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活”过来的敦煌壁画,国漫助力下传统文化正流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活”过来的敦煌壁画,国漫助力下传统文化正流行

国漫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的题材。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月,不能出游的苦闷,正全面转化为“花式出游”的创意。一个显而易见的新情况是:不管是云蹦迪、云音乐节,还是云逛街、云看展,都开始从暂时的替代品,向长期的、有独立价值的产品发展。

之前大家还在探讨疫情过后谁还“云xx”。现在看来,不管是这段时间对用户习惯的培养,还是“云游”产品本身的精进,在生活恢复常态后成为“保留项目”,已无太大悬念。

文博行业就是极好的例子。疫情之下,为自救也为拓宽赛道,各大文博单位开始了对“云看展”等新模式的探索。九大博物馆联手“云游”模式历历在目:三百六十度细看文物的每个细节,还有国家级讲解员奉上最权威版解说。

之前在硬糖君朋友圈刷屏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就是个典型案例。除了常规的看文物听讲解以外,还能发挥“艺术大触”的技能,为壁画填色。

最近,打开“云游敦煌”小程序想搞搞创作的硬糖君突然发现,“云游敦煌”多出来了个剧场界面,里面包含了基于《鹿王本生图》等五则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制作的“敦煌动画剧”,由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

如果说“云看展”提供的还是一种替代性满足,那“敦煌动画剧”提供的则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体验。是在身未到时可以勾起向往,身已至后仍能触发多重想象空间的传统文化新载体。

而对于国产动漫本身,传统文化也正在发挥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博尔赫斯说每代人都有必要用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去重写过去的经典。从壁画到动画的意义,或许也在于此。这不仅是价值发现,也是责任与义务。

“活”过来的千年壁画

“传说,山中住着一只神鹿,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它……”

伴随着琵琶、驼铃以及阵阵羌笛声,此次“敦煌动画剧”更新的第一个故事——《神鹿与告密者》徐徐展开。这则故事,脱生于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

与20年前,同样改编自该壁画的动画片《九色鹿》相比,《神鹿与告密者》动画剧,更倾向于让壁画自己“讲故事”。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沉寂千年的壁画人物动了起来,亲自上阵讲述经典:贪婪的告密者为了赏金透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听闻九色鹿被恩将仇报的故事后,将告密者绳之以法,可谓“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

而另一部《谁是乐队C位》则要欢脱多了,它取材于大众所熟知的莫高窟112窟的“反弹琵琶”。大唐乐队要选“C位”,演奏琵琶、箜篌、横笛的三位伎乐天同台竞技。最终三位争夺C位的伎乐天为一位反弹琵琶的伎乐天所折服,也明白了通力合作才能演奏出最优美乐曲的真谛。

这幕动画剧中,不仅出现了“盖章”“C位”等潮流词汇,伎乐天们弹奏乐器的手势、不同乐器的声音,也都有具体体现。

说到声音,“敦煌动画剧”当然不止乐器声,还有“PK”声。这五部动画剧,都鼓励用户自行选择故事和角色尝试配音。如果一个人配多个角色有点难,那可以拉着亲朋好友一起上,通力完成整部作品。

配音挑战一方面满足了年轻用户“我行我上”的心理;另一方面在社交分享的场景下,更能激起“在线battle”的胜负欲——“每天宅在家里闲极无聊?不如来场线上配音PK战”。

此外,出品方之一的腾讯动漫还联动了自家旗下《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两部头部作品的配音声优,用动漫原声参与二次演绎《神鹿与告密者》、《谁才是乐队C位》,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敦煌文化、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

《神鹿与告密者》中,《一人之下》的王也道长化身九色鹿救助世人,张灵玉小师叔与夏禾这对原著中的cp,在动画剧里成为了真的夫妻;而《谁才是乐队C位》中,涂山三姐妹各饰一角,吵吵闹闹抢夺C位,为动画剧增添了些许涂山的氛围。

经典的传统文化IP,以科技手段“重生”的壁画人物,结合社交场景下,用户挑战配音的表现欲与胜负欲,再搭配上知名配音声优的再演绎,形成了从内容到传播的完整链条。通过这条链条,莫高窟壁画背后的深意以及敦煌文化之美,不止突破了地域限制,更突破了圈层限制,在各个年轻群体得以传播。

敦煌文化“东行记”

这不是敦煌文化第一次“破圈东行”。

位于西陲的敦煌文化,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近年却存在感日强。究其成功之道,通过构建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的新连接,实现传统文化在年轻圈层的自主传播是关键。

传统文化年轻化并非易事,过于强调年轻化,容易陷入娱乐化、网红化;过分端着传统文化的“范儿”,又难以引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说到敦煌文化,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中的壁画。诚然,壁画是敦煌文化中最灿烂的标志性文物之一。但“壁画”一词,此前总给人一种古旧感,鉴赏绘画艺术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积累。单摆浮搁地看壁画,难免让人觉得“看不懂”。

敦煌文化的年轻化“试水”,从壁画“入侵”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始。

2018年,QQ音乐与敦煌研究院推出古曲新创大赛,以敦煌壁画或敦煌为主题,进行乐曲及歌曲的改编;同样还是2018年,手游《王者荣耀》上线英雄杨玉环的新皮肤,反弹琵琶的杨贵妃在祥云中穿梭,仿佛壁画中走出的伎乐天。“我必须要得到她”,成了当时海报释出后不少玩家的口头禅,进而想了解这皮肤背后的故事。

既然壁画与音乐、游戏都可以完美融合,那么还有哪些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是壁画可以“入侵”的?非动漫莫属。

壁画现在是文物,但当年也是鲜活的、当下的内容形式,是创作者通过图像方式记录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去传递给观看者。动漫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甚至可以将壁画和动漫视为同一种表情达意的需求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载体。

正因这种高度相通,动画和壁画的打通可以毫无壁垒,也让我们这些观众更直观了解到“敦煌壁画好在哪里”。通过技术手段让壁画“动”起来,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所思所想,都生动明晰起来。

事实上,在“敦煌动画剧”之前,这一模式就已经被多次验证。腾讯动漫与著名国漫大师蔡志忠合作打造的国漫《风起鸣沙-敦煌曲》,正是取材于敦煌壁画;此外,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以现代插画再演绎的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也引起广泛关注。

飞天、佛窟等几个标志性元素可能是大众对敦煌文化的普遍印象。而从敦煌文化的“东行”之路上,我们不难发现,从对壁画进行现代化演绎、到取材壁画创作故事、再到以壁画为动画的形式碰撞,是从文化元素到文化本身的渐次升级与深挖。

通过内容上的逐渐升级,敦煌文化这一大IP,也就在人们心中变得鲜活起来,而不是几个简单符号。

传统文化如何“锁”住年轻人

今天的95后、00后,本就是爱传统文化的一代人。

一方面,生长在中国全面崛起时期的00后,对本土文化有更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作为科技时代的原住民,种种高科技都是00后的生活日常,而传统文化元素,更易引起他们的审美兴趣。

这几年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叫好的同时又叫座是不争的事实,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线,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聚焦于修文物的纪录片,不仅拿下了9.4分的高评分,还有诸多年轻人争当“自来水”,主动进行二次传播。

随后几年,《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艺纷纷出炉,无一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也在不断扩宽自己的边界,并有了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创下9.56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在当年动画电影并不受关注的前提下,根植于《西游记》文本的“大圣”带着国漫一起“归来”。

2019年两部动画电影异军突起,《白蛇·缘起》以柔美、古韵的视角,讲述了白蛇与许仙的两世情缘;《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呈现了一个“非主流”版本的魔童哪吒,并且斩获50.7亿票房,位列中国电影史票房榜第二位。

而在漫画领域,以腾讯动漫为例,作为国漫行业的建设者,联合故宫博物馆推出的漫画《故宫回声》于是去年9月完结,收获超3000万人气与9.8的高评分。对于“国宝南迁”这样一个较为冷门的题材,收官成绩实属亮眼;更不用说《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国漫头部作品,取材于传统文化,以现代思维对东方传统文化进行再解读,两部作品播出至今,仍是同题材中的佼佼者。

相较于日漫、美漫习惯将目光投向未来和架空,国漫对中国古典世界的回望,构成了其独特的吸引力。其情感内核,也更易与本土用户形成共鸣。而传统文化需要重新激活,需要通过拥抱年轻用户获得持续生命力。动漫这种表现形式,搭建起链接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并更深入地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文化表达上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部分作品过于娱乐化的表达,不仅没能讨好年轻人反而遭遇“翻车”,也证明一味地“放下身段”,并不能让年轻群体买单。

传统IP年轻化的“度”如何把握?腾讯动漫的探索值得借鉴。

对于“敦煌动画剧”,我们或可将这种探索称为“新瓶装旧酒”的形式。“新瓶”,是动画制作的技术手段;“旧酒”则是莫高窟壁画本身。壁画从静态到动态,表现形式变了,但其故事内容及价值观并未被刻意解构,而是原原本本得传达出来。

再如,上述所提到的漫画《故宫回声》,从历史背景到漫画中的古物、古建筑,漫画主创团队均进行了一一考证,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历史样貌,同时运用漫画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文物保护者的坚韧精神,引发了二次元观众的思考。

除此以外,基于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系列漫画,以及以“国粹”围棋为题材的竞技类漫画《女九段》,均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以动漫的形式催化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吸引力。

以国漫传承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典也让国漫终于有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审美价值。

不管日漫、美漫的技术如何成熟,国漫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的题材。日系的中二热血、美漫的简单粗暴,放在中国语境里,其实还是有些违和。而当动漫的内容变成了敦煌壁画、围棋、道士,市场反应说明了一切。

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不仅仅是符号和口号,它是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年轻世代同样留着龙的血脉,关键是如何用作品内容“唤醒”,用新的形式“传承”,来释放中国文化的最大魅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活”过来的敦煌壁画,国漫助力下传统文化正流行

国漫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的题材。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月,不能出游的苦闷,正全面转化为“花式出游”的创意。一个显而易见的新情况是:不管是云蹦迪、云音乐节,还是云逛街、云看展,都开始从暂时的替代品,向长期的、有独立价值的产品发展。

之前大家还在探讨疫情过后谁还“云xx”。现在看来,不管是这段时间对用户习惯的培养,还是“云游”产品本身的精进,在生活恢复常态后成为“保留项目”,已无太大悬念。

文博行业就是极好的例子。疫情之下,为自救也为拓宽赛道,各大文博单位开始了对“云看展”等新模式的探索。九大博物馆联手“云游”模式历历在目:三百六十度细看文物的每个细节,还有国家级讲解员奉上最权威版解说。

之前在硬糖君朋友圈刷屏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就是个典型案例。除了常规的看文物听讲解以外,还能发挥“艺术大触”的技能,为壁画填色。

最近,打开“云游敦煌”小程序想搞搞创作的硬糖君突然发现,“云游敦煌”多出来了个剧场界面,里面包含了基于《鹿王本生图》等五则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制作的“敦煌动画剧”,由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

如果说“云看展”提供的还是一种替代性满足,那“敦煌动画剧”提供的则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体验。是在身未到时可以勾起向往,身已至后仍能触发多重想象空间的传统文化新载体。

而对于国产动漫本身,传统文化也正在发挥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博尔赫斯说每代人都有必要用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去重写过去的经典。从壁画到动画的意义,或许也在于此。这不仅是价值发现,也是责任与义务。

“活”过来的千年壁画

“传说,山中住着一只神鹿,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它……”

伴随着琵琶、驼铃以及阵阵羌笛声,此次“敦煌动画剧”更新的第一个故事——《神鹿与告密者》徐徐展开。这则故事,脱生于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

与20年前,同样改编自该壁画的动画片《九色鹿》相比,《神鹿与告密者》动画剧,更倾向于让壁画自己“讲故事”。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沉寂千年的壁画人物动了起来,亲自上阵讲述经典:贪婪的告密者为了赏金透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听闻九色鹿被恩将仇报的故事后,将告密者绳之以法,可谓“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

而另一部《谁是乐队C位》则要欢脱多了,它取材于大众所熟知的莫高窟112窟的“反弹琵琶”。大唐乐队要选“C位”,演奏琵琶、箜篌、横笛的三位伎乐天同台竞技。最终三位争夺C位的伎乐天为一位反弹琵琶的伎乐天所折服,也明白了通力合作才能演奏出最优美乐曲的真谛。

这幕动画剧中,不仅出现了“盖章”“C位”等潮流词汇,伎乐天们弹奏乐器的手势、不同乐器的声音,也都有具体体现。

说到声音,“敦煌动画剧”当然不止乐器声,还有“PK”声。这五部动画剧,都鼓励用户自行选择故事和角色尝试配音。如果一个人配多个角色有点难,那可以拉着亲朋好友一起上,通力完成整部作品。

配音挑战一方面满足了年轻用户“我行我上”的心理;另一方面在社交分享的场景下,更能激起“在线battle”的胜负欲——“每天宅在家里闲极无聊?不如来场线上配音PK战”。

此外,出品方之一的腾讯动漫还联动了自家旗下《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两部头部作品的配音声优,用动漫原声参与二次演绎《神鹿与告密者》、《谁才是乐队C位》,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敦煌文化、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

《神鹿与告密者》中,《一人之下》的王也道长化身九色鹿救助世人,张灵玉小师叔与夏禾这对原著中的cp,在动画剧里成为了真的夫妻;而《谁才是乐队C位》中,涂山三姐妹各饰一角,吵吵闹闹抢夺C位,为动画剧增添了些许涂山的氛围。

经典的传统文化IP,以科技手段“重生”的壁画人物,结合社交场景下,用户挑战配音的表现欲与胜负欲,再搭配上知名配音声优的再演绎,形成了从内容到传播的完整链条。通过这条链条,莫高窟壁画背后的深意以及敦煌文化之美,不止突破了地域限制,更突破了圈层限制,在各个年轻群体得以传播。

敦煌文化“东行记”

这不是敦煌文化第一次“破圈东行”。

位于西陲的敦煌文化,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近年却存在感日强。究其成功之道,通过构建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的新连接,实现传统文化在年轻圈层的自主传播是关键。

传统文化年轻化并非易事,过于强调年轻化,容易陷入娱乐化、网红化;过分端着传统文化的“范儿”,又难以引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说到敦煌文化,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中的壁画。诚然,壁画是敦煌文化中最灿烂的标志性文物之一。但“壁画”一词,此前总给人一种古旧感,鉴赏绘画艺术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积累。单摆浮搁地看壁画,难免让人觉得“看不懂”。

敦煌文化的年轻化“试水”,从壁画“入侵”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始。

2018年,QQ音乐与敦煌研究院推出古曲新创大赛,以敦煌壁画或敦煌为主题,进行乐曲及歌曲的改编;同样还是2018年,手游《王者荣耀》上线英雄杨玉环的新皮肤,反弹琵琶的杨贵妃在祥云中穿梭,仿佛壁画中走出的伎乐天。“我必须要得到她”,成了当时海报释出后不少玩家的口头禅,进而想了解这皮肤背后的故事。

既然壁画与音乐、游戏都可以完美融合,那么还有哪些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是壁画可以“入侵”的?非动漫莫属。

壁画现在是文物,但当年也是鲜活的、当下的内容形式,是创作者通过图像方式记录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去传递给观看者。动漫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甚至可以将壁画和动漫视为同一种表情达意的需求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载体。

正因这种高度相通,动画和壁画的打通可以毫无壁垒,也让我们这些观众更直观了解到“敦煌壁画好在哪里”。通过技术手段让壁画“动”起来,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所思所想,都生动明晰起来。

事实上,在“敦煌动画剧”之前,这一模式就已经被多次验证。腾讯动漫与著名国漫大师蔡志忠合作打造的国漫《风起鸣沙-敦煌曲》,正是取材于敦煌壁画;此外,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以现代插画再演绎的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也引起广泛关注。

飞天、佛窟等几个标志性元素可能是大众对敦煌文化的普遍印象。而从敦煌文化的“东行”之路上,我们不难发现,从对壁画进行现代化演绎、到取材壁画创作故事、再到以壁画为动画的形式碰撞,是从文化元素到文化本身的渐次升级与深挖。

通过内容上的逐渐升级,敦煌文化这一大IP,也就在人们心中变得鲜活起来,而不是几个简单符号。

传统文化如何“锁”住年轻人

今天的95后、00后,本就是爱传统文化的一代人。

一方面,生长在中国全面崛起时期的00后,对本土文化有更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作为科技时代的原住民,种种高科技都是00后的生活日常,而传统文化元素,更易引起他们的审美兴趣。

这几年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叫好的同时又叫座是不争的事实,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上线,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聚焦于修文物的纪录片,不仅拿下了9.4分的高评分,还有诸多年轻人争当“自来水”,主动进行二次传播。

随后几年,《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艺纷纷出炉,无一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也在不断扩宽自己的边界,并有了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创下9.56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在当年动画电影并不受关注的前提下,根植于《西游记》文本的“大圣”带着国漫一起“归来”。

2019年两部动画电影异军突起,《白蛇·缘起》以柔美、古韵的视角,讲述了白蛇与许仙的两世情缘;《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呈现了一个“非主流”版本的魔童哪吒,并且斩获50.7亿票房,位列中国电影史票房榜第二位。

而在漫画领域,以腾讯动漫为例,作为国漫行业的建设者,联合故宫博物馆推出的漫画《故宫回声》于是去年9月完结,收获超3000万人气与9.8的高评分。对于“国宝南迁”这样一个较为冷门的题材,收官成绩实属亮眼;更不用说《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国漫头部作品,取材于传统文化,以现代思维对东方传统文化进行再解读,两部作品播出至今,仍是同题材中的佼佼者。

相较于日漫、美漫习惯将目光投向未来和架空,国漫对中国古典世界的回望,构成了其独特的吸引力。其情感内核,也更易与本土用户形成共鸣。而传统文化需要重新激活,需要通过拥抱年轻用户获得持续生命力。动漫这种表现形式,搭建起链接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并更深入地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文化表达上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部分作品过于娱乐化的表达,不仅没能讨好年轻人反而遭遇“翻车”,也证明一味地“放下身段”,并不能让年轻群体买单。

传统IP年轻化的“度”如何把握?腾讯动漫的探索值得借鉴。

对于“敦煌动画剧”,我们或可将这种探索称为“新瓶装旧酒”的形式。“新瓶”,是动画制作的技术手段;“旧酒”则是莫高窟壁画本身。壁画从静态到动态,表现形式变了,但其故事内容及价值观并未被刻意解构,而是原原本本得传达出来。

再如,上述所提到的漫画《故宫回声》,从历史背景到漫画中的古物、古建筑,漫画主创团队均进行了一一考证,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历史样貌,同时运用漫画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文物保护者的坚韧精神,引发了二次元观众的思考。

除此以外,基于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系列漫画,以及以“国粹”围棋为题材的竞技类漫画《女九段》,均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以动漫的形式催化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吸引力。

以国漫传承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经典也让国漫终于有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审美价值。

不管日漫、美漫的技术如何成熟,国漫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到了真正适合中国的题材。日系的中二热血、美漫的简单粗暴,放在中国语境里,其实还是有些违和。而当动漫的内容变成了敦煌壁画、围棋、道士,市场反应说明了一切。

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不仅仅是符号和口号,它是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年轻世代同样留着龙的血脉,关键是如何用作品内容“唤醒”,用新的形式“传承”,来释放中国文化的最大魅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