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述根本
在网络间谍的世界里,强大的力量掌握在那些能通过世界互联网基础设施掌握数据传输的人手中。因此,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之一的所在地这一事实给了这个国家相当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机构一样的巨大权力。
德国联邦情报局(以下简称BND)可以自由地过滤通过该交换枢纽的所有外国通讯、寻找可以跟NSA等海外合作伙伴分享的有用信息。但现在,由于德国宪法法院周二做出的一项裁决,这一权力或将不复存在。
这起案件由报道冲突地区人权状况的记者提出。他们不希望德国间谍可能在那里确定他们的消息来源并跟其他国家分享这些信息。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定,根据德国宪法,外国人也享受隐私保护,因此德国间谍机构对他们的监视需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根据法院的说法显示,这些规定以各种方式践踏了外国人的权利:它们允许大规模监控,而不是有针对性的监控;对间谍活动的监管不够;对记者和律师没有应有的保护;在与NSA等机构共享信息方面没有足够的限制或保障措施。
该法院表示,未来将有可能制定一部符合宪法的法律来监管其他国家的外国人,因此德国政府必须在2021年底之前做出必要的调整,这也意味着,情报机构BND将不能再随意监控全球互联网数据。
可以说,这一裁决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数据作为一种在数字经济时代涌现的新型生产要素,与过去任何一种生产资料不同的是,数据既是生产要素,同时本身也映射了社会关系,这使得对于数据的利用会产生相关的外部性问题。人自身的行为数据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数据,涉及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企业与企业的数据,涉及竞争关系或商业秘密。
在国家数据安全方面,跨境数据流动制度设计是主要议题之一。由于我国数据本地化政策正处于探索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为长效机制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