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圆圆
文章开始前,先来看一组交通数据,从2013-2018年,共发生83万起事故、1.8万人丧生,18.6万人轻重伤......
5年83万起事故,骇人数字背后,统统指向罪魁祸首:老年代步车。
起初,老年代步车的前世叫电动轮椅车升级版,给大家看个图就明白了。
后来,商家以老年人为噱头,“自创”产品名称,将低速电动车称之为老年代步车。
甚至在厂家的疯狂营销下,各种豪华跑车造型出现。
从兰博基尼到大奔奥迪,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
就连车型外观和牌照车号,走在路上放眼瞧去,每一款都又骚又野。
别看体型小,刹车、油门、后视镜、大灯、雨刮器等机动车的配件一应俱全,只要充电就能行驶。
1、老年代步车: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一开始,老年代步车的概念并不明确,最初是按照观光车的的标准,来生产三轮或者四轮低速电动车。
而且规定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谁知道一下子打入老年人市场,并贴上了老年代步车的标签,开始流行起来。
从2008年开始,老年代步车这股风,越刮越烈,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方为中心,一家家低速电动车企业相继成立。
市场也开始红火起来,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不难分析其中原因。
老人年纪大,需要一辆代步车,最直观的需求是:便宜好用。
再看全国多地市区道路上出现的“老年代步车”,价格在5000元至60000元不等。价格区间大,给予老年人充分选择。
而且成本很低,平均百公里电耗8度左右,远低于高速车,同时维护成本很低,每5000公里保养一次。
就拿普通车来说,还得摇号购买,可老年代步车完全不需要,买完就开,也不限号。
就连驾驶室的操作,也比其他汽车简单上手。
其次,老年人买代步车,用途单一。就是用来买菜、接孩子上下学。
再看老年代步车特点:车身袖珍,易于停靠、不占地方。完全符合老年人对代步车的需要。
尤其在中小城市及乡村市场尤其受欢迎,在街头小镇都能看到老年人行驶它的身影。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不需要上牌和考取驾照。
确切地说,不是不需要,而是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来规范它的生产、监管和驾驶。
如此一来,价格低、门槛低的优势,促使更多人购买老年代步车。
可问题来了,在生产企业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这种车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曾经央视财经记者,暗访代步车制造厂家,结果发现,有的厂家前面卖车,后面搭棚开始造车。
而用铁皮打造的车身,厚度最多不超过2毫米。
这样生产出来的老年代步车,工艺简陋、粗制滥造、安全性差,谈何安全?
况且低速电动车市场也存在着低价竞争现象,表面上看相差无几的电动车,因为零配件质量参差不齐,最终成本可相差上万元。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应在现实,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是一段网友拍摄的代步车的画面,一辆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幸好发现及时,周围居民没有遇险。
2019年11月,太原一对夫妇开着电动代步车去买菜,不料返程途中车辆起了火,所幸两名驾乘人员安然无恙。
事后证明,起火原因源于线路老化。
也正因为此,老年代步车根本无法避免事故频发。
2、老年代步车应该安全放在第一位
也许买到新车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兴奋。
有时候冲上高速,在车水马龙中勇闯天涯。
有时候变换车道,在街头人海中逆行而上。
可这调皮的驾驶手法,可害苦了其他人。
天下苦老年代步车久矣,第一苦,是路人。
因为无视交通规则,所以在路上驾驶更是随心所欲,但路人就成无辜。
2019年6月27日上午,在河北张家口胜建街一学校门口,一辆老年代步车突然失控,撞向了放学的学生和接孩子的家长。事故导致11人受伤,包括5名成年人及6名学生,除1名成人左手骨折外,其余10人轻微受伤或轻微擦伤。
事后了解到,肇事老年代步车驾驶人龙某,今年65岁,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错把油门当刹车,一脚踩下去,导致车辆失控冲向人群。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句台词曾是一句笑谈,如今却颇有一种讽刺味道。
好的是,没人出现生命危险,还算侥幸。
2019年7月30日,在江西省新余市,由于驾驶者操作不当,一辆老年代步车失控后,撞到4 名行人,其中2 人被压在车下,伤势较重。
事故发生路段人流量密集,车辆失控后,在路边一路冲撞,要不是最后被路边障碍物挡住,才停下来,人员损伤更加严重。
可另外一名行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2019年11月4日晚上,江西萍乡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由于司机疏忽,车子右拐撞倒老人,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对行人来说,本以为躲过了货车三轮出租,没想到躲不过的是老年代步车。
天下苦老年代步车久矣,第二苦,是司机。
被监控拍下的事故画面,看着都心有余悸。
司机见之,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
不管你平常有多横,路怒症有多严重,只要见了路上有辆老年代步车和你并驾齐驱,你恨不得当场掉头,保命要紧。
不管你多着急,堵车多严重,前面只要有一辆老年代步车,一定会乖乖地跟着。就连按喇叭,都要收敛许多。
看看老年代步车,本身车身窄而高,底盘轻,在行驶中容易发飘、倾斜。
搞不好你一着急,撞上去,或者被前面的代步车“别”一下,就自求多福。
没拍照没保险的代步车,根本不可能赔钱,只能自认倒霉。
一方面是危险系数倍增的老年代步车,另一方面,消费者却还在大量购入代步车使用。
似乎在他们面前,安全都不如“方便”来的快。
即便如此,安全性能差、质量堪忧的老年代步车,难道任由其发展吗?
3、惹不起的老年代步车就没人管?
事实上,现在的老年代步车,完全处于灰色地带,娘不疼爹不爱。
说到底,法律这一块的确是缺失的。
根据目前的交通法规,车辆按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管理。一般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摩”都属于非机动车,只能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可老年代步车呢,和机动车都不沾边,根本就是无法、无人监管。
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低速电动车无牌、无证、无保险,处理起来怎一个难字了得?
一名交警曾拦下65岁的老大爷驾驶的老年代步车,却被大爷灵魂质问:
“买的时候怎么不管,现在不让我开上路,你说咋办?”
我们来看,要想整顿好老年代步车,重在分清楚,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首先是制造车企业,另外是相关法规。
先说说生产企业。
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没有任何问题。
但问题就出在为了牟取暴利,垄断市场,置顾客生命于不顾。
现在不少生产低速电动车厂商,都无法保证安全性。
我们平常驾驶的汽车,出厂前都会经过多重安全测试、检验,而老年代步车安全技术性能远远达不到国家技术安全标准,与正规汽车相差甚远。
尤其是在日常销售中,商家宣传“不上牌、不办证”等说辞忽悠消费者购买,更加无视顾客安全。
再说法规,我国关于机动车的法律体系中并没“老年代步车”“残疾人助力车”等概念,这些是销售者为营销发明的新词。
关于低速电动车的“国标”尚未出台,走什么路,挂什么牌,由谁来开,在行业内并没有统一标准。
尽管2018年11月,工信部曾出台相关规定,按照“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治理思路,针对老年代步车规范管理。
但还是那句话,缺少真正的规则条例加以约束。
再回到这件事的主要责任人,使用者。
4、老年代步车:解铃还需系铃人?
其实,代步车的使用者大多还是老年人,小小的空间既能遮风挡雨,还能满足日常需要。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快,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养老等现实的负担,巨大的老龄化需求也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面对多种低速电动车的兴起,和逐年递增的代步车引发的事故率。
更不应该将代步车置于不管不顾,一刀切所有。
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家整治自行车的经验,采用过渡期+上牌的方式来规范老年代步车市场,对于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个科学的行业生产标准,引导其向正规车企转型。
另一方面,对现有老年代步车开展清理整顿工作,该管的管,该罚的罚,加强车辆审核认证,淘汰安全性能低的老年代步车。
俗话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真的不希望老年代步车市场也是如此。
这毕竟关乎到你我的日常出行,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