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就诞生在这个老房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就诞生在这个老房间

科技本身没有纪念属性。如果某件工具过时,我们不会为它存档,我们直接就不再使用它了。对历史来说,这一点非常可惜。

从纽约开车去洛杉矶十分麻烦,需要穿过整个美国,但如果是为了互联网寻根而去,那么再麻烦也值得。具体来说,我们这次去洛杉矶是为了看“云”的。我向来不喜欢用“云”这个词,因为我认为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东西。对于常年住在纽约的人来说,洛杉矶也像“云”一样遥远而陌生。

但我们不是为了体验自驾游而来洛杉矶的,我们来洛杉矶是为了一探“云”的起源地,这意味着我们要去拜访互联网最初的源头,并即将进入一个历史上众说纷纭的“兔子洞”——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3240室Boelter Hall。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网络测量中心,曾在1969年到1975年作为Arpanet(阿帕网,互联网的前身)首个节点设置地之一。就是这里,带我们通往今天的奇特世界。

云计算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与当初人们创造阿帕网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太大区别。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云计算是“是一个允许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快捷方便地共享可配置计算机资源的模型……这种模型只需要很小的管理成本,或很少的服务供应商的介入就可以被快速分配。”这听起来与分时系统理念很相似,该理念由计算机学家约翰·麦卡锡于1950年代中期提出。

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惊人,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而分时系统能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部计算机,将成本分摊在每个用户身上,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利用效率。分时系统最早于1960年代中期出现,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最终促成了像Tymshare这种提供收费服务的公司出现。

得益于分时系统,阿帕网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拥有4个主节点。后来有一部纪录短片名叫《资源共享时代的来临》,讲述了阿帕网如何解决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驱使人们开始发展云储存技术。

201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Kleinrock互联网研究中心决定将3240室Boelter Hall恢复它1970年代的原面貌。多年来这个房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通常只是供学生和校外人士参观。现在这个房间实际上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大小,里面陈列着精心构造的立体模型,以及当年网络测量中心里设施的复制品。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2009年10月为这个房间授予的“里程碑”

根据档案照片,这间房间被漆成了看起来有点诡异的灰绿色,这是一种只在1970年代流行过的“酒吧绿”。房间里大部分旧家具都还是那个时代的,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保留至今。但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的电脑硬件都被认为具有历史收藏价值。房间里的接口信息处理器(IMP)是当时的,那是第一个安装在阿帕网的信息交换包;还有一台已经可以被称作“老爷机”的电传打字机。除此之外,房间里其他的计算机组件,都是根据档案信息制作的复制品。

房间里的一个旧桌子上放着另一台精致的IMP复制品,还放着一张在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点30分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信息发送至斯坦福,从主机到主机。”如今时过境迁,人们从中再也读不到当时的那种喜悦了——它象征着第一条网络信息通过阿帕网发送成功,而这也是这个房间被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3240室还让我想起了这次洛杉矶之行中,我所造访的另一个人类通讯史上的里程碑——位于犹他州海角峰的金钉子国家纪念碑。这里是1869年首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开始修建的地方。该纪念碑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维护。如今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小铁路,每天有两列蒸汽机车仿制品在这条铁路上来回,以纪念该地的重要意义。

现在金钉子纪念碑早已不复原貌,当年第一个钉入枕木的金色道钉保存在斯坦福大学,最早在这条铁路上行驶的列车只剩残骸了,曾贯穿海角峰的铁路如今已经被Lucin Cutoff和盐湖铁路取代了。1942年,为了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方征集金属物资,人们为这条铁路举行了“拔钉”仪式。这与3240室被闲置的命运何其相似。

科技本身并没有纪念属性,因为如果一件工具过时了,我们不会为它存档,我们直接就不再使用它了。当我们确实想起来要纪念它时,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许多工具中去寻找它的影子,或者在发黄的日志说明书上找到一点关于它的只言片语。

我想让这次寻根互联网之行从历史上真实的地点或时间开始。因为现在我们每天接触的“云”有一个最危险的特性,那就是它不具备历史属性。“云”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变成了将来完成时;它只是简单地将所有事实集合在一起,却忽略了所有事实在时空发展上的区别。

我们离开洛杉矶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时亚利桑那州发布了骤发洪水警报。为了躲避暴风雨,我们跟着天上的乌云变化驱车驶入荒漠。嗯,这看起来是一个好兆头。

 

(翻译:张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Room Where the Internet Was Born

最新更新时间:11/19 17:5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就诞生在这个老房间

科技本身没有纪念属性。如果某件工具过时,我们不会为它存档,我们直接就不再使用它了。对历史来说,这一点非常可惜。

从纽约开车去洛杉矶十分麻烦,需要穿过整个美国,但如果是为了互联网寻根而去,那么再麻烦也值得。具体来说,我们这次去洛杉矶是为了看“云”的。我向来不喜欢用“云”这个词,因为我认为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东西。对于常年住在纽约的人来说,洛杉矶也像“云”一样遥远而陌生。

但我们不是为了体验自驾游而来洛杉矶的,我们来洛杉矶是为了一探“云”的起源地,这意味着我们要去拜访互联网最初的源头,并即将进入一个历史上众说纷纭的“兔子洞”——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3240室Boelter Hall。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网络测量中心,曾在1969年到1975年作为Arpanet(阿帕网,互联网的前身)首个节点设置地之一。就是这里,带我们通往今天的奇特世界。

云计算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与当初人们创造阿帕网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太大区别。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云计算是“是一个允许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快捷方便地共享可配置计算机资源的模型……这种模型只需要很小的管理成本,或很少的服务供应商的介入就可以被快速分配。”这听起来与分时系统理念很相似,该理念由计算机学家约翰·麦卡锡于1950年代中期提出。

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惊人,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而分时系统能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部计算机,将成本分摊在每个用户身上,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利用效率。分时系统最早于1960年代中期出现,诞生于麻省理工学院,最终促成了像Tymshare这种提供收费服务的公司出现。

得益于分时系统,阿帕网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斯坦福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拥有4个主节点。后来有一部纪录短片名叫《资源共享时代的来临》,讲述了阿帕网如何解决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驱使人们开始发展云储存技术。

201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Kleinrock互联网研究中心决定将3240室Boelter Hall恢复它1970年代的原面貌。多年来这个房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通常只是供学生和校外人士参观。现在这个房间实际上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大小,里面陈列着精心构造的立体模型,以及当年网络测量中心里设施的复制品。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2009年10月为这个房间授予的“里程碑”

根据档案照片,这间房间被漆成了看起来有点诡异的灰绿色,这是一种只在1970年代流行过的“酒吧绿”。房间里大部分旧家具都还是那个时代的,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保留至今。但在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的电脑硬件都被认为具有历史收藏价值。房间里的接口信息处理器(IMP)是当时的,那是第一个安装在阿帕网的信息交换包;还有一台已经可以被称作“老爷机”的电传打字机。除此之外,房间里其他的计算机组件,都是根据档案信息制作的复制品。

房间里的一个旧桌子上放着另一台精致的IMP复制品,还放着一张在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点30分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信息发送至斯坦福,从主机到主机。”如今时过境迁,人们从中再也读不到当时的那种喜悦了——它象征着第一条网络信息通过阿帕网发送成功,而这也是这个房间被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3240室还让我想起了这次洛杉矶之行中,我所造访的另一个人类通讯史上的里程碑——位于犹他州海角峰的金钉子国家纪念碑。这里是1869年首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开始修建的地方。该纪念碑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维护。如今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小铁路,每天有两列蒸汽机车仿制品在这条铁路上来回,以纪念该地的重要意义。

现在金钉子纪念碑早已不复原貌,当年第一个钉入枕木的金色道钉保存在斯坦福大学,最早在这条铁路上行驶的列车只剩残骸了,曾贯穿海角峰的铁路如今已经被Lucin Cutoff和盐湖铁路取代了。1942年,为了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方征集金属物资,人们为这条铁路举行了“拔钉”仪式。这与3240室被闲置的命运何其相似。

科技本身并没有纪念属性,因为如果一件工具过时了,我们不会为它存档,我们直接就不再使用它了。当我们确实想起来要纪念它时,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许多工具中去寻找它的影子,或者在发黄的日志说明书上找到一点关于它的只言片语。

我想让这次寻根互联网之行从历史上真实的地点或时间开始。因为现在我们每天接触的“云”有一个最危险的特性,那就是它不具备历史属性。“云”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变成了将来完成时;它只是简单地将所有事实集合在一起,却忽略了所有事实在时空发展上的区别。

我们离开洛杉矶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时亚利桑那州发布了骤发洪水警报。为了躲避暴风雨,我们跟着天上的乌云变化驱车驶入荒漠。嗯,这看起来是一个好兆头。

 

(翻译:张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Room Where the Internet Was Born

最新更新时间:11/19 17:5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