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塔克兰剧院历史:一个总是充满欢笑的地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塔克兰剧院历史:一个总是充满欢笑的地方

然而不幸的是,周五晚上的屠杀惨剧意味着不论以后发生什么,巴塔克兰剧院永远都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烙印,而不再单纯地代表摇滚乐了。

巴塔克兰剧院夜场演出……今年夏季早些时候FFS在此演出。图片来源:David Wolff-Patrick/Redferns

巴塔克兰剧院就位于周五惨剧的中心地带,它是巴黎最美的音乐地标性建筑,受到许多乐队和粉丝的追捧。

现在这座位于伏尔泰大道上的巴塔克兰剧院成了巴黎人敬而远之的所在。这条路也已被封锁,勒努瓦大道与这里只隔着一个有围栏的小公园。周日的时候,一群人就聚集在栅栏前探着身子来给这座已经变得声名狼藉的剧院拍照。Eagles of Death Metal乐队的海报依然悬挂在外面的墙上,楼上的百叶窗也还是敞开着。争相报道的新闻记者聚集在两条路的交叉地带,可能巴黎人得去习惯这种场面了,就像他们过去十个月里对站在犹太教堂外的警察见怪不怪那样。

周日,脸书和推特的首页上出现了许多悼词,包括华丽摇滚的传奇式人物、电视节目及重摇滚音乐的名人都发文悼念,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在13日也就是周五被杀害的人们哀悼,也是在为这座建筑悼念,这一点非同寻常。纽约娃娃乐队(New York Dolls)上传了一张他们在凯旋门前的照片,吉他手Sylvain Sylvain写道:“我感到非常遗憾,我的心与法国、巴黎人民同在。1973年12月3日纽约娃娃乐队还曾在巴塔克兰剧院举行过演出。”布莱恩·费瑞也发文说:“1972年Roxy Music乐队曾在巴黎巴塔克兰剧院有过演出,”并上传了一张那个时候的乐队照片(很可能就是在剧院里拍的)。“今天巴黎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我们与所有巴黎的朋友们心连心。” 1975年,彼得·盖布瑞尔的乐队《创世纪》(Genesis)在这里举行专辑《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的演出时时遇到了技术性问题,当时这一事件也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他也简单写了几句话,“令人震惊,悲伤,同时也让人愤怒。今天我们都是巴黎人。”

近几年在这里有过演出的艺术家们也发文表示了哀悼。“高高兴兴地从伦敦Roundhouse舞台上结束表演之后,听到巴黎的消息简直太让我痛心了。”山羊皮乐队(Suede)的Mat Osman发推说道。“巴塔克兰剧院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第二个家一样。我们牵挂着那里的每一个人。”来自Franz Ferdinand乐队的Alex Kapranos今年夏天的时候曾与FFS乐队一起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他写道:“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巴塔克兰剧院会从我记忆中那个满是欢声笑语的地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巴塔克兰剧院周一的时候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已经没有词语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悲痛了。我们对被害者表示沉痛的哀悼,我们的心与伤者及他们的亲人、朋友们同在。许多人想要在巴塔克兰剧院前集会举办悼念活动。但是,当局还需要在现场进行调查。可以在剧院前集会时我们将会通知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非常感动。”

这座具有中国风的剧院建于1864年,并于翌年投入使用。之后它曾被改建为电影院,而自从70年代早期作为剧院重新投入使用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巴黎音乐元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Velvet Underground乐队解散以后,1972年娄·里德、约翰·凯尔和Nico又一起在这里进行了演出,当时他们重聚之后的唱片在摇滚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间,数不清的艺术家和乐队曾在巴塔克兰剧院演出过,包括普林斯·罗杰斯·内尔森、Jeff Buckley、Captain Beefheart、Iron Maiden乐队等等。

2011年10月新秩序乐团(New Order)Bernard Sumner在巴塔克兰剧院演出时的照片  图片来源:Kristy Sparow/Redferns

就在前几年,法国当红嘻哈乐队Fauve没有选择在Zenith或是Bercy这样的大剧院举办演出,而是选在巴塔克兰剧院进行驻场演出,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尽管从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名气来看一般来说确实需要选在更大的剧院。“你可以选择在大剧院演出但是也有别的选择,在这些小地方你会有更多乐趣,”2013年在我采访时他们这么说道。“虽然会很累,但是我们在这里能保持一种亲近的、家的氛围。”

90年代,音乐记者Simon Price曾随着Manic Street Preachers乐团和Suede乐队来过这里几次,在80年代末期作为他住在巴黎并在l’Institut Britannique学习法国文化,那时候也曾来过这里许多次。“它是巴黎最壮观的古老剧院之一,来这里总让我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他告诉我说。“如果你知道有乐队在这里表演的话,一定会想尽办法过来看的,这与一些四四方方毫无特色的剧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在这里你能感觉到走进了历史,就好像与一群灵魂走在一起似的。这里的音乐会让人有种很舒服的感觉,这种经历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

剧院本身也并不是毫无争议的,因为在这里曾办过支持以色列的活动,2007年和2008年期间反犹太主义团体曾在剧院外举行过多次示威。据以色列时报报道,由于受到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威胁,犹太兄弟Joël和Pascal Laloux两个月前已经将剧院售出。五月份的时候,巴塔克兰剧院办了一场名为Who Is Malcolm X的生日宴会,参加的人包括法国虔诚的伊斯兰教说唱歌手Kery James、Faada Freddy,、Disiz和 Médine.

“今年九月份,这个家族在运行管理巴塔克兰剧院长达四十年之久后将其售出,在他们手里时剧院的确时不时地会引起一些争议,”法国24电视台的音乐编辑Mark Thompson说道。“但从本质上来说,这里首先是一个音乐与欢乐的殿堂,一些音乐界享有盛誉的人曾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里有过太多太多开心的事情,一直被人铭记着,也被记录着。”

“巴塔克兰剧院这个名字代表了法国的摇滚乐,就像是Brixton Academy和令人怀念的London Astoria一样,” 巴黎美国大学讲师Russell Williams说道。“如果你作为一直刚刚崭露头角的乐队已经预订了在巴塔克兰剧院举办演出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相当有名气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不过周日的时候联合经理人Dominique Revert向 Canal+ 电视台透露说剧院最终还是会再开的。“开始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里[气氛]可能会有点沉重,”他说道,“但如果不开的话就代表着屈服。毫无疑问巴塔克兰剧院肯定会重开的。”

“接下来的几年里,剧院将会重建,做一些改动,在不同的场合里以新的面貌示人,” Thompson说道。“剧院还是会和从前一样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在努力的过程中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

“希望这座历史久远的剧院能以某种样子或者某种形式继续下去,这样它的遗产才不会丢失,”威廉姆斯补充道。“然而不幸的是,周五晚上的屠杀惨剧意味着不论以后发生什么,巴塔克兰剧院永远都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烙印,而不再单纯地代表摇滚乐了。”

翻译:熊小平

来源:卫报

原标题:Le Bataclan – a venue whose history had always been one of jo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塔克兰剧院历史:一个总是充满欢笑的地方

然而不幸的是,周五晚上的屠杀惨剧意味着不论以后发生什么,巴塔克兰剧院永远都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烙印,而不再单纯地代表摇滚乐了。

巴塔克兰剧院夜场演出……今年夏季早些时候FFS在此演出。图片来源:David Wolff-Patrick/Redferns

巴塔克兰剧院就位于周五惨剧的中心地带,它是巴黎最美的音乐地标性建筑,受到许多乐队和粉丝的追捧。

现在这座位于伏尔泰大道上的巴塔克兰剧院成了巴黎人敬而远之的所在。这条路也已被封锁,勒努瓦大道与这里只隔着一个有围栏的小公园。周日的时候,一群人就聚集在栅栏前探着身子来给这座已经变得声名狼藉的剧院拍照。Eagles of Death Metal乐队的海报依然悬挂在外面的墙上,楼上的百叶窗也还是敞开着。争相报道的新闻记者聚集在两条路的交叉地带,可能巴黎人得去习惯这种场面了,就像他们过去十个月里对站在犹太教堂外的警察见怪不怪那样。

周日,脸书和推特的首页上出现了许多悼词,包括华丽摇滚的传奇式人物、电视节目及重摇滚音乐的名人都发文悼念,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在13日也就是周五被杀害的人们哀悼,也是在为这座建筑悼念,这一点非同寻常。纽约娃娃乐队(New York Dolls)上传了一张他们在凯旋门前的照片,吉他手Sylvain Sylvain写道:“我感到非常遗憾,我的心与法国、巴黎人民同在。1973年12月3日纽约娃娃乐队还曾在巴塔克兰剧院举行过演出。”布莱恩·费瑞也发文说:“1972年Roxy Music乐队曾在巴黎巴塔克兰剧院有过演出,”并上传了一张那个时候的乐队照片(很可能就是在剧院里拍的)。“今天巴黎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我们与所有巴黎的朋友们心连心。” 1975年,彼得·盖布瑞尔的乐队《创世纪》(Genesis)在这里举行专辑《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的演出时时遇到了技术性问题,当时这一事件也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他也简单写了几句话,“令人震惊,悲伤,同时也让人愤怒。今天我们都是巴黎人。”

近几年在这里有过演出的艺术家们也发文表示了哀悼。“高高兴兴地从伦敦Roundhouse舞台上结束表演之后,听到巴黎的消息简直太让我痛心了。”山羊皮乐队(Suede)的Mat Osman发推说道。“巴塔克兰剧院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第二个家一样。我们牵挂着那里的每一个人。”来自Franz Ferdinand乐队的Alex Kapranos今年夏天的时候曾与FFS乐队一起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他写道:“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巴塔克兰剧院会从我记忆中那个满是欢声笑语的地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巴塔克兰剧院周一的时候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已经没有词语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悲痛了。我们对被害者表示沉痛的哀悼,我们的心与伤者及他们的亲人、朋友们同在。许多人想要在巴塔克兰剧院前集会举办悼念活动。但是,当局还需要在现场进行调查。可以在剧院前集会时我们将会通知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非常感动。”

这座具有中国风的剧院建于1864年,并于翌年投入使用。之后它曾被改建为电影院,而自从70年代早期作为剧院重新投入使用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巴黎音乐元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Velvet Underground乐队解散以后,1972年娄·里德、约翰·凯尔和Nico又一起在这里进行了演出,当时他们重聚之后的唱片在摇滚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间,数不清的艺术家和乐队曾在巴塔克兰剧院演出过,包括普林斯·罗杰斯·内尔森、Jeff Buckley、Captain Beefheart、Iron Maiden乐队等等。

2011年10月新秩序乐团(New Order)Bernard Sumner在巴塔克兰剧院演出时的照片  图片来源:Kristy Sparow/Redferns

就在前几年,法国当红嘻哈乐队Fauve没有选择在Zenith或是Bercy这样的大剧院举办演出,而是选在巴塔克兰剧院进行驻场演出,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尽管从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名气来看一般来说确实需要选在更大的剧院。“你可以选择在大剧院演出但是也有别的选择,在这些小地方你会有更多乐趣,”2013年在我采访时他们这么说道。“虽然会很累,但是我们在这里能保持一种亲近的、家的氛围。”

90年代,音乐记者Simon Price曾随着Manic Street Preachers乐团和Suede乐队来过这里几次,在80年代末期作为他住在巴黎并在l’Institut Britannique学习法国文化,那时候也曾来过这里许多次。“它是巴黎最壮观的古老剧院之一,来这里总让我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他告诉我说。“如果你知道有乐队在这里表演的话,一定会想尽办法过来看的,这与一些四四方方毫无特色的剧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在这里你能感觉到走进了历史,就好像与一群灵魂走在一起似的。这里的音乐会让人有种很舒服的感觉,这种经历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

剧院本身也并不是毫无争议的,因为在这里曾办过支持以色列的活动,2007年和2008年期间反犹太主义团体曾在剧院外举行过多次示威。据以色列时报报道,由于受到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威胁,犹太兄弟Joël和Pascal Laloux两个月前已经将剧院售出。五月份的时候,巴塔克兰剧院办了一场名为Who Is Malcolm X的生日宴会,参加的人包括法国虔诚的伊斯兰教说唱歌手Kery James、Faada Freddy,、Disiz和 Médine.

“今年九月份,这个家族在运行管理巴塔克兰剧院长达四十年之久后将其售出,在他们手里时剧院的确时不时地会引起一些争议,”法国24电视台的音乐编辑Mark Thompson说道。“但从本质上来说,这里首先是一个音乐与欢乐的殿堂,一些音乐界享有盛誉的人曾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里有过太多太多开心的事情,一直被人铭记着,也被记录着。”

“巴塔克兰剧院这个名字代表了法国的摇滚乐,就像是Brixton Academy和令人怀念的London Astoria一样,” 巴黎美国大学讲师Russell Williams说道。“如果你作为一直刚刚崭露头角的乐队已经预订了在巴塔克兰剧院举办演出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相当有名气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不过周日的时候联合经理人Dominique Revert向 Canal+ 电视台透露说剧院最终还是会再开的。“开始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里[气氛]可能会有点沉重,”他说道,“但如果不开的话就代表着屈服。毫无疑问巴塔克兰剧院肯定会重开的。”

“接下来的几年里,剧院将会重建,做一些改动,在不同的场合里以新的面貌示人,” Thompson说道。“剧院还是会和从前一样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在努力的过程中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

“希望这座历史久远的剧院能以某种样子或者某种形式继续下去,这样它的遗产才不会丢失,”威廉姆斯补充道。“然而不幸的是,周五晚上的屠杀惨剧意味着不论以后发生什么,巴塔克兰剧院永远都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烙印,而不再单纯地代表摇滚乐了。”

翻译:熊小平

来源:卫报

原标题:Le Bataclan – a venue whose history had always been one of jo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