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完美的她》不完美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完美的她》不完美在哪儿?

剧集内核本身就未触及真心,演员的再强也是无法拯救的。

文|剧王

周迅又演电视剧了。

这对于观众来说,意外也不意外。

她早年靠塑造电视剧《橘子红了》、《大明宫词》里经典角色打开知名度,后来转战电影圈拿奖无数,再回来拍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自然有惊喜又亲切的小荧幕体验。

回归电视剧,在她这里也是有规划的。

2014年拍了《红高粱》,2018年是《如懿传》,今年是《不完美的她》。

只是自《如懿传》之后,观众对于演电视剧的周迅,似乎就颇有微词。

《如懿传》是否适合她?她为角色作出的努力是否合适?甚至她的脸,都是剧集播出期间饱受争议。

同样的题材和原著作者,《如懿传》的评分远远低于《甄嬛传》。

是导演的问题?

汪俊不仅和周迅合作过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他也曾经执导过经典清宫题材剧《苍穹之昴》,实力是绝对有的。

观剧体验感不好,千差万错,观众最后也只能囫囵感叹一句,看来是周迅选错了。

那么这次她选对了吗?

《不完美的她》翻拍自日剧《mother》,讲述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逃亡的故事。

对比原版,《不完美的她》在原故事基础上制造的悬疑色彩其实很有想法,但纵观整个故事,和故事背后要传达的主题意义,《不完美的她》确实让很多观众失望了。

抛开其他不谈,周迅选剧本的眼光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即使《如懿传》成绩不太理想,但从剧本层面上来说,它对如懿其人一生至纯的性格描写,对比深宫阴谋争夺其实有区别于一般后宫剧的观感。

剧集结尾如懿决绝与皇帝决断的行为甚至还带点独立女性主义的色彩。

《不完美的她》主题也不错,原版聚焦一起诱拐儿童案,呈现虐童、弃童这个极具社会意义的命题,也通过剧本层面的创作,展开了对母亲这个主题的多面思考。

这个题材对于现在的周迅来说,是刚好合适的。

但《不完美的她》首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改编上。

人物关系的开始,就决定了事情发展走向的合理性。

原版剧情里,女主角铃原奈绪因为意外成了小学老师,也是这个身份使得她注意到学校里的小女孩道木怜南,以及她被虐待的种种痕迹。

二者的关系发展十分自然,也为接下来的诱拐埋下了伏笔。

但到了《不完美的她》,女主角变成了休假从北京来到大连寻找妈妈的“游客”,靠旁白台词的支撑,观众才得以知道女主角林绪之是感知到小女孩莲生和自己一样,有着对母亲的渴望,才对这个陌生小女孩一见如故。

甚至于发展到数天以后,为了这个只见过几面的小女孩铤而走险。

原版的诱拐发生得顺其自然,一是学生和老师身份关系的铺垫,对小女孩的怜爱与拯救情感来得顺其自然。

而《不完美的她》这种从陌生人到从对方身上找到自我投射的心理描写,使得“诱拐”成立得非常不真实。

一个细节也决定故事走向的合理性。

奈绪为了顺利带走怜南,制造了一起让众人误以为小女孩堕海遇难的戏码。再和小女孩乔装打扮出走北海道,原则意义上,小女孩是消失了的。

而林绪之是在一场大火里救下了莲生,火灾过后警察确认屋内没有小女孩的踪迹,她被认定为失踪。

前者带着小女孩出走北海道,走上了二人彼此救赎之路;而后者顶着小女孩失踪的疑团,带着小女孩招摇过市,这一点看来就不太现实。

放到国产剧追求现实意义的语境里,这种出逃与社会现实和制度就格格不入,观看甚为奇怪。

《不完美的她》像是制造了一个真空的罩子,所有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存在,都是为了完成既定议题去服务的。

毫无实质作用的警察角色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拖延和包庇林绪之诱拐小女孩这起案件;

原作的记者在这里也是和稀泥,为加重林绪之生父母之间的矛盾而服务;

从片头的设计就能见创作团队的想法,让一个并非本土的原创故事具有本土味道,那就用一则则真实的社会案件吸引观众吧。

但这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剧集内容和片头的共通之处,大概就是想让观众看到女性尤其是母亲身处这个社会的艰难与大爱。

然而真到了故事里,这部剧却重心转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原版视角着重聚焦小女孩怜南的遭遇和心境,通过对小女孩细腻刻写,轻易就能让观众感受其痛,从而去关注虐童弃童这样的社会问题。

而《不完美的她》视角转移,着力于林绪之这个角色,通过展现她一直困在自己被丢弃的痛苦童年记忆,祈望达成相同的效果。

但成人角色和孩童角色,传达给观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孩童的痛是懵懂而不自知的,就能让观众多替她痛一些;

而成人的痛在大多数成人观众看来,很容易被视为自怨自艾,在传达效果上就差了一大截。

当然,本剧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分的。

周迅在领悟和演绎林绪之这个角色时,情绪的表达是非常到位的。

寻找母亲的神经质,内心脆弱敏感导致的孤僻,几乎在她开片第一场戏就淋漓体现了。

本剧几位母亲的形象都很值得肯定,尤其是惠英红饰演的女企业家,雷厉风行和慈慈爱柔和,刚柔并济。

但也是几位优秀的演员,让人看着更加可惜。

她们在那个真空罩子里表演,再深刻的表演也只会让观众觉得,她们在完成剧本设定罢了。

林绪之在痛苦、迷茫?哦,她在完成和小女孩互相救赎。

惠英红饰演的养母强大又慈爱?哦,她在完成本剧需要体现的这样一位母亲角色。

因为剧集内核本身就未触及真心,演员的再强也是无法拯救的。

你不能说《不完美的她》没有创作诚意。

苦心翻拍经典故事,集合一众实力派演员,如果真的能通过这个故事唤起观众对女性(从母亲到孩童)的哪怕一丝关注,也是好的。

但因为着力点走偏,整体把控逐渐失衡,这部剧的在观众心中的评分也越来越低。

其实要拍这样一个主题,现实就是最丰满的题材。

团队精心设计的片头,随便一个案件拿出来给到观众的冲击力就够直接了。

有时候,不怕创作者不够努力,反而是太努力却导致用力过猛,也挺可惜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完美的她》不完美在哪儿?

剧集内核本身就未触及真心,演员的再强也是无法拯救的。

文|剧王

周迅又演电视剧了。

这对于观众来说,意外也不意外。

她早年靠塑造电视剧《橘子红了》、《大明宫词》里经典角色打开知名度,后来转战电影圈拿奖无数,再回来拍电视剧,对于观众来说,自然有惊喜又亲切的小荧幕体验。

回归电视剧,在她这里也是有规划的。

2014年拍了《红高粱》,2018年是《如懿传》,今年是《不完美的她》。

只是自《如懿传》之后,观众对于演电视剧的周迅,似乎就颇有微词。

《如懿传》是否适合她?她为角色作出的努力是否合适?甚至她的脸,都是剧集播出期间饱受争议。

同样的题材和原著作者,《如懿传》的评分远远低于《甄嬛传》。

是导演的问题?

汪俊不仅和周迅合作过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他也曾经执导过经典清宫题材剧《苍穹之昴》,实力是绝对有的。

观剧体验感不好,千差万错,观众最后也只能囫囵感叹一句,看来是周迅选错了。

那么这次她选对了吗?

《不完美的她》翻拍自日剧《mother》,讲述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逃亡的故事。

对比原版,《不完美的她》在原故事基础上制造的悬疑色彩其实很有想法,但纵观整个故事,和故事背后要传达的主题意义,《不完美的她》确实让很多观众失望了。

抛开其他不谈,周迅选剧本的眼光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即使《如懿传》成绩不太理想,但从剧本层面上来说,它对如懿其人一生至纯的性格描写,对比深宫阴谋争夺其实有区别于一般后宫剧的观感。

剧集结尾如懿决绝与皇帝决断的行为甚至还带点独立女性主义的色彩。

《不完美的她》主题也不错,原版聚焦一起诱拐儿童案,呈现虐童、弃童这个极具社会意义的命题,也通过剧本层面的创作,展开了对母亲这个主题的多面思考。

这个题材对于现在的周迅来说,是刚好合适的。

但《不完美的她》首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改编上。

人物关系的开始,就决定了事情发展走向的合理性。

原版剧情里,女主角铃原奈绪因为意外成了小学老师,也是这个身份使得她注意到学校里的小女孩道木怜南,以及她被虐待的种种痕迹。

二者的关系发展十分自然,也为接下来的诱拐埋下了伏笔。

但到了《不完美的她》,女主角变成了休假从北京来到大连寻找妈妈的“游客”,靠旁白台词的支撑,观众才得以知道女主角林绪之是感知到小女孩莲生和自己一样,有着对母亲的渴望,才对这个陌生小女孩一见如故。

甚至于发展到数天以后,为了这个只见过几面的小女孩铤而走险。

原版的诱拐发生得顺其自然,一是学生和老师身份关系的铺垫,对小女孩的怜爱与拯救情感来得顺其自然。

而《不完美的她》这种从陌生人到从对方身上找到自我投射的心理描写,使得“诱拐”成立得非常不真实。

一个细节也决定故事走向的合理性。

奈绪为了顺利带走怜南,制造了一起让众人误以为小女孩堕海遇难的戏码。再和小女孩乔装打扮出走北海道,原则意义上,小女孩是消失了的。

而林绪之是在一场大火里救下了莲生,火灾过后警察确认屋内没有小女孩的踪迹,她被认定为失踪。

前者带着小女孩出走北海道,走上了二人彼此救赎之路;而后者顶着小女孩失踪的疑团,带着小女孩招摇过市,这一点看来就不太现实。

放到国产剧追求现实意义的语境里,这种出逃与社会现实和制度就格格不入,观看甚为奇怪。

《不完美的她》像是制造了一个真空的罩子,所有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存在,都是为了完成既定议题去服务的。

毫无实质作用的警察角色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拖延和包庇林绪之诱拐小女孩这起案件;

原作的记者在这里也是和稀泥,为加重林绪之生父母之间的矛盾而服务;

从片头的设计就能见创作团队的想法,让一个并非本土的原创故事具有本土味道,那就用一则则真实的社会案件吸引观众吧。

但这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剧集内容和片头的共通之处,大概就是想让观众看到女性尤其是母亲身处这个社会的艰难与大爱。

然而真到了故事里,这部剧却重心转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原版视角着重聚焦小女孩怜南的遭遇和心境,通过对小女孩细腻刻写,轻易就能让观众感受其痛,从而去关注虐童弃童这样的社会问题。

而《不完美的她》视角转移,着力于林绪之这个角色,通过展现她一直困在自己被丢弃的痛苦童年记忆,祈望达成相同的效果。

但成人角色和孩童角色,传达给观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孩童的痛是懵懂而不自知的,就能让观众多替她痛一些;

而成人的痛在大多数成人观众看来,很容易被视为自怨自艾,在传达效果上就差了一大截。

当然,本剧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分的。

周迅在领悟和演绎林绪之这个角色时,情绪的表达是非常到位的。

寻找母亲的神经质,内心脆弱敏感导致的孤僻,几乎在她开片第一场戏就淋漓体现了。

本剧几位母亲的形象都很值得肯定,尤其是惠英红饰演的女企业家,雷厉风行和慈慈爱柔和,刚柔并济。

但也是几位优秀的演员,让人看着更加可惜。

她们在那个真空罩子里表演,再深刻的表演也只会让观众觉得,她们在完成剧本设定罢了。

林绪之在痛苦、迷茫?哦,她在完成和小女孩互相救赎。

惠英红饰演的养母强大又慈爱?哦,她在完成本剧需要体现的这样一位母亲角色。

因为剧集内核本身就未触及真心,演员的再强也是无法拯救的。

你不能说《不完美的她》没有创作诚意。

苦心翻拍经典故事,集合一众实力派演员,如果真的能通过这个故事唤起观众对女性(从母亲到孩童)的哪怕一丝关注,也是好的。

但因为着力点走偏,整体把控逐渐失衡,这部剧的在观众心中的评分也越来越低。

其实要拍这样一个主题,现实就是最丰满的题材。

团队精心设计的片头,随便一个案件拿出来给到观众的冲击力就够直接了。

有时候,不怕创作者不够努力,反而是太努力却导致用力过猛,也挺可惜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