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乌镇戏剧节,她不是阿维尼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乌镇戏剧节,她不是阿维尼翁

已经举办了三年的乌镇戏剧节,今年的主题为「承」,是承接前两届戏剧节令人惊奇的成长速度,也是承载一个诞生在中国江南小镇戏剧节的蓬勃生命力。

作者:唐丢丢

她的名字是乌镇

乌镇戏剧节刚诞生的时候,常被拿来与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作比较,那时候乌镇戏剧节的一个头衔似乎也是「中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二者同为源于小镇闻名世界的戏剧节,小镇成了戏剧的天然舞台,也因戏剧而焕发新生。

走到第三年,乌镇戏剧节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除了按惯例邀请世界名团演出特邀剧目,戏剧课堂、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都愈加精彩。今年的戏剧节开发了不少新的演出地点,整个西栅景区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乌镇的,戏剧的。

今年的主题为「承」,是承接前两届戏剧节令人惊奇的成长速度,也是承载一个诞生在中国江南小镇戏剧节的蓬勃生命力。

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她不是阿维尼翁,她的名字是乌镇戏剧节。

戏剧,在此时此地

小镇的戏剧节气氛明显比去年浓了许多。整条大街上挂满了乌镇戏剧节logo的旗子和一百位戏剧家的头像,来回走走也是长知识的好途径。

今年的戏剧节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二十部戏在九天里演出七十多场,从壮观的乌镇大剧院、国乐剧院到舞台与观众没有距离的蚌湾剧场,再到露天的诗田广场和水剧场,更别提令人眼花缭乱的嘉年华。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刻戏剧都在发生着,就在此时,此地。

就在我穿行于熟悉的西栅主街时,迎面就偶遇了正在与人聊天的孟京辉。这是乌镇戏剧节开幕的第二天,一切都正在进入戏剧的怀抱。

△街头偶遇孟导

古镇嘉年华

十点半,嘉年华热热闹闹地开场了。戏迷与游客一道坐乌篷船进了古镇,划过还在沉睡的大剧院。

今年的古镇嘉年华依然热闹非凡,但质量似乎参差不齐。撞见的嘉年华演出多数缺乏新意,倒是两出不约而同改编《西游记》的戏很有意思。在嘉年华演出的多为大学剧社和民间剧团,原创剧本,演出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审核相对宽松。好在,低门槛的嘉年华总是能吸引路过的人,为小镇增添不少戏剧狂欢气氛。

△各种嘉年华表演

看嘉年华,好比逛跳蚤市场,一路所见多乏善可陈,但也偶有惊喜。

青年竞演

去年来戏剧节因时间匆匆,没来得及看青年竞演,深以为憾。今年的青年竞演两百多部报名剧目共入围十二部,竞争激烈。忍不住好奇这些中国现代戏剧的新锐声音会表现如何 —— 是先锋实验的开创者,还是传统戏剧的继承者。

两点半,竞演正式开始,人群呼啦涌入,剧场内灯光已暗,道具已就位。场内没有正襟危坐的椅子,层层叠叠的阶梯上挤满了观众,第一排离舞台的距离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演员的表情。

△青年竞演开幕,主持黄磊,一并邀请评委赖声川、孟京辉和史航上台。

第一场青年竞演共上演四部话剧,三部内地戏团,一部来自台湾。导演与演员都很年轻,看得出来,剧本经过精心打磨。打温情牌的《曾经未曾》,结局引得现场一片抽泣声,我旁边挂着工作人员牌子的姑娘也跟着红了眼。改编自民间传说的《连木》,则肢体到舞美都凄恻难言,台词夹杂方言与文白,所有场景仅一长凳,无多余道具,却充满张力。

△《连木》

△《曾经未曾》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即使你不是戏剧爱好者,孟京辉的戏大概也看过一两部,特别是雅俗共赏荒诞不经的《两只狗》。两只「狗」跑到乌镇,又是另一番滋味。美而不妖的水剧场,整个舞台架在水上,因为在户外,灯光向四周放射,照亮周围一圈涟漪。在这里观剧,不自觉都会愉快。

△乌镇戏剧节的水舞台

演着演着,这部戏的即兴魅力就跑了出来。正前排坐着宋丹丹与黄磊,统统被两只「狗」拿来调侃一番。

惊喜还在后面。

长达两小时的演出结束,两位主演与一旁的乐手都谢了幕,孟京辉突然跑出来,拿过吉他,说,这次是《两只狗》的2000场巡演,为了感谢观众,他要给大家唱歌儿。

△孟京辉在台上唱歌

恩,孟导唱起歌来也是有板有眼。

戏剧夜场 & 长街宴

入夜,河边,戏剧夜场的晚宴才正式登场。宾客们持卡入场,长街上摆好桌椅碗筷和酒杯。宴席外是同样热闹的深夜食堂,看了一天戏的戏迷们坐在那里,同样举杯,动筷,填饱白天被忽略的胃。

河边的风有些凉,女士们仍穿着长裙,来不及披上外套,双颊微红。大家互相交谈着,祝贺着几位已微醺的戏剧节创始人。

这个美妙的乌镇一日,才刚刚结束,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匠临原创或编译作品,未注明二维码转载视为抄袭。无条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乌镇戏剧节,她不是阿维尼翁

已经举办了三年的乌镇戏剧节,今年的主题为「承」,是承接前两届戏剧节令人惊奇的成长速度,也是承载一个诞生在中国江南小镇戏剧节的蓬勃生命力。

作者:唐丢丢

她的名字是乌镇

乌镇戏剧节刚诞生的时候,常被拿来与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作比较,那时候乌镇戏剧节的一个头衔似乎也是「中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二者同为源于小镇闻名世界的戏剧节,小镇成了戏剧的天然舞台,也因戏剧而焕发新生。

走到第三年,乌镇戏剧节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除了按惯例邀请世界名团演出特邀剧目,戏剧课堂、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都愈加精彩。今年的戏剧节开发了不少新的演出地点,整个西栅景区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乌镇的,戏剧的。

今年的主题为「承」,是承接前两届戏剧节令人惊奇的成长速度,也是承载一个诞生在中国江南小镇戏剧节的蓬勃生命力。

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她不是阿维尼翁,她的名字是乌镇戏剧节。

戏剧,在此时此地

小镇的戏剧节气氛明显比去年浓了许多。整条大街上挂满了乌镇戏剧节logo的旗子和一百位戏剧家的头像,来回走走也是长知识的好途径。

今年的戏剧节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二十部戏在九天里演出七十多场,从壮观的乌镇大剧院、国乐剧院到舞台与观众没有距离的蚌湾剧场,再到露天的诗田广场和水剧场,更别提令人眼花缭乱的嘉年华。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刻戏剧都在发生着,就在此时,此地。

就在我穿行于熟悉的西栅主街时,迎面就偶遇了正在与人聊天的孟京辉。这是乌镇戏剧节开幕的第二天,一切都正在进入戏剧的怀抱。

△街头偶遇孟导

古镇嘉年华

十点半,嘉年华热热闹闹地开场了。戏迷与游客一道坐乌篷船进了古镇,划过还在沉睡的大剧院。

今年的古镇嘉年华依然热闹非凡,但质量似乎参差不齐。撞见的嘉年华演出多数缺乏新意,倒是两出不约而同改编《西游记》的戏很有意思。在嘉年华演出的多为大学剧社和民间剧团,原创剧本,演出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审核相对宽松。好在,低门槛的嘉年华总是能吸引路过的人,为小镇增添不少戏剧狂欢气氛。

△各种嘉年华表演

看嘉年华,好比逛跳蚤市场,一路所见多乏善可陈,但也偶有惊喜。

青年竞演

去年来戏剧节因时间匆匆,没来得及看青年竞演,深以为憾。今年的青年竞演两百多部报名剧目共入围十二部,竞争激烈。忍不住好奇这些中国现代戏剧的新锐声音会表现如何 —— 是先锋实验的开创者,还是传统戏剧的继承者。

两点半,竞演正式开始,人群呼啦涌入,剧场内灯光已暗,道具已就位。场内没有正襟危坐的椅子,层层叠叠的阶梯上挤满了观众,第一排离舞台的距离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清演员的表情。

△青年竞演开幕,主持黄磊,一并邀请评委赖声川、孟京辉和史航上台。

第一场青年竞演共上演四部话剧,三部内地戏团,一部来自台湾。导演与演员都很年轻,看得出来,剧本经过精心打磨。打温情牌的《曾经未曾》,结局引得现场一片抽泣声,我旁边挂着工作人员牌子的姑娘也跟着红了眼。改编自民间传说的《连木》,则肢体到舞美都凄恻难言,台词夹杂方言与文白,所有场景仅一长凳,无多余道具,却充满张力。

△《连木》

△《曾经未曾》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即使你不是戏剧爱好者,孟京辉的戏大概也看过一两部,特别是雅俗共赏荒诞不经的《两只狗》。两只「狗」跑到乌镇,又是另一番滋味。美而不妖的水剧场,整个舞台架在水上,因为在户外,灯光向四周放射,照亮周围一圈涟漪。在这里观剧,不自觉都会愉快。

△乌镇戏剧节的水舞台

演着演着,这部戏的即兴魅力就跑了出来。正前排坐着宋丹丹与黄磊,统统被两只「狗」拿来调侃一番。

惊喜还在后面。

长达两小时的演出结束,两位主演与一旁的乐手都谢了幕,孟京辉突然跑出来,拿过吉他,说,这次是《两只狗》的2000场巡演,为了感谢观众,他要给大家唱歌儿。

△孟京辉在台上唱歌

恩,孟导唱起歌来也是有板有眼。

戏剧夜场 & 长街宴

入夜,河边,戏剧夜场的晚宴才正式登场。宾客们持卡入场,长街上摆好桌椅碗筷和酒杯。宴席外是同样热闹的深夜食堂,看了一天戏的戏迷们坐在那里,同样举杯,动筷,填饱白天被忽略的胃。

河边的风有些凉,女士们仍穿着长裙,来不及披上外套,双颊微红。大家互相交谈着,祝贺着几位已微醺的戏剧节创始人。

这个美妙的乌镇一日,才刚刚结束,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匠临原创或编译作品,未注明二维码转载视为抄袭。无条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