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层经济思路现重大变化:首提“供给侧改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层经济思路现重大变化:首提“供给侧改革”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

作者:严九元

昨天,当年轻人忙人启动双11购物狂欢时,管理中国经济事务的最高机构开了非常重要的会。

时隔九个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重回公众视野,高层在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透露的信号却很重大。它显示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

有分析人士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正逐渐从官方话语体系淡化,“供给侧改革”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

1

“供给侧改革”是个新提法,此前较为少见。

习近平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通俗解释一下这个新概念。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北京出租车总量供给不增加,只是提价、增加油补,仍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

楼市,政府调控效果多年不达预期,原因在于只着力于打压需求,而不是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

FT中文网此前的一篇分析说,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中的很多领域,这直接侵害了作为需求方的广大民众的利益。

2

今年 10月10日,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刘鹤是习近平极为倚重的经济智囊,他1个月前的广东之行可谓中央本次首提“供给侧改革”的先声。

供给侧改革,就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僵尸企业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吸血鬼,过剩产能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沉重累赘,刘鹤提“供给侧改革”,有的放矢,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药方。

11月初,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八条对策》,明确提出解决当下经济的问题,要“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

从民间到官方,“供给侧改革”出现的频率在增加,甚至成为最高经济决策机构的新思路,期间透露的信号是很丰富的。

3

信号之一: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

当下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消化不了,价格持续下滑;而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马桶盖也要奔赴日本购买。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 GDP在8000 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而当前中国人均 GDP已达到7800 美元,可是供给侧远远尚未对发展型消费升级做好准备。

“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认为“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是当下最大的问题:

当下的问题一是供给不足。

 

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很多人为了购买一份心仪的体检产品或一个马桶盖而远赴海外,但也有很多城市却每每在暴雨之后成为水城。这种短缺不可能单纯依靠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去解决。

 

二是需求不足。

 

传统工业的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煤炭、钢铁、水泥等企业苦不堪言。产能过剩的实质仍然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单纯依靠里根经济学从供给端去解决。我们需要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一手扩张不足之需求,一手改善不足之供给。

“供需不匹配”的经济新矛盾是我们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一把钥匙。

4

信号之二:消化过剩产能会提速。

刘鹤10月份调研广东时提“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针对消化过剩产能而言的。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它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习近平在昨天的财经会上也明确“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央很可能会出台重磅措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有分析者指出,未来去产能主要有三大路径:

1. 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2. 扩大出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

 

3. 加快产能输出,将工厂迁移至中亚、非洲等国家,在供给端消化产能。

目前房地产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即“库存过多”,而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在这样情势下,习近平才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

民生证券李奇霖认为,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在开始酝酿转变:

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是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

 

二是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

 

三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随着库存的消化,房地产业的现金流将得到改善,从而有资金继续开发房产项目或投资其它行业项目。

5

信号之三是: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到来。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产业结构大变迁,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 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 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因此,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首富王健林以体育产业为例,说明服务业在中国的巨大空间:

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金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你如果能学会体育营销、体育经济、体育传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们现在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

王健林称,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的机会,这三个行业,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的阶段,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

6

从昨天的会议报道来看,习近平为接下来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本次会议安排在十八大五中全会落幕,十三五规划定局之后,工作重点显然是转向规划的落实。

“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或许会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轴。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认为,以往为了保持一定增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总需求,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管理方法。如果转向改善供给,则未来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这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层经济思路现重大变化:首提“供给侧改革”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

作者:严九元

昨天,当年轻人忙人启动双11购物狂欢时,管理中国经济事务的最高机构开了非常重要的会。

时隔九个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重回公众视野,高层在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透露的信号却很重大。它显示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

有分析人士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正逐渐从官方话语体系淡化,“供给侧改革”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

1

“供给侧改革”是个新提法,此前较为少见。

习近平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通俗解释一下这个新概念。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比如北京出租车总量供给不增加,只是提价、增加油补,仍解决不了打车难问题。

楼市,政府调控效果多年不达预期,原因在于只着力于打压需求,而不是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

FT中文网此前的一篇分析说,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中的很多领域,这直接侵害了作为需求方的广大民众的利益。

2

今年 10月10日,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刘鹤是习近平极为倚重的经济智囊,他1个月前的广东之行可谓中央本次首提“供给侧改革”的先声。

供给侧改革,就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僵尸企业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吸血鬼,过剩产能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沉重累赘,刘鹤提“供给侧改革”,有的放矢,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开出的一剂药方。

11月初,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八条对策》,明确提出解决当下经济的问题,要“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

从民间到官方,“供给侧改革”出现的频率在增加,甚至成为最高经济决策机构的新思路,期间透露的信号是很丰富的。

3

信号之一: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

当下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消化不了,价格持续下滑;而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马桶盖也要奔赴日本购买。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 GDP在8000 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而当前中国人均 GDP已达到7800 美元,可是供给侧远远尚未对发展型消费升级做好准备。

“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认为“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是当下最大的问题:

当下的问题一是供给不足。

 

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给依然严重不足,很多人为了购买一份心仪的体检产品或一个马桶盖而远赴海外,但也有很多城市却每每在暴雨之后成为水城。这种短缺不可能单纯依靠凯恩斯主义从需求端去解决。

 

二是需求不足。

 

传统工业的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PPI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煤炭、钢铁、水泥等企业苦不堪言。产能过剩的实质仍然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单纯依靠里根经济学从供给端去解决。我们需要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一手扩张不足之需求,一手改善不足之供给。

“供需不匹配”的经济新矛盾是我们理解 “供给侧改革”的一把钥匙。

4

信号之二:消化过剩产能会提速。

刘鹤10月份调研广东时提“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针对消化过剩产能而言的。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它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习近平在昨天的财经会上也明确“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央很可能会出台重磅措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有分析者指出,未来去产能主要有三大路径:

1. 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2. 扩大出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等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

 

3. 加快产能输出,将工厂迁移至中亚、非洲等国家,在供给端消化产能。

目前房地产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即“库存过多”,而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在这样情势下,习近平才强调“要化解房地产库存”。

民生证券李奇霖认为,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在开始酝酿转变:

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是政府购买商品房转为公租房或保障房;

 

二是继续降低房贷利率减少购房成本以刺激需求;

 

三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市区的迁移聚居。随着库存的消化,房地产业的现金流将得到改善,从而有资金继续开发房产项目或投资其它行业项目。

5

信号之三是: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到来。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产业结构大变迁,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 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 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因此,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首富王健林以体育产业为例,说明服务业在中国的巨大空间:

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金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你如果能学会体育营销、体育经济、体育传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们现在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

王健林称,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的机会,这三个行业,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的阶段,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

6

从昨天的会议报道来看,习近平为接下来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本次会议安排在十八大五中全会落幕,十三五规划定局之后,工作重点显然是转向规划的落实。

“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或许会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轴。

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认为,以往为了保持一定增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善总需求,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管理方法。如果转向改善供给,则未来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这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