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天你剁手了么?喧嚣双十一背后的冷静思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天你剁手了么?喧嚣双十一背后的冷静思考

一个健康而持续的节日狂欢,不是冰冷的交易数字。而是数字背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是消费者体验的不断提升,商家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否则,堆砌起来的数字,不能长久。

自双十一被造势成为购物节后,每年此时,似乎都成了消费者和商家的狂欢夜。消费者提前几天就收藏满各种购物车,而商家们,则彻夜备战,上货发货。只待凌晨一过,各种抢单,抢到的欢喜而归。没有抢到的,继续作战。

双十一,到底有多么的狂欢,从一连串不断飙升的数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2013年天猫双十一凌晨开闸55秒交易额过亿,6分钟过10亿;

2014年天猫双十一开闸3分钟破10亿;38分28秒,交易额冲过100亿;

2015年天猫双十一,只用了1分钟12秒,天猫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超过100亿元。

并且,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也请来了庞大的明星阵容为之站队,凡是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从小鲜肉到实力派再到夕阳红,但凡流行的歌星影星,商界大佬悉数到场为双十一站队。

场面不可谓不壮观,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只是,喧嚣夜之后,又是一片落寞,一地鸡毛,甚至各种抱怨和投诉。那么,这种喧嚣之下,我们是否该有些冷静的思考呢?

一、双十一新秩序的建立

每年的双十一之前,似乎猫狗大战的营销方案总能给大家热热身。继去年的打脸之战后,今年围绕老板娘和干爹的争论又风起云涌。寡头们的竞争、对抗、炒作,似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先是京东狗向有关部门投诉某猫要求商家站队,接着是某猫的回应,说鸡控告鸭,说鸭霸占了湖面。后来某部门虽然也受理了,但似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狮子为猫打抱不平,首先发起文案攻击,讽刺某狗的老板就喜欢拿老板娘来说事。某狗当然不服,连夜文案反驳讽刺某狮子卖身干爹。

虽然是营销大战,但是已经是赤膊上阵了,一副泼妇骂街的景象。

诚如吴晓波先生所言:“电商双寡头格局,竞争变得异常血腥激烈,因手段有限和效率下降,竞争渐渐背离了初衷,人造气息越来越重,无谓的攻击造成没有必要的舆论环境败坏。”

“任何一个商业游戏,发展是前提,共赢是基础,乐趣是条件,如果局中之人都咬牙切齿、形同死仇,那么,竞争本身便味同嚼蜡,失去了君子之姿、商业之美。过去几天里,围绕着“老板与老板娘”的撕逼大战已到了让人倒胃的低劣地步。”

造势可以,但是不能造俗。

二、赔本赚吆喝的模式能持续多久

昨天看到众多影星登台双十一狂欢节目时,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猫财大气粗,自己掏的钱。但是,看到TFBOY神马明星出台的时候,旁边都有一个特步的标签,瞬间明白了,原来也是某猫搭台,众品牌唱戏而已。

有实力的商家,自然是可以赞助这些明星,而淘宝,某猫上成千上万户小商家,参与本次血战,究竟能有多赚呢?

从来没有见到过哪里有公布如此的数据,从来公布的都是第几秒又突破了多少亿。可是,那些埋单的小商户呢。如果只是赚到了销售额和用户量,而没有利润,当用户流失后,这样的运动又成了零和游戏。

事实上,从2009年到现在,爆发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被吃完了,6.7亿的上网人口已经超过全国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如何通过日常的运营把握住这些消费者,才是商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通过一场两场的活动,来完成自己的一夜爆发。

同时,消费者的个人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智能手机全面替代电脑,传统的流量分发已经逐渐被社交和口碑的传播所代替。

 “有效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精细化经营成为互联网销售的决定性能力。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赶羊式的营销运动看上去很热闹,其实已是非常陈旧低效的模式。”吴晓波先生指出。

似乎,现在的双十一,成了诸多小商户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硬着头皮,参与下去。

诚然,双十一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便宜货,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谁也不是傻子,如果商家不能赚钱,谁又有动力来继续玩双十一呢?

如何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似乎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节后的善后问题

双十一,节日是狂欢的。可是,狂欢过后,必定又会是一地鸡毛。按照以往的经验,抱怨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物流问题,一个是商品质量问题。

双十一的销售额越大,物流的压力就越大。随着双十一销售额的不断爆棚,物流的集中配送爆发,也考验着全国的物流体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流问题堪比春运。

根据菜鸟物流统计,2013年双十一当天订单数为1.5亿单,2014订单数为2.78亿单,2015年只用了43分钟,菜鸟订单数就突破了1亿单。2014年全国完成投递的快递数约为139.6亿单,2014年双十一当天仅走菜鸟平台的包裹约占全年的2%,日单处理能力超负荷,包裹积压在双十一当周是比较明显的。

辛辛苦苦的抢的货,等了半个月还没到。先前的客户体验,被后期的所替代,吐槽声必定是一片。

还有一个就是假货的问题,很多的商家,为了不赔本赚吆喝,可能就以次充好。甚至是假货,高仿。据报道,2013年天猫双十一退换货率达到了25%。挖财社区,就有财友爆料自己的经历,说是花6800元买了一件高仿。后来历经各种狗血努力,才退掉货,各种艰辛,只有自己知晓。

当然了,假货是电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如何防止甚至杜绝假货在节日期间爆发,也是考验某猫,某狗,某狮子的重要难题。

诚然,双十一,让众多消费者压抑了许久的购买心情得到释放。通过这一天平台爆发的巨大销售量,说的小一点,马云让商家深刻意识到平台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坚定“跟我干”的信心,同时,阿里加深了天猫、淘宝乃至网购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说的大一点,促进内需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不出意外,今年的双十一,交易额将再度刷新记录。

但是,一个健康而持续的节日狂欢,不是冰冷的交易数字。而是数字背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是消费者体验的不断提升,商家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

否则,堆砌起来的数字,不能长久。

毕竟,节日是靠人来推动的,数字是靠人来创造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天你剁手了么?喧嚣双十一背后的冷静思考

一个健康而持续的节日狂欢,不是冰冷的交易数字。而是数字背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是消费者体验的不断提升,商家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否则,堆砌起来的数字,不能长久。

自双十一被造势成为购物节后,每年此时,似乎都成了消费者和商家的狂欢夜。消费者提前几天就收藏满各种购物车,而商家们,则彻夜备战,上货发货。只待凌晨一过,各种抢单,抢到的欢喜而归。没有抢到的,继续作战。

双十一,到底有多么的狂欢,从一连串不断飙升的数字,就可以看得出来!

2013年天猫双十一凌晨开闸55秒交易额过亿,6分钟过10亿;

2014年天猫双十一开闸3分钟破10亿;38分28秒,交易额冲过100亿;

2015年天猫双十一,只用了1分钟12秒,天猫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超过100亿元。

并且,今年的双十一,阿里也请来了庞大的明星阵容为之站队,凡是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从小鲜肉到实力派再到夕阳红,但凡流行的歌星影星,商界大佬悉数到场为双十一站队。

场面不可谓不壮观,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只是,喧嚣夜之后,又是一片落寞,一地鸡毛,甚至各种抱怨和投诉。那么,这种喧嚣之下,我们是否该有些冷静的思考呢?

一、双十一新秩序的建立

每年的双十一之前,似乎猫狗大战的营销方案总能给大家热热身。继去年的打脸之战后,今年围绕老板娘和干爹的争论又风起云涌。寡头们的竞争、对抗、炒作,似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先是京东狗向有关部门投诉某猫要求商家站队,接着是某猫的回应,说鸡控告鸭,说鸭霸占了湖面。后来某部门虽然也受理了,但似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狮子为猫打抱不平,首先发起文案攻击,讽刺某狗的老板就喜欢拿老板娘来说事。某狗当然不服,连夜文案反驳讽刺某狮子卖身干爹。

虽然是营销大战,但是已经是赤膊上阵了,一副泼妇骂街的景象。

诚如吴晓波先生所言:“电商双寡头格局,竞争变得异常血腥激烈,因手段有限和效率下降,竞争渐渐背离了初衷,人造气息越来越重,无谓的攻击造成没有必要的舆论环境败坏。”

“任何一个商业游戏,发展是前提,共赢是基础,乐趣是条件,如果局中之人都咬牙切齿、形同死仇,那么,竞争本身便味同嚼蜡,失去了君子之姿、商业之美。过去几天里,围绕着“老板与老板娘”的撕逼大战已到了让人倒胃的低劣地步。”

造势可以,但是不能造俗。

二、赔本赚吆喝的模式能持续多久

昨天看到众多影星登台双十一狂欢节目时,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猫财大气粗,自己掏的钱。但是,看到TFBOY神马明星出台的时候,旁边都有一个特步的标签,瞬间明白了,原来也是某猫搭台,众品牌唱戏而已。

有实力的商家,自然是可以赞助这些明星,而淘宝,某猫上成千上万户小商家,参与本次血战,究竟能有多赚呢?

从来没有见到过哪里有公布如此的数据,从来公布的都是第几秒又突破了多少亿。可是,那些埋单的小商户呢。如果只是赚到了销售额和用户量,而没有利润,当用户流失后,这样的运动又成了零和游戏。

事实上,从2009年到现在,爆发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被吃完了,6.7亿的上网人口已经超过全国成年人的三分之二,如何通过日常的运营把握住这些消费者,才是商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通过一场两场的活动,来完成自己的一夜爆发。

同时,消费者的个人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智能手机全面替代电脑,传统的流量分发已经逐渐被社交和口碑的传播所代替。

 “有效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精细化经营成为互联网销售的决定性能力。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赶羊式的营销运动看上去很热闹,其实已是非常陈旧低效的模式。”吴晓波先生指出。

似乎,现在的双十一,成了诸多小商户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好硬着头皮,参与下去。

诚然,双十一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便宜货,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谁也不是傻子,如果商家不能赚钱,谁又有动力来继续玩双十一呢?

如何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似乎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节后的善后问题

双十一,节日是狂欢的。可是,狂欢过后,必定又会是一地鸡毛。按照以往的经验,抱怨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物流问题,一个是商品质量问题。

双十一的销售额越大,物流的压力就越大。随着双十一销售额的不断爆棚,物流的集中配送爆发,也考验着全国的物流体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物流问题堪比春运。

根据菜鸟物流统计,2013年双十一当天订单数为1.5亿单,2014订单数为2.78亿单,2015年只用了43分钟,菜鸟订单数就突破了1亿单。2014年全国完成投递的快递数约为139.6亿单,2014年双十一当天仅走菜鸟平台的包裹约占全年的2%,日单处理能力超负荷,包裹积压在双十一当周是比较明显的。

辛辛苦苦的抢的货,等了半个月还没到。先前的客户体验,被后期的所替代,吐槽声必定是一片。

还有一个就是假货的问题,很多的商家,为了不赔本赚吆喝,可能就以次充好。甚至是假货,高仿。据报道,2013年天猫双十一退换货率达到了25%。挖财社区,就有财友爆料自己的经历,说是花6800元买了一件高仿。后来历经各种狗血努力,才退掉货,各种艰辛,只有自己知晓。

当然了,假货是电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如何防止甚至杜绝假货在节日期间爆发,也是考验某猫,某狗,某狮子的重要难题。

诚然,双十一,让众多消费者压抑了许久的购买心情得到释放。通过这一天平台爆发的巨大销售量,说的小一点,马云让商家深刻意识到平台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坚定“跟我干”的信心,同时,阿里加深了天猫、淘宝乃至网购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说的大一点,促进内需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不出意外,今年的双十一,交易额将再度刷新记录。

但是,一个健康而持续的节日狂欢,不是冰冷的交易数字。而是数字背后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是消费者体验的不断提升,商家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

否则,堆砌起来的数字,不能长久。

毕竟,节日是靠人来推动的,数字是靠人来创造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