但仍未定型。

在众多同业竞争者中,除了1月份刚刚登录纳斯达克的荔枝以外,喜马拉雅、蜻蜓FM等实力玩家均还在铆劲狂飙,尚未走向公开市场。

与此同时,以腾讯音乐、抖音、快手、网易云音乐等为代表的泛娱乐巨头正向场内进发,来自跨界渗透的威胁正在加剧。

一场关于耳朵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01、FM的起源

2011年,互联网的风口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张小龙带领微信在春天问世,奠定了腾讯社交王者的根基,雷军于盛夏推出初代小米手机,掀起了他连续创业的高潮,上海的蜻蜓FM在秋日上线,成为了中国在线音频的起点。

作为国内首个在线音频平台,蜻蜓FM早期的版本更像是在线广播的聚合入口,其后来的PGC内容孵化模式当时还远未出现,但这并不影响蜻蜓FM享受市场先发者的红利。

隔年秋天,另一个FM玩家上线。两位连续创业者余建军和陈小雨在合作的虚拟社区项目失败后,也将目光瞄准了在线音频,并在证大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喜马拉雅,定位UGC音频分享平台。

此时,先发者蜻蜓FM已经收获了千万级的用户规模。

2013年,这个新兴行业迎来的首个大事件便是蜻蜓FM的A轮融资落地,来自创新工场的200万美元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两个月后,喜马拉雅开始向移动端进发,在早期的市场红利下,其用户规模在随后的半年内迅速蹿升至1000万。

而这期间,考拉FM、荔枝FM也相继问世。

市场由此掀起了一波FM热,同类产品开始集中涌现,其中,酷狗音乐推出了旗下的「酷FM」,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孵化了「听听FM」,腾讯上线了「企鹅FM」...

这样一个快速爆发的赛道,在当年的创投热潮中无疑会激起千层浪。随着2014年用户增长逐步得到验证,在线音频行业融资高潮迭出。

先是喜马拉雅以5000万用户成功从蜻蜓FM手中夺得了行业第一的宝座,随之而来的1150万美元融资则让其创下了彼时行业最大的融资记录,并且资方中还有凯鹏华盈这类顶级风投。

不过,仅仅半年,这个记录便被小米、经纬等扶植的荔枝FM打破,随后,又再次被蜻蜓FM所刷新。

随着资本持续注入,如果说此前的在线音频行业还只是简单的互联网+广播,收入来源纯靠广告的话,那么,在主要的平台都基本完成C轮融资后,如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商业化路径变得迫在眉睫。

02、分兵探路

行业的分水岭发生在2015年。

玩家中资历最老的蜻蜓FM,年前刚刚并购了央广之声,此时正准备沿着PGC路线大展身手,但同时也想试着激活UGC。当年7月,蜻蜓FM以高达5亿的成本启动全球播主竞技大赛,吸引了近5000名各垂直领域的达人入驻平台。

后起之秀荔枝FM选择了一条更偏社交的发展路径,这一点从其当年的APP版本迭代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在仅间隔半年的2.0和3.0版本中,荔枝FM分别添加了私人播客功能和智能推荐功能,为其后来的音频娱乐社区定位埋下了伏笔。

用户规模率先突破2亿的喜马拉雅,在年底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高达26亿,压力陡增,隔年便瞄上了大热的知识付费模式,从而迅速调转方向,上线了拳头产品——马东的付费栏目「好好说话」,还顺势造出了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123知识狂欢节。

至此,在线音频领域的三大玩家,发展方向其实都已基本定调,后来的一切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

唯一的变化是,随着喜马拉雅向PGC发力、蜻蜓FM向UGC渗透,两家在模式上越来越趋同,竞争摩擦开始更加频繁,反倒是行业老三荔枝FM趁机做大,翻转了格局,尤其是,当2018年的市场风口又再次转向。

话说2016年以后,蜻蜓FM继续在内容布局上越走越远。不仅拿到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D轮融资,还牵手了纵横文学、掌阅、酷听听书等内容提供商,下游则将使用场景从智能手机扩展到航空、汽车、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

随着2017年1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到位,蜻蜓FM陆续推出了高晓松、梁宏达、张召忠、许知远等IP的独家内容,还发布了自制IP内容「足球先声」,并逐渐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名家、女性、财经、教育、原创自制、广播剧等九大内容点播生态。

到2018年末,蜻蜓FM的用户总数突破4.5亿,月活用户突破1亿,日活用户2500万。

在此期间,喜马拉雅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峰。尤其是,引入阅文、好未来作为股东后,内容改编权进一步丰富,甚至还单独孵化了一个儿童音频平台「喜猫儿故事」。

2016年秋天,喜马拉雅宣布拿下市场上70%左右的畅销书有声版权,早期的有声书业务也由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联手中信出版、上海译文、企鹅兰登等巨头试水有声书出版。

收到的知识付费成绩单也很喜人,2018年,喜马拉雅知识狂欢节累计销售额达4.35亿,是2016年的8.5倍,用户规模也在这年末冲到4.8亿。

在接连完成C、D、E 三轮融资后,喜马拉雅估值已高达240亿,且屡屡爆出上市传闻,不过,最终什么都没发生。

在盈利模式上,喜马拉雅与蜻蜓FM也非常类似,主要靠广告及付费订阅来支撑。

据报道,2017年,在喜马拉雅全年7.3亿的收入中,广告占4成,付费业务约占5成。

但高频的内容投入下,这点营收根本不足以支撑,很快,形势便急转直下。

首先是随着用户新鲜感下降,知识付费的风口开始消散。艾瑞的报告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领域平均复购率仅为30%。外界由此开始担心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一线应用出现营收下降等问题。

而进入2019年,整个经济环境持续低迷,一级市场的钱也开始变得更紧张,可FM们却深陷亏损泥淖见不到盈利曙光,上市补血的希望也一次次落空,市场开始变得安静。

03、晚熟的荔枝

反观荔枝FM,自从2016年搭上直播这条线后,似乎正越走越顺。

相比于2011年的蜻蜓FM,荔枝FM问世晚了两年,更明确的UGC定位,与其说是荔枝FM作为后来者优势,不如说是在前辈已高筑内容护城河下的无奈之举。

而音频+社交的探索,最初也并不被市场看好,尤其是2015年前后,微信已经长成大树,市面上的其他社交产品也早就被做烂了。

资本的冷淡反应,说明了一切。在2015年1月完成2000万C轮融资后,荔枝FM直到2018年1月才再次拿到D轮融资,间隔长达3年之久,而期间友商们大额融资消息不断。

穷则思变,转机发生在2016年。

借势正在兴起的直播,荔枝于当年10月开始试水语音直播,并如同当年的映客、花椒们一样大力启用明星,将李易峰、杨幂、华晨宇、刘涛、张雨绮、张震岳等作为嘉宾请入直播间。

明星的拉新带动下,荔枝的用户规模于2017年初破亿,虽然这已经比喜马拉雅晚了2年,但在流量红利逐渐消散的年代,仍然来之不易。

尝到甜头的荔枝FM,在半年后,干脆签约了当红流量明星李易峰作为平台代言人,以巩固自身语音直播领域的市场份额。

由此,荔枝FM渐渐从「人人都是播主」走向了「人人都是主播」。

回头来看,整个2017年,在喜马拉雅和蜻蜓FM在如火如荼地忙着知识付费时,语音直播已撑起了荔枝全年96%的营收。

进入2018年,荔枝FM更动作不断,在获得来自兰馨亚洲领投的D轮融资当天,荔枝宣布签约人气男星胡一天出任声音陪伴大使。

一周后,荔枝FM又在北京举办战略发布会,创始人赖奕龙宣布公司进行品牌升级并启用全新的slogan,由此,荔枝正式摘掉了FM的帽子,和直播站到了一起。

不同于喜马拉雅的123知识狂欢节和蜻蜓FM的91倾听日,2018年5月,荔枝将自己的声音节搬到了线下,并邀请了代言人胡一天及一众歌手、主播参与,平台的娱乐气质渐浓。

不过,正如直播赛道的公司一样,从事语音直播的荔枝也离钱更近。

2018年其来自直播的收入同比暴增80%,带动平台整体收入增长76%,甚至还在当年的第四季度实现了短暂盈利。

所以,2019年,当整个在线音频行业陷入沉寂的时候,荔枝其实仍然活得不错,但若从直播行业的标准来看,那又另当别论了。

2020年1月初,在成立的第7个年头,荔枝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算是给了自己过去几年的探路之旅一个交代。

04、二次战役

过去十年,跟随移动势能崛起,在线音频依次走过了互联网+、知识付费、直播等多轮互联网风口,其间,行业起起伏伏,FM们浮浮沉沉,但终究胜负未定。

如今,站在5G的新起点,下一场物联网战役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启,这将是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更大的一波浪潮,只不过,这次对手不止彼此,来自不同赛道的玩家均已经跑步进场。

首先是来自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近邻的冲击。

在版权竞争落幕后,数字音乐巨头们正欲探索新的互动方式以适应未来变局,音频领域便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以腾讯音乐为例,过往从直播中尝到了甜头,眼下又开始重金押注长音频。2019年底,其子品牌酷我音乐推出「百亿声机」长音频招募计划,并砸下百亿资源+资金扶持长音频领域UGC创作。

春节刚过,腾讯音乐便宣布将长音频作为2020年的战略重点,并通过联手同是腾讯旗下的兄弟公司阅文集团,获得了海量的网络文学内容,准备在有声书领域大干一场。

而作为一家更重社区氛围的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继2018年上线视频直播后,又于2019年中推出语音直播,目前这一功能入口被放在APP首页,而其中的声控内容与荔枝等平台极为类似。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远处另一重压力也开始显现。

从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来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是过去两年绝对的吸睛大户,随着5G网络的普及,内容视频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而流量催生下的巨头们也在四处出击,寻找新的增长点,3月初,抖音被曝出正在内测语音直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必然。在视频直播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向下拓展语音直播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今日头条目前正在逐一补齐自己内容生态链上的缺口,至于快手,则早已于2017年便入局了语音直播。

并且,相较于视频来说,音频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始终有限,这几年,在直播平台上课,在B站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知识获取方式。

一旦这种用户习惯养成,对于处于下游的在线音频行业的降维打击或许更加致命。

面对前后夹击,FM们绝非全无招架之力。

除了用户基础,作为这个行业的开创者,多年摸爬滚打下来,在受众喜好、内容开发、技术算法、平台运营等方面都比新玩家更有优势。

在终端布局和场景渗透方面,FM们也都已有不同占位。

以蜻蜓FM为例,目前其连接的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达6400万台,儿童智能设备超过2000万台,此外,支持蜻蜓FM音频内容收听的汽车已达800万辆。

弹药也都在准备中。

除了1月份已经登录公开市场的荔枝外,蜻蜓FM于3月初宣布已获得小米的战略加持,共同向AIoT迈进,而喜马拉雅已于年前启动Pre -IPO融资,想来,离敲钟应该也不远了。

只不过,这是一场新战役,盘面随时都会变。

*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喜马拉雅

575
  • 屡次“被收购”背后,喜马拉雅的双重困局
  • 科技早报 | 腾讯音乐被传拟收购喜马拉雅;京东外卖称百亿补贴政策调整截图系伪造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线音频大变局

5G之下,竞争市场扩容,降维打击最致命。

文|启蒙财经

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5G应该会成为2020年最大的热点。

关于5G时代的入口,市场历来纷纷扰扰,争论不休,但在众多备受关注的终端形态中 ,智能音箱被给予了最多的期望。

从2014年的Echo、2016年的Google Home到2017年的HomePod,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国际巨头早已率先入局,而国内,华为、百度、阿里、小米等一众企业也于2017年开始纷纷跟进。

2019年,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高达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

在终端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凌驾于智能音箱之上的内容业态也正风诡云谲,反应激烈。

不同于在线阅读、在线视频等业态的成熟度,起步较晚的在线音频虽已走过十年长路,但仍未定型。

在众多同业竞争者中,除了1月份刚刚登录纳斯达克的荔枝以外,喜马拉雅、蜻蜓FM等实力玩家均还在铆劲狂飙,尚未走向公开市场。

与此同时,以腾讯音乐、抖音、快手、网易云音乐等为代表的泛娱乐巨头正向场内进发,来自跨界渗透的威胁正在加剧。

一场关于耳朵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01、FM的起源

2011年,互联网的风口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张小龙带领微信在春天问世,奠定了腾讯社交王者的根基,雷军于盛夏推出初代小米手机,掀起了他连续创业的高潮,上海的蜻蜓FM在秋日上线,成为了中国在线音频的起点。

作为国内首个在线音频平台,蜻蜓FM早期的版本更像是在线广播的聚合入口,其后来的PGC内容孵化模式当时还远未出现,但这并不影响蜻蜓FM享受市场先发者的红利。

隔年秋天,另一个FM玩家上线。两位连续创业者余建军和陈小雨在合作的虚拟社区项目失败后,也将目光瞄准了在线音频,并在证大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喜马拉雅,定位UGC音频分享平台。

此时,先发者蜻蜓FM已经收获了千万级的用户规模。

2013年,这个新兴行业迎来的首个大事件便是蜻蜓FM的A轮融资落地,来自创新工场的200万美元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两个月后,喜马拉雅开始向移动端进发,在早期的市场红利下,其用户规模在随后的半年内迅速蹿升至1000万。

而这期间,考拉FM、荔枝FM也相继问世。

市场由此掀起了一波FM热,同类产品开始集中涌现,其中,酷狗音乐推出了旗下的「酷FM」,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孵化了「听听FM」,腾讯上线了「企鹅FM」...

这样一个快速爆发的赛道,在当年的创投热潮中无疑会激起千层浪。随着2014年用户增长逐步得到验证,在线音频行业融资高潮迭出。

先是喜马拉雅以5000万用户成功从蜻蜓FM手中夺得了行业第一的宝座,随之而来的1150万美元融资则让其创下了彼时行业最大的融资记录,并且资方中还有凯鹏华盈这类顶级风投。

不过,仅仅半年,这个记录便被小米、经纬等扶植的荔枝FM打破,随后,又再次被蜻蜓FM所刷新。

随着资本持续注入,如果说此前的在线音频行业还只是简单的互联网+广播,收入来源纯靠广告的话,那么,在主要的平台都基本完成C轮融资后,如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商业化路径变得迫在眉睫。

02、分兵探路

行业的分水岭发生在2015年。

玩家中资历最老的蜻蜓FM,年前刚刚并购了央广之声,此时正准备沿着PGC路线大展身手,但同时也想试着激活UGC。当年7月,蜻蜓FM以高达5亿的成本启动全球播主竞技大赛,吸引了近5000名各垂直领域的达人入驻平台。

后起之秀荔枝FM选择了一条更偏社交的发展路径,这一点从其当年的APP版本迭代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在仅间隔半年的2.0和3.0版本中,荔枝FM分别添加了私人播客功能和智能推荐功能,为其后来的音频娱乐社区定位埋下了伏笔。

用户规模率先突破2亿的喜马拉雅,在年底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高达26亿,压力陡增,隔年便瞄上了大热的知识付费模式,从而迅速调转方向,上线了拳头产品——马东的付费栏目「好好说话」,还顺势造出了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123知识狂欢节。

至此,在线音频领域的三大玩家,发展方向其实都已基本定调,后来的一切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

唯一的变化是,随着喜马拉雅向PGC发力、蜻蜓FM向UGC渗透,两家在模式上越来越趋同,竞争摩擦开始更加频繁,反倒是行业老三荔枝FM趁机做大,翻转了格局,尤其是,当2018年的市场风口又再次转向。

话说2016年以后,蜻蜓FM继续在内容布局上越走越远。不仅拿到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D轮融资,还牵手了纵横文学、掌阅、酷听听书等内容提供商,下游则将使用场景从智能手机扩展到航空、汽车、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

随着2017年1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到位,蜻蜓FM陆续推出了高晓松、梁宏达、张召忠、许知远等IP的独家内容,还发布了自制IP内容「足球先声」,并逐渐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名家、女性、财经、教育、原创自制、广播剧等九大内容点播生态。

到2018年末,蜻蜓FM的用户总数突破4.5亿,月活用户突破1亿,日活用户2500万。

在此期间,喜马拉雅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峰。尤其是,引入阅文、好未来作为股东后,内容改编权进一步丰富,甚至还单独孵化了一个儿童音频平台「喜猫儿故事」。

2016年秋天,喜马拉雅宣布拿下市场上70%左右的畅销书有声版权,早期的有声书业务也由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联手中信出版、上海译文、企鹅兰登等巨头试水有声书出版。

收到的知识付费成绩单也很喜人,2018年,喜马拉雅知识狂欢节累计销售额达4.35亿,是2016年的8.5倍,用户规模也在这年末冲到4.8亿。

在接连完成C、D、E 三轮融资后,喜马拉雅估值已高达240亿,且屡屡爆出上市传闻,不过,最终什么都没发生。

在盈利模式上,喜马拉雅与蜻蜓FM也非常类似,主要靠广告及付费订阅来支撑。

据报道,2017年,在喜马拉雅全年7.3亿的收入中,广告占4成,付费业务约占5成。

但高频的内容投入下,这点营收根本不足以支撑,很快,形势便急转直下。

首先是随着用户新鲜感下降,知识付费的风口开始消散。艾瑞的报告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领域平均复购率仅为30%。外界由此开始担心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一线应用出现营收下降等问题。

而进入2019年,整个经济环境持续低迷,一级市场的钱也开始变得更紧张,可FM们却深陷亏损泥淖见不到盈利曙光,上市补血的希望也一次次落空,市场开始变得安静。

03、晚熟的荔枝

反观荔枝FM,自从2016年搭上直播这条线后,似乎正越走越顺。

相比于2011年的蜻蜓FM,荔枝FM问世晚了两年,更明确的UGC定位,与其说是荔枝FM作为后来者优势,不如说是在前辈已高筑内容护城河下的无奈之举。

而音频+社交的探索,最初也并不被市场看好,尤其是2015年前后,微信已经长成大树,市面上的其他社交产品也早就被做烂了。

资本的冷淡反应,说明了一切。在2015年1月完成2000万C轮融资后,荔枝FM直到2018年1月才再次拿到D轮融资,间隔长达3年之久,而期间友商们大额融资消息不断。

穷则思变,转机发生在2016年。

借势正在兴起的直播,荔枝于当年10月开始试水语音直播,并如同当年的映客、花椒们一样大力启用明星,将李易峰、杨幂、华晨宇、刘涛、张雨绮、张震岳等作为嘉宾请入直播间。

明星的拉新带动下,荔枝的用户规模于2017年初破亿,虽然这已经比喜马拉雅晚了2年,但在流量红利逐渐消散的年代,仍然来之不易。

尝到甜头的荔枝FM,在半年后,干脆签约了当红流量明星李易峰作为平台代言人,以巩固自身语音直播领域的市场份额。

由此,荔枝FM渐渐从「人人都是播主」走向了「人人都是主播」。

回头来看,整个2017年,在喜马拉雅和蜻蜓FM在如火如荼地忙着知识付费时,语音直播已撑起了荔枝全年96%的营收。

进入2018年,荔枝FM更动作不断,在获得来自兰馨亚洲领投的D轮融资当天,荔枝宣布签约人气男星胡一天出任声音陪伴大使。

一周后,荔枝FM又在北京举办战略发布会,创始人赖奕龙宣布公司进行品牌升级并启用全新的slogan,由此,荔枝正式摘掉了FM的帽子,和直播站到了一起。

不同于喜马拉雅的123知识狂欢节和蜻蜓FM的91倾听日,2018年5月,荔枝将自己的声音节搬到了线下,并邀请了代言人胡一天及一众歌手、主播参与,平台的娱乐气质渐浓。

不过,正如直播赛道的公司一样,从事语音直播的荔枝也离钱更近。

2018年其来自直播的收入同比暴增80%,带动平台整体收入增长76%,甚至还在当年的第四季度实现了短暂盈利。

所以,2019年,当整个在线音频行业陷入沉寂的时候,荔枝其实仍然活得不错,但若从直播行业的标准来看,那又另当别论了。

2020年1月初,在成立的第7个年头,荔枝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算是给了自己过去几年的探路之旅一个交代。

04、二次战役

过去十年,跟随移动势能崛起,在线音频依次走过了互联网+、知识付费、直播等多轮互联网风口,其间,行业起起伏伏,FM们浮浮沉沉,但终究胜负未定。

如今,站在5G的新起点,下一场物联网战役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启,这将是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更大的一波浪潮,只不过,这次对手不止彼此,来自不同赛道的玩家均已经跑步进场。

首先是来自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近邻的冲击。

在版权竞争落幕后,数字音乐巨头们正欲探索新的互动方式以适应未来变局,音频领域便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以腾讯音乐为例,过往从直播中尝到了甜头,眼下又开始重金押注长音频。2019年底,其子品牌酷我音乐推出「百亿声机」长音频招募计划,并砸下百亿资源+资金扶持长音频领域UGC创作。

春节刚过,腾讯音乐便宣布将长音频作为2020年的战略重点,并通过联手同是腾讯旗下的兄弟公司阅文集团,获得了海量的网络文学内容,准备在有声书领域大干一场。

而作为一家更重社区氛围的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继2018年上线视频直播后,又于2019年中推出语音直播,目前这一功能入口被放在APP首页,而其中的声控内容与荔枝等平台极为类似。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远处另一重压力也开始显现。

从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来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是过去两年绝对的吸睛大户,随着5G网络的普及,内容视频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而流量催生下的巨头们也在四处出击,寻找新的增长点,3月初,抖音被曝出正在内测语音直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必然。在视频直播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向下拓展语音直播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今日头条目前正在逐一补齐自己内容生态链上的缺口,至于快手,则早已于2017年便入局了语音直播。

并且,相较于视频来说,音频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始终有限,这几年,在直播平台上课,在B站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知识获取方式。

一旦这种用户习惯养成,对于处于下游的在线音频行业的降维打击或许更加致命。

面对前后夹击,FM们绝非全无招架之力。

除了用户基础,作为这个行业的开创者,多年摸爬滚打下来,在受众喜好、内容开发、技术算法、平台运营等方面都比新玩家更有优势。

在终端布局和场景渗透方面,FM们也都已有不同占位。

以蜻蜓FM为例,目前其连接的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达6400万台,儿童智能设备超过2000万台,此外,支持蜻蜓FM音频内容收听的汽车已达800万辆。

弹药也都在准备中。

除了1月份已经登录公开市场的荔枝外,蜻蜓FM于3月初宣布已获得小米的战略加持,共同向AIoT迈进,而喜马拉雅已于年前启动Pre -IPO融资,想来,离敲钟应该也不远了。

只不过,这是一场新战役,盘面随时都会变。

*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