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正午效应”:这块国剧金字招牌,独特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正午效应”:这块国剧金字招牌,独特在哪儿?

在大多数影视公司一窝蜂地去做热门网络小说改编、高举甜宠大旗的时候,正午阳光的选择似乎一直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几个领域。

文|影视前哨 戴桃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往往被视为角色魄力的体现,有魄力的角色最终干翻苍穹成就的是国产互联网爽文的内核,放在现实当中,魄力往往意味着扛住外界的压力,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完全尽如人意。例如国内响当当的影视品牌“正午阳光”,它的存在告诉市场,有时候坚持不是为了成功,但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下目前有两部剧集在播出,一部是郭京飞主演的现代都市题材《我是余欢水》,一部是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客观来讲两部作品都没有成为爆款,引发社会层面讨论的程度远不如反应购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的热门题材。和此前引发热议的现代都市题材作品《都挺好》相比,《我是余欢水》没有多数人关心的家庭财产和养老负担分配问题,和此前引发热议的古装题材作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比,《清平乐》除了为中学教材提供古文经典的那几位,主题内容上和当下观众关心的议题相去甚远,在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下做横向比较,两部作品在成绩上也并不算出色。

即便两部作品偏离了当下观众最关心的话题内容,靠着坚持打下的金字招牌还是发挥了作用,不难发现相比挑自己喜欢吃的下口,观众面对这块金字招牌的时候“想要尝尝”的意愿更加强烈。

横向对比韩国,影视制作领域成熟的一个表现就是熟知观众对主题内容和节奏的偏好,近些年来成功的韩国电视剧例如套着职业女性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迷雾》、套着经营家庭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天空之城》以及当下最火爆的套着独立女性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夫妻的世界》,大多都有明快的节奏和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设定,反转和当场打脸成为主要看点之一。但在收视层面获得良好口碑的电视剧,往往都是非常规的,恰恰是这些非常规的影视剧集探索了韩国影视在内容创作上的更多可能。

品牌效应对国内影视收视市场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观众改善挑食的毛病,偶尔换个口味尝尝鲜,发现新的可能。

再现“真实”的能力

对于影视制作公司而言,之所以前赴后继地、不遗余力地去投入巨额成本去拍摄奇幻题材或是古装题材,核心诉求在于向外界展示一种能力,即影视公司有能力还原一种时代或是世界观设定的想象,对于创作者而言,这种再现能力是极为难得的。试想一下美剧《权力的游戏》没有那样的服装化妆和道具配置,电影《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没有的精致和角色造型能力,这些作品即便拥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仍然无法成为影视制作中的精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正在播出的《清平乐》都在复原宋朝上下了功夫,前者重点在于瓷器,花样百出的茶具酒具以及参考《清明上河图》布置的街景,都能看出剧组在场景道具上下了一番功夫。《清平乐》把人物的生活场景从大院闺房搬到了皇宫,在人物服装费了一番功夫,作为剧情的一部分,电视剧像高中历史教师一样给观众划出知识点,不管和主线剧情的融合程度如何,至少表明剧组肯费工夫在还原上做文章。

在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人物生活场景布置得普遍假大空的背景下,《我是余欢水》中在场景上也力求还原一个小人物的生活,楼梯间里的各种小广告、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场景强化了生活感,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让小人物在大社会中活了起来。

塑造人物并不是只需要一张脸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场景的营造对于观众能否代入、体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流行的都市情感题材中,大多十分强调梦幻感,对场景的真实程度要求并不高,整体色调符合角色出现的场景设置即可,仿佛“真实”并不在考量范围内。还原能力需要周全的考虑,和长期对生活细节、历史细节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长期的坚持就是一种能力,不管《清平乐》和《我是余欢水》在剧情、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上存在怎样的问题,在制作上影视公司再现真实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趋势中逆风飞翔

品牌最大的效益莫过于可以扩大自己的选择权,在大多数影视公司一窝蜂地去做热门网络小说改编、高举甜宠大旗的时候,正午阳光的选择似乎一直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几个领域,生活里的人和古代政治中的人,这点在《清平乐》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按照其他网络热门小说影视改编的标准,之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好,现在的《清平乐》也好,对主线人物关系的改编都称得上是“魔改”,改到让原著的存在成为了一种文本参考——从影视创作的角度上,改编取舍的侧重点自然和网络文学书写有所不同,本质上无可厚非,但改编的意义主要在于借用小说积累起的人气基础赢在起跑线上,所以“魔改”一直被小说读者诟病。相比其他作品,正午阳光作品对小说的魔改在读者群中的包容度似乎要比其他高一些。

《清平乐》也好,《我是余欢水》也罢,都不是以女性群体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影视作品,当然两者也称不上是男人戏,后者更趋近于喜剧,前者则延续了《琅琊榜》以后这个类型的一贯作风,勉强算是“文人戏”。在以女性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产影视剧市场中,这种坚持让正午阳光在内容上显得独树一帜。在多数影视剧以人设推动剧情的大环境下,在正午阳光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剧情为人物服务,努力雕琢主要人物的痕迹,这种坚持对于演员而言算得上是利好,相比其他正剧,正午阳光影视作品游走在爆款和那些不以收视为主要目标的正剧之间,既能推开知名度,又有益于自身业务能力和业务形象塑造。

韩国许多知名的制作团队推出的艺术作品也都是口碑不错,但在收视率上不太能和那些一看就是冲着爆款制作规格的作品一较高下,但“不错但不红”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表现,品牌效益不是快消产品,它积累缓慢,亦经得起时光漫长的消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正午效应”:这块国剧金字招牌,独特在哪儿?

在大多数影视公司一窝蜂地去做热门网络小说改编、高举甜宠大旗的时候,正午阳光的选择似乎一直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几个领域。

文|影视前哨 戴桃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往往被视为角色魄力的体现,有魄力的角色最终干翻苍穹成就的是国产互联网爽文的内核,放在现实当中,魄力往往意味着扛住外界的压力,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完全尽如人意。例如国内响当当的影视品牌“正午阳光”,它的存在告诉市场,有时候坚持不是为了成功,但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下目前有两部剧集在播出,一部是郭京飞主演的现代都市题材《我是余欢水》,一部是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客观来讲两部作品都没有成为爆款,引发社会层面讨论的程度远不如反应购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的热门题材。和此前引发热议的现代都市题材作品《都挺好》相比,《我是余欢水》没有多数人关心的家庭财产和养老负担分配问题,和此前引发热议的古装题材作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比,《清平乐》除了为中学教材提供古文经典的那几位,主题内容上和当下观众关心的议题相去甚远,在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下做横向比较,两部作品在成绩上也并不算出色。

即便两部作品偏离了当下观众最关心的话题内容,靠着坚持打下的金字招牌还是发挥了作用,不难发现相比挑自己喜欢吃的下口,观众面对这块金字招牌的时候“想要尝尝”的意愿更加强烈。

横向对比韩国,影视制作领域成熟的一个表现就是熟知观众对主题内容和节奏的偏好,近些年来成功的韩国电视剧例如套着职业女性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迷雾》、套着经营家庭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天空之城》以及当下最火爆的套着独立女性外壳讲述狗血故事的《夫妻的世界》,大多都有明快的节奏和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设定,反转和当场打脸成为主要看点之一。但在收视层面获得良好口碑的电视剧,往往都是非常规的,恰恰是这些非常规的影视剧集探索了韩国影视在内容创作上的更多可能。

品牌效应对国内影视收视市场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观众改善挑食的毛病,偶尔换个口味尝尝鲜,发现新的可能。

再现“真实”的能力

对于影视制作公司而言,之所以前赴后继地、不遗余力地去投入巨额成本去拍摄奇幻题材或是古装题材,核心诉求在于向外界展示一种能力,即影视公司有能力还原一种时代或是世界观设定的想象,对于创作者而言,这种再现能力是极为难得的。试想一下美剧《权力的游戏》没有那样的服装化妆和道具配置,电影《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没有的精致和角色造型能力,这些作品即便拥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仍然无法成为影视制作中的精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正在播出的《清平乐》都在复原宋朝上下了功夫,前者重点在于瓷器,花样百出的茶具酒具以及参考《清明上河图》布置的街景,都能看出剧组在场景道具上下了一番功夫。《清平乐》把人物的生活场景从大院闺房搬到了皇宫,在人物服装费了一番功夫,作为剧情的一部分,电视剧像高中历史教师一样给观众划出知识点,不管和主线剧情的融合程度如何,至少表明剧组肯费工夫在还原上做文章。

在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人物生活场景布置得普遍假大空的背景下,《我是余欢水》中在场景上也力求还原一个小人物的生活,楼梯间里的各种小广告、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场景强化了生活感,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让小人物在大社会中活了起来。

塑造人物并不是只需要一张脸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场景的营造对于观众能否代入、体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流行的都市情感题材中,大多十分强调梦幻感,对场景的真实程度要求并不高,整体色调符合角色出现的场景设置即可,仿佛“真实”并不在考量范围内。还原能力需要周全的考虑,和长期对生活细节、历史细节的积累,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长期的坚持就是一种能力,不管《清平乐》和《我是余欢水》在剧情、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上存在怎样的问题,在制作上影视公司再现真实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趋势中逆风飞翔

品牌最大的效益莫过于可以扩大自己的选择权,在大多数影视公司一窝蜂地去做热门网络小说改编、高举甜宠大旗的时候,正午阳光的选择似乎一直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几个领域,生活里的人和古代政治中的人,这点在《清平乐》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按照其他网络热门小说影视改编的标准,之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好,现在的《清平乐》也好,对主线人物关系的改编都称得上是“魔改”,改到让原著的存在成为了一种文本参考——从影视创作的角度上,改编取舍的侧重点自然和网络文学书写有所不同,本质上无可厚非,但改编的意义主要在于借用小说积累起的人气基础赢在起跑线上,所以“魔改”一直被小说读者诟病。相比其他作品,正午阳光作品对小说的魔改在读者群中的包容度似乎要比其他高一些。

《清平乐》也好,《我是余欢水》也罢,都不是以女性群体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影视作品,当然两者也称不上是男人戏,后者更趋近于喜剧,前者则延续了《琅琊榜》以后这个类型的一贯作风,勉强算是“文人戏”。在以女性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产影视剧市场中,这种坚持让正午阳光在内容上显得独树一帜。在多数影视剧以人设推动剧情的大环境下,在正午阳光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剧情为人物服务,努力雕琢主要人物的痕迹,这种坚持对于演员而言算得上是利好,相比其他正剧,正午阳光影视作品游走在爆款和那些不以收视为主要目标的正剧之间,既能推开知名度,又有益于自身业务能力和业务形象塑造。

韩国许多知名的制作团队推出的艺术作品也都是口碑不错,但在收视率上不太能和那些一看就是冲着爆款制作规格的作品一较高下,但“不错但不红”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表现,品牌效益不是快消产品,它积累缓慢,亦经得起时光漫长的消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