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对中风治疗方法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对中风治疗方法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直接取栓与溶栓治疗效果相当,将为不同条件的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谢欣

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即俗称的“中风”是目前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脑卒中在国人死因排行榜的排名第一也是成人致残的第一位病因。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万,并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

由于脑血栓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国内卒中发病的四分之三。临床上目前对此的标准治疗手段推荐溶栓后再取栓。但由于固有学科划分、区域转诊不畅、患者缺乏足够认识等限制,融合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综合疗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大大影响了救治效果。

因此,国内外也都在探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突破现有疗法,尝试直接取栓的新疗法。57日,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成果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布,卒中患者采用最优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思考。

通常情况下,静脉溶栓必须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急性,越早越好。动脉溶栓则要求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机械装置取栓或直接支架置入也只适合发病在8小时内的患者,后循环缺血患者可以延长至12小时。

据了解,研究选择发病在4.5小时以内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单独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组(直接取栓组)和静脉注射药物阿替普酶溶栓后再动脉取栓组(联合治疗组),进而评估两种方法的差异。

研究共筛选了1586例患者,最终656例纳入研究,其中,327例随机分配至直接取栓组、329例分配至联合治疗组

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取栓治疗并不比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后进行动脉取栓治疗效果差血管成功再通率上,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5.1%,差异不明显;而90天内病人死亡率方面,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1.1%。该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简化现有卒中救治流程,提高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率,相对传统疗法,患者如果选择直接取栓,更节省救治时间,费用也随之降低。

刘建民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突破一个疾病的经典治疗方法需要有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作为一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撑,这项研究发布后,不同的脑卒中中心便可根据其绿色通道的快慢,病人发病时间的不同选择静脉溶栓或是直接取栓,给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而全球在直接取栓上也会随之有更多的研究跟进,可以期待更多的结果。

而对于患者而言,除了疗效近似外,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治疗上直接取栓可比静脉溶栓省去一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而据刘建民对界面新闻介绍,本次研究是国际上首个发表的相关研究,针对直接取栓静脉溶栓的对比后续估计上还有五大研究在进行,下一个有望在2021年发布。根据临床指南更新的基本规则,如全球范围有两个研究可证明该结果,便可以进行指南的更新。

而从临床研究角度上,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全球临床医学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的国内大型临床研究,时间上也早于国外研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对中风治疗方法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直接取栓与溶栓治疗效果相当,将为不同条件的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谢欣

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即俗称的“中风”是目前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脑卒中在国人死因排行榜的排名第一也是成人致残的第一位病因。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万,并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

由于脑血栓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国内卒中发病的四分之三。临床上目前对此的标准治疗手段推荐溶栓后再取栓。但由于固有学科划分、区域转诊不畅、患者缺乏足够认识等限制,融合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综合疗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很理想,大大影响了救治效果。

因此,国内外也都在探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突破现有疗法,尝试直接取栓的新疗法。57日,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领衔的课题“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动脉治疗的疗效评估: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成果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布,卒中患者采用最优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思考。

通常情况下,静脉溶栓必须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急性,越早越好。动脉溶栓则要求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机械装置取栓或直接支架置入也只适合发病在8小时内的患者,后循环缺血患者可以延长至12小时。

据了解,研究选择发病在4.5小时以内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单独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组(直接取栓组)和静脉注射药物阿替普酶溶栓后再动脉取栓组(联合治疗组),进而评估两种方法的差异。

研究共筛选了1586例患者,最终656例纳入研究,其中,327例随机分配至直接取栓组、329例分配至联合治疗组

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取栓治疗并不比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后进行动脉取栓治疗效果差血管成功再通率上,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5.1%,差异不明显;而90天内病人死亡率方面,直接取栓组低于联合治疗组1.1%。该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简化现有卒中救治流程,提高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效率,相对传统疗法,患者如果选择直接取栓,更节省救治时间,费用也随之降低。

刘建民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突破一个疾病的经典治疗方法需要有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作为一级循证医学证据支撑,这项研究发布后,不同的脑卒中中心便可根据其绿色通道的快慢,病人发病时间的不同选择静脉溶栓或是直接取栓,给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而全球在直接取栓上也会随之有更多的研究跟进,可以期待更多的结果。

而对于患者而言,除了疗效近似外,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治疗上直接取栓可比静脉溶栓省去一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而据刘建民对界面新闻介绍,本次研究是国际上首个发表的相关研究,针对直接取栓静脉溶栓的对比后续估计上还有五大研究在进行,下一个有望在2021年发布。根据临床指南更新的基本规则,如全球范围有两个研究可证明该结果,便可以进行指南的更新。

而从临床研究角度上,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全球临床医学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的国内大型临床研究,时间上也早于国外研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