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降薪减员潮下的酒商:挥刀断臂,只为活下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降薪减员潮下的酒商:挥刀断臂,只为活下去

挥刀断臂都未必能够续命?如何活下去,考验酒商智慧。

文 | 云酒网 云酒团队

“老大,不好了,我们供货的火锅店,东西全被搬空了……”

“那你赶快找老板把酒收回来,收不回酒,要扣工资。”

“还扣啥,酒拿不回来了,我也不干了。”

五一放假前,销售总监李波刚跨进办公室,就接到业务经理要离职的电话。

李波公司在成都代理小瓶白酒,餐饮是主销渠道。进入4月,公司销售一律领取每月1780元的基本生活费,有员工陆续离职,团队从40多人减少到20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酒类经销商可谓首当其冲。当疫情持续到4月,已经2个多月“颗粒未收”的中小酒商开始“挥刀断臂”,降薪成为普遍现象。

降薪,必然引发员工大量离职,造成市场波动。对于很多酒商而言,不降薪减员就要断现金流,降薪减员也是“死缓”。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发现,酒商挥刀断臂未必能够续命。如何活下去,考验酒商智慧。

降薪减员来袭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酒类商贸公司的老板和员工,感受了什么叫市场寒冬。

赵兵是成都某葡萄酒公司市场总监。疫情来袭,公司从1月底放假,4月1号才正式复工,期间员工每个月只发2000元生活费,这让承担房贷的赵兵压力倍增。

李波的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2月底,李波所在公司就已经复工。老板曾经历过非典疫情,判断这次疫情可能在4月底5月初结束,早些复工,可以提前布局抢占市场。

复工以后,公司恢复向餐饮渠道供货,但李波隐约感觉市场和疫情之前,发生了微妙变化。

餐饮终端跑单率快速上升,从疫情之前的5%上升到20%左右;

有餐饮老板找亲朋更换法人,以终端“换老板了”,不予结款;

期待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除个别网红店外,大众餐饮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0%。

酒卖不出去,李波的公司只得降薪求生,员工每月领取1780元的当地最低工资,部分员工开始离职。

当然,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也出台了“低底薪,高提成”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多卖酒赚钱。

但疫情之下卖酒谈何容易,4月1日,一家火锅店突然倒闭,包括酒水在内所有物品一夜之间被债主拉空,销售经理收不回酒转而离职,李波也无能为力。

多位酒商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当初公司以非典为参照,准备并不充足,现在疫情有长期化可能,降薪减员,只为节省现金流活得更长。如果6月后市场还不能恢复,中小酒商“子弹”耗尽,大规模的降薪减员潮依旧可能出现。

小商的逆袭

疫情之下,市场屡现降薪减员,但也有经销商逆势而上,收获了增长。

张维是成都一家小型酒业公司的老板,主要经营进口葡萄酒,疫情期间公司不仅没有降薪减员,全年销量还有望增长。

他的成功,主要抓住了三点。

专职、兼职并举。公司团队有10多人,多人为兼职,领取工资的员工只有6人,普通员工每月所有支出4500元,工资每月控制在3万元以内。

社区团购兼顾零售。公司曾一度以招商为主,但在随后主攻团购。疫情之下,部分民营企业和个人依然有团购需求,其中个别医疗客户需求快速增长。疫情之前,公司开设了两家社区酒类便利店,建立了500人的社区大群,经营品类也从酒扩展到烟和茶,送货上门。进入3月,门店销量已经回升到正常时期的80%。

全品类经营。公司在社区开出两家20平方米酒类便利店,不仅销售进口葡萄酒和白酒,还卖起了烟和茶,门店单店月租金3000多元,房租加人工成本约1万元,每天仅卖烟就有200多元利润,加上酒水茶叶销售,单店可以实现赢利。

张维表示,自己公司很小,不具备代表性。但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认为,张维渡过难关的做法有几点可以借鉴。

人员专兼职结合,疫情之下,更要严格控制人工成本;

品类灵活,卖酒同时增加了烟和茶;

开设社区酒类便利店,直接链接消费者,较少受到终端停业、倒闭的影响。

由此看来,尽管疫情引发酒业降薪减员,但酒商只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仍有增长空间。

一场卖酒人的大考

如果跳出酒业就会发现:不只是酒业,疫情之下,诸多行业都出现了降薪减员。

以海外为例,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工厂停产,截至3月30日,欧洲汽车制造业111万人的工作岗位受到直接影响。其中日产汽车裁员约2万人,丰田有约1.84万名员工待业。

在国内,3月以来,已经有多家外贸企业停工停产,员工开始放假休息。

与上述行业相比,酒业尽管也遭受重创,但尚未受到致命打击。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表示,市场出现降薪减员的,大部分是中小酒商,大中型酒企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名酒企业甚至还在招兵买马,这显示出市场的分化趋势。

田卓鹏建议,酒业出现降薪减员,有实力、扛得住的企业应该多招聘优秀员工,因为这时招人容易,有利于下一步扩张。

而在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杨永华看来,酒业应对降薪减员,应该从两个维度思考。

“从员工角度看,酒业十分缺乏懂得移动互联网,能够搭建和运营社群的专业人士。如果你还是只会进店、铺市、上促销、招商,说明知识结构和技能已经落后了,很可能被淘汰。从老板角度看,公司遭遇困难,指望降薪减员逆转市场不太现实,可以采用低底薪高提成,或者平台+合伙人模式,与员工共担风险。”杨永华分析。

因此,疫情引发的降薪减员潮,外因是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工作岗位减少;从内部看,则是部分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由此看来,疫情之下的中小酒企要生存,老板要进一步做好开源节流,员工则要积极提升自身技能,只要熬过去就有未来。正如《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希望,就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降薪减员潮下的酒商:挥刀断臂,只为活下去

挥刀断臂都未必能够续命?如何活下去,考验酒商智慧。

文 | 云酒网 云酒团队

“老大,不好了,我们供货的火锅店,东西全被搬空了……”

“那你赶快找老板把酒收回来,收不回酒,要扣工资。”

“还扣啥,酒拿不回来了,我也不干了。”

五一放假前,销售总监李波刚跨进办公室,就接到业务经理要离职的电话。

李波公司在成都代理小瓶白酒,餐饮是主销渠道。进入4月,公司销售一律领取每月1780元的基本生活费,有员工陆续离职,团队从40多人减少到20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酒类经销商可谓首当其冲。当疫情持续到4月,已经2个多月“颗粒未收”的中小酒商开始“挥刀断臂”,降薪成为普遍现象。

降薪,必然引发员工大量离职,造成市场波动。对于很多酒商而言,不降薪减员就要断现金流,降薪减员也是“死缓”。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发现,酒商挥刀断臂未必能够续命。如何活下去,考验酒商智慧。

降薪减员来袭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酒类商贸公司的老板和员工,感受了什么叫市场寒冬。

赵兵是成都某葡萄酒公司市场总监。疫情来袭,公司从1月底放假,4月1号才正式复工,期间员工每个月只发2000元生活费,这让承担房贷的赵兵压力倍增。

李波的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2月底,李波所在公司就已经复工。老板曾经历过非典疫情,判断这次疫情可能在4月底5月初结束,早些复工,可以提前布局抢占市场。

复工以后,公司恢复向餐饮渠道供货,但李波隐约感觉市场和疫情之前,发生了微妙变化。

餐饮终端跑单率快速上升,从疫情之前的5%上升到20%左右;

有餐饮老板找亲朋更换法人,以终端“换老板了”,不予结款;

期待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除个别网红店外,大众餐饮消费,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0%。

酒卖不出去,李波的公司只得降薪求生,员工每月领取1780元的当地最低工资,部分员工开始离职。

当然,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也出台了“低底薪,高提成”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多卖酒赚钱。

但疫情之下卖酒谈何容易,4月1日,一家火锅店突然倒闭,包括酒水在内所有物品一夜之间被债主拉空,销售经理收不回酒转而离职,李波也无能为力。

多位酒商向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当初公司以非典为参照,准备并不充足,现在疫情有长期化可能,降薪减员,只为节省现金流活得更长。如果6月后市场还不能恢复,中小酒商“子弹”耗尽,大规模的降薪减员潮依旧可能出现。

小商的逆袭

疫情之下,市场屡现降薪减员,但也有经销商逆势而上,收获了增长。

张维是成都一家小型酒业公司的老板,主要经营进口葡萄酒,疫情期间公司不仅没有降薪减员,全年销量还有望增长。

他的成功,主要抓住了三点。

专职、兼职并举。公司团队有10多人,多人为兼职,领取工资的员工只有6人,普通员工每月所有支出4500元,工资每月控制在3万元以内。

社区团购兼顾零售。公司曾一度以招商为主,但在随后主攻团购。疫情之下,部分民营企业和个人依然有团购需求,其中个别医疗客户需求快速增长。疫情之前,公司开设了两家社区酒类便利店,建立了500人的社区大群,经营品类也从酒扩展到烟和茶,送货上门。进入3月,门店销量已经回升到正常时期的80%。

全品类经营。公司在社区开出两家20平方米酒类便利店,不仅销售进口葡萄酒和白酒,还卖起了烟和茶,门店单店月租金3000多元,房租加人工成本约1万元,每天仅卖烟就有200多元利润,加上酒水茶叶销售,单店可以实现赢利。

张维表示,自己公司很小,不具备代表性。但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认为,张维渡过难关的做法有几点可以借鉴。

人员专兼职结合,疫情之下,更要严格控制人工成本;

品类灵活,卖酒同时增加了烟和茶;

开设社区酒类便利店,直接链接消费者,较少受到终端停业、倒闭的影响。

由此看来,尽管疫情引发酒业降薪减员,但酒商只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仍有增长空间。

一场卖酒人的大考

如果跳出酒业就会发现:不只是酒业,疫情之下,诸多行业都出现了降薪减员。

以海外为例,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工厂停产,截至3月30日,欧洲汽车制造业111万人的工作岗位受到直接影响。其中日产汽车裁员约2万人,丰田有约1.84万名员工待业。

在国内,3月以来,已经有多家外贸企业停工停产,员工开始放假休息。

与上述行业相比,酒业尽管也遭受重创,但尚未受到致命打击。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表示,市场出现降薪减员的,大部分是中小酒商,大中型酒企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名酒企业甚至还在招兵买马,这显示出市场的分化趋势。

田卓鹏建议,酒业出现降薪减员,有实力、扛得住的企业应该多招聘优秀员工,因为这时招人容易,有利于下一步扩张。

而在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杨永华看来,酒业应对降薪减员,应该从两个维度思考。

“从员工角度看,酒业十分缺乏懂得移动互联网,能够搭建和运营社群的专业人士。如果你还是只会进店、铺市、上促销、招商,说明知识结构和技能已经落后了,很可能被淘汰。从老板角度看,公司遭遇困难,指望降薪减员逆转市场不太现实,可以采用低底薪高提成,或者平台+合伙人模式,与员工共担风险。”杨永华分析。

因此,疫情引发的降薪减员潮,外因是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工作岗位减少;从内部看,则是部分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由此看来,疫情之下的中小酒企要生存,老板要进一步做好开源节流,员工则要积极提升自身技能,只要熬过去就有未来。正如《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希望,就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