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漫画要比你想象中更加前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漫画要比你想象中更加前卫?

你以为只有好莱坞才会关注种族、性别以及性取向的议题吗?在引领社会风潮的层面,漫画其实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

在所有媒介形式中,漫画最为开风气之先?图片来源:网络

上周,我在信箱中发现了《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的蓝光版电影碟片,封面上最显眼的是美国队长、雷神、钢铁侠,以及占据中间位置的绿巨人。鹰眼、黑寡妇和独眼侠尼克·福瑞(Nick Fury )以“次要人物”的大小出现在偏下的位置,还有更小的“幻视”盘旋在这些人物的上空。如果我预定的不是蓝光版而是DVD版,封面将是同样大小,但只有前四个超级英雄会出现。批评人士指出,该片本来具有多样化的演员阵容,但片方竟然刻意地突出四个“白人”的形象。当然,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气程度,四个白人也可以说成是三个白人和一个“绿”人。

在玩具版的“复联”中,黑寡妇还遭受了失去坐骑之“辱”,在本来属于她的摩托车后座上,竟然出现了美国队长。你一定认为苏珊·斯通(Susan Storm)就是隐形女侠吧。有人曾经质疑漫威公司的销售部门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电影的发展,这其实不无道理。同理而言,许多由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远远不及作为其灵感来源的漫画本身。

明年,神奇女侠即将出现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电影中,尽管这一角色已经在漫画中存活了70余年,但此次却是她的大荧幕首秀。黑豹在1966年第一次出现在漫画中,它将在明年上映的《美国队长3:内战》中出场,到2018年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主题电影。

《黑豹》是一部由黑人担当主要角色的漫画作品,它破纪录地将一名非裔美国人刻画成了超级英雄。(Credit: Digital Comic Museum/Wikipedia)

虽然“黑豹”被广泛认为是漫画界的第一位黑人超级英雄,但实际上,早在1947年这一角色就曾在奥林·埃文斯( Orrin Evans)的一部“全黑人”单行本漫画中出现过。埃文斯是一位黑人记者,他意识到,并不是只有白人少年想要在漫画角色中找到自身的投影,这种创作意识比其他作者都早了数十年。他的漫画用醒目的大标题写着“全新!”,标题下是漫画主角即纽约私家侦探“王牌哈林”的照片—他在笔挺的西装外套了一件雨衣,衣领翻起来刚好够到低矮的帽檐。

也许电影在对漫画进行改编和翻拍时出现了问题,因为电影的受众并不像漫画读者那般宽容。独眼侠尼克·福瑞(Nick Fury )曾经是个“白人”,在《复联》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初期,这一角色是由白人男星大卫哈塞尔霍夫(David Hasselhoff)所扮演。但在2002年,漫画家布赖恩·希契(Bryan Hitch)和马克·米勒(Mark Millar)在《复联》的终极漫画系列中对这一角色进行了大改造—独眼侠变成了一个秃顶的黑人。两位漫画家还向《复联》系列电影的主创建议,独眼侠应由黑人男星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扮演。最终,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不像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作者曾希望布拉德·皮特扮演美队,约翰尼·德普扮演钢铁侠)。

黑人男星伊德里斯·厄尔巴(Idris Elba)因在《雷神》系列中饰演海姆达尔神而饱受批评。评论者认为黑人出演北欧神话人物实在“太不现实”。 (Credit: Paramount)

当黑人男星迈克尔·巴卡里·乔丹(Michael B Jordan)宣布将出演新《神奇四侠》中的约翰尼·斯通(Johnny Storm)一角时,大量网民因为看到熟悉的白人角色由黑人扮演而群情激愤。黑人男星伊德里斯·厄尔巴(Idris Elba)也曾遭受类似的“网络暴力”,原因是其出演了《雷神》中的“海姆达尔神”一角。人们认为,让一个黑人来扮演北欧神话中的“神”是极其不现实的。(可是如果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而言,一座连接地球与天宫的时空穿越桥难道就没有一点问题?)

蝙蝠侠也要做出改变

卡马拉·汗(Kamala Khan)—又被称为“惊奇小姐”—是一名十几岁的穆斯林女孩,这位年轻的超级英雄负责在新泽西街头进行巡逻。惊奇小姐的双重身份将漫威的人物刻画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成为超级英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惊奇小姐一直与自己的穆斯林身份进行着斗争(她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在美国,此前没有一部电视剧或电影是以穆斯林为主角的,更何况是一个女性的穆斯林角色,但漫威的这一漫画系列却开创了先河。

对于那场以“黑豹”而命名的政治运动,超级英雄“黑豹”表示:既不谴责,也不宽恕。 (Credit: Marvel Comics)

如果说,漫画在破除种族主义迷思的层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大众媒体,那么在性取向的议题上,漫画依然做到了开风气之先。据作家史蒂夫·奥兰多(Steve Orlando)表示,DC漫画创作出的“午夜战士”是一个“攻型”的男同性恋者。在男同性恋的社交网站Grindr上,“攻型”男同志的兴趣通常为:暴力(创造性的)。显然,在男同性恋的题材上,漫画再一次走到了电影产业的前面。在电影中,独立的男同性恋者通常会被描绘成为受尽折磨的形象,他们很少会是开心的,更别说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了。

虽然,一些作家与艺术家纷纷谴责大型漫画出版商DC和漫威已经沦为了“赚钱的机器”—2012年,漫画家阿兰·摩尔(Alan Moore)指责整个动漫行业已经变成了“一群黑帮”,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70余年来都没有丝毫进步”—漫画行业的唯一吸引力只是在于,其门槛比其他娱乐产业要低。阿兰·摩尔(Alan Moore)和尼尔·盖曼(Neil Gaiman)这样的作家都很善于为自己拉拢不同类型的粉丝:摩尔靠着他那永不妥协,绝不闭嘴的人格魅力;盖曼靠着他作品的深度,以及最近越来越见长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十年里,反资本主义者们最为推崇的视觉符号一直是盖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这个面具的主人是神秘人物“V”,出处是阿兰·摩尔描写“公民抗命”的漫画《V字仇杀队》。漫画的生意能够做大做强(虽然漫威的电影业务为迪士尼集团所有,但它毕竟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三部电影),但同时,漫画也能成为反主流文化的创造者与孵化器。

开放地享受“性狂欢”的男同性恋者“午夜战士”,是英国作家沃伦·埃利斯(Warren Ellis)与布莱恩·希契(Bryan Hitch)在1998年所创作出的角色。(Credit: DC Comics)

很难想象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所著的《茉莉人生》会对主流文化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毕竟这个故事曾经只是传统出版商笔下的一篇散文:应该是简单又可爱的漫画形象为它的吸引力加了分。《茉莉人生》讲述了一名伊朗女孩在后伊斯兰革命后期的成长故事,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样的一部法语书竟成为了畅销全球的作品。2010年,《茉莉人生》在《新闻周刊》评出的“十年来最佳书籍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这本出版于法国的书籍被迅速地翻译成了英文,又被迅速地翻拍成了获奖电影。2007年,电影《茉莉人生》与另一影片共同分享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它还差一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最后输给了角色更加立体的《料理鼠王》。

然而,即使是最主流的漫画人物,也必须要经历一场激烈的战争,除了战胜书中的大反派之外,他们还面临着更加难缠的对手。有批评者认为,蝙蝠侠根本不算一个真正的超级英雄,他只是一个复仇心切的反社会人格者,拥有永远刷不爆的信用卡。然而,身披斗篷的十字军战士不惧于解决美国当代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体制性的种族主义。举例而言,最新的一期《蝙蝠侠》中就塑造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名黑人小男孩躺在地上,他因受到白人警官的枪击而不幸身亡。

据该期漫画的作者斯科特·斯奈德(Scott Snyder)透露,蝙蝠侠发现,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已不足以解决哥谭市所面临的问题:以前,蝙蝠侠的惯用套路是“找到罪犯、惩戒罪犯,然后把罪犯投入监狱”… 但如今,哥谭市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巨大也更加复杂,蝙蝠侠必须做出应对。

漫画一直在持续不断地为流行文化开辟出新的道路,但它也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漫画中明显的二元对立—恶与善、反派与英雄—掩盖住了社会的复杂性。漫画的完整真谛就是:有时候,为了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的自己,你需要带上面具。

(翻译:徐徜徉)

来源:BBC

原标题:Why comic books are more radical than you thin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漫画要比你想象中更加前卫?

你以为只有好莱坞才会关注种族、性别以及性取向的议题吗?在引领社会风潮的层面,漫画其实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

在所有媒介形式中,漫画最为开风气之先?图片来源:网络

上周,我在信箱中发现了《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的蓝光版电影碟片,封面上最显眼的是美国队长、雷神、钢铁侠,以及占据中间位置的绿巨人。鹰眼、黑寡妇和独眼侠尼克·福瑞(Nick Fury )以“次要人物”的大小出现在偏下的位置,还有更小的“幻视”盘旋在这些人物的上空。如果我预定的不是蓝光版而是DVD版,封面将是同样大小,但只有前四个超级英雄会出现。批评人士指出,该片本来具有多样化的演员阵容,但片方竟然刻意地突出四个“白人”的形象。当然,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气程度,四个白人也可以说成是三个白人和一个“绿”人。

在玩具版的“复联”中,黑寡妇还遭受了失去坐骑之“辱”,在本来属于她的摩托车后座上,竟然出现了美国队长。你一定认为苏珊·斯通(Susan Storm)就是隐形女侠吧。有人曾经质疑漫威公司的销售部门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电影的发展,这其实不无道理。同理而言,许多由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远远不及作为其灵感来源的漫画本身。

明年,神奇女侠即将出现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电影中,尽管这一角色已经在漫画中存活了70余年,但此次却是她的大荧幕首秀。黑豹在1966年第一次出现在漫画中,它将在明年上映的《美国队长3:内战》中出场,到2018年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主题电影。

《黑豹》是一部由黑人担当主要角色的漫画作品,它破纪录地将一名非裔美国人刻画成了超级英雄。(Credit: Digital Comic Museum/Wikipedia)

虽然“黑豹”被广泛认为是漫画界的第一位黑人超级英雄,但实际上,早在1947年这一角色就曾在奥林·埃文斯( Orrin Evans)的一部“全黑人”单行本漫画中出现过。埃文斯是一位黑人记者,他意识到,并不是只有白人少年想要在漫画角色中找到自身的投影,这种创作意识比其他作者都早了数十年。他的漫画用醒目的大标题写着“全新!”,标题下是漫画主角即纽约私家侦探“王牌哈林”的照片—他在笔挺的西装外套了一件雨衣,衣领翻起来刚好够到低矮的帽檐。

也许电影在对漫画进行改编和翻拍时出现了问题,因为电影的受众并不像漫画读者那般宽容。独眼侠尼克·福瑞(Nick Fury )曾经是个“白人”,在《复联》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初期,这一角色是由白人男星大卫哈塞尔霍夫(David Hasselhoff)所扮演。但在2002年,漫画家布赖恩·希契(Bryan Hitch)和马克·米勒(Mark Millar)在《复联》的终极漫画系列中对这一角色进行了大改造—独眼侠变成了一个秃顶的黑人。两位漫画家还向《复联》系列电影的主创建议,独眼侠应由黑人男星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扮演。最终,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不像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作者曾希望布拉德·皮特扮演美队,约翰尼·德普扮演钢铁侠)。

黑人男星伊德里斯·厄尔巴(Idris Elba)因在《雷神》系列中饰演海姆达尔神而饱受批评。评论者认为黑人出演北欧神话人物实在“太不现实”。 (Credit: Paramount)

当黑人男星迈克尔·巴卡里·乔丹(Michael B Jordan)宣布将出演新《神奇四侠》中的约翰尼·斯通(Johnny Storm)一角时,大量网民因为看到熟悉的白人角色由黑人扮演而群情激愤。黑人男星伊德里斯·厄尔巴(Idris Elba)也曾遭受类似的“网络暴力”,原因是其出演了《雷神》中的“海姆达尔神”一角。人们认为,让一个黑人来扮演北欧神话中的“神”是极其不现实的。(可是如果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而言,一座连接地球与天宫的时空穿越桥难道就没有一点问题?)

蝙蝠侠也要做出改变

卡马拉·汗(Kamala Khan)—又被称为“惊奇小姐”—是一名十几岁的穆斯林女孩,这位年轻的超级英雄负责在新泽西街头进行巡逻。惊奇小姐的双重身份将漫威的人物刻画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成为超级英雄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惊奇小姐一直与自己的穆斯林身份进行着斗争(她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在美国,此前没有一部电视剧或电影是以穆斯林为主角的,更何况是一个女性的穆斯林角色,但漫威的这一漫画系列却开创了先河。

对于那场以“黑豹”而命名的政治运动,超级英雄“黑豹”表示:既不谴责,也不宽恕。 (Credit: Marvel Comics)

如果说,漫画在破除种族主义迷思的层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大众媒体,那么在性取向的议题上,漫画依然做到了开风气之先。据作家史蒂夫·奥兰多(Steve Orlando)表示,DC漫画创作出的“午夜战士”是一个“攻型”的男同性恋者。在男同性恋的社交网站Grindr上,“攻型”男同志的兴趣通常为:暴力(创造性的)。显然,在男同性恋的题材上,漫画再一次走到了电影产业的前面。在电影中,独立的男同性恋者通常会被描绘成为受尽折磨的形象,他们很少会是开心的,更别说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了。

虽然,一些作家与艺术家纷纷谴责大型漫画出版商DC和漫威已经沦为了“赚钱的机器”—2012年,漫画家阿兰·摩尔(Alan Moore)指责整个动漫行业已经变成了“一群黑帮”,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70余年来都没有丝毫进步”—漫画行业的唯一吸引力只是在于,其门槛比其他娱乐产业要低。阿兰·摩尔(Alan Moore)和尼尔·盖曼(Neil Gaiman)这样的作家都很善于为自己拉拢不同类型的粉丝:摩尔靠着他那永不妥协,绝不闭嘴的人格魅力;盖曼靠着他作品的深度,以及最近越来越见长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十年里,反资本主义者们最为推崇的视觉符号一直是盖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这个面具的主人是神秘人物“V”,出处是阿兰·摩尔描写“公民抗命”的漫画《V字仇杀队》。漫画的生意能够做大做强(虽然漫威的电影业务为迪士尼集团所有,但它毕竟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三部电影),但同时,漫画也能成为反主流文化的创造者与孵化器。

开放地享受“性狂欢”的男同性恋者“午夜战士”,是英国作家沃伦·埃利斯(Warren Ellis)与布莱恩·希契(Bryan Hitch)在1998年所创作出的角色。(Credit: DC Comics)

很难想象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所著的《茉莉人生》会对主流文化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毕竟这个故事曾经只是传统出版商笔下的一篇散文:应该是简单又可爱的漫画形象为它的吸引力加了分。《茉莉人生》讲述了一名伊朗女孩在后伊斯兰革命后期的成长故事,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样的一部法语书竟成为了畅销全球的作品。2010年,《茉莉人生》在《新闻周刊》评出的“十年来最佳书籍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这本出版于法国的书籍被迅速地翻译成了英文,又被迅速地翻拍成了获奖电影。2007年,电影《茉莉人生》与另一影片共同分享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它还差一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最后输给了角色更加立体的《料理鼠王》。

然而,即使是最主流的漫画人物,也必须要经历一场激烈的战争,除了战胜书中的大反派之外,他们还面临着更加难缠的对手。有批评者认为,蝙蝠侠根本不算一个真正的超级英雄,他只是一个复仇心切的反社会人格者,拥有永远刷不爆的信用卡。然而,身披斗篷的十字军战士不惧于解决美国当代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体制性的种族主义。举例而言,最新的一期《蝙蝠侠》中就塑造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名黑人小男孩躺在地上,他因受到白人警官的枪击而不幸身亡。

据该期漫画的作者斯科特·斯奈德(Scott Snyder)透露,蝙蝠侠发现,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已不足以解决哥谭市所面临的问题:以前,蝙蝠侠的惯用套路是“找到罪犯、惩戒罪犯,然后把罪犯投入监狱”… 但如今,哥谭市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巨大也更加复杂,蝙蝠侠必须做出应对。

漫画一直在持续不断地为流行文化开辟出新的道路,但它也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漫画中明显的二元对立—恶与善、反派与英雄—掩盖住了社会的复杂性。漫画的完整真谛就是:有时候,为了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的自己,你需要带上面具。

(翻译:徐徜徉)

来源:BBC

原标题:Why comic books are more radical than you think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