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70亿市值,这个芯片巨头为什么回归A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70亿市值,这个芯片巨头为什么回归A股?

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科创板IPO,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

文|AI报道

870亿市值芯片巨头即将回归A股!

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科创板IPO,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

此前,中芯国际已经在美国和香港两大市场上市融资,2019年,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转为柜台交易。若顺利回归A股,中芯国际将成为国内半导体板块“A+H”第一股。

据悉,此次募资约40%用于投资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约20%用作为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约40%用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回归A股的公告一出,中芯国际股价就迎来大涨,市值超越870亿港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此次申请登陆科创板,不仅将推动半导体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再一次让人对国内企业回归A股这一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回A股?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是科技领域中典型的重资产,因此依托资本市场,以获得充裕的资金是必经之路。

以往,国内互联网及科技企业赴美上市,主要看中的是美国对企业盈利要求的宽松,甚至要求企业盈利。这对于“烧钱”起家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同时,由于不少新兴科技公司采用的是“同股不同权”模式,即将股票分为A、B两个系列,其中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系列普通股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系列普通股每股则有N票(通常为10票)投票权。这也是A股所不允许的。

此外,注册制上得快、美股市盈率早期一度比A股高、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考虑,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美国上市的原因。

然而,近年来,美股交易量不高,股价持续低迷,并且还有被海外机构做空的风险。同时,中概股在美国市值存在被低估,在一个用户与投资者分离的市场,这些企业也经常遭遇被歧视的尴尬。

如今,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国家在推动新经济、互联网等新战略和概念的不予余力,再加上股民认知度的提升,让原本赴美上市的国内企业开始归心似箭。

与此同时,政策因素也是国内企业选择回归的重要原因。

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下调了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门槛。

而此前,在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如此高的标准和门槛,以中芯国际不足800亿港元的总市值,根本无法登陆科创板。

从最新规定来看,除了上述标准,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也可以在境内上市。

就在证监会新政策出台的同日,中芯国际董事会审议通过境内上市议案,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为什么是科创板?

在证监会降低境外上市企业回归门槛的同时,科创板设有门槛,且要求不低。在审核企业申请时,科创板不仅坚持信息披露,而且及时公开询问和回复,保证科创板企业的“硬科技”的属性和较高的公司质量。

因此,整体融资环境将更稳定、更可靠。

同时,目前的科创板聚集了一批半导体企业,例如半导体设备龙头厂商北方华创、蚀刻机设备龙头厂商中微公司,以及安集科技、心脉医疗、西部超导、澜起科技、航天宏图等半导体股。

目前,国产替代的大趋势日益明显,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整个融资环境也开始越来越友好。中芯国际在国内晶圆代工领域,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创新能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并不弱。

所以,中芯国际选择这一时机登陆科创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而“东风”也近在眼前。

据IC Insights发布的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随着过去10年中国无晶圆厂IC公司(例如华为海思)的崛起,对代工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增长。按统计,中国市场是2019年唯一的纯晶圆代工销售增长的地区。欧洲和日本的纯晶圆代工市场在2019年均呈现两位数的下滑。

另一边,为了应对美国科技“霸凌”,中国科技企业不仅纷纷回归A股,也在积极寻求国产替代的新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海思已经开始将部分14nm订单交由中芯国际来代工,以求替代台积电,从而规避美国的技术“封锁”。

据市场调查机构CINNO Research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手机芯片出货量排名来看,海思的出货量为2221万片,同比微增,首次超过高通,以43.9%的市场份额排名首位,反超高通11个百分点。

另从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海思半导体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为26.7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的17.35亿美元增加9.3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在销售额大幅增长后,海思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销售前十行列。尽管与排名靠前的英特尔、三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一成绩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由此可见,在华为海思异军突起以及国内芯片新秀崛起的带动下,对于中芯国际这样的本土巨头来说,从环境和未来营收都将迎来利好。

最近,芯片厂商上市新闻不断,尤其在AI芯片领域,寒武纪、云飞励天等厂商已开始或正准备冲刺IPO,希望借助资产助力,扩大规模,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芯国际的回归A股,不仅将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和发展,更为促进和加快国产替代,填补我国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芯国际

3.9k
  • 南向资金净买入71.5亿港元,中芯国际净卖出额居首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47.49亿港元,中芯国际净卖出2.5亿港元居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70亿市值,这个芯片巨头为什么回归A股?

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科创板IPO,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

文|AI报道

870亿市值芯片巨头即将回归A股!

5月5日晚间,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科创板IPO,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

此前,中芯国际已经在美国和香港两大市场上市融资,2019年,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转为柜台交易。若顺利回归A股,中芯国际将成为国内半导体板块“A+H”第一股。

据悉,此次募资约40%用于投资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约20%用作为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约40%用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回归A股的公告一出,中芯国际股价就迎来大涨,市值超越870亿港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此次申请登陆科创板,不仅将推动半导体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再一次让人对国内企业回归A股这一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回A股?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是科技领域中典型的重资产,因此依托资本市场,以获得充裕的资金是必经之路。

以往,国内互联网及科技企业赴美上市,主要看中的是美国对企业盈利要求的宽松,甚至要求企业盈利。这对于“烧钱”起家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同时,由于不少新兴科技公司采用的是“同股不同权”模式,即将股票分为A、B两个系列,其中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系列普通股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系列普通股每股则有N票(通常为10票)投票权。这也是A股所不允许的。

此外,注册制上得快、美股市盈率早期一度比A股高、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考虑,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美国上市的原因。

然而,近年来,美股交易量不高,股价持续低迷,并且还有被海外机构做空的风险。同时,中概股在美国市值存在被低估,在一个用户与投资者分离的市场,这些企业也经常遭遇被歧视的尴尬。

如今,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国家在推动新经济、互联网等新战略和概念的不予余力,再加上股民认知度的提升,让原本赴美上市的国内企业开始归心似箭。

与此同时,政策因素也是国内企业选择回归的重要原因。

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下调了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门槛。

而此前,在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如此高的标准和门槛,以中芯国际不足800亿港元的总市值,根本无法登陆科创板。

从最新规定来看,除了上述标准,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也可以在境内上市。

就在证监会新政策出台的同日,中芯国际董事会审议通过境内上市议案,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为什么是科创板?

在证监会降低境外上市企业回归门槛的同时,科创板设有门槛,且要求不低。在审核企业申请时,科创板不仅坚持信息披露,而且及时公开询问和回复,保证科创板企业的“硬科技”的属性和较高的公司质量。

因此,整体融资环境将更稳定、更可靠。

同时,目前的科创板聚集了一批半导体企业,例如半导体设备龙头厂商北方华创、蚀刻机设备龙头厂商中微公司,以及安集科技、心脉医疗、西部超导、澜起科技、航天宏图等半导体股。

目前,国产替代的大趋势日益明显,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整个融资环境也开始越来越友好。中芯国际在国内晶圆代工领域,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创新能力,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并不弱。

所以,中芯国际选择这一时机登陆科创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而“东风”也近在眼前。

据IC Insights发布的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随着过去10年中国无晶圆厂IC公司(例如华为海思)的崛起,对代工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增长。按统计,中国市场是2019年唯一的纯晶圆代工销售增长的地区。欧洲和日本的纯晶圆代工市场在2019年均呈现两位数的下滑。

另一边,为了应对美国科技“霸凌”,中国科技企业不仅纷纷回归A股,也在积极寻求国产替代的新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海思已经开始将部分14nm订单交由中芯国际来代工,以求替代台积电,从而规避美国的技术“封锁”。

据市场调查机构CINNO Research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手机芯片出货量排名来看,海思的出货量为2221万片,同比微增,首次超过高通,以43.9%的市场份额排名首位,反超高通11个百分点。

另从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海思半导体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为26.7亿美元,较去年一季度的17.35亿美元增加9.3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在销售额大幅增长后,海思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销售前十行列。尽管与排名靠前的英特尔、三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一成绩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由此可见,在华为海思异军突起以及国内芯片新秀崛起的带动下,对于中芯国际这样的本土巨头来说,从环境和未来营收都将迎来利好。

最近,芯片厂商上市新闻不断,尤其在AI芯片领域,寒武纪、云飞励天等厂商已开始或正准备冲刺IPO,希望借助资产助力,扩大规模,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芯国际的回归A股,不仅将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和发展,更为促进和加快国产替代,填补我国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