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面对公司暴力裁员,这些措施或许可以帮到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面对公司暴力裁员,这些措施或许可以帮到你

每家生存到现在的公司,凝聚的都是大家共同的心血。

文|犀牛娱乐 胖部

编辑|朴芳

4月11日,在某国有控股影视公司下属子公司供职的小雨(化名)被口头通知,自己所在的北京分公司将被注销,十几名员工面临裁员。

对小雨来说,这个消息确实始料未及。其所在的部门盈利能力并不差,年前几项收尾工作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的收入;另外,此次裁员在开会前都没有任何风声,至今也没有正式的书面通知。

按照她对犀牛娱乐的说法,此次裁员没有相应的补偿,只是将补发2019年拖欠的绩效工资。目前,因为流程和手续都不正规,小雨和同事已经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这份协议上“补偿金”一栏为空白)。此外,总公司来人已经叫停了发放三月工资。

疫情时期已经延续了近三个月,此前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的大企业,正在逼近各自的压力临界点,悄然开始了裁员计划。

其中包括几家电影行业近两年业绩并不差的头部企业;也包括背靠大平台、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企单位,某院线经理老宋(化名)表示,目前旗下影院只裁员了3%,基本保留了运营能力,但“岌岌可危”,“据我了解,很快就要从我们开刀了。”

另一方面,在影视公司集中的北京市,许多从业人员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70%的标准,从2月起只拿1540元工资,还有部分公司按照正常工资50%-70%发放。而目前来看影视行业的拐点或许将在暑期以后,大部分影视人并没有支撑这么久的经济基础。更加严峻的,面对如小雨所遭遇的暴力裁员加身。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影视行业的裁员降薪潮还将继续持续,甚至会因为影院复工时间延后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领域,从员工到公司,犀牛君希望这些应对思路和措施对大家有用。

员工:共克时艰的责任要扛,依法维权的手段也不能停

几点(化名)供职的某营销公司,主营业务是组织地域性的观影团活动,疫情期间收入已趋近于零。正因如此,当她在二月初接到通知将只发放基本工资,虽然无奈但也给予了充分理解,“我还暖心地安慰了老板一下。”

事实上,几点所在的公司属于操作比较正规的,老板在春节期间已经通知将原本的工作量减少到一半,并将具体情况通知到了所有员工,能做到合规、合情、合理。

而更多公司的工作量部分并不会做调整,甚至有老板直接在工作群里简单说一句“工资停发”了事。在工资实际发放过程中,迟发缓发5-10天也是正常现象。据影院经理汤先生(化名)反映,在上海一些私企的影院系统,员工工资已经停发,每个月仅发放880元的生活补助。

面对当下的处境,影视行业的员工结合具体情况,以下几种应对措施都用得上:

1、主动分担公司压力,承担员工的一份责任

对于当下各家公司所面对的压力,其实员工也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几点就开玩笑地说:“我要求很低的,听老板的前一两句语音,还以为要被辞退了,知道还有工作就觉得还挺好。”疫情期间整个行业陷入停摆,一部分公司的资金流也基本断链,能承担公司员工的工资也不容易。

大部分小公司能够生存到现在,本身已经基本淘汰了投机者和不专业的“票友”公司,大多是手里有项目、或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公司,但因为目前的大环境,他们也正迎来生存危机。

在生存成为问题的当下,员工能够体谅企业危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担公司压力,也要尽可能想办法为公司创造价值。每家生存到现在的公司,凝聚的都是大家共同的心血。

2、依法维权的弦不能松,拒绝暴力侵犯个人利益

当然,如果存在文章开头小雨遇到的情况,被要求立刻离职且不支付补偿金,那么无论是不是疫情期间,都不会改变这是损害员工利益的违法行为。

特殊时期,国家对于企业缴纳社保等费用也有一定减免。如果遭遇企业暴力裁员,当下仲裁过程中员工并不会处于较此前更不利的位置。

那么,企业如果因为严重困难、不裁员无法持续,不付补偿金是否合法?这种情况其实符合《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性裁员”,但切记,公司援引“经济性裁员”条例,需要满足相关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条件有四:企业破产重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改革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些条件也不能空口白话,必须符合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细则并履行程序,到相关部门进行认定。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企业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无补偿裁员或调岗。如果遇到,有以下几个知识点要注意:

(1)尽量协商解决,补偿金是一定要拿的。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不提前30天书面通知裁员则需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待通知金,也就是所谓“n+1”。其中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结束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来计算,也就是说不只是合同上的基本工资,以实际发放为准。

(2)公司可能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声称影响行业前景,称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或不能胜任工作,威胁会在你的离职证明上写“能力不足”等。实际上,如果公司以这些问题裁员,必须在仲裁时进行详细完整举证,并不容易;而离职证明上写的内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上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公司不能乱写。《劳动法》从根本上,是偏向保护打工者的。

(3)如果协商解决无效,不得不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的材料里,要留心保存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工资表(单)等;同时,保留公司及领导的相关邮件、短信、微信等电子数据,尤其要注意和管理层、HR谈话必须录音,用于作为日后维权证据。

(4)按照相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收到仲裁裁决书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会拖上你两三个月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所以,不要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这是国家给予你的权利。

3、特殊时期也是补课时间,趁机自我升值

在大部分公司业务叫停的当下,如果没有兼职打算,待在家里的时间或许是自我充值的一个好时候。工作几年之后,终于有整块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的提升。

几点目前就在学习弱项的影视产业类知识,买回来的几本书放了小半年,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最少也是个补片的好机会啊,我现在雷打不动一天两部电影。”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是疫情时期给影视人做内功的难得机会,可以多做一些理论知识或观察视角的开拓。

4、辞职、转行或许不是好时机

最后,行业的不景气也正在引起新一波人才流失。在一家制片公司供职的向真真(化名)从业已经5年,本来今年有项目准备上映,但现在已经遥遥无期,公司资金链断裂之后只有基本工资可拿。

向真真她与男友目前合租一个单间,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在支付了房租之后,要精打细算才够吃。“还好最近没有应酬,衣服肯定不敢买了。”向真真考虑转行其实从2018年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在备考老家的教师招考,如果有机会拿教师编制,这或许是一条更现实的出路。

但在当下辞职或转行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每年三月本来是社招高峰,但现在整个大环境都没有什么动静,大量年前辞职的人都存在求职难的问题。向真真此前也尝试投了一波简历,基本没有反馈,给回复的公司待遇也不令人满意。“如果转行还是去企业,现在真的不是时候。”

公司:裁员节流还需慎重,开源才是硬道理

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是飞来横祸,更是雪上加霜,前两年的影视寒冬,在2020年迎来了“三九”。

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2020年前两个月,影院类企业新增不到8000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数量下滑25%。全国影院票房几乎归零,大量剧组暂停工作。

面对生存问题的不但是员工,更是企业。而要解决企业的困难,无非开源、节流两条路。

最直观的思路当然是节流,一些小工作室已经退掉了房子来降低运营成本,而裁员或许是更快捷的节流路径。但裁员本身对于公司业务必然伤筋动骨,“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在公司运营上同样适用。

正如院线经理老宋说,“其实下面的影院现在很头疼,如果保留人工那就是烧钱,但是如果裁员规模太大,有经验的底层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很难在复工后的关键时期跟上节奏,留住顾客。”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裁员有可能等同于公司业务板块的整体流失。

那么“开源”有哪些办法?老宋所在的院线,下属影院的止损途径基本集中在去库存,也就是此前所说的“影院送外卖”,通过线上公众号+抖音宣传售卖,但量非常少,“这一波太突然了,线上平台的准备根本不充分。单家影院营收的话一周也就几千吧,有的时候一周也就几百。”

此外,影院售卖套票也成为常态,如汤先生的影院推出了预售、套票、年票等多种套餐,19元可以得到四张兑换券和两张食品券。对于整个影院系统这当然是杯水车薪,但至少是一个思路:消耗公司业务存量,完成营收。

而开辟新的业务战场,则需要结合公司能力和经营范围打开思路。许多企业开始开辟线上渠道,以蹭到“宅经济”时期的线上红利。几点所在的观影团开始做线上云观影活动,营销业务则从电影越来越向剧集、综艺甚至音乐倾斜。公司和个人一样,未尝不是迎来了自我升值和开辟新业务渠道的机会。

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当下的困难或许依然不是谷底,越往后,公司的资金压力、员工的生存压力都会越大,但大环境使然,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公司和员工对彼此都同样重要。

希望这一切,都早一点过去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面对公司暴力裁员,这些措施或许可以帮到你

每家生存到现在的公司,凝聚的都是大家共同的心血。

文|犀牛娱乐 胖部

编辑|朴芳

4月11日,在某国有控股影视公司下属子公司供职的小雨(化名)被口头通知,自己所在的北京分公司将被注销,十几名员工面临裁员。

对小雨来说,这个消息确实始料未及。其所在的部门盈利能力并不差,年前几项收尾工作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的收入;另外,此次裁员在开会前都没有任何风声,至今也没有正式的书面通知。

按照她对犀牛娱乐的说法,此次裁员没有相应的补偿,只是将补发2019年拖欠的绩效工资。目前,因为流程和手续都不正规,小雨和同事已经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这份协议上“补偿金”一栏为空白)。此外,总公司来人已经叫停了发放三月工资。

疫情时期已经延续了近三个月,此前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的大企业,正在逼近各自的压力临界点,悄然开始了裁员计划。

其中包括几家电影行业近两年业绩并不差的头部企业;也包括背靠大平台、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企单位,某院线经理老宋(化名)表示,目前旗下影院只裁员了3%,基本保留了运营能力,但“岌岌可危”,“据我了解,很快就要从我们开刀了。”

另一方面,在影视公司集中的北京市,许多从业人员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70%的标准,从2月起只拿1540元工资,还有部分公司按照正常工资50%-70%发放。而目前来看影视行业的拐点或许将在暑期以后,大部分影视人并没有支撑这么久的经济基础。更加严峻的,面对如小雨所遭遇的暴力裁员加身。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影视行业的裁员降薪潮还将继续持续,甚至会因为影院复工时间延后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领域,从员工到公司,犀牛君希望这些应对思路和措施对大家有用。

员工:共克时艰的责任要扛,依法维权的手段也不能停

几点(化名)供职的某营销公司,主营业务是组织地域性的观影团活动,疫情期间收入已趋近于零。正因如此,当她在二月初接到通知将只发放基本工资,虽然无奈但也给予了充分理解,“我还暖心地安慰了老板一下。”

事实上,几点所在的公司属于操作比较正规的,老板在春节期间已经通知将原本的工作量减少到一半,并将具体情况通知到了所有员工,能做到合规、合情、合理。

而更多公司的工作量部分并不会做调整,甚至有老板直接在工作群里简单说一句“工资停发”了事。在工资实际发放过程中,迟发缓发5-10天也是正常现象。据影院经理汤先生(化名)反映,在上海一些私企的影院系统,员工工资已经停发,每个月仅发放880元的生活补助。

面对当下的处境,影视行业的员工结合具体情况,以下几种应对措施都用得上:

1、主动分担公司压力,承担员工的一份责任

对于当下各家公司所面对的压力,其实员工也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几点就开玩笑地说:“我要求很低的,听老板的前一两句语音,还以为要被辞退了,知道还有工作就觉得还挺好。”疫情期间整个行业陷入停摆,一部分公司的资金流也基本断链,能承担公司员工的工资也不容易。

大部分小公司能够生存到现在,本身已经基本淘汰了投机者和不专业的“票友”公司,大多是手里有项目、或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公司,但因为目前的大环境,他们也正迎来生存危机。

在生存成为问题的当下,员工能够体谅企业危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担公司压力,也要尽可能想办法为公司创造价值。每家生存到现在的公司,凝聚的都是大家共同的心血。

2、依法维权的弦不能松,拒绝暴力侵犯个人利益

当然,如果存在文章开头小雨遇到的情况,被要求立刻离职且不支付补偿金,那么无论是不是疫情期间,都不会改变这是损害员工利益的违法行为。

特殊时期,国家对于企业缴纳社保等费用也有一定减免。如果遭遇企业暴力裁员,当下仲裁过程中员工并不会处于较此前更不利的位置。

那么,企业如果因为严重困难、不裁员无法持续,不付补偿金是否合法?这种情况其实符合《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性裁员”,但切记,公司援引“经济性裁员”条例,需要满足相关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条件有四:企业破产重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改革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些条件也不能空口白话,必须符合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细则并履行程序,到相关部门进行认定。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企业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无补偿裁员或调岗。如果遇到,有以下几个知识点要注意:

(1)尽量协商解决,补偿金是一定要拿的。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不提前30天书面通知裁员则需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待通知金,也就是所谓“n+1”。其中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结束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来计算,也就是说不只是合同上的基本工资,以实际发放为准。

(2)公司可能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声称影响行业前景,称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或不能胜任工作,威胁会在你的离职证明上写“能力不足”等。实际上,如果公司以这些问题裁员,必须在仲裁时进行详细完整举证,并不容易;而离职证明上写的内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上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公司不能乱写。《劳动法》从根本上,是偏向保护打工者的。

(3)如果协商解决无效,不得不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的材料里,要留心保存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工资表(单)等;同时,保留公司及领导的相关邮件、短信、微信等电子数据,尤其要注意和管理层、HR谈话必须录音,用于作为日后维权证据。

(4)按照相关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收到仲裁裁决书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会拖上你两三个月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所以,不要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这是国家给予你的权利。

3、特殊时期也是补课时间,趁机自我升值

在大部分公司业务叫停的当下,如果没有兼职打算,待在家里的时间或许是自我充值的一个好时候。工作几年之后,终于有整块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的提升。

几点目前就在学习弱项的影视产业类知识,买回来的几本书放了小半年,终于开始发挥作用。“最少也是个补片的好机会啊,我现在雷打不动一天两部电影。”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是疫情时期给影视人做内功的难得机会,可以多做一些理论知识或观察视角的开拓。

4、辞职、转行或许不是好时机

最后,行业的不景气也正在引起新一波人才流失。在一家制片公司供职的向真真(化名)从业已经5年,本来今年有项目准备上映,但现在已经遥遥无期,公司资金链断裂之后只有基本工资可拿。

向真真她与男友目前合租一个单间,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在支付了房租之后,要精打细算才够吃。“还好最近没有应酬,衣服肯定不敢买了。”向真真考虑转行其实从2018年已经开始,目前已经在备考老家的教师招考,如果有机会拿教师编制,这或许是一条更现实的出路。

但在当下辞职或转行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每年三月本来是社招高峰,但现在整个大环境都没有什么动静,大量年前辞职的人都存在求职难的问题。向真真此前也尝试投了一波简历,基本没有反馈,给回复的公司待遇也不令人满意。“如果转行还是去企业,现在真的不是时候。”

公司:裁员节流还需慎重,开源才是硬道理

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是飞来横祸,更是雪上加霜,前两年的影视寒冬,在2020年迎来了“三九”。

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2020年前两个月,影院类企业新增不到8000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数量下滑25%。全国影院票房几乎归零,大量剧组暂停工作。

面对生存问题的不但是员工,更是企业。而要解决企业的困难,无非开源、节流两条路。

最直观的思路当然是节流,一些小工作室已经退掉了房子来降低运营成本,而裁员或许是更快捷的节流路径。但裁员本身对于公司业务必然伤筋动骨,“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在公司运营上同样适用。

正如院线经理老宋说,“其实下面的影院现在很头疼,如果保留人工那就是烧钱,但是如果裁员规模太大,有经验的底层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很难在复工后的关键时期跟上节奏,留住顾客。”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裁员有可能等同于公司业务板块的整体流失。

那么“开源”有哪些办法?老宋所在的院线,下属影院的止损途径基本集中在去库存,也就是此前所说的“影院送外卖”,通过线上公众号+抖音宣传售卖,但量非常少,“这一波太突然了,线上平台的准备根本不充分。单家影院营收的话一周也就几千吧,有的时候一周也就几百。”

此外,影院售卖套票也成为常态,如汤先生的影院推出了预售、套票、年票等多种套餐,19元可以得到四张兑换券和两张食品券。对于整个影院系统这当然是杯水车薪,但至少是一个思路:消耗公司业务存量,完成营收。

而开辟新的业务战场,则需要结合公司能力和经营范围打开思路。许多企业开始开辟线上渠道,以蹭到“宅经济”时期的线上红利。几点所在的观影团开始做线上云观影活动,营销业务则从电影越来越向剧集、综艺甚至音乐倾斜。公司和个人一样,未尝不是迎来了自我升值和开辟新业务渠道的机会。

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当下的困难或许依然不是谷底,越往后,公司的资金压力、员工的生存压力都会越大,但大环境使然,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公司和员工对彼此都同样重要。

希望这一切,都早一点过去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